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根据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的特点,通过对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估等阶段实行项目化管理,从项目目标、教育装备教学、教育装备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1:

怀集县乡镇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有效管理与应用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强县和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建设,怀集县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学校按标准化建设了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常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齐全,但是这些装备的使用率不高或是成效不明显,甚至有闲置不用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如何应用管理好这些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值得思考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教育装备;教育现代化;乡镇中小学;实验室、功能场

室;实验教学;微课

1 前言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强”和“推现”成果,推动区域城乡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探讨乡镇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的几个问题。

2 落实职责,明确责任

落实岗位职责,是抓好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基础,是关键。要做好实验场室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要把实验管理人员配置到位,明确职责任务,并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抓好实验各项工作的落实,从而推进实验室与功能场室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如在日常实验教学中,要求实验管理员认真细致做好实验课前教学仪器的准备,课中协助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辅导,课后做好器材整理及实验账册记录,等等,做到人员足,仪器设备好,实验台账明,实验效果好,进而确保课堂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真正发挥实验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功效。

那么,如何精准落实好岗位职责?首先,做好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装备主管部门的职能顶层规划,加强对其辖区学校的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合理配置、细致指导、周到服务、有效监管,充分发挥其指导、服务、监管的职责与作用。其次,学校领导要重视教育装备“建、管、用”工作,成立装备工作机构,做到组织机构职责明晰、分工合理、权责统一。最后,坚持一把手负责制,统筹规划本校学年度的教育装备工作计划,并指定校級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这项工作,由学校教务(教导)主任具体抓好工作落实,监督实验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实验教师是否正常开展实验教学与研究活动等,做到每周巡查有记录、有反馈总结。只有落实职责,明确任务,压实层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将学校教育装备“建、管、用”做实、做细、做好。

3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要使学校的实验教学形成常态化的有序开展,除了落实好工作职责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使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既可以规范实验员工作、实验教师教学行为,实现量化管理,形成工作考评体系,也能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近年来,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怀集县中小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场室制度》《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常规管理要求及评价细则》《实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教育装备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基于这些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制度,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实验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管理与应用评价机制。为此,还制订《怀集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实施方案》,以《方案》为抓手,积极开展学校教育装备信息化应用管理的实践活动,以应用促管理提高,从而促使全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工作实现配置、管理、使用“三规范”。

配置规范  学校实验室与功能场室用房建设规范,间数、面积符合《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广东省初级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套设施规范,灭火器、排气扇、沙箱、水电、柜、实验桌凳、门牌等设备设施齐全,做到定期检查灭火器药剂是否过期,电源、水龙头、通风设备是否良好等。

管理规范  册、账、标签管理规范,及时登记入档案册、总账、校产账、柜目录标签,保证册、账、签的仪器数量与实物相符,仪器定位标签和序号标签、试剂瓶标签确保完好;机构健全,管理机构名单入镜框上墙,专职人员配足;室内布局合理,柜、台、凳摆设合理,环境氛围浓;制度完善,有管理制度、实验开出制度、借还与报损制度;仪器摆放规范,按分科分类和仪器编码顺序入柜,并按序号顺序纵横整齐地排列;仪器保养规范,如显微镜镜头入玻璃干燥器,天平、光具座要及时抹油,易潮解药品的瓶口要上腊,存放钾、钠的油和磷的水要及时补充。

使用规范  实验室有实验排期表、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借用、报损要及时登记;每次实验及时登记实验开出记录,有关人员要签全名,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并有检查和审阅后签名;各类资料和使用说明书装订成册,实行专柜存放。

4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地方中小学实验管理人员的学历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推进学校教育装备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实验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从一线教学实验教师或专业理科实验员过来的,而是由原来的“代转公”教师、教辅人员等从事这项工作。由于他们大部分学历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对学校的实验场室、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管理不到位,甚至有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现象,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实验管理员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以“推现”为着力点,做好培训规划,依托县教育科研中心对他们进行新一轮的学历提升工程、继续教育培训、操作技能等专项培训。

