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3

主要介绍在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旨在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厘清高职音乐欣赏课的开发思路,以期将处于受冷落和边缘化阶段的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推向前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对技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的思考

摘 要: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作品,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满足以及享受音乐美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程是技工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诸多学校开展了音乐欣赏课,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技工学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支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对音乐欣赏课程予以重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技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学校 音乐欣赏课 多元音乐

在技工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是传播美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音乐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力。而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学习形式之一,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够让其在健康优美的音乐欣赏中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塑造形象。

一、目前技校音乐欣赏课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技校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程下,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第一,学生缺乏欣赏主动性:目前在音乐欣赏课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无法真正地掌握知识的精髓和内涵,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单纯发挥自身知识,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信息。第二,教学缺乏实用的价值:目前技工院校中缺少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堂经验,教材不完善,使得音乐欣赏教学的案例没有代表性;同时,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倾向于观看聆听而非剖析解析,对音乐鉴赏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音乐鉴赏上的美感和内涵。第三,师资队伍不够: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课是一直未被重视的课程,一般由音乐教师兼职教学,使得音乐欣赏教学难以向深度发展。

二、多元音乐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指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能力是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因此在技工学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意义重大,而多元音乐对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多元文化背景,才能使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欣赏课程与其他学科之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多元音乐背景的存在,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影响着音乐的鉴赏过程,多元音乐背景主要包括个人因素、时代背景、地理因素、人文因素、民族文化等。如: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进行欣赏课程时,由于其敏感的社会时代背景,音乐的风格和特征都与众不同,对其的欣赏角度和方式也都不同。这些音乐风格一方面拥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要素,同时也有阻碍艺术依其本身发展规律发展的不良因素。因此在对文革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必须让学生们了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从时代背景中去思考和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地理环境因素同时影响着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以草原、蓝天、羊群、蒙古包等作为其主要的地理文化特征,该地区的音乐作品往往由马头琴等地域性乐器演奏,以乐曲《赛马》为代表,反映的是深具草原特色的景观风格。因此,在对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应该融入多元音乐背景。时代背景、地域文化、民族风格等诸多元素的加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三、如何在技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

多元音乐背景对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技校的音乐欣赏课程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依旧是严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师生地位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其次,对于多元音乐背景的渗入,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加入,准备多元背景元素的幻灯片展示、简单的影片介绍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应该借用外部元素来创造相应的欣赏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品创作的氛围。最后,最重要的在于技工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技工学校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音乐欣赏课程能够大力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谭媛.中职学校音乐教材的发展空间[J].高考(综合版),2013(3).

[2]鲍群.优化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广西教育, 2014(30).

[3]司家伟.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微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4]孙达.基于中职音乐欣赏教育审美能力的具体应用[J].科技风,2014(18).

[5]周淑媛.浅谈工科院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李凉

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2: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初探

主要介绍在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旨在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厘清高职音乐欣赏课的开发思路,以期将处于受冷落和边缘化阶段的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诠释。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开发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一所学校的课程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出现了诸如实践导向课程、能力本位课程、行动导向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模式,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通过对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却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功能单一化倾向的结论。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等,所培养的人才缺陷严重。究其原因发现,对课程的开发大都侧重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层面,而对公共课、选修课领域却鲜有涉及,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则尚处在“零”开发阶段。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在选修课中虽然仅占2~5个学分,但对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单位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仅就在非艺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一简要阐述。

环节一:准确把握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位与开发理念

本世纪初,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大专院校要适时开设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并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分,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与专业课程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既不同于作为必修课程的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也不同于作为基础音乐教学性质的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它是非艺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实施音乐美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定位可理解为:结合高职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理解和审美体验,启迪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行为、超越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理念:根据高职学生兴趣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特点,遵循“泰勒原理”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地去体验音乐,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音乐作品去欣赏,而不是简单地奉“流行音乐至上”。

环节二: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音乐欣赏课程内容

据笔者调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音乐理论知识匮乏、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的授课教材,对于课程定位不清,教学内容完全根据授课教师的喜好和熟练程度确定,教学中具有很大随意性;有的则无论任何专业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专业性很强的中外古典音乐作品为主的音乐欣赏教材,无法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不能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远远脱离现代学生的审美观,在实施中由于难度太大,授课教师也不完全依据教材讲课,造成教材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

