思想教育与职业学校论文

2022-04-21

摘要:信仰教育对中职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德育思想教育与信仰教育的关系、中职学生信仰现状及成因,以及在中职学校开展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全面开展信仰教育途径、建立全方位的信仰教育机制和革新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想教育与职业学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教育与职业学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内在需求与有效手段研究

摘要:为使高职大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良好地适应企业文化,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内在需求与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学生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分析了两者难以实施有效对接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种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企业文化

随着工业、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短短十余年,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色类型。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并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发展共识。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文化底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高职人才的基本特征和明显标志。如何培养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关键在于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中,将学生的文化素质底蕴带到企业,做到两者有效对接,有效融合。

一、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适应情况的现状

正如一些高职教育学家所说:学生是学校的,也是企业的,但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企业人才思想品质素质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长期的学校思想教育建设规划,并在实施中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此营造高职学校思想教育环境,达到使企业与学校理念一致,脉络清晰的思想教育培养目标,是每所高职学校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状况不容忽视:①文化底子薄弱,人文知识贫乏。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进入高职教育系列的学生入学成绩均不高,普遍表现为文化课成绩不高,底子薄等现象;进入高职院校以来学习表现出厌学、逃课等现象;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②素质和能力表现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还发现当代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③个人修养不够。在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高职大学生则表现出个人修养不高,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养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爱心、缺乏审美情趣,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高远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的。学校思想教育涵盖面较宽,按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学校精神文明教育、学风教育、行为教育、物质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等。虽然思想教育源于知识水平和校园文化,但高职学校借鉴企业文化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更好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所营造思想教育环境,可以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其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形成注重微观层面的发展,而不流于表面,一味倾重于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和学校社团活动及各种节庆,如艺术节、科技节、企业节等活动的角度来考虑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要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地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和师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通过内涵建设,党团活动等与专业更好的融合,在就业指导、顶岗实习等方面以企业实际需求角度打造思想过硬、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校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脱节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的虚构性和固定化的指导模式,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和企业实践。由于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职业方向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而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且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指导与企业文化脱节,不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导致学生步入企业之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取向,突显学生与企业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各自必须遵循法律的基础上,结合起来进行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职业学校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德国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特点鲜明,对我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面向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不仅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学校文化是职业学校培养新时期技能人才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手段

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相互交流、彼此学习。①将负责制定企业文化的同志请到学校来,与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老师深入交流、交换意见,扩大共识、协调差异;甚至可以聘请相关对口企业的同志到学校来,作为外聘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教育方案的制订。②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派到企业中,身体力行地感受企业的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将学生干部派驻到企业中,充分获得企业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另外,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重新进行了剖析,挖掘教学环节中的不合理因素,为良好地完成教改任务,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③形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更新和优化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同时,利用校园文化的特质和影响力去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树立更正确的企业文化发展观念。挖掘已有校园人文素质教育中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元素,吸收先进企业用人经验,建立一种适合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并具有一定的企业适应力的校企对接模式。④通过对已经毕业的各类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后与相关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以及在融入企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还可以向企业了解我们的毕业生在融入企业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诸如此类问题的建议。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20880);黑龙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201117B);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042)

作者:张丹 权龙哲 张诗林

思想教育与职业学校论文 篇2:

中职学校信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信仰教育对中职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德育思想教育与信仰教育的关系、中职学生信仰现状及成因,以及在中职学校开展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全面开展信仰教育途径、建立全方位的信仰教育机制和革新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仰教育;实践与思考

中职教育是国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及价值观有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中职学校非常重视技能教育,却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但社会需要思想道德好、有良好信仰的人才,所以中职学校开展信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育思想教育与信仰教育