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水平。通过抓好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业务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稳定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保障支撑。近年来,加强组织举办全县中小学校实验管理人员培训班、信息技术与实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班、实验微课程制作培训班、学校自制教具培训班等专题内容培训,通过系列培训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验管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为推动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家团队“送教下乡”、校际“帮扶”活动,为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应用注入新鲜活力。通过邀请名师、专家到学校开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的业务指导与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现场把脉诊断,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以优质学校带领薄弱学校,开展“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送课下乡、支教、片区学习交流等系列活动,促使学校装备管理上水平、应用上台阶。

5 服务教学,融合创新

学校的教育装备建配管用,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动手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1]。因此,要聚焦应用为重點,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加强实验课堂教学及研究,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推动教学仪器设备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引导实验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以“小学期末科学实验考查”“初中毕业生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为切入点,着力抓好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实验课堂教学及示范课活动,做到既要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实验课时,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组织与实施,要求学校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98%以上,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

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学不再是固化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而是要重塑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资源,配合传统的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以怀集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同课异构、研课磨课、实验教学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尝试将微课[2]融入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形成基于微课的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6 加强督查,促进提高

要查看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是否到位,装备应用成效如何,就需要通过平时抽查和期末考核的方式进行督查及评估。由教育装备主管部门与督导室组成检查小组,依据《怀集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评估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对本辖区中小学校实验室、教学功能室、图书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及相关账册资料的管理、使用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于管理应用有成效的及时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力者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整改。将督查评估结果作为校长年终绩效考核依据。这样通过过程管理、制度评价和应用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育装备应用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效能,实现管理应用常态化。

近年来,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教育装备管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投入机制能满足学校教育装备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台账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教育装备实验制度程序化,全县中小学校装备管理水平和应用成效显著提高。

7 结语

总之,在推进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装备“建、配、管、用”工作实践研究,以教育装备管理为重点,以提高使用效益核心,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乡镇中小学装备管理有水平、应用有成效,从而不断增强教育装备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促进教育装备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柯伟.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装备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9.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65-69.

作者:黎兴祥

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2:

构建教育装备效益评价体系的探索

摘要 根据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的特点,通过对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估等阶段实行项目化管理,从项目目标、教育装备教学、教育装备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内容。从教育装备项目目标、使用教育装备教学状况、教育装备管理和教育装备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百分制的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教育装备;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

Exploration on Establishing Benefit Appraisal System of Education Equipment//Huang Mingdong

Key words education equipment;project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uthor’s address Wenzhou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Work-study Program Management Center,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目前,学校教育装备建设体现这样一种逻辑:由“做预算”与“向上级要钱”,到搞教育形式,走装备过场。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拼命要钱买装备,买了装备当橱柜”,导致装备没有完全解决学校装备的真实需求;有的还隐瞒学校收支状况,导致上级部门无法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不能发挥教育装备的真正效益。因此,构建教育装备效益评价体系,对教育装备使用效益项目化管理与量化考核很有必要。

1 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化”管理程序

加强教育装备项目的管理,使教育装备的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就要将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管理分为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估等4个阶段。

1.1 教育装备项目审批要严格把关教育装备项目审批,要参考财政预算计划“二上二下”的审批程序[1],聘请教育局内外专家,与相关领导组成领导专家结合决策组,逐项审阅各校申报的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及其可行性论证报告,重点审查教育装备的使用计划、教育装备使用指导大纲、教育装备设备选型等,初步确定项目投入经费额度;教育局计划财务、装备管理等部门结合各校教学设备经费计划对所有教育装备建设项目进行合理排序,确定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经费额度,并把审查意见反馈给教育装备项目所在学校。学校根据领导专家结合决策组的审查意见和经费额度,对教育装备建设目标和教育装备项目进行优化,确定设备台套数量,填写“教育装备项目经费执行计划审批表”,由计划财务部门汇总后报教育局分管领导批准,并发文公布。

