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病人的安全管理及护理

2022-09-12

所谓护理质量管理就是解决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诸多护理安全问题的管理程序和流程。护理安全应当包括两个涵义: (1) 预知危险, (2) 潜在危险, 两者互为关联。因此, 广义的护理安全工作就是预知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 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行为、的措施。心血管内科专科性强, 将其护理特点, 管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1 完善护理措施

1.1 急救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应用。各抢救用物定点放置, 定人管理, 患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 应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应及时给予氧气, 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稳、快的使用各类药物。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全体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复苏术[3]。

1.2 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

在医患双方平等、信任的前提下, 护理人员争取时间和与病人及家属交流, 在与病人交流时, 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 注意语言方式和态度, 语言亲切真诚、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通过交流和谈话, 使医患双相尊重和信任, 使其最大限度的配合支持治疗, 达到共同提高健康的目的, 谈话及交流可分5个时期进行, 即:入院时、病情变化时、各种治疗操作时、病陪人例会时、出院时5个方面。

1.3 全程基础护理

(1)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病房内要做到环境整洁, 安静, 减少陪护,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宜, 每日紫外线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 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 (2) 做好皮肤护理。危重患者予以安置有气垫床的床位, 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对于血液循环差、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踝关节等, 每天都应予温水擦洗,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 防止皮肤长期受压。 (3) 进食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包括水分、热量及食物的质量和数量, 避免摄入高钙、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食大少, 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糖尿病患者和重症需鼻饲的患者可请营养师咨询协会合理配餐, 制定餐谱。 (4) 排便情况。心肌梗死、心衰患者用力排便后易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律失常、心急心衰, 甚至死亡。因此心肌梗死、重度心衰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 胃肠蠕动慢、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的患者, 应予口服果导片或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预防便秘, 患者排便时不易排出可给予开塞露或硫酸镁灌肠液肛门注入协助排便。同时注意患者二便情况, 每日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液十分重要, 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判断和用药依据。 (5) 定期巡视, 防止以外的发生。心血管患者病情反复, 意外事件多, 因此应加强巡视力度, 呼叫铃声或有呼叫声应立即去查看, 无家属患者及重症患者重点巡视。

1.4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将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复杂的潜在危险。 (1) 如洋地黄类药, 其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 使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增加。由于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相近, 每次给药前后, 要求护士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及心律等变化, 同时禁与钙剂同时使用;心肌病与肺心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药较敏感, 应谨慎用药;使用微量泵给药, 长时间给药时需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及是否存在药物的吸附损失。 (2) 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昼夜节律有共同特点, 如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常于清晨和午间发病, 应该按照疾病的高发时间、高血压的峰值及药物的最大药效时间等规律, 择时给药。如消心痛、开博通等起效快的药物, 应在清晨或患者感胸痛、胸闷等不适或血压升高时即让其服用;而对于起效平缓, 血药达峰时间需要6~12h的药物。 (3) 注意配药的化学反应。 (4) 掌握心内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 如配制肝素液时应加入生理盐水, 不能用含葡萄糖溶液的p H均<6, 肝素在溶液p H<6时会很快失效;有些心血管药物在配药和输注是应避光并定时更换, 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5) 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不能同时配伍, 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出现变色及沉淀等。

1.5 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多需终身治疗, 疾病易反复发作, 因而患者常既有及其复杂的心里活动,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 气量狭小, 甚至焦虑、紧张、绝望, 从而导致病情恶化, 保护良好的心里状态, 对于疾病往往能起到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临床上应重视心里治疗和精神护理, 在了解患者病态心里活动的基础上, 要注意患者对事情的各种反应和态度,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 护理人员要以热枕、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 倾听他们的心声, 做好入院指导及各种健康宣教, 以取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还要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 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护理, 是画着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以促使早日康复。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2.1 提高专业素质

护理工作中有些失误是由于医护人员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心血管病变化较快, 若对病情的变化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 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强化“三基”训练和岗位大练兵, 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

2.2 良好沟通、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沟通和不愿或不敢沟通

在基层医院, 有的科室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 加班加点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时是常有的事, 疲惫乏力、无时间和精力沟通。再则由于医院条件差, 缺乏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对病情、治疗过程、愈后交代过于简单, 甚至三言两语就要求病人或家属签字, 致使病人及家属恐惧万分, 一个签字就像在“阴阳两界”的选择。另外, 医务人员不敢沟通, 万一哪句话说不好、少说或多说, 病治好了无所谓, 病治不好就成了纠纷的把柄。另外据文献报道:由于近20多年来,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文理分科, 医学生为理科范围, 文学修养、沟通能力差已成为社会不争的重视还有部分年轻医务人员, 由于阅历浅, 沟通技巧缺乏, 语调生硬, 使病人及家属反感, 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在目前的大形势下, 加强医患沟通时势在必得的。应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配合, 在出院之后能够积极回防。

2.3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且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注重不够, 出现漏记或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有差别等情形, 常常导致风险增加, 中央《卫生部规范病历书写》[4], 护理删除大量一般护理记录, 从2010年3月1日执行, 减少了劳动强度, 有力地维护了护理工作和医疗工作的不协调性。。安全除上述之外, 还可以从加强风险管理、加强输液管理等方面来进行。

2.4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部除按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组, 护士长夜查等质控外, 科室成立有护士长、责任组长、护士组成的质控小组, 各有分工各尽其责, 不仅加强科室质控力度, 同时每位护士身在其中, 做好质控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学习和执行好各项质量标准, 率先垂范, 以点带面。科室将质控结果总结每周1次, 每月1小结, 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成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 同时及时进行补救和警示, 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2.5 健康教育

对于病愈或者回家调养的患者, 必须给予出院指导以利进一步恢复, 包含疾病教育和饮食教育两方面: (1) 疾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如有不适及时拨打:“120”电话;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各种诱因[5];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 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2) 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 少量多餐, 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应随身带好保健卡, 对冠心病患者应随身备好急救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随访。

通过加强内科心血管病人的质量管理及护理, 病人的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连续5年无纠纷发生。

摘要: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到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患病率在逐年上升,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的诱因诸多, 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暴饮暴食、气候寒冷、天气突变、过度劳累、各种感染、严重创伤[1]等。有时病情突然恶化发生在医护人员预料之外, 甚至发生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猝死[2]。因此建立一套保障护理安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管理计划很有必要。

关键词:心血管病人,安全管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努力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9) :777.

[2] 刘传玲.对心源性处死高危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7 (25) :20.

[3] 章瑞云.绍兴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的研究[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 2009, 4 (25) :84.

[4] 卫生部规范病历书写[N].健康报, 2010-02-05.

[5] 洪荣梅, 陈冬梅, 梁兰霞, 等.心理关预对老年冠病患者心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 :51.

上一篇:新形势下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下一篇:电气系统安装质量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