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

2022-04-20

摘要唐代女子服饰长裙袒露、色彩艳丽、装饰华丽、兼容并蓄、大气开放;宋代女子服饰含蓄雅致、色彩淡雅洁净、款式简朴实用。本文从政治、文化两方面对唐宋两代女子服饰风格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 篇1:

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民间服饰图案作为丝绸印花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其设计与取材都提供了广泛的设计思路与素材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服饰图案与丝绸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使最终作品更具民族特色与文化气息,且简约优雅富含深刻内涵。

关键词:民间服饰图案;丝绸印花设计;应用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元素也被人们所追捧与喜爱。无论是对于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说,中国元素都具备着特殊的韵味与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在不断提升,设计师将传统设计方式在不断创新、完善,更注重利用人文特色以及精神内涵将中国元素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民间服饰图案具备的特点分析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国民间服饰文化一直都是时尚界的关注热点。在受到礼教思想的影响下,民间服饰不仅作为蔽体御寒的衣物进行穿着,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与人文精神。

通过对民间服饰的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详尽观察与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民间服饰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儒家思想的主要精华。在女子民间服饰的图案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女性的温婉、大气、简约优雅[1]。从男子的民间服饰图案方面来看,其设计结构整体呈现比较宽松的状态,可以看出人们对休闲、恬淡生活的理想追求。

无论是民间服饰的整体结构还是民间服饰的图案,都具备较强的美观性与稳定性,可以看出,民间服饰图案更倾向于平面铺陈的设计方式。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提升,并希望呈现在服饰中的图案更加精致、色彩搭配更加合理。而这些要求民间服饰图案都可以充分满足,并最终形成独具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二、丝绸印花设计的特点分析

(一)丝绸印花工艺的制作流程

丝绸印花的工艺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直接印花工艺、拔染印花工艺、防染印花工艺。在进行丝绸印花工艺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第一,设计丝绸印花的图案。第二,将黑白稿进行扫描。第三,利用感光制作模板。第四,将颜色搭配,并打样处理。第五,将白浆、胚料等材料准备好,最终调制成色浆。第六,印花。第七,对颜色进行加固[2]。第八,将丝绸印花的成品进行退浆操作。第九,成品完成,进行适当整理。

(二)丝绸印花设计特点

在进行丝绸印花图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将自身的想法以及情感在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在丝绸印花的图案中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事物的理解、元素的选用、素材的设计技巧等方面。同时丝绸印花图案设计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丝绸印花图案还具备较强的美感与时代感,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对于丝绸印花制品更是极其喜爱,其精美的图案、丝滑的触感都会满足广大女性对时尚的各项需求,还可以将女性柔美、温婉、端庄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三、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无论是民间服饰图案还是丝绸印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构造、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可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达。因此只有将民间服饰图案合理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才能使最终成品具备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文化韵味。

(一)在丝绸印花设计中植入民间服饰图案

民间服饰图案的种类造型各异,且变化极为丰富,因此要想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便需要将民间服饰图案的特点以及构造进行分析,才能使丝绸印花设计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与美观[3]。丝绸印花主要体现为服饰,这也是民间服饰形成了共同点,无论是国内外的设计师都将这点作为设计基础,并将民间服饰图案充分应用在了丝绸印花材质的服饰设计中。例如著名服饰品牌普拉达在2012的秋冬米兰时装周展示出的设计服饰作品中,将六边形作为服饰图案的主体图案元素。同时设计师还将民间服饰的鱼形图案巧妙地提炼出六边形的形状,与服饰的整体结构以及图案互相协调,还符合品牌整体的设计风格。再如范思哲在2012秋冬米兰时装周中展示的服饰作品中,利用绿色圆环图案与黄色原点图案分别象征的荷叶与水珠,在其中又加入了民间服饰的鱼形图案,形成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荷塘画面,并将服饰整体的视觉感受赋予极强的生命力。

(二)将民间服饰图案植入到丝绸印花服饰图案构成骨架中

在将民间服饰图案植入到丝绸印花服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在女性服饰中,对于男性来说,通过利用民间服饰图案,可以增强服饰整体的层次感与质感,使男性看起来更加俊朗与强壮。例如在Etro品牌在2012秋冬米兰男装周的印花衬衫系列作品中,便利用了民间服饰图案。设计师主要将民间服饰图案构成服饰的整体骨架,并将民间服饰的图案合理植入到骨架结构中,色彩搭配主要为蓝色、白色,给人以清新、新颖的感觉,并将设计风格进行了大幅升华与创新。

