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护理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0例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血管病护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血管病护理分析论文 篇1:

浅析影响心血管病医院护理的安全因素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院护理工作现状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探索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有效的预防了心血管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为患者医治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对症治疗,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是保证患者安全的一个重要方法。

【关键字】心血管病;安全;护理

1引言

安全管理指的是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患者身心健康,而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只可能发生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功能、心理、机体结构上的缺陷、障碍、损害或者死亡。护理安全是医院实现对患者治疗目标的保证,也是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

2原因分析

2.1人力资源因素

2.1.1护理人员能力不足

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的安全指数,其能力不足是影响护理安全问题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院当前医疗水平为例进行分析,工作年限在一至三年的低年资护士占到全院护士总量的40%,这些护士的工作时间不长,对患者的观察能力和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尚不能很好的把握,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2.1.2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影响安全

护士由于其工作强度大,不能保证体力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对加班出现抵触情绪的现象较多,易患疲劳综合征,在病区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容易产生恐惧感,疲倦状态下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这些负面情绪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患病率增多。

2.2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安全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护士护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完全,护士法律意识单薄。

2.3管理及流程因素

心血管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两大特点在于它的高龄化和高猝死率,患者使用镇静剂后常会出现意识模糊或合并意识障碍等问题,护士识别患者护理工作的方法通常是呼喊患者名字,这一方式作用不大。

3管理对策

3.1制定人力资源对口支援计划

3.1.1 缓解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都很严重,护理安全问题要比普通病区多很多,对护士的要求更高。在这方面,医院可以从宏观上增加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比例,通过轮转普通病区的护士到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减轻护士压力,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这也有助于减少护士的负面情绪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3.1.2 保证普通病区抢救患者的治疗

在一般医院,监护室护士的能力要强于普通病区的护士,为提高医院护士整体护理水平,在平时很有必要由监护室资历深的护士对所有护士展开抢救指导培训,当普通病区有抢救任务时,可以由监护室护士进行协助指导,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有效快速的治疗。

3.1.3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护士的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术水平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等技术性护理缺陷对护理安全都有很大的威胁,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员数量不足的弊端,这样既提高了医院护理安全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节省了医院聘用员工的开销。

3.2提高法律意识

3.2.1 有侧重地展开全员安全教育

护理部根据医院护理安全整体情况归纳出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把这些作为安全指标,下发给每一位护士,提高其安全意识。护理部可以以现场会的形式针对具体问题和护士分析解决方案,也可以以反馈通知单的形式告知病区的护士长,由护士长针对本部门出现的问题集中给出处理方案,为保证执行质量,护理部可以不定期的对相关部门进行抽查和复查。

3.2.2 搜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医院总会接收不同病情的患者,新闻媒体也会报道很多相关方面的病情案例,护士长有总结事例并和大家分享经验分析错误原因的职责,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对自身护理能力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护理人员的逆向思维能力。

3.3改善工作流程

3.3.1 患者信息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在管理护理工作时同样需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医院可以为患者佩戴身份腕带,制定患者腕带规定,统筹管理患者信息,规范在腕带上可以标明的信息,比如患者的姓名、床號、病案号、体重、血型、术前诊断等。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在意识尚未清醒或意识障碍时,如果在其他科室进行检查或在院内散步等突发状况时丧失语言能力,护士及院内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患者腕带上提供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3.3.2护理会诊制度与护士长的重要作用

为减少护理以外的发生,弥补护理缺陷,医院可以建立护理会诊制度保证护理安全。同时,护士长由于其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掌握了病区患者的病情及潜在风险,而且清楚的了解本科室的护士的性格和工作特点,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人员结构优化配置的角度讲,医院鼓励护士长去总结科室特点、找出薄弱环节并重点进行管理。对于科室的棘手问题也可由护理部上报至医院统一协调解决。

4改善效果与分析

4.1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院护理部按不同的安全内容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按不同权重对病区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护理能力有了大幅度增长,患者的安全保障提高,满意度上升。

4.2结果分析与总结

目前我国护理现状是新护士比例高,人力资源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尤其是在紧急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心血管患者老年人居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风险大,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以及对工作细节的考核,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灵,莫秀梅. 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16)

[2] 张越秋,赵彦霞. 浅析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4)

[3] 张利萍. 护理记录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9(09)

作者:宋玮

心血管病护理分析论文 篇2: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0例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出院后1年随访:治疗组血压异常率20%(12例),心电图异常率10%(6例);血糖异常率30%(18例)。对照组血压异常率40%(24例),心电图异常率50%(30例);血糖异常率60%(36例),两组心血管、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血管病; 护理干预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o Merge the Influ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Qu Gui-q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7):137-138