1.2 教育装备项目可行性论证要科学规范为确保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各校的教育装备,首先要求学校根据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分析有关教育装备的开出情况及新增教育装备的必要性,提出教育装备建设目标任务书和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明确项目负责人,根据教育装备项目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制教育装备使用大纲,论证实验用机、设备选型、配套设施、教育装备使用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基本情况,经论证小组初步论证后提交上级管理部门,为教育装备项目审批提供依据。对于课改建设方面的教育装备项目,也必须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可行性论证。

1.3 教育装备项目实施要公开透明教育装备项目实施效果重在过程管理,要严把设备采购关、施工质量关、经费审核关。教育装备建设项目批准以后,教育装备实施项目负责人填写“教育装备采购申请表”,提出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由教育装备部门汇总,经政府采购报批手续履行后,按照部门集中、分散等采购类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采购。对于数量较多、资金额度较大的通用性设备,采用招投标方式采购;对于专业性较强、品种较多的设备,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和竞价谈判方式采购。

2 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后效益评估的内容

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后效益评估要系统量化,包括教育装备项目目标评估、教育装备用于教学评估、教育装备管理评估和教育装备持续发展评估等4个方面内容。

2.1 教育装备项目后目标评估针对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分析教育装备应有功能的实现程度;经过实验教学的检验,检查购置设备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完好程度;分析教育装备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研究设备采购及实验室施工方是否经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确定;分析教育装备台套数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实地检查教育装备布局设计与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优化,是否符合新课改教学的特点[2]。

2.2 教育装备项目后教学评估教育装备建设的目的是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育装备项目后教学评估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质量目标。根据使用教育装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教育装备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学历和职称结构;对照中小学的不同培养方案,检查使用教育装备的教学大纲、教育装备指导书的完整程度和更新程度,统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出率和使用时数;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调查分析使用教育装备后的教学质量;检查使用教育装备教学的课表,分析教育装备教学模式是否属于新课改教学。

2.3 教育装备项目后管理评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是整个教育装备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教育装备项目后,加强日常管理是充分发挥教育装备作用的保证,其中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检查教育装备的管理制度是否全面、科学,教育装备环境是否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和育人氛围,教育装备操作规程是否严密并且切实可行,教育装备台帐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是否完整、系统。近年来,教育装备建设速度很快,大批教学科研装备焕然一新,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相对滞后,设备重复购置、管理条块分割和资源个体占有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装备利用效益低的问题一直困扰学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教学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本解决教育装备项目后管理问题,必须要在体制和机制改革上下大功夫。

2.4 教育装备项目后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我国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的实际,发现教育装备建设具有动态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装备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装备的开出率以及开设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二是相当多的教育装备项目尚未单独设课,受到课程设置的影响;三是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教学要求不断推动教育装备项目的创新。因此,教育装备的建设决不是仪器设备购置到位、开出教学实验就结束,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强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装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首先要分析在教育装备视野下教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实地查看创新教育装备应用开发的情况,分析教学、学科建设对教育装备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分析教育装备建设过程中是否有效利用原有仪器设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查证教育装备运行维护经费的保障程度。

3 教育装备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关键。借鉴国内其他行业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结合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的特点,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逻辑框架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评估法等方法,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覆盖教育装备项目的决策、设备采购、施工以及教学效果、管理水平等方面。指标的选择要做到简明实用,便于评估工作的开展;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要合理搭配,要能够使用相对统一的标准或度量,方便教育装备效益评价进行量化分析。同时,指标权重的分配要能够反映各指标在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以提高评估工作的正确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

经过广泛征求教师、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综合逻辑框架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评估法,从教育装备项目目标、使用教育装备教学状况、教育装备管理和教育装备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该表设计指标权重,并用百分制评估法来对教育装备建设项目实施效益评价,为加强教育装备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参看表1,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3]。

在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16个指标,每个指标各有权重,总成功度为100分。其中1~4、13~16各为20分,5~8、9~12各为30分。教育装备效益评价得分90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