(三)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在民间服饰图案中,颜色的搭配极为重要。设计师在将么民族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对颜色进行合理搭配[4],应确保民间服饰图案的颜色符合整体的颜色风格,才能将二者进行更好的融合,并生成新型的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升,绿色作为表达这种理念的颜色,也表达了未来几年的生态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设计师应将这一点作为设计基础,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绿色以及其他的颜色进行设计与搭配,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呼吁人们提升环保理念。例如国内的某知名服饰品牌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材料的印花服饰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色调便是绿色,其发布新品的时间是在春天,绿色也符合了春季的生机盎然,让消费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使得服饰作品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从而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颜色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丝绸印花制品更富生命力。

(四)突破层面描述的限制,提升设计理念完整性

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设计师开始广泛应用中国元素进行服装设计。但部分设计师在表达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过于刻意,在设计作品中无法充分感受到中国元素蕴含的文化与内涵[5]。因此设计师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的层面描述局限,将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将民间服饰图案中蕴含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内涵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凸显出来,从而使现代设计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互相结合,提升作品的韵味与境界层次。

(五)将民间服饰图案与丝绸印花设计内涵互相融合

在我国传统的民間服饰中,更加注重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韵等方面的表达,且服饰具备主题特征明确,风格简约优雅。在欣赏民间服饰图案时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意义与内涵。丝绸印花制品的主要特点为面料柔软、颜色艳丽,但缺点为容易出现褶皱,这与民间传统服饰的设计结构近乎一致。因此设计师应利用二者的共同点将其互相完美融合,才能让二者相得益彰,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充分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内涵韵味。

四、结语

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元素的内涵与精髓,才能使设计作品富含人文精神与独特的文化韵味,促进丝绸印花设计水平得到升华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舫.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4,01:60-64+69.

[2]张扬.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品鉴,2016,02:228.

[3]王建华.数码印花技术在个性化服饰图案印刷设计中的应用[J].网印工业,2016,08:41-45.

[4]张鹏辉.数码印花技术在纺织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6,12:36-38.

[5]沈雷,郭萌萌.民间剪纸元素在丝绸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1,07:37-39.

作者:何苗

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 篇2:

唐宋两代女子服饰审美变迁的内在社会原因

摘要 唐代女子服饰长裙袒露、色彩艳丽、装饰华丽、兼容并蓄、大气开放;宋代女子服饰含蓄雅致、色彩淡雅洁净、款式简朴实用。本文从政治、文化两方面对唐宋两代女子服饰风格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服饰特点 社会文化 审美意识 社会经济

唐统一全国后,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唐代对外开疆拓土,国威四震,国内安定统一。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与齐梁新声互补,推陈出新,中午贸易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等引入中原,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政治、经济高速发展,国泰民安,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盛唐时期更是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风格和豪放开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阶段,曾被世人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但由于国家同周边少数民族的争斗不断,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国家虽然富足,但整个社会已走向保守,强调理性美,诸如建筑上用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上多水墨淡彩,陶瓷上突出单色釉,服饰上即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上也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彩,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因此,唐宋两朝的社会文化背景迥异有别,对女子服饰审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唐宋两代女子服饰风格变迁

1 唐朝开放,宋朝保守

唐朝女子着装非常开放,不亚于现代女性,唐诗中就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着装描述。唐代女子的主要服式是襦裙服,其主要特点是上身为短襦,极短,至腰部,领口为鸡心领、方领、圆领等款式,领口深度极低,盛唐时可露胸前乳沟;下着垂地长裙,面料为丝绸面料,颜色有绿色、黄色、红色,装饰华丽,裙腰束至腰部以上,脚穿丝履,半臂披帛,显得身材修长。色彩艳丽、装饰华丽,裙子以黄、绿、红、紫等亮丽鲜艳的颜色为主,多为暖色,红色较为流行,如白居易诗词就有这样的表述:“郁金香汗漪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血色罗裙翻酒污。”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女子服装色彩艳丽时尚。唐朝女裙装饰华丽、名目繁多,表现手法有嵌宝石、镶金、印花、绣花、穿珠等多种手法,有“郁金裙”、“翡翠罗裙”、“珍珠裙”、“柳花裙”等,用金银线或透明的单丝织绣而成,图案逼真,工艺高超,花重色复。

经过研究出土的唐代壁画、石刻、陶俑发现,唐代服装种类和样式都趋于完美、整体和成熟,其款式和织物都和当时崇尚丰硕体态的审美融为一体,唐代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达到了一个完美的高度,因此在服饰上显现出开放、自信的民族自信心。