【Key words】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Xixiang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9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能量食物摄入大量增加,而体能消耗则普遍减少的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病率则明显提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现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120例,均符合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57.8±6.7)岁,糖尿病病程0.5~21.5年,平均(4.8±6.4)年;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0例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 血糖失控明显或已出现并发症及早选择胰岛素治疗,长期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每日胰岛素用量(U)=[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次/d,早上皮下注射;如已有心肝肾基础病变同样尽早选择胰岛素治疗,轻度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未能达标则可选择口服药物治疗(格列齐特緩释片60 mg+阿卡波糖50 mg,3次/d),但需定期内分泌门诊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三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3 糖尿病护理干预 (1)开展DM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控制好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2]。(2)指导合理膳食。主食尽量选粗制米面、适当杂粮,少吃精致米面;适量食用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绿色蔬菜。供给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0%~60%,蛋白质0.8~1.0 g/(kg·d),以动物蛋白质为主,剩余热量由脂肪供给,并根据血脂水平调整饱和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3)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适当运动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統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出院后1年随访,治疗组血压异常率20%(12例),心电图异常率10%(6例);血糖异常率30%(18例)。对照组血压异常率40%(24例),心电图异常率50%(30例);血糖异常率60%(36例),两组心血管、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其依据是:糖尿病心血管损害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二是糖尿病心肌病变最后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但是研究比较多的是第三种情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累及到冠状动脉则为冠心病,而这种损害与糖尿病病程无关,甚至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就开始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对痛觉不敏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发生严重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时,没有明显的疼痛。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后因为心梗引起心功能衰竭,因为心功能衰竭到医院而确诊为心梗。病理上有很重要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病变往往呈弥漫性,狭窄的严重程度更重一些。另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容易发生斑块不稳定,出现血栓事件,发生心肌梗死,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会发生猝死。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4]。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血糖异常率均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糖尿病疾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联系[5]。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6];长期负性心理,会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如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均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季和平,孙滨,李奎宝,等.“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Chinese General Practice[J],2011,14(4C):1281-1284.

[2] 王慧敏,戴霞,黄秋红,等.双重督导机制对老年糖尿病欢呼着家庭饮食控制行为的影响研究[J].广西医学,2010,28(9):1432-1433.

[3] 吴红.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8,24(23):142-143.

[4] 朱赛平.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7):45.

[5] 宋月娥.糖尿病血糖控制48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17-118.

[6] 赵金彩,翟梅玲,赵莉,等.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1,18(11):1-2.

(收稿日期:2012-03-19)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曲桂清

心血管病护理分析论文 篇3:

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

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第1位,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20%以上。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探讨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86例80岁以下的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心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86 例患者患病前大多生活不规律,性情暴躁,情绪紧张;患病后多数患者心理不平衡,忧郁、出现满不在乎、悲观失望、焦虑急躁、自卑、猜疑等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各项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心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第1位,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20%以上。心血管病患者病程较长,症状又不典型,有的患者多次住院,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忽视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会影响身体的康复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加强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年龄70.3岁;个体经营者21例,机关人员25例,工人21例,农民8例,教师11例;心绞痛型40例,缺血性心肌病型35例,心肌梗死型5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调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言语功能存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患病前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心理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

2.2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反应比较

3 讨 论

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如下:

3.1 满不在乎心理患者的护理

缺血性心肌病型患者症状恢复较快,对本病的危害不够重视,存有侥幸、满不在乎心理。指导患者正视危险因素的存在,消除满不在乎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2 忧郁的心理护理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心理压力很大,认为疾病缠身,给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因此,常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使患者对疾病忧心忡忡,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护士应针对患者的这些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患者态度要和蔼可亲,仔细解释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以减轻其焦虑和忧郁。

3.3 对悲观绝望型的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文化修养低。表现为自我封闭、少言寡语、甚至拒绝治疗。护士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在交谈中保持轻松的气氛,尊重患者的感情,尽量将好的诊治结果告知患者,向他们介绍治疗康复的病例,解除疑虑,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做生活的强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積极配合治疗。

3.4 焦虑心理型的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完全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因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呈昼夜变化的,特别是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在临床表现为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影响睡眠和休息。对此类患者应以鼓励解释为主,充分理解他们的个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向患者耐心解释卧床休息对本病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理解护理要求,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效果,使他们消除焦虑心理,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5 怀疑心理型的心理护理

因心血管病常有复发,有的患者怀疑自己的病无法医治,表现出对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都不积极,因而情绪低落、烦躁。护理人员应注意疏导患者,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告诉患者,同时向患者介绍当前心血管病研究的新进展,明确指出心血管病不是不治之症,也可通过一些心血管病治愈好转的实例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

3.6 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

由于患者存在心血管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再次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给予相应的宣教,如自我监测和控制血压、血糖,治疗糖尿病和心肾疾病,心血管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合理饮食,减少动物内脏的摄人,控制体重增加;戒烟,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每天适度的规律性的体力活动。

总之,通过分析86 例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有不少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他们减少顾虑,增强信心,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 陈雅珍.中国实用医药.2016(17)

[2]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刘秋红.中国医药导报.2015(24)

作者:杨倩雯

上一篇:资源观点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抽象法律系属本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