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临床内科护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122例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心血管临床内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血管临床内科护理论文 篇1:

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的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的心电、胆固醇和血压明显比对照组取得了更优的改变,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数据也显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7.83%。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心血管;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

心绞痛在心血管内科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心肌缺血,如患者劳累过度、情绪过度激动等也可能加重或诱发心绞痛[1]。因此,在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时,医护人员对患者在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4例,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45-88岁,平均年龄为61.4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的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療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药物进行必要的常规治疗,治疗方案以改善血液循环、扩宽心脏冠脉以及降脂降压等为主,其中,对照组患者要求持续进行药物治疗。

1.2.2 心理护理干预 在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实验组46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统计,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令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健朗心态,以更好的配合治疗[2]

1.2.3 综合护理 除了心理护理干预外,还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首先要保持病房的干净舒适,使患者有舒适的心情。除此之外,为了患者在手术后身体能更好的恢复,还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指导,饮食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尤为重要,这类应进食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不宜过冷或者过热,以免加重患者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重。还可以建议患者多食新鲜果蔬,以便保证体内新陈代谢,保证大小便的通畅[3]。为了让患者可以有更放松的心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可以每天帮助患者每天进行一次15至20分钟的肌肉放松训练。还应该告诉患者尽量平躺或者静坐,这种舒适的体位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全身心的放松。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得到缓解,且心电图示ST-T段恢复正常,ST段上抬幅度超过原来的0.1mV以上;有效:心电图示ST-T段明显好转,ST段上移幅度在原有基础的0.05mV以上,患者心绞痛较少发作;无效:心电图示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患者心绞痛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2 结 果

2.1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46例患者在治疗前,心电为103±15,胆固醇为166±18,血压为4.76±0.53;治疗后心电为73±12,胆固醇为135±16,血压为3.42±0.35。对照组38例患者在治疗前,心电为102±14,胆固醇为160±17,血压为4.78±0.49;治疗后心电为80±11,胆固醇为143±15,血压为3.99±0.40。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比较数据显示,在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的46例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只进行了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的38例对照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因多是患者心肌缺血,患者过于激动或起伏较大的情绪,容易导致患者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病情[4]。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6例,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达到97.83%,临床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时,在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护理干预,有利于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内脏和血管,从而稳定病情,这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秀云,刘咏梅,张小丽.带状疱疹误诊心绞痛1例护理体会.中国民间疗法,2013,21(3):64.

[2] 曹仙丽,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25.

[3] 洪俊华,心绞痛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1.

[4] 朱胜芳.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海峡药学,2013(2):124-126.

作者:张元萍

心血管临床内科护理论文 篇2: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122例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2例患者中,共有13例(10.66%)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包括6例(4.92%)护患纠纷、2例(1.64%)跌倒、1例(0.82%)坠床、1例(0.82%)标本送检错误、1例(0.82%)换错液体、2例(1.64%)其他。分析其风险因素,包括7例(53.85%)护理人员因素、3例(23.08%)患者及其家属因素、2例(15.38%)药物及器械因素、1例(7.69%)其他因素。结论:临床中,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对此需要做好护理风险防控工作,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风险因素;护理方法

引 言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由于该科室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预后差等特点,临床护理难度大,所以该科室也是风险较高的一个专科。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从而导致护患纠纷。因此,本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2例,女5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6.2±10.5)岁;疾病类型:50例为冠心病、49例为高血压、13例为心绞痛、7例为心律失常、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护理资料,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护士长、医师以及科室主任组成,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和方法。

2 结果

122例患者中,共有13例(10.66%)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包括6例(4.92%)护患纠纷、2例(1.64%)跌倒、1例(0.82%)坠床、1例(0.82%)標本送检错误、1例(0.82%)换错液体、2例(1.64%)其他。分析其风险因素,包括7例(53.85%)护理人员因素、3例(23.08%)患者及其家属因素、2例(15.38%)药物及器械因素、1例(7.69%)其他因素。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

心血管内科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基本素养等要求很高,但是现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存在着护理经验不足、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较差、护理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护理人员不但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意识不足,缺乏病情转变的预见性,还很难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风险。

(2)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因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性比较高,并且大部分患者均属于中老年患者,自身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因此给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足,容易夸大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对护理工作开展不利。