宋代女子服饰风格为含蓄温婉。突出明理雅致的女性气质,趋向于内敛和拘谨。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偃武修文”这种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对宋朝的社会氛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地主阶级到皇宫都以琴棋书画等文人活动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儒家思想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尊崇,服饰风格崇尚儒雅。服饰色彩淡雅洁净,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下,宋代女性服装颜色崇尚淡雅,强调本色。与唐代女性追崇奢华、艳丽有很大不同,她们喜欢白色、淡粉红、淡蓝、藕丝色、浅黄、青、墨绿等颜色。“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写的《浣溪沙》,主要表达了宋代理性的审美思想,崇尚水墨淡彩般的雅致。“料想裁缝,白春衫薄”“春衫白新裁”,从这些描写白色衣衫的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人很喜欢白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主要表现宋代女装呈现平淡清真、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另外,宋代服饰比较注重色彩明暗程度的变化,同一色系往往会有明度上的变化。“忽掩赭黄衣”、“衣染莺黄”、“春衫是柳黄”等语句说明同一黄色色系,但明度不尽相同。

2 唐朝外向,宋朝内向

唐朝服饰兼容并蓄,唐朝另外一种流行服饰就是胡服,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皆喜戴胡帽穿胡服,胡服盛行。服饰特点为翻领镶边,袖子窄小,唐代,开衩。据《新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中,妇婢衣襕衫,而仕女衣胡服。”而“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等诗歌都反映了胡服对唐代女子着装的影响。唐朝中期,女着男装盛行。天宝年间,出门社交时官员和百姓都喜欢穿紧身胡服,因此女子也争相效仿。《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了官员百姓喜穿胡服的景象:“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在《新唐书·五行志》也有记载:“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唐代女子喜欢的男装常见为半臂与戎装。这二者是唐代比较盛行的女子服饰。戎装主要特点为:头饰为软脚幞头,上衣为圆领或翻领袴袍,裤子为小口裤,穿锦履或皮革靴,系蹀躞腰带。半臂特点为:半袖,袖长在肩、肘之间;短身衣,衣长至腰。女着男装展示了唐代平等与宽容、大气与开放的服饰氛围。天宝年间,有时候士大夫妻子也穿丈夫的衣服,就如《大唐新语》“靴衫鞭帽,内外一贯”。唐朝开明、包容、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女着男装的流行。

宋朝程朱理学以“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去人欲”为主要指导思想,是宋代的统治思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态度,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空灵、含蓄、平淡的意境,表现在服装款式造型上主要突出“遮掩”功能,要求女子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款式以细长为主,装饰简朴,追求清淡的诗情画意之美,整个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色彩质朴而洁净,在形态上不像唐代外向、夸张。

3 唐朝张杨,宋朝内敛

唐代女子服饰高贵奢华,款式多,装饰华丽。服装主要以“百鸟群”、“石榴裙”、“散幅裙”、“黄裙”为代表,服装材料珍奇,费工费时。女裙装饰名目繁多,有的嵌宝石、穿珍珠等,都采用金银线或五彩线绣制而成,极其奢华。唐朝女子发髻及面妆是中国历朝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既有承袭前朝,又有模仿异族,当时女子刻意创新,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盛唐后,女装袒胸为时髦,如诗云“粉胸半掩凝暗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就是当时女子装束的写照。唐代丝织品的纹样极其华美,大致可分为联珠纹、宝相花纹、穿枝花、散点纹等,图案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艳丽明快。唐女子衫、襦、裙皆施绣纹,唐朝的刺绣分为五色绣和金银线绣,如王建《宫词》“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都是描述女子衣上绣花。

宋朝统治者多次强调服饰“不得奢华”。宁宗嘉泰年间,以“焚金饰,简纹衣”警示天下。服饰面料追求平淡天然之美,不主张过分奢华。表现出端正庄重、清淡自然的时代风格。宋代最精彩的服饰就是恬淡优雅风格的背子。它是宋代妇女常用的服饰,上至贵族妇女,下至侍从奴婢都喜欢穿用,是宋朝特色服饰。背子款式为直领对襟,袖子分为宽窄两种。衣长有至地、过膝、及膝、膝上四种。在衣襟下摆、领、袖口等处镶有缘饰。衣襟时常敞开,左右可不开侧衩也可开长衩至腋下,突出宋代女性娴淑优雅的气质。

