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班级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班主任制作为最主要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与任何制度一样,班主任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班级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班级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对当前农村初中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在农村地区初中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与城市初中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了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班主任是班级秩序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农村中的初级中学在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农村初级中学依旧保持着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人物,同时在班级管理方面方式太过于单一,没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班级管理式。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班主任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有效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其中初中年级的班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初中班级的班级管理面临着巨大问题,同时偏远地区的老师也对其深感体会。其重要问题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且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如果农村地区依旧长期使用这样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那么这便会对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笔者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进行回顾,提出一些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引导者。由于社会发展变化速度比较快,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班主任要紧跟时代发展,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引导教育活動的正确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但是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探究和分析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变化也不了解,导致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惧怕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管理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是不同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多数初中班主任仍然采用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民主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学生自控能力差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智能产品在生活中日益普及。由于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对高科技产品的诱惑缺乏抵抗力,往往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此外,由于现代初中生见识和思想水平发育较快,逆反心理严重,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展现学生的个人魅力。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农村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给予学生绝对的尊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人文关怀的同时,增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

在初中教育中,部分偏远地区依然将学生的智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导致初中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基于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农村初中班主任应该将学生的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素养。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离校后的生活情况,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其次,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准则,并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与学生进行相互监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加强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健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成长

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对于班级管理来说非常重要,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在心智等方面更加成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还是极其看重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认可和鼓励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及时鼓励学生,这也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再唯分数论,要从多个角度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从细节处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信学习、乐于学习。在学生能够出色完成一项任务时,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学生出现小差错或者遇到问题时,班主任不应该直接批评,而是应该先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让批评的声音委婉些,这样更能让学生接受。而居高临下式的批评难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才不会再犯错。

(四)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1.家庭教育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我非常注重家访。与城里学生家长相比,多数农村家长对待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家长所该做的事情就是挣钱供孩子读书,供他们吃喝穿戴,至于孩子学好学坏那是老师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偏激看法的影响,许多孩子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除了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还应该抓住任何一次与家长见面的机会进行沟通交流。平时做作业经常是偷工减料,做题时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常空着或者是胡乱写上几句就万事大吉,这种状况在周末作业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住宿生更更为突出)。2.一次的交流,也许起不到显著的效果,但是此后只要是是该生出现类似问题,总会与家长积极沟通,强调家长监督的重要性,家长逐渐改变了固有有观念,懂得了家长应该”有所为”的道理,而孩子也渐渐能在家完成作业了,而且作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班主任需要加强自身管理工作,通过赏识教育、树立榜样、结合智育、以身作则等形式,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现状,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初中教育向素质化发展,有效提高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元玲.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34-35.

[2]赵鑫.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6):158-159.

作者:许真源

农村班级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构建“班主任+导师”制学校德育模式

[摘要]班主任制作为最主要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与任何制度一样,班主任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分析了目前班主任制在开展素质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在改革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从完善这一制度出发,提出了旨在加强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班级德育质量的一种班级教育管理制度构想和策略——“班主任+导师”制德育模式。

[关键词]班主任制 学校德育 创新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细胞,班主任制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育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全面负责的制度——单一班主任制,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的精神,本文试图探索一种推动教育管理紧密结合、促进师生交往、充分利用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模式,即“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个个都育人”的“班主任+导师”制学校德育模式。

一、分班授课制、班主任制与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班主任制是我国通行的也是最主要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和德育模式。这一制度的由来与分班授课制有关。

“班级管理随班级授课的产生而产生。”[1]自从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为实现他“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伟大教育理想,探索并找到了分班上课的学校教学制度以来,班级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这种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它对近现代以来人类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这也是夸美纽斯被后人奉为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伟大奠基人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从建国初开始,就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实行班主任制,即班主任对学生班级工作的教育管理责任制度。1951年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每班设班主任一人”。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内部的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1997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进一步肯定了班主任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98年7月,原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提出中学班主任的8条职责和小学班主任的7条职责。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由此可见,国家对学校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班主任制是我国学校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基本制度。

建国50多年来,班主任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大班主任老师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育管理成功经验,从班主任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霍懋征、魏书生等优秀的教育专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班主任制对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融洽师生关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笔者认为,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的班级授课制确实是理想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模式,而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的单一班主任制未必是最理想的班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所以有必要对班级授课制与班主任制进行一些理性分析。