(一)德育思想教育

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德育是有计划性以及目的性,对社会成员在政治修养以及道德思想方面,有着诸多影响的一些活动,从这个层面上看,德育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其中有社会、社区以及学校等。狭义上的德育,就是学生接受的有系统性以及目的性的品德教育。因为思想是在人脑中客观存在的,经过思维的加工后自动形成,并对事物有着一定的看法和理想。德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良好的引导,可以在思想以及道德的层面上受到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二)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就是人类最基本和古老的一种精神寄托,有了这种精神寄托之后,可以让人类的行为得到良好的规范。信仰传统的定义,是将圣贤的主张、对神灵的崇尚或对自然的敬畏等作为主要的动力,从而形成为人处事的原则。信仰本身所代表的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向往。有了信仰之后,人们就更加有动力不断奋斗和努力。信仰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對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强化,用教育的方式,在学生的群体中对信仰进行传播,对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从德育和信仰教育定义看,二者存在一定联系,目的基本相同。德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信仰教育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愿景以及善良的品质。在中职学校中,信仰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哲学教育。中职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展开的德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如今的社会诱惑非常多,很多的中职学生因为有金钱至上的思想,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中,开始感到彷徨和迷惑,需要得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指导。开展信仰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美好充满向往,然后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中职学生信仰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现阶段马克思信仰作为一种主流的信仰,正在逐渐边缘化。在社会主义整个的思想体系中,集体主义以及奉献精神是很重要的,但是中职学生并不肯定和重视思想,反而更加认可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如今社会的信仰情况是多元化的,国内的生产力在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也逐渐变得完善和繁荣。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被刺激,加之媒体对物质至上以及享乐主义这些负面的价值观进行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心理,以致人们的思想和信仰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的中职学生也是如此,对物质主义非常推崇,很少会考虑到自己要追求的价值。从外来文化的角度上考虑,西方国家借助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等途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进行影响,让中职学生的青春躁动得到了极强的刺激,对自由以及独立更加追求,西方的一些节日也开始受到中职学生的喜爱,而一些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遇。

(二)成因

从社会层面上看,如今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导致中职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从社会的整体情况上看,西方文化中传递的负面思想较多。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等,这些消极的思想对中职学生的信仰形成严重的冲击。从家庭层面上看,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中职学生信仰缺失的一个成因。父母从小为子女灌输个人本位、功利主义等思想,比如告诉子女,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一个不错的前途,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些思想对他们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从个人层面上看,中职学生自身身心发展阶段也是其出现信仰缺失的一个内因,由于中职学生年轻,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处于一个身心并未成熟,同时渴望变得成熟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格塑造有所不足,对很多的错误思想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且受到环境影响很大。而且受年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心浮气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容易动摇。

三、中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职业观

对中职学生来说,信仰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对中职学生开展信仰教育,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中职学生普遍是未成年人,价值观正在形成,很多的中职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奉献精神缺乏概念认识。且中职学生中很多人未形成独立人格,没有明确的职业认知。这种情况下,信仰教育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及人生观,引导他们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这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要求

现在企业不但重视技能水平,而且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在挑选员工初期比较重视的是专业技能,但是在后期更加考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职业品质,因为专业技能是可以培养的,技术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是信仰和思想是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信仰教育,使中职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信仰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全面开展信仰教育

德育课的开展,是实施信仰教育的重要路径,开展有效的信仰教育,在思想政治方面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和职业观。这种情况下开展中职德育课,需要加强课程改革,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和内容,并注重信仰教育与实际的联系,提升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提升信仰教育的说服力,让中职学生可以实现知行合一。在中职德育课上,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让中职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引导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德育与信仰教育本身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在内容、目的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实施信仰教育,德育课是不可忽视的途径,在德育课上对学生开展有目的、系统性的信仰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信念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中职学校要丰富德育课的内容,将信仰教育作为德育课上重要的任务。