(3)药物及器械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药物及器械本身有一定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时若操作不当,则会出现风险问题。

(4)其他因素

对于心血管内科来说,若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则会出现较高的护理风险几率。

3.2 护理风险因素的改进方法

(1)重视健康教育

入院时,可以采用设置宣传栏、发放小手册、开展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常见诱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能力。同时,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给患者介绍医院的管理规定、环境、医疗资源以及病房设施等,多关心和鼓励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叮嘱患者尽量在床上休息,活动区域尽量避开地面湿滑或者人多的场所,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2)重视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参与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临床护理技巧,使护理人员的防范护理风险意识提高,建立一套系统化、完善的护理风险认知体系。同时,指导护理人员多看书、学习优质的护理经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使护理人员观察、分析以及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护理质量提高;

(3)加强药物及器械安全管理。由于心血管内科涉及到的医疗器械和药物种类较多,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各种医疗器械和药物的用法,熟读说明书,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方法。在给予患者新药物前,需要认真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确定给药途径和用量,降低出现护理事故的风险发生率;

(4)重视病区环境管理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设置防跌倒、防滑设施,每天查房时对病床的脚刹、床档等固定设施进行仔细检查,根据患者的喜好摆放物品,方便患者拿取,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从根本上降低护理风险。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存在着很高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对常见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升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2]张春菊.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29-31.

[3]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4]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3(16):341-342.

[5]齐勇梅,权开花.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初探.中国伤残医学,2014(8):266-267.

[6]王娟.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345-2346.

[7]廖汝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4(10):83-84.

[8]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作者:王晶喆

心血管临床内科护理论文 篇3: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对策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临床护理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都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药物以及医疗设备影响、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够、专业素质不高等都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确保对患者的药物及医疗设备进行准确使用,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都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出积极有效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风险分析;临床护理;心血管内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人們的生活节奏却越来越快,快节奏的生活也无形中增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从而导致的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引起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同时该疾病病情变化快且病情相对比较复杂,这就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心血管患者,这127例患者中有43例为女性患者,84例为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98岁,患者的最小年龄为47岁,其平均年龄为66.3岁,其中有50例为高血压患者,4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冠心病患者,24例为心绞痛患者,18例为心率失常患者;其中有24例患者单患一种疾病,103例患者则合并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疾病。

1.2 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实践同理论进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干好护理工作,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不长,从而严重缺乏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经验,进而导致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准确的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状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的病情恶化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培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大部分患者均为老年人,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部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会因为过于担心该疾病,而情绪表现相对比较低落,常常会对护理人员进行情绪上的发泄,从而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若护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则很容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发生不同程度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到护患关系的和谐,严重时则会导致护理工作不能够顺利地完成[1-2]。

患者的积极配合能够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患者总是错误的认为护理与治疗都是护士与医生的应该做的事情,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当患者自身出现焦躁不安、抑郁、情绪低落的情况时,则会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完全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产生护患纠纷,让护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药物以及医疗设备也是造成风险的因素之一,心血管内科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诸多高危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短时间内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患者突发急性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若出现药物以及医疗设备不全或者医护人员不能对医疗设备进行熟练操作,这都将严重影响到抢救结果,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工作时间比较短的年轻护士,则需对其重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扩大和丰富年轻护士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熟练的应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通过护理人员自身高超的护理技能,从而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人的高度信任,大大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护理效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医院应该加强对年轻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要有耐心的聆听患者内心倾诉,让患者焦躁不安的心情得以平复,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病情,从而激发患者乐于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于一些不愿配合护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则需要对其进行认真讲解患者积极参与护理的好处,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从而很好的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3-4]。

医护人员应该经常对医疗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和维修,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准备药物以及医疗设备的配置,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

2 结果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都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药物以及医疗设备影响、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够、专业素质不高等都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确保对患者的药物及医疗设备进行准确使用,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都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中、对药物以及医疗设备进行充分配等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出积极有效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712-713.

[2]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7):336-337.

[3]饶春燕.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2,25(11):408-409.

[4]孟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0):312-315.

作者:吴萍 吴红英 毛欣

上一篇:化学实验与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饮用水处理工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