班级授课制是班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节省教育资源,向学生集中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侧重于保证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班主任制是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具体组织制度,与班级授课制相比,班级管理的功能则广泛得多,过程也更为复杂,内容更加丰富——要对学生的全面、终身健康发展负责,方法更加多样。班级授课制和班级管理体制的区别还在于:班级授课制的主要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场所一般局限于课堂,教授主体一般为任课教师,方式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同步讲授;广义的班级教育管理指包括课堂教学管理在内的一切学生在校活动的组织教育和管理,狭义的班级教育管理则指除课堂教学管理以外的其他一切班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我们一般取狭义理解。这样,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场所不限于课堂,教育管理的主体不必也不可能由一人(班主任)完成,由于教育管理的内容更丰富,面对不同的教育管理对象,因此步调不可能完全统一,方法和形式要求更加个性化。特别是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单一的班主任制更是难以承载学生班级教育管理的所有功能。

二、新时期对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理论、价值以及所有人的思维和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会老化、僵化,变成一种灾害性的事物。因此,创新和创业精神的确是社会经济、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业共同需要的”。[2]单一班主任制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有人断言:“这种以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为特征的制度愈来愈成为班级管理与建设的桎梏。”[3]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班主任制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这些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多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缩小学校班级规模,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教育发展的四个目标之一就是小班化教学,他们拟在几年内把小学低年级班级的学生平均数量降到18人以下,这就是著名的“CSR”(Class Size Reduction)计划。美国联邦教育部长理查德雷利认为,“小型班级将使学生受到更为个别化的教育,为教师创造更为有序的课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4]在我国的北京、上海、辽宁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验,北京市宣武区教委在1998年制定的《实施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实验课题方案及实施意见》中提出,“小班化教育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因此,更具有主体性特点。小班化教育扩大了每一个学生的活动空间,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密度和融洽程度,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1999年3月23日《中国教育报》的相关报道也认为,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规模缩小,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的确,小班化教学具有很多优势,是优化班级授课制的正确方向,但是由于受有限教育资源的限制,就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小班化还只是一种理想。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班级管理制度重构的探索中,出现了两种看似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推行全员班主任制,包括“班级承包制”,另一种倾向是取消班主任。

主张全员班主任制主要是针对在单一班主任制下,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一般不参与班级学生教育管理这一弊端,实行所有任课教师都是班主任的全员班主任制,在于充分挖掘学校任课教师这一教育资源的潜力,使为学生上课的所有教师形成教育合力,适当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例如,重庆双碑中学及沙坝区所有学校、浙江富春中学、富阳一中、深圳一中、台州路桥区第三中学等都在推行全员班主任制。他们的大体做法是,有的设立常务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有的设立核心班主任和责任班主任,所有在班级任课的教师按工作方面分工,也有的是按学生分配,还有的师生间有双向选择。与此相接近的还有像福建五虎山学校采取的“班级承包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一个责权利共同体,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一切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分工合作。[5]

主张取消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民主管理班级的自理能力。取消班主任的实验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不要班主任”,而是有意弱化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比如,有的取消班主任后,改设班级顾问,教师由原来在前台组织指挥转向在后台教、扶、放,注重间接的辅导策划和服务,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严格地说,这种班主任制改为班级顾问的模式,教师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变的只是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并没有彻底丢掉班主任制。[6]

取消班主任的另一种做法是设置年级辅导员,如上海市闵行中学在全年级10个班设四位辅导员,其中一位任年级组长,总管全年级事务,其他三位分别担任学习、生活、品德辅导员,同时由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管理委员会。[7]

如果只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能力,是不是只有取消班主任这种途径?表面看,取消班主任减少了教师对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力量,不敢断言这就一定会出现像日本的班级崩溃那样的局面,然而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来衡量,以及学校教育资源应该更科学、更充分地利用,教育工作应该更精细、更个性化、更人性化来说,也应该慎行。[8]取消班主任,包括一切实际上削弱教师对学生班级教育管理的力量,减少教师与学生交流接触的做法都违背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另外,还有“班主任职业化”和“班主任专业化”的主张。班主任职业化的典型做法是,设立专职班主任。班主任专业化主要是在现行班主任制的条件下,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作进一步的规范和强化,力图通过提升班主任事业心、责任感及工作能力与效率,来提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跳出传统班主任制的旧模式,比如有学者就提出,“班级管理质量是由影响班级的各种力量通力合作的结果,特别是任课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班主任专业化的倾向“在现代教育中有没有生命力,有多大生命力”?这是一个只能由实践回答的问题。[9]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班化教育模式和全员班主任制的探索,比较符合现代教育愈加个性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限制,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广还存在很多困难。取消班主任等弱化教师教育管理力量的做法应慎行。专职班主任的做法有割裂教育和管理的危险。而班主任专业化是对传统班主任制的强化,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跳出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旧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跳不出传统体制模式的圈子,一味固守传统的思路,学生班级教育管理的路子很难越走越宽广。