鉴于以上情况,首先,授课教师要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调查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喜欢听的曲目、所学专业特点及将来所走向的岗位等内容,据此及时调整安排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要一成不变。且要结合高职生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合理安排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中外音乐、古典与通俗、声乐与器乐的比重,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比如,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多安排一些经典流行英文歌曲、英文歌舞剧等内容;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多安排一些地方的民歌或者其他国家代表性的民歌内容,等等。

其次,教学内容要注重选择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也容易产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方式,建议安排中外音乐作品比例为6︰4。

第三,要灵活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可将符合高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感兴趣内容放在第一阶段,按照先中后外、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讲解。以我院09级装璜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该课程使用我院教师编写的《大学生音乐欣赏》校本教材。由音乐欣赏基础、声乐艺术、器乐艺术、名曲赏析四大部分组成,分为音乐欣赏基础知识、五线谱与简谱知识、声乐艺术、器乐艺术、西方名曲欣赏、地方音乐欣赏共六章内容, 28学时(其中2课时为考试),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环节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部分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需求,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都是固定模式:老师将欣赏的作品先作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让学生听,再分析曲式结构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听”状态,甚至有的音乐欣赏课成了听歌课、看电影课。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说:“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创造一种吸引力。”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设计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审美习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授课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并学会与人的交流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育人的任务。

要重视要求学生课前对授课曲目知识点的搜集和课后知识拓展再学习过程。课前知识点的搜集包含如曲作者及其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思想内涵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以小组方式提交资料收集报告的方式;课后的知识拓展再学习包含欣赏该作曲家的其它曲目、同时期其它作曲家的作品、学唱有代表性的旋律,等等,这样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快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课后拓展阶段的结果,也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欣赏效果。两者资料收集情况都将作为课程结束考核的依据之一。

笔者曾经采用“学生推荐—学生讲解”的模式,成效明显。即根据学生人数和学时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全体学生都要覆盖),小组数是课时数的一半。要求每组课下合作确定本组认为最值得欣赏的一首曲目,并查找相关资料。每次下课前预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组代表向大家推荐欣赏,不仅要向大家说出推荐理由,还要能对这首曲目进行简单讲解、分析,不足的地方,再由教师做相应补充。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调查反映,学生对此举非常欢迎。

环节四:重视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

首先,授课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比如,丰富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和影像等资料,课堂上则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尽可能地减少平淡的讲解,更不能使用灌输的方式教学。要营造优美的欣赏环境,用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全身心地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启发诱导、提示点拨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欣赏一首新曲目时,先不对作品做任何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聆听作品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让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交流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讲解;或者是讲故事、提问题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春之声圆舞曲》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先“抓”住学生的耳朵,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时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次,借助网络优势,开发音乐欣赏网络辅助课程是音乐欣赏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如将上课时所用到的文字、音、视频资料及拓展内容,如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国别的各种音乐风格作品等多媒体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做好链接,以方便学生课下自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第三,学校要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快乐成长的平台,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文艺晚会、歌手比赛等等文艺活动,拓展第二课堂。这样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为校园增添活力。以上都是音乐欣赏课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音乐教学中得到艺术的熏陶,

环节五:改革高职音乐欣赏课程考核方式

现行的音乐欣赏课程考核方式,多为在期末时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关于音乐欣赏的论文或者出几道欣赏试题开卷考试,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始终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从而达不到设立该课程的目的。应采取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即从选修课学生中选出几名优秀的“学生助教”与教师一起评价,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值就是该学生的最后得分,在评价中,师生是平等的,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交流,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评价的内容从出勤、学习态度、作业质量、与人合作等四个方面考量,比重分别占30%、20%、30%、20%;将每节课的课前准备、课堂到课率、课后资料收集整理情况均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平衡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与最终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促进教学目标地实现。凡出勤率少于学期总课时1/2者,不能参加本科目的考试,即不能取得学分;分数在60分以上者才视为合格,即获得相应的学分数。

总之,抓好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是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授课教师的辛勤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学会听、学会欣赏,从“被听”逐步达到“欣赏”的境界,使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使之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光.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新思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12).

