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妇女命运,促进女性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女性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子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子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篇1:

在高职院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高职院校本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均备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但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而忽视素质教育,这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使高职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宝贵遗产,蕴涵了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标准和思维方式。能够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传统文化要想在高职院校中得以传播和发扬,就要相关部门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提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约束和监督。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这就在政策上肯定了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高职院校应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角度,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要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加大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力度

课堂教学是在高职院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虽然有部分学校实现了“传统文化进课堂”,但真正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的却寥寥无几。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深入改革。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设置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高职院校应当视情况设置相关课程,或在素质教育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已经设置的,可根据专业特点把传统文化课程分别设置成选修课或必修课,既引起学生的重视,又不至于任务过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是教材和内容的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包括了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选取恰当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修课的内容要兼顾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激发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而选修课则可重点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品德的培养,合理安排不同的侧重点。再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由于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以讲授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仍然适用。但是,教师的讲授要把握好度,并可以采取教师讲和学生讲相结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熟悉的知识可让他们自己讲,便于知识的强化记忆和深入理解。在学生讲的基础上教师再讲,从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理解深入到现象背后文化理念的探寻,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还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同视觉、听觉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使用投影、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技术,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深入到博物馆、文化旅游景点等场所,使学生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转变学生功利性的错误认知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都局限在物质层面和民俗文化方面,很少有学生会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并用其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便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有浓厚兴趣,他们也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面对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上至学校,下至学生,都无暇顾及思想素质的提升,而将重心放在技能培训和考证考级上面,对于不能给就业带来直接帮助的,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得兴味索然。其二,在各种文化相互竞争、相互交流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高职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有的学生甚至更青睐追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文化。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觉得传统文化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另一部分人则因为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过于厚重而不愿承担。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教师也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纽带,其中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个人“软实力”,虽然对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却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让学生尽快转变各种错误认识,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在高职院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所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教育有别于技术型和理论型教育,它需要长期的熏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吸纳,才能渗透人心、融入骨髓。所以,高职院校可在课堂教学之外,辅之以校园文化建设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在校园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是宣传教育。学校可通过校园报刊、广播、网络和宣传板块等途径,分栏目、分时间、分重点,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进行宣传。特别是要以学生感兴趣的饮食文化、节俗文化、古典文学等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在对文化现象和文化知识宣传的基础上,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分析深层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这些能力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重要。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宣传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受用的。二是借助活动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如,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在每个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如端午节,可在组织学生包粽子的同时,宣传“缅怀屈原”的节日内涵,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品质;重阳节,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献爱心,培养他们尊老爱老思想,也可组织学生登高、秋游,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七夕节,完全可以恢复古代的风俗习惯,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七夕节不但是情人节,更是古代女子向七姐祈求心灵手巧的节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诸如此类的活动不胜枚举,只要学校精于开发、勤于引导、善于管理,一定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转变“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帮助学生修正价值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真正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接受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2012BJY010)

(责编 李亚婷)

作者:王菲

女子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篇2:

女校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妇女命运,促进女性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女性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和女性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把特色辦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系统工程,顺应全球化时代女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具有现代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思想、发展战略和治校方略、教育方法,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在培养和弘扬女性高等教育价值观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关键词】女性教育;价值观;探索与实践

女性发展的程度是衡量当今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促进女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体现了女性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公立女子职业院校,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和女性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把特色办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系统工程,坚持“四个融合”,着力打造示范和品牌,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在培育和弘扬女性教育价值观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特色教育思想

学校立足高职教育和女性教育的最大实际,把握高职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女性教育的特殊规律,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现代女性教育的科学思想,始终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性教育的平等和进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充分肯定妇女对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学校坚持“提高女性素质、培养高技能女性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践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发挥性别优势,创建女校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学院逐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一流女子学院”的发展目标。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面向珠三角地区,立足现代服务业,培养“三高一创”型(高尚品德、高雅气质、高新技能的创新型)女性人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互相衔接和有机融合,体现了女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多维价值关照,最终指向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为每一位女大学生提供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发展终极目标。