建立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装备管理水平。教育装备建设的目标,是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重点是教育装备的开出率和教学改革。在实施后评估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开出教育装备项目数和教育装备使用时数,与项目立项时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应用教育装备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装备教学改革的深化,实现教育装备教学的质量目标。同时,教育装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装备作用的发挥。通过评估,研究和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判断是管理人员不到位,还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还是保障运行经费不到位。这样不仅可以为本校教育装备建设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兄弟学校教育装备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祥军.我们是这样进行经费预算编制[N].中国教育报,2008-11-18

[2]李冬淑,李惠阳.中小学校项目化管理理念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2)

[3]陈永明,许苏.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作者:黄明东

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3:

教育装备管理要找准定位

摘 要科学发展观对教育装备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镇海教育装备管理组织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新时期职能的阐述,以及发展过程中三种组织结构的对比,来进一步探讨县级教育装备管理组织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装备;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组织变革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立以来,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站与镇海区教委电化教育馆实行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工作模式,后又改名为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至今。2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教育局一科室,到法人组织,再到与教研室、教科所一起并入教师进修学校,经历了三种组织结构的模式调整。目前,宁波市11个县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中,采用教育局科室形式的有2个单位,采用法人组织形式的有4个单位,采用与教学业务单位合并形式的有5个单位。这3种组织结构形式,孰优孰劣,目前尚无成文可查;如何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装备管理的职能,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认证。

我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值此,笔者对教育装备管理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模式作些浅显分析研究,以为各地深入考量教育装备之科学发展提供一些素材。

教育装备组织环境现状

一、现状

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作为一个县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全区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工作)、实验、图书等常规装备管理、教育装备政府采购等三大方面,承担着规范、规划、协调、指导、供配、服务、监督等教育装备管理职能,服务对象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成校等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单位)。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深入实施,镇海区的教育装备工作一直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实验图书等常规装备管理工作成为教育装备科学和谐发展的瓶颈。工作内容、方式已经逐步从“器物性装备”转向“技术性装备”。服务对象的重点则在义务段学校,尤其以小学为主,兼顾其他各级各类学校。

二、几种矛盾关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装备是教育的三大基石之一。[1]教育装备作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关系就一定存在着矛盾,有矛盾就必然有发展的动力。

1.教育装备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学具、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2]从教育装备的这个定义来看,教育装备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与教学活动快速发展变化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例如,在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仪器研发)明显滞后于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需要。

教育装备是发展教育事业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教学工具,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载体。[3]教育装备以服务教学为第一要义,在新课改、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装备还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学生减负工作地不断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地不断加强,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网络学习,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走进实验室等其他功能性教室,这就要求教育装备要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多研究,将教育装备的效益发挥到最佳值。

2.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横向组织关系。

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横向组织关系主要是指与所在辖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的关系。

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兼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和教育装备业务指导职能,前者主要表现在对全区教育装备事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规范采购行为、效益考核等方面,后者主要表现在对各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推广教育装备新技术,指导学校合理使用教育装备设施设备、媒体资料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是行政职能多一点,还是业务职能多一点,各地教育装备管理部门不同的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的侧重。

教育装备工作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装备经费的使用状况。实行部门预算财务管理、统一集中的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是镇海区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的一个基本流程,也是各地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4]因此,在与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指教育局的各科室)关系中,联系最多、最紧密的是教育局计财科,在教育装备专项经费的使用中,计财科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是协助者、参谋者。两个部门存在着教育装备专项经费如何正确使用,职能如何界定的问题,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使学校的教育装备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装备政府采购过程中,教育局监察室与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有着监督与被监督,以及共同监督、规范学校教育装备采购行为的关系。就连平常在业务上联系较少的人事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镇海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地推广实施,两个部门也有了较多的协作关系。另外,教育科、督导室等科室在一定工作范围内,关系也比较紧密。

在与教学业务部门(主要指教研室、教科所)的关系中,随着教育装备向技术型装备的不断转变,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也不断加强。如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育资源建设就需要教研室的鼎力支持,部门间分工协作;如宁波市于2007年启动的教育装备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就需要教科所作专业指导。

总之,教育装备工作内容的多样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要搞好区域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服务好学校教育教学,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必须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加强沟通、排出纷争、协作分工,这样才能使整个区域的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3.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纵向组织关系。