[2]刘小君.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意义.艺术教育.

[3]蒋玲玲.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科教文汇,2010,(02).

[4]王敏靖.高等职业学院音乐欣赏课程开发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5]王玲.谈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辽宁高职学报,2012,(03).

[6]孔蕊.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欣赏课的定位与实施.考试周刊,2008,(33).

作者:王红星

音乐欣赏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传统音乐:一道亮丽的景观

[摘要]由张蕾撰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于2017年出版了。此书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题,以浙江地域为线索,融合音乐、文化、历史、方言等为一体,介绍了浙东——舟山、宁波、绍兴、台州等地的传统民歌、歌舞、戏曲、曲艺和器乐。其内容之丰富,结构之合理,书写之规范,现实之操作等皆具有可赞之处!对于今之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提供了范本,给继承、保护传统音乐提供了正确方向。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欣赏;《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音乐教育。“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身文化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赋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一项神圣的任务。”[1]《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的出版,加强了浙江本土音乐欣赏的内容,其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是对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亦是对个人音乐知识素养的积累。

《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全书由绪论、五章主体内容和后记三大部分构成,以传统音乐为纵向,以音乐欣赏、实践为横向,为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绪论部分主要从社会与学校两个不同方面进行简易说明,从社会层面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文化奠基;从学校层面看,学校是个人接受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对浙东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对国之精华的保护,对音之学习的补充。该书的主体部分以浙东传统民歌、浙东传统歌舞、浙东传统戏曲、浙东传统曲艺、浙东传统器乐五大部分组成,各章内容丰富,同一主题下写下了不同地方的不同音乐,如第一单元浙东传统民歌包括:舟山民歌、仙居民歌、宁波马灯调和绍兴童谣。第二单元包括:舟山跳蚤会、温岭大奏鼓、奉化布龙等。从浙东的各地区到各地区不同的音乐形态,其所选的音乐内容异常充实。每个单元开头皆有引言部分,带领阅读者提前走入音乐中,去遐想、去体会。每一节内容由知识点导读、体验与赏析、学习与表现、拓展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五大部分组成,不管是音乐知识本身的学习,还是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抑或是学习者对音乐的再现或对音乐的实践来看,每一部分都是写得恰到好处,其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从认知到实践,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不得不提的是,除了通俗简明的文字以外,书中还配有图画,附上乐谱,图文并茂,对于学习者理解书中内容,更进一步学习基本音乐知识提供了借鉴。对《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细细读后,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翔实

打开此书,浏览了目录,一会儿站在舟山海边惊叹舟山渔歌,一会儿坐在温岭的某个广场上欣赏大奏鼓表演,一会儿又跑到宁波与甬剧艺人学习甬剧,一会儿跟随老师练习奉化吹打……没有尽头!编者以传统音乐的视域出发,纵横浙东本土音乐,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编排,最后确定成文。该书的正文部分为五章,分别论述了浙东传统民歌、浙东传统歌舞、浙东传统戏曲、浙东传统曲艺和浙东传统器乐,除第一单元为四个小节,其他的每一单元都以五小节为标准,其涉及的传统音乐形式多样而不重复,新颖而带有历史感,让人耳目一新。以第一章为例,其讲述内容是民歌,作者介绍了什么是民歌、存在形式是什么、体裁包括哪些,这给学习者或阅读者在学习之后对民歌有个大概了解。在浙东地区,民歌又分为舟山民歌、仙居民歌、宁波马灯调等,这是音乐类型的多样化。在每一节的开头,皆有知识点导读,对每一个地方的位置、历史、文化等做一个简短的描写,加上之后的体验与赏析、学习与表现、拓展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部分上下呼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整个单元看起来结构清晰,内容翔实。