二、融合职业教育文化和女性教育文化的特色发展战略和治校方略

学校坚持将职业教育文化和女性教育文化相融合,不断完善“文化立校,机制治校,专业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在治校方略上,学校实行“创新四个机制,实现两个提高”的治校方略: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二级管理的自主治理机制,创新专业的自我优化调整机制,创新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激励机制,实现掌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作为现代高职女校,学校坚持发展和创新女性教育文化方略,大力探索和践行高等职业教育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用先进的性别文化影响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引导女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校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女性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先进性别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进课堂,开发女性特色课程,让性别文化“立”起来;二是着力推进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进校园,实现性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弘扬“四白精神”,让性别文化“活”起来;三是着力推进先进性别文化进头脑,将先进性别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动力和特色与优势,让性别文化“兴”起来。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和活动平台,促进性别文化人脑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女性的“四白”精神成为高职女院的核心定力。实践证明,融合职业教育文化和女性教育文化的特色发展战略和治校方略在促进女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三、融合“因材施教”优势和“因性施教”内涵的特色教育方法

根据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的观点,“因性而教”也是“困材施教”应有的现代内涵和应有之义。女校作为专门的女性高等教育机构,具有独特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和办学规律,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培养特色方面具有其他类型高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教学上,在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上,学校把“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有机融合起来,积极培育女子大学特色。针对女性的特点,教师们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白”精神、男女平等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情感教育、美的教育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始终,充实了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注重运用性别分析法,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白”精神和性别平等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实习,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增长才干。针对女性的特点和特殊的生理结构,学校因势利导,选择适合她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避免了“一刀切”,同时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德育和实践环节上,学校通过“女性大讲堂”“女性杰出人物进校园”“女企业家面对面”等女性特色文化活动和女性特色社团,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内涵与方法。

四、融合女性优势发挥和女性潜能开发的特色教育实践

1.发挥女性性别优势的专业设置

学校按照“社会所需,女性所长”的原则,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根据女性的性别特点和成才规律,注重发挥女性的性别优势,开设既紧贴社会需求又适宜女性发展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女性社会参与的专业体系。二是专业设置体现女性的性别优势和就业优势。女性的性别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形象思维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为此,学院针对性地开设了语言类、教育类、文秘类、营销类等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的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满足女性成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以促进女性全面发展、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构建了职业教育和女性教育于一体的“4+1”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着力于特色课程的研究和设计,开设了一系列女性特色课程、讲座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女性潜能,发挥女性优势,强化女性主体意识,提升女性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女性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对培养具有“四白”精神、男女平等意识的现代女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实现了高职女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彰显女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

3.培育女性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

学校结合女性学生的实际,建立并不断健全素质教育工作机构。通过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把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内涵;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各年级广泛开设女性特色教育类、大众文化类和美学类相关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女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防教育、能力素质拓展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施展才华。

4.促进女性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文化活动体现创作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快提升物质文化、规范制度文化、突出精神文化、强化行为文化。以精神文化塑造女校灵魂,以物质文化彰显女校风格,以行为文化展示女校风采,以制度文化体现女校规范。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女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弘扬主旋律文化、实践妇女解放理论、促进女性健康发展及其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融合职业教育和女性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

1.成为广东女性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学校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女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累计输送了25000多名毕业生,其中97%以上在广东省就业,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近年来,报考学校考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或超过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8%以上,领先全国女子院校。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麦可思的年度报告显示,女校毕业生就业率、校友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均好于全国同届毕业生,领先全国女子高校。学校已成为广东省面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女性技术技能人才基地。

2.妇女干部培训和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品牌

建校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女性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妇女干部教育培训服务,成为广东省妇女干部培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妇联联合举办、学校承办的广东省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在全国首开先河并保持全国唯一。干部培训内容和模式历久弥新,曾受到全國妇联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培训的干部学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该班已成为广东省和全国妇联领先的干部培训品牌。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各地各级妇女干部培训和服务,累计为广东、四川、新疆、西藏、浙江、云南、港澳地区以及相关行业和企业培训各类妇女干部和其他各类女性行业人才10多万人次,学校已成为广东省妇女干部和女性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3.女性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示范效应

近年来,学校坚持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环节,构建起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打造了校、省两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开展了面向学校和社会的创业培训,凸显了“四个结合”的工作特色,开创了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在创新型女性专门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2月,我校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女性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女子高校和同类院校中形成了示范效应。