三、构建一种理想的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德育模式——“班主任+导师”制

建立“班主任+导师”制的宗旨是形成“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个个都育人”、全员参与的“团队网络式”学校德育新格局。这种改革是在坚持现行班主任制的基础上,对传统单一班主任制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是完善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否定,是对班级学生德育工作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1.“班主任+导师”制教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1)班级学生工作要体现并深化、细化素质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三个要义:

第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有时老师为转变一个差生要想很多办法,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有人觉得这样做不值得,其实在现代教育中,应该树立的观念是:只要能把一名差生转化好,哪怕花再大的精力也都是值得的。教育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班级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相信和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个要义是全面发展。在班级学生工作中“要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不能把教育简单地视为一种工具……教育更重要的本质还在于人的自身的发展”。[10]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特别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要始终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

第三个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谁让学生主动发展和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应该澄清一种看法,就是不能把让学生主动发展简单地理解为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随意地去发展?“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很难达到科学理想化的境界”。[11]

(2)“班主任+导师”制在坚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赋予相关教育工作者包括任课教师、管理及服务人员对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并建立一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学校一切教育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围绕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目标,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学校要重视班级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该下移到学生班级。学校在设计班级管理制度时,要在明确班主任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处于核心地位的同时,也从制度上明确其他教职员工的权利和职能。

(3)在班级学生工作的职能上,既要重视管理,更要强调教育。在教育功能上,不仅要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对班级管理目标的定位仅仅停留在把学生管住,满足于班主任带领的是一个看上去不乱而有序的班级,这种状况应该彻底改变。因为“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人的精神生活,即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是否丰富多样,取决于他同自然界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性质。”[12]学生都应该“加入一个小的集体。在这里,学生和成人彼此间非常了解,能够建立适于智力发展的氛围。学生应该感到他们是有着共同教育目标的集体中的一个分子……每个学生至少要联系一位细心的成人,这位成人有时间并不嫌麻烦,他可以和这个学生谈论关于学业、个人问题及在学校表现好的重要性。”[13]让每一位学生至少经常和一位细心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接触、交流是构建班级管理制度的核心。在这一制度下,班级的班主任是固定的,学生的导师是由学生自选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没有变,变的只是加强了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个人化教育的特色更突出,也更容易激励和发展学生的特长。

2.“班主任+导师”制德育模式的基本操作

(1)宣传发动。学校集中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构建新型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号召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力,踊跃报名当学生的人生导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人生价值。

(2)技术准备。学校成立班级学生导师辅导办公室(可以设在学生处、教务处),负责对导师辅导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考核表彰。每位志愿做学生人生导师的教师(包括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需撰写自己的介绍材料,包括自己的人生理想、教育信念、学生观念、有何专长、业余爱好、个人简历、工作岗位、工作成果等,与本人照片一起上交并由学校导师辅导办公室统一印制“学生人生导师风采录”,在校内媒体宣传或发至各班供每位同学选择。

(3)学生申报。由各班班主任在向学生进行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志愿申报选择自己在校学习期间的人生导师,学校统一汇总后,公布导师和学生结对情况,形成由导师和学生组成的各个师生小组(一个导师辅导的若干学生不一定来自同一个教学班)。

(4)拟定方案。由导师和结对学生(可能一名导师带若干名学生)一起商讨拟定师生共同学习活动方案,方案确定后由学生向班主任汇报,导师向学校导师辅导办公室备案。

(5)活动反馈。在按方案开展辅导活动的过程中,导师有责任把学生参加辅导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其班主任反馈;班主任有责任对学生在班级内的有关表现情况向其导师反馈,加强班主任和各导师之间的沟通。

(6)阶段评估。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活动阶段,结束时对活动效果进行小结评估,可采取导师和学生自评、班主任对学生在班内表现情况进行测评和学校导师辅导办公室对导师与学生结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7)总结表彰。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班主任对学生的进步发展情况进行讲评、肯定和表扬,学校导师辅导办公室对活动好的小组进行表彰,并按导师辅导学生的数量和效果兑现相应的导师津贴。每年在全校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师评选”表彰活动,与优秀班主任同时表彰。