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纵向组织关系主要是指与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关系。

教育装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但要有一定的行政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要有扎实的教育装备专业知识,能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的动态与趋势。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视野下,加强沟通、明确分工、协同工作。例如,2008年底,浙江省电化教育馆正式开通了“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但是教育资源建设是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省、市、县、校四级有效联动才能永久保持教育资源网的生命力。为此,省电教馆已经采用多项措施加以保障。

但这样一种联动、协同的工作方式,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靠会议、靠目前的网站信息发布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省、市装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县级部门的指导,以减少县级教育装备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这些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解决金字塔形式的高端管理资源稀缺问题。但是,教育装备的这种全省协同办公形式还未出现。

三、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均衡化与差异化

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均衡化与差异化一直困扰着教育装备人,可以说这也是教育装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要使教育装备科学和谐地发展,必须搞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1.标准化是前提。

几十年的教育装备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教育装备没有标准,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随时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教育装备没有建设标准、教学仪器没有质量(安全)标准等,是对教育资源中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引发教学事故。另外,有关标准的适用时间的相对固定与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也是一对矛盾。就是说,你不能照搬2005年的标准来指导、衡量2010年的建设,标准必须有所发展,否则就是形而上学了。

2.均衡化是目标。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中之重,没有教育的均衡化,就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5]均衡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均衡化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均衡化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各地教育发展的现状,其表现也不一样。2007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2009年镇海区实施的书香校园工程,重点就放在了农村地区,因为农村地区是教育装备的薄弱地区,农村地区图书相对陈旧、品种相对单一,且学生的信息技术可获取程度不如城市,更需要书籍。教育装备作为教学的保障,其均衡发展的理念更多地体现在关注薄弱方面。

3.差异化是内涵。

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学校的表现形式就是校间的差异化发展,一校一品,学校间既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协作。教学中,体现在因材施教,一生一长,发展个性。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差异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教育装备的差异化反映在对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支持,体现在对特色办学的有效保障。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特色,骆驼中学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特色,是区域涌现出来的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无论从教育装备的环境创设、制度管理,还是装备科研、考核激励,两所学校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差异化的发展优势,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12月5日,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现场观摩交流会在镇海召开,两所学校分别在会议上发言,交流经验。

新时期教育装备的组织职能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王富,对教育装备管理职能提出了八个字的要求,即“建、配、管、用、研、培、考、效”,同时指出,建设是基础,配备是关键,管理是核心,使用是目的,科研是前提,培训是保障,考核是手段,提高效率和效益是根本。对教育装备职能的这一高度概括,笔者分析如下。

1.建。

建设,其重点在于事业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区域装备工作来说,一个3至5年的愿景规划,可以有效地统筹区域的各级各类教育装备工作,使各项装备工作科学和谐地发展。

2.配。

配备,其重点在于方案的设计。随着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地逐步深入,教育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也日益专业化,作为县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采购操作职能也日趋弱化。正是因为教育装备专业化的特点,教育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的项目前期方案设计成了工作要点,直接关系到采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3.管。

管理,重点在于政策的引导。“管”是刚性的、完善的政策、制度,“理”是用心、用情的柔性地沟通、引导。“管”是“理”的前提,“理”是“管”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教育装备的政策制定、有效落实,需要服务理念为导向,需要良好的沟通作保障。

4.用。

应用,其重点在于示范的引领。知行并进,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关键看“应用”。教育装备的技术再科学、设备再先进,没有具体“应用”作示范,多数将以失败告终。

5.研。

科研,其重点在于难题的破解。教育装备管理科研项目,属于软科学研究范畴,需要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来破解发展难题。浙江省从2007年开始设立年度教育装备科学规划课题,镇海区骆驼中学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研究》是省教育装备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短短的1年时间,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区域推广。这是成功的一例,也说明了教育装备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其生命力则在于推广应用。