4.女性/性别研究与服务独具特色和优势

学校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立足自身性别教育优势,大力开展女性教育理论、女性与性别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探索女性教育培训机制,促进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近年来,学校有30多项与女性教育或性别研究相关的课题获得省级以上单位立项,其中市厅级课题有80多项,公开发表女性教育研究论文200多篇,开发女性教育教材10多本(部),举办女性教育专题讲座50多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宣传。学校还积极参与了《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广东妇女发展史》的制订和编撰、教育部与全国妇联在广东省中小学开展的性别教育试点等工作;广泛参与广东巾帼行动、女性教育服务、农村女性就业指导、女性创业沙龙、创业就业等活动,参与广东省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妇联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协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工作,为广东女性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和成果服务。女性/性别研究和服务在全省独具特色和优势,影响力和贡献率不断提升。

5.成为展示女性教育成果的国际交流合作示范窗口和弘扬女性教育价值观的特色示范学校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公办女子高校,学校在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女性就业、探索女性特色教育、推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举办职业教育以来,学校接待了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妇女机构、团体、高校和政府女性领导人、妇女领袖、女性杰出人物、妇女代表和国际友人来校参观、交流,洽谈教育合作项目等。多年来,学校顺应女性平等、自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育人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女性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为女性特色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提供了人才支持、提供了实践范例,培养了一批优秀女性人才和一大批为社会所需、为社会所用的女性专门人才,在培养和弘扬女性高等教育价值观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对推动广东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已成为广东省妇联乃至全国妇联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展示我国女性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示范窗口。

参考文献:

[1] 吴宏岳,朱宪玲,郝勇,具有女校特色高职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4):17-20.

[2] 全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6):6-10.

[3] 石红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性别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2):11-16.

[4] 郝勇,培育女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4

[5] 李素珍,王静.试论女子高职院校开展先进性别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学周刊,2015,(2):18-19.

[6] 罗婷,胡艺华,女子大学特色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7,(2):101-105.

[7] 郭冬生.试论我国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建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4):30-34.

[8] 吴宏岳,王世豪.我国新时期女校特色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40-42.

作者:郝勇

女子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论文 篇3:

论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 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本文就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口译教学 文化教育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设好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任重而道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在高职高专院校才刚刚起步,还相当滞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特别是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革与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文化素养不佳。我们认为,在科技和社科领域,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各专业应从本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既能大大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口译教学,系统有序地培养专业口译人才,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教材方面融入文化教育,建议采用有配套光盘或影音资料的教材,内容新颖丰富的同时,更多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具体可涉及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各国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的真实案例。

2.1礼仪文化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掌握规范的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与国际接轨。而英国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掌握英国的礼仪文化尤其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2.1.1见面礼仪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女士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做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2.1.2饮食的礼仪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在四点钟方向即可。

2.1.3商务礼仪

英国人的时间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例如:应邀参加宴会、业务洽谈会必须准时,否则被视为失礼。如果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能临时邀请。赴宴时不能早到以防主人还未准备好。不被邀请或约定就去拜访英国人的家,是对主人私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失礼的举动。在和英国人谈话时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也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兰人)这个词,而要用Britain(不列颠人),这样说对方比较喜欢。他们也不喜欢问及家事、私事、个人职业、收入、年龄、婚姻等。

2.1.4英国人的禁忌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0公分以上为宜。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不良习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前面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着将要遭到不幸。他们忌讳把食盐弄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破玻璃,认为打破玻璃就预示者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终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3.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口译教材、口译课堂教学、口译课外实践教学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善实际工作能力。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语言、非语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1.1语言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所需要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存在明显的制约。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国际商务谈判,事先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对谈判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1.2非语言文化差异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语言交际不能替代的作用。

谈判人员以更含蓄的非语言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谈判者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非语言交际种类形式多样,在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

3.1.3价值观差异

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就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有其客观性。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注重训练学生联络陪同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与会议口译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应结合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文化在个别案例中的运用得失,不断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煜山.英语教学参考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雯.基础职业英语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4,(2).

[6]李天华.谈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丹东师专学报,2004,(2).

本文是桂林航专科研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特色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黄 琳 赵振华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物理学公理化体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