二 唐宋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变迁的社会原因

1 政治原因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唐朝的建立,结束了混乱局面,并积极推行修生养息政策,出现了历史有名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唐朝政治开明、社会繁荣昌盛,中外交流频繁。唐代首都长安不仅君临全国,而且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使臣、异族同胞紧密往来,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女性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她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为唐代女性大气开放的服饰习惯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唐朝商业繁荣,唐代有许多大城市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发达,印度、波斯等中外商人云集唐朝大都市,世界各地的手工业品、农产品汇集在长安等大城市。唐朝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跟服装有关的染织业十分兴旺,唐朝丝织物产量丰富,名目繁多。既有官营作坊,也有民营染织业。河北、扬州、山东、四川等地是当时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方,生产技术十分精湛。唐代棉纺织业和丝织业的高度发达,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连西晋时以斗富驰名于世的石崇、王恺也只会相形见拙,从而为当代女性华丽服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宋代建国之初就开始实行“修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大力推行文官体制,公卿贵族累世相传的政治体制逐渐被“士大夫”文官体制所替代,使得文臣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文人风度成为大家的模仿对象。士大夫们不再尚武,养尊处优,体质下降,无力欣赏丰满健康的女性,转而喜欢纤巧柔弱的女子,导致了女性审美观的极大改变。因此,虽然宋代丝织业、刺绣业也十分发达,但服饰变化不大,远不及唐代开放,服色与佩饰不如唐代丰富华贵。

2 文化制度原因

唐朝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唐代是一个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朝代。在教育方面,鼓励兴办各类学校,提倡多元化办学。在社会思想上,唐朝形成了以儒学为主,道教、佛教三家并立的文化格局。兼顾发展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使得唐朝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开放、平等、宽容的心态。宽松、自由的文化风气弥漫在唐代朝野中。这种文化氛围也体现在女子服饰上,武则天时期,以佛教治国,使得佛教广为流传。衣着暴露,乳房隆突,健康丰满的菩萨形象塑立于各大寺庙中,对唐代女子服饰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以奇异为尚,以丰满为美的审美心理,因此唐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了大气开放、雍容华贵的特征。另外,唐朝对外交流广泛,民族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唐人深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胡人长期与汉族杂居相交,胡人舞蹈等胡人文化随之传入中原,其舞者所穿的各式胡服深受唐朝各阶层喜爱,唐人对胡服产生了一种超强的模仿能力和热情。女子服饰也发生了悄然变化,胡服的款式、色彩、图案等都成了唐朝女子争相模仿的对象,男女混穿、穿着舒适、装饰自由的胡服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服饰。

宋代思想上提倡儒术、兼顾三教融合。宋代帝王为了使国家有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开始提倡儒术,重视对儒家经典的整理与发展,儒臣开始得到重用。但并不排斥道教、佛教。儒、道、释并存的现象在士庶生活中颇为普遍。士人或立足儒学而研究释道,或精通佛典而出入佛老。三教融合极大地影响了士大夫的处事心态和价值观,使得他们既热心参与政治,又淡然对待人生的荣辱得失。表现在服饰审美情趣上就是追求自然闲适、平淡简朴的审美格调。表现在女子服饰上就是“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宋代重建礼治秩序。在宋代,儒学得到复兴,理学得以构建,在这种思想体系下,强调贵贱等差的传统礼治秩序得到恢复和重建。宋代理学在思想上强调封建伦理纲常,也更加禁锢人们的思想,在美学观点上也趋于纤弱、拘谨。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表现在服饰上,就是服饰必须合乎封建伦理纲常和儒家礼仪。朝廷多次定制申饬“务从简朴”,“不得奢靡”,对女性着装就提出“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的要求。在这种秩序下,女性服饰的礼仪规范更加细密,女性地位更加低下,柔弱轻柔、温良贤淑的雅致美成为当时的女性形象标准,形成宋代服饰独特的“理性之美”。

总之,唐宋服饰审美意识的变化,必然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风气紧密相连,正是有了这些差别,才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同样通过服饰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人民精神和时代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志春:《中国服装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

[2] 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王充:《论衡·正说》,文达图书供应社,1924年版。

[4] 李岩:《唐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

作者简介:胡亚兵,男,1977—,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胡亚兵

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 篇3:

论中国民族服饰对世界时装的影响

摘 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与兄弟国家的友好往来。世界服饰演化中曾有一个东服西渐的史,中国的蚕丝,赋予了中国服装的飘逸以致具有与抒情诗一样的美;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中国在世界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以特有的古老与丰富去影响着世界服饰。