(8)动态管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时间可由导师与学生商定,原则是在课下,不占班会、班课时间,活动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活动方式可灵活多样,内容既可是技能型,也可以是娱乐型,既可以是显性教育活动,也可以是隐性教育活动。学生在参加导师辅导活动中,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退出导师辅导组或另选其他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但要履行规定的程序要求。

3.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的注意事项

(1)学校应建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特长,志愿担当学生发展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人生导师的工作制度。

(2)建立导师辅导津贴制度,根据导师辅导学生的数量和效果每月兑现。

(3)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自己的人生导师,积极参加导师辅导活动,并对导师辅导情况进行评价。

(4)确定学生可自愿选择导师,导师不可随意拒绝学生的原则。学生重选导师应有明确的程序规范,退出时导师要诚心欢送,接收时导师要热情欢迎,尊重学生的选择,维护学生的自尊。

(5)制定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师评选表彰制度,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要依据,评选程序要严密,做到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奖惩条例要贯彻落实。

注释:

[1][9]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20,29.

[2]彼德·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308.

[3]史为林.教育人本化呼唤全员班主任制[J].班主任之友,2004(1).

[4]谌启标.班级规模与学业成就——美国“CSR计划”实施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

[5]周伟龙.“我看班级承包管理”体制[J].教育艺术,2003(11).

[6]没有班主任 班级设顾问——前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改革[J].北京教育,2000(7).

[7]取消班主任之后——项政校长谈闵行中学的“学生民主管理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5).

[8]王鸣迪.取消班主任的做法要慎行[N].中国教育报,2004-6-29.

[10]顾明远.试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6).

[11]张凯,郑西根,唐俊学.中学班级管理指导模式实验报告[J].班主任之友,2001(5).

[12][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8.

[13][美]阿瑟·W·库姆斯等.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M].译者:罗德荣,黄爱萍.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169-170.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财贸学校,河北邢台,054042)

作者:路志平

农村班级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班级教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班级管理难度大。结合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具体表现在上课迟到,下课贪玩甚至逃学,老师布置的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学校作业经常不做,该交的不交,该背的不背,上课调皮捣蛋,对学过的知识一无所知,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课堂持久性和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往往凭兴趣接触和认识事物。他们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思想开小差、吃零食、玩玩具,小动作不断,不能专心听讲;在行为规范方面,不能自觉得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导致上课课堂纪律较差。

(三)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

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方面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意志力和主动性,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导致班级管理缺乏自主性。另外上课常忘带学习用品,书包、桌面一团糟,经常丢三落四,脱了衣服不会穿。甚至裤子倒穿,鞋子反穿,上课喊着上厕所,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擦鼻涕,忘戴红领巾等。这些现象导致班级管理混乱无序。

(四)不会倾听

低年级学生往往自我表现欲望强,为了表现自己,上课总是高高举手,身体也站立起来,嘴里抢着不停地大喊“我说,我说”,根本不听别人发言。这也导致了课堂混乱、无序。还有部分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和表扬,身子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眼睛盯着老师或黑板一动不动,这事实上是一种假听。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在农村,大多数家长思想认识不够。一部分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全包办,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老师管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不读书将来照样能挣大钱,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吗?他们的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另外很多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大多数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忙于家务和田间劳作,他们只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而无法顾及对孩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培养。在以上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表现极不成熟。如学习意识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过强,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等,大大增加了班级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自身的原因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思想单纯,对社会的认识肤浅,自理能力差,处理事情的能力差,他们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这些导致低年级学生生活、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家校沟通,做到齐抓共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直接责任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对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要进行认真疏导、细心说理,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使家长認识到自己对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从而能够正确及时地引导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最终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以正确的思想引领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朵,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要拥有一颗很强的责任心,时刻了解和关心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创造宽松、愉悦、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要多元化

首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创造宽松、愉悦、温馨的学习环境。用一颗爱心去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平等、宽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进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师要创建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中穿插游戏相结合,力求课堂引人入胜,从而达到学生认真倾听的目的。另外,课堂中要及时、反复提醒学生,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自觉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善于表扬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要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理,平时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多表扬、多鼓励,有时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一张笑脸、一颗红星的奖励都能使学生变得更积极、表现更出色。

低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一项辛苦而又复杂的工作,今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使得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编辑 马晓荣

作者:李玉霞

上一篇:成绩统计生物教学论文下一篇:标签芯片电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