6.培。

培训,其重点在于技术的普及。教育装备重点关注应该是促进师生的发展,而不是设施设备的购置。这种发展在教育装备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就体现在培训上,从技术理念到操作应用,从外出培训到校本培训,培训是教育装备技术普及应用的重要保障。

7.考。

考核,其重点在于行为的规范。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手段。教育装备的考核,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统一要求、区别对待,尽量不要额外增加学校的负担。近些年,镇海区的教育装备工作大范围地检查、考核少了,调查研究多了,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调查研究也是一种考核形式,其出发点更多的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以解决学校实际困难为目的,所以这个形式比检查更受学校的欢迎。

8.效。

其重点在于绩效的激励。合理地使用教育装备的设施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这是每个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教育行政领导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同时,它是教学有效性、学习高效性的重要保障。学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要注重积累,给予正确的激励与评价。一个“效”字,为教育装备管理职能指明了方向。

三种组织结构模式的优劣分析

麦肯锡7S模型指出了公司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在结构因素中提到,组织结构是为战略实施服务的,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与之对应,组织结构必须与战略相协调[6]。

镇海教育装备管理组织结构历经了的三种发展模式,表1中针对新时期教育装备的组织职能,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由于各地的教育现状不同,对教育装备的组织结构也有各自的理解与要求,表1中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其具体评价的适用性需因地制宜。

从表1中可知,采用教育局科室模式的,其优势在于规划、管理、考核和激励等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职能上。采用法人模式的,其优势在于配备、科研等职能上,独立单位有其业务上操作更加灵活、便利的优势。采用与教学业务单位合并模式的,则在应用、培训等职能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几个业务单位合并后的资源集成优势所体现的。

为了更加直观,采用数值形式进一步加以分析,假设“优”的数值为90分、“良”的数值为80分、“一般”的数值为70分。由此得出,采用教育局科室模式的总得分为660分,采用法人模式的总得分为650分,采用与教学业务单位合并模式的总得分为610分。由此得出教育装备组织职能优势排列为,采用教育局科室模式的>采用法人模式的>采用与教学业务单位合并模式的。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由于地域的差异、人员的差异,三种组织结构的职能情况并不总是上述一种排列情况。然而,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下环境,各地都表现出了组织变革、结构调整的意愿,是仓促决定还是深思熟虑,是科学分析还是人为定性,以上提供了问题分析方法的一个参考。

教育装备管理组织的几个发展要素

新时期,如何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更大程度地推进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呢,可粗略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上下同欲

上下同欲是教育装备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孙子兵法言,上下同欲者胜。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始终不偏离既定的目标,需要上下同欲,统一思想。就教育装备而言,县级教育装备工作为整个区域的教育教学服务,则要与行政组织领导同欲;同时,省、市、县的三级的教育装备部门协同工作,促进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则是各级组织在业务上的同欲。省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需要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基层教育装备工作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全省、全市的教育装备战略规划服务。基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希望适时得到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沟通、指导,以便更好地为区域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正其名,定其职

正其名,定其职,这是教育装备工作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尹文子言,名分定,万物不争;职责明,私欲不行。这不仅是针对各地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混乱的组织机构名称而言,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地的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组织职能的定位模糊不清、范围不尽相同。名称不一,直接影响组织间相互沟通的质量;职能不一,则直接影响工作的绩效。

三、知行合一,研用并进,一以贯之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研与应用推广相统一,强调实践,以谋划发展。教育装备的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每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要在基层学校作充分的调研。“屋漏在上,知者在下”,要多听取基层学校的意见及建议,关注其应用,这才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际遇,我们要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服务教育教学的目标出发,找准职能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整个教育装备组织有个“大一统”的格局。然而要将教育装备作为一项真正的事业来发展,还需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9):1-3

[2]姚玉琴.教育装备的保障性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5):40-41,48

[3]于晓荷,胡又农.北京市教育装备投入与装备人员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2):1-3

[4]尹恩德.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1-2,5

[5]郭炳荣.突出均衡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J].网络科技时代,2008(4):8-12

[6]阳士昆.世界500强12种经典管理工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

作者:尹恩德

上一篇: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下一篇: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