(二)整合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信仰教育机制

对中职学生展开信仰教育,要注重环境的营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都要发挥作用,要形成合力。如今中职学生出现信仰缺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家庭以及社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学校要注重对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对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进行利用。学校方面,还是要发挥出作为专业教育方的效能,对中职学生展开系统化的信仰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思想道德以及信仰理想方面正确引导中职学生,家庭方面则是需要家长对孩子多加关注,尤其是人格以及品质方面的进步,对学生也至关重要。社会方面,如今中职学生出现信仰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上各类的负面思想传播,社会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力量,并建立规范的道德机制,同时全社会需要形成合力,为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形成精神支柱,从而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其对各类的挫折以及困難可以积极面对,勇敢创新。对学生展开信仰教育,三方面通力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可让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三)革新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信仰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手段具有可行性,对学生开展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信仰教育。信仰教育的开展,要以“渗透和引导”为主,“灌输和说教”为辅,需要让中职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其次,信仰教育要注重分层次,因材施教,信仰教育要与德育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要注重无神论、爱国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再次,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仰教育,可以借助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手段,改变信仰教育的时空观,拓展信仰教育的途径。对学生开展信仰教育,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信仰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建立信仰教育的数据库,这便于学生查找各类的信息,让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以及信息流影响。此外是结合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可以在网络上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并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探讨,可加强对社会本质的了解,意识到正确信仰的重要性,对西方的一些负面思想也可以正确看待,使理想信念得到正确的塑造,这有利于提升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总之,现阶段中职学生面临着信仰缺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中职学校要全方位地加强对学生的信仰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仰,不断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志刚.“诚·成·承”匠心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以非遗项目石雕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技术,2019,18(6):18-21.

[2]何宏宇.中职学校班主任实践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班·福”班主任工作室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8):97-98.

[3]张国华,黄玉娟.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融入十九大精神的探索——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19(12):84-86.

[4]张 娟.浅谈德育教育在少数民族中职学校的重要性——以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9(3):98.

作者:全珍

思想教育与职业学校论文 篇3:

也谈中职英语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因此,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和政治课的内容和任务,还应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教学也应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作为英语课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此,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英语教师应转换观念、积极开拓,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把思想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本文拟就如何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发挥德育功能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长期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授《sports and games》一单元中用奥运精神来激励学生自强不息的品格,用申奥成功和2008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等。此外,通过教学也可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在《Shopping》一单元的讲授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模拟经营一家商店,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惠顾”来达到英语技能的操练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不知不觉合作精神、文化礼仪知识及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中。

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斯大林曾说:“伟大的力量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虽然他们是在中考后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所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们中有些人所学并非自己所爱,因而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热情,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思想;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能上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产生了自卑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切实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说只要人人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知识与技能,热爱本职,恪守职责,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奏响时代的强音。如在上第二册Unit10 part-time Jobs时,我提前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要他们四人一小组利用一个星期日找一份兼职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复印店帮人打字;餐旅专业的同学可以在饭店、酒店和旅行社打工;电子、机械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工厂实习一天等。回来后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上课文“My Views On My Part-time Job”,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每个小组都踊跃参加了讨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而这恰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提高了交际能力,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从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引出我们职业学生如何看待摆正自己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于是我列举了北京某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位毕业生,他热爱专业,潜心研究,并著书立说。他曾受国家派遣,独自一人在瑞士举办中国美食周,他的技艺弘扬了中国美食,也轰动了瑞士。当地报纸电台连续报道说:“一人制作,1200人同时进餐,不可思议”、“中国厨师制作中国神味”。这也是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骄傲与光荣。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从进校之日起就基本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部门和种类,但是只要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掌握从事自己专业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并使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树立献身事业的崇高精神,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来,就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大有作为。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向学生宣传和介绍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及他们所学专业的前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三、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初涉人世,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对榜样的心理倾向往往是十分强烈的。“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作为课堂德育的实施者,首先,应善于运用自身的榜样示范力量以及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加以仿效。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做到渊博,要不断探究,不断充电,深入研究,吃透教材,讲课要模范贯徹有关教育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在各方面应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关爱、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最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在执教“YangLiwei——China’s First Spaceman”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神舟5号发射和回归的壮观场面,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杨利伟来回答记者的提问。这样,通过回顾杨利伟的奋斗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学习他那种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以此鞭策每个学生,使他们的人生道路走得越来越宽。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发挥英语课的德育功能,英语教师就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在英语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从英语课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发来研究和思考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作为英语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构建各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因素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影响的教学机制,形成一个知行统一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而不是单纯灌输的,开拓而不是封闭的有利于实现德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4.03.23

[3]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版),1999.6

[4]叶鹏飞.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各界,2008.7

[5]刘莉红.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读与写,2007.8

[6]文军、李养龙.现代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谢彩凤.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华平飞

上一篇:外国中小学德育研究论文下一篇:管理规范化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