关键词:丝绸;影响;中国风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在世界上享有“衣冠大国”之誉。这不仅因为中国历史久远,也不仅因为地大物博,关键是中国的服装成分——丝,出现最早,神奇瑰丽,最引人艳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保持唯一的优势。中国的蚕丝,赋予了中国服装的飘逸以致具有与抒情诗一样的美;而且,由于中国古人的慷慨,还使它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

中国的富有特色的服饰,是中华民族创造,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它曾经得到世界多种民族服饰文化的滋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与兄弟国家的友好往来。世界服饰演化中曾有一个东服西渐的史,那就是中国的丝绸,连同中国的服装款式特别是服饰上的图纹输送至中亚、西亚与欧洲。

1 中国服饰业实力与广收博采

1.1 实力与广收博采

无论是中国蚕丝西运,还是汉以来的东服西渐,这些成功的运行都离不开物质基础。中国的服饰业,特别是丝织业以及印、染、绣等所拥有的实力,使得这种成功成为可能。汉以前,战国的织绣业已经显露出蓬勃的生机。也就是说,战国织绣工艺继商周之后,已有了显著发展,产地普遍而且品种繁多,尤其注重染色和纹饰的美术效果。当时山东一带的“齐纨鲁缟”曾赢得“冠带衣履天下”的盛名。汉代丝织的品种和质量都有很大发展,不仅在中国织绣史上属于一个重要时期,而且从汉代起确立了中国丝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另外,由于唐代疆域的扩大、边境的稳定、政令的统一、思想的开放,再加上经济的繁荣,对外交流的主动以及文学艺术空前灿烂,造就了一代充满自信的大唐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文明之邦,唐代人向各民族文化艺术展开了博大的胸怀。总之,唐代服饰集前代人的努力和成就,又吸取各国服饰精华,融会贯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随着大唐在世界的声望,反射给各国,其本身就构成了中国“衣冠大国”地位,并对世界服饰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1.2 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及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唐以前,东晋法显和尚从长安经陆上丝绸之路到天竺等地取经,然后由海路回国。公元2世纪后,世界服饰发展的格局,虽然主要是东服西渐,因为丝绸面料已经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但当时,由于拜占庭在服饰交汇时代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因而世界服饰交流中事实上是以拜占庭为中轴,向东西方分别吐纳。拜占庭帝国本属西欧,迁都到西亚,这就占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继承欧洲原有的服饰传统时,有足够的能力和便利的渠道,广泛吸取东方的服饰艺术精华。拜占庭在消化以后,又自然而然的影响了西欧,同时影响东亚。可以这样说,波斯国的军服铠甲与中国中原的常服服饰的对外影响,也曾明显地呈现出东传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流向,决定了需要海路的畅通。从而使海上交流之路也赢得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名。

首先说,中国服饰东传不同于东服西渐,“东服”是以丝绸为物质基础,以中国中原为源头,时间起始于中国汉代。而服饰东传基本上自魏才开始,东传的内容既包括丝绸质料,也包括服饰图纹,同时还包括中国的服饰制度。也就是说,中国东传的服饰实际上包含着西亚和欧洲的服饰因素在内。中国服饰东传到日本,是中国对东南亚服饰产生影响的重要内容。

2 中国服饰对世界时装的影响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近现代社会的人们又开始厌倦机械加工服饰的倾销与雷同,这时候,欧美国家的设计师感到,古老的中国有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服饰文化源泉。中国的丝绸,东方的典雅,农业国的悠久文明,如同酿造出浓烈的老酒一样,使得中国服饰的魅力芬芳且又有隽久。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末时,服饰上的复古思潮,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试图回归自然的情感,于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中国的印花棉布与古典丝绸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2.1 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中国丝绸与旗袍

公元17世纪以来,法国宫廷和王公贵族竞相购买、收藏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其中以丝绸、成衣、绣品、瓷器和镜、扇等为主。直到18世纪,法国仍然在流行“中国风格”和“中国趣味”,人们以采用中国物品,模仿中国式样为时尚。出生于1878年的法国服装设计师波埃丽特(PaulPoiret),非常喜爱东方服饰的艺术风格。他尝试着吸取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改良旗袍的特点,将时装款式设计成能体现妇女身材曲线的连身裙,也在两侧下摆开差,直到膝盖处,赢得了追求时髦、讲究新奇着装的巴黎妇女们的称赞,一时流行开来。由于这种裙子以中国的绸缎制作最为考究,所以引起中国丝绸和锦缎的销量猛增,以至从法国流行到英国,使英国的锦缎销售生意也颇为兴隆。1944年,波埃丽特逝世,但他所倡导的东方风格在欧美国家从未间断过,在西方,中国旗袍式的女裙一直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样一来,显示苗条与富于曲线中国旗袍终于在世界时装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综上所述,中国服饰引起世界各国人最大兴趣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丝绸面料的魅力,它柔润、轻盈并绮丽光亮,令其他面料望尘莫及。二是旗袍这种服装款式的魅力,它衣襟紧扣,腰身瘦窄,使女子的身体曲线,完全可以在紧附却不紧贴的服装穿着造型中表现出来。再加上侧斜襟的韵律,使旗袍能够充分衬托出秀美、端庄、典雅、含蓄、沉静的东方女性的风姿。