二、结构合理

此书的每一章节都体现了编者的睿智与深思熟虑,在内部结构中,自成逻辑,为何如此说?首先,从目录来看,从民歌到歌舞,再到戏曲、曲艺,最后为器乐,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编者以此做目录顺序,确是毋庸置疑的,是符合传统音乐分类的。其次,从每一节的布局来看,每一节的主体皆由五个部分组成,(1)知识点导读;(2)体验与赏析;(3)学习与表现;(4)拓展性学习;(5)课外实践活动。由看到听,由听到做,无不渗透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其内容的布局,使每一个学习者都遵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浏览、学习,不但不会使学习者因大量阅读文字而感到困乏,还能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习者乐在其中。最后,从学习的顺序来看,编者先让学习者自行阅读相关内容,然后再让教师引导学生去赏析或体验,慢慢地,让学生从知到行,从学习理论到实践,这种学习顺序带有程序性,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有效方式。总而言之,其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历史、文化,对于民歌、歌舞、戏曲、曲艺、器乐的了解、模仿、实践,以及对于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承,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选材精当

《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一书中所选取的作品皆是经过整理、分析后所确定的,其作品具有代表性,如舟山民歌、奉化布龙、越剧、甬剧、江南丝竹等。此书全面盘点了浙江东部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形态、不同审美标准的优秀传统音乐。作者借助专题的形式,将历史文化前提、音乐曲目欣赏、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外拓展资料以及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通过对每一音乐内容的历史进行择选,然后讲述清楚其发展历史,其次再进入音乐赏析,然后通过赏析进行切实的学习,最后再进行拓展和实践,从历史介绍到音乐实践活动,其所选择的文字、曲目、阅读资料皆环环相扣,相互融通,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欣赏到音乐,更能让其进行思考,突显了欣赏视域下的阶段性與整合性。《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所提供的恰当而准确的材料可以使学习者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并在循序渐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审美的心理素质,进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实现中国梦!

四、教材实用

《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的出版,无疑是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的瑰宝,其书中所言所语,皆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传播、继承。这本教材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该教材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书中对民歌的解释:民歌是民间歌曲的概称。所谓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劳动中即兴创作、演唱的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的心声,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编者以最易懂的语言方式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起了重要作用。二、该教材图文并茂,集文字、乐谱、图画为一体,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图有文使知识看起来更加直观,若只看文字部分,那么学生只能在脑中想象,如果在学习某类知识中,为其插入相符合的圖片,学生便会提高兴趣,更加集中注意力,使知识变得立体起来。总的来说,即配有图片的教材更易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趣味性更强。学习者会有足够的耐心去进行阅读、学习。一句话,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学习者会更青睐。另外,当教材中对民歌、戏曲、曲艺、器乐提供了相应的介绍和曲目外,另增加了乐谱,如此一来,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便更加深入!乐谱是用符号记录音乐的方法,在书中不仅可以通过乐谱学习到对应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还可以达到识谱的效果,使学生不仅会唱,提高识谱技能能,亦可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在基本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书中对每一节内容所插入的歌曲谱多样,如在第三单元,浙东传统戏曲,在讲述台州乱弹的音乐知识时,插入了两首教学曲目,《恨只恨奸贼相》《雪白豆腐变银子》。在第五单元浙东传统曲艺中的第二节,对“宁波走书”这一传统音乐提供了三首乐曲,分别为《青青秧苗无人管》《春芳救姑》《走书大起板》。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所需要的听、看、想,在该教材中皆一一体现,对于学校音乐欣赏教学,该书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是一本值得称赞的音乐教材,从音乐欣赏角度而言,传统音乐的赏析可以使音乐教学多元化,不仅使学生接触唱、拉、弹等方面的音乐,还能从听、看进行音乐感受、认识、学习。音乐欣赏的课程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力,自由地翱翔在音乐的世界,以历史、文化、传统、音乐的角度对其进行欣赏,不仅可以对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充实精神,亦可提高其审美能力。从传统文化继承角度而言,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对文化的清醒的认知,能够流传至今,受到保护的定是精华。对此,我们学习传统音乐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可,是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继承。我们要以美的眼睛去看待传统,我们须去糟粕留精华。《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有利于开发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推进新一轮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观;有利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指导教师:杨和平)

注释:

[1]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02):23—28,38.

[2]黄丽群.立足本土、多方接纳——论浙西南山区学校音乐教学中增设畲族音乐的意义[J].艺术教育,2007(05):77.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黎姿

上一篇:快乐方式教学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实践活动下小学生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