2.2 20世纪后期的回归东方“中国风”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春风吹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各国服装界人士在相隔30年后重新领略到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传统服饰风采。于是,中国华贵的丝绸面料,素朴的蓝印花布以及柔和且有鲜亮的色彩组合与含蓄典雅的古服款式,都宛如给现代设计概念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1936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率先在中国推出一台最新时装。

1981年——1982年米兰秋冬时装发布会上推出一套属于夜礼服的套装,也有明显的“中国风”。作者是1933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时装设计师马里于卡·曼代利(Mariuccia Mandelli)。设计师声称,她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京剧的戏装,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套运用了古今中外多种不同的元素,经糅合加工而成形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露西尔(Lucile)是出生于1863年的英国高级女装设计师,全名为露西·克雷斯汀娜·休瑟兰德。她是早期时装设计师中热衷于罗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在她所设计的两件套夜礼服中,上衣无袖类似背心,交领,即向右掩的大襟式领型,直接受到中国服饰的影响。而且,透明的女衬衫在胸前和袖下都饰以流苏,宛如中国的缨络,这显然是东方式的。

问世于1986年春夏时装发布会上的一套女子时装,创作者自己坦言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东方服饰文化。这是生于1944年的意大利时装设计师詹弗兰科·弗雷(Gianfranco Ferre)的杰作。他考虑到西方服饰中的人体意识和动态表现,选用柔软轻薄的大红皮革为面料,衬里用同色人造丝。裙为露背式一步裙,前处理很像是中国古代的女士抹胸,转至背后成两条背带,裙摆后方开一小衩,使之行走便利。手镯和腰带则为几何形,又显示着强烈的现代感。作品在现代意识中融入了相当多的东方风俗服饰的文化内涵。

至于日本服装设计师,则更多地选用了中国服饰的综合意韵或某一局部。如生于1939年的高田贤三,他在1982年为青年设计时装中,选用了红色作为主调,裤子和围巾上的红地粉红花和翠绿的叶子,宛如中国农村被面上的大红大绿花纹,红、绿之间对比异常强烈,这里表现了中国民间棉织品的装饰风格。

时光流逝至1996年时,国际时装舞台上的东风热潮只增不减。中国传统服饰为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带来无穷的设计灵感。中国的编织绳结、中国的闪光珠片,中国的戏装,中国的立领、盘扣、疙瘩襻以及丝质面料上的手绘和布质上的蜡染……都在深深地感染着世界时装设计师们,包括伊夫·圣·洛朗这样的顶尖设计师。

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更大规模的流行。许多香港同胞在1997年7月3日这一天,穿起各款中式服装去上班,以响应香港公益金等组织倡导的“华服日”活动。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日子里,世界各地的许多华人、华侨也都自动穿起各款中式盛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一方面,是各国时装设计师大量运用中国丝绸、绫缎、立领、对襟和蜡染、刺绣,加上中国装饰风格的花鸟图纹,使之成为东方符号,给现代时装赋予了含蓄与柔媚;一方面是国内的年轻姑娘们又将各种质地及色彩的中式服装从沉睡的服饰史册中焕然一新的搬到舞台或大街上。服装设计师们则认为:“东方是灵感的一个永恒的发源地。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拥有西方人早已丢失的闲情逸致。简朴的造型、手织的布料以及天然的植物染料,这一切与自然十分和谐,只有这样,服饰才可以富有生机,才可以永远清新,推动着服饰历史的进展。”

中国在世界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以特有的古老与丰富去影响着世界服饰,这是不争的事实。服饰,在这里显示着中国文化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赵刚.民族服饰[M].北京:香港新时代出版社.

[3]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咏梅 张海声

上一篇:饭店营销竞争策略论文下一篇:统计电力企业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