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是根据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实际,以新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需求”理念为指导,立足班集级分层教学,构建教学效率最大化和教学效益最优化的教学实践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1:

以爱之名,润泽心灵

摘 要: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是农村中学教育的关键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如何完善农村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们普遍体会到班主任的行为上的引领、生活上的关心,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依据农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和高中班主任的教学管理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致力于提升农村高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承担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农村;高中班主任;教学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教育衰落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农村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不但需要承担自身的教学责任,还应当肩负起学生的行为管理工作,培育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依据学生在校行为表现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笔者担任高中班主任已十九年,学校所处地区为国家级贫困县,是由兵工企业划转地方的偏远高中,生源较差,许多学生的行为品质有不足和缺陷;就其家庭环境而言,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以上情况,加深了农村班主任開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农村高中班主任更应当依据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和采取更适宜的方法,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使管理过程合理化、科学化;同时,应当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磨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各项问题。

一、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着意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具有重要的影响。若是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环境中,则环境对其个人品行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农村高中应当共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勤奋上进”、“真诚友善”、“团结协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词。同时,班主任应当赋予班级一定的文化熏陶,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例如,一方面,班主任可在班级开辟出特定角落,张贴 “进步榜”、“荣誉榜”等,并在周围悬挂一些印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语句的条幅,将在一教学阶段内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取得进步较大的学生姓名分别标注在榜单上,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学校和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的现实情况,教师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和各学科优秀作业展示园地,使学生可依照自身兴趣爱好,选取相关阅读书籍;并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薄弱环节,借鉴他人的优秀作业,梳理学习思路,订正错误答案。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有可能实现学习态度、成绩上的跨越式发展。

二、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砥砺坚强意志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且在这一阶段,高中生会面对家庭境遇、升学考试上的压力和人际关系上的复杂矛盾,情绪波动可能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和直面困难、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班主任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适当的管理规范条例,限制学生的出格行为和不良言语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控自律意识,以完善班主任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班级发生的大小事,了解事情发生原因,把握学生思想状态。

例如,在对待班级学生矛盾和摩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方面的各项问题,寻找到同学之间平衡的相处模式,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其优秀的礼仪规范,从而有效避免升级为“校园欺凌”事件。特殊环境下的留守少年,由于从小家庭教育和亲情温暖的缺失,容易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近年来已证实的此类案例,让人痛心。基于此,班主任应当加强与此类学生的交流频率,采用聊天等形式,倾听其生活遭遇和内心真实想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舒缓或解决其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可以多开展社会实践、体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正视挫折的同时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直面挑战、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

三、转变自身定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刻意保持高高在上的状态,这容易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和说教产生抗拒情绪和畏惧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学会适时转变角色和自身定位,在面对严肃问题、原则现象上,要不苟言笑,态度严谨,把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都解释清楚,以理服人。在平常的生活小事上,则需要加强师生交流,力争做学生的朋友,以温暖和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做错事的学生时,才能减少学生不服管教的现象出现。

例如,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控住距离感。如果班主任和学生关系过于亲昵,学生会觉得自在,放任自己,不太理会老师的教诲,这时班主任一旦对其进行批评,便可能让学生产生不好的印象。班级管理实践工作需要“矛盾感”,让学生既“害怕”自己,又喜欢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情况发生时,根据实际进行不同态度的转换。通俗来说,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尊重的真正含义,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获得明显提升。让农村高中教育扎根农村朴实的土壤,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更有“获得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陆丽华.农村中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79-180.

[2]余龙.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村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29.

作者:唐中辉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2:

农村高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是根据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实际,以新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需求”理念为指导,立足班集级分层教学,构建教学效率最大化和教学效益最优化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了解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审视和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探索高效课堂与分层教学的之间的联系,构建分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分层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出学科分层教学的策略,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水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农村高中;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构建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是根据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实际,以新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需求”理念为指导,立足班集级分层教学,构建教学效率最大化和教学效益最优化的教学实践研究。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高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学校生源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留守子女、独生子女、小农乍富子弟等,生源结构参差不齐。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带来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但由于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整齐划一的教学计划,“一刀切”进度和要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成为制约学校教学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瓶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和评价的现象尤为严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提出了“农村高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和解决现行体制下的农村高中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心理素质等形成差异性的实际问题,总结提炼分层教学的支持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目标缺失,以知识掌握为主体的目标设计与实施,使得课堂变得毫无生气,严重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片面追求“一刀切”、高频率、快节奏、满堂灌、机械重复,远离学生实际活动和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和体验。课堂教学评价呆板,囿于“对错评价”、“好坏评价”和“优劣评价”,忽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补偿一味追求共性,忽视个性补偿教学。

深刻反思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行为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或缺乏认识,不想更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走起老路来。其次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其三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不强,学习的内驱力不足;致使许多学生是做事有热情而读书少志趣,希望自主却不会自主,能够协作但不会协作。其四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影响还未彻底消除的情况,更害怕因为高考数字的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产生犹豫彷徨的心理。

探讨审视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无不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分层教学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从这个角度去看,新课程理念赋予了传统意义上分层教学以新的内涵。它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分别给相应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发展的教学。

二、构建高效课堂与分层教学的联系

(一)高效课堂与分层教学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基于有效,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进行区别化教学,让不分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人人都得到发展。所以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即是尊重差异,让生命回归本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看,分层教学是达成课堂高效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效课堂是分层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高效课堂结构与分层教学

任何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固有结构,高效课堂亦然。著名课程改革专家杜金山用小组系统、流程系统、互动系统、反思系统、导学案系统、评价系统、呈现系统、文化系统等八大系统支撑起了兖州一中的高效课堂结构。而李炳亭认为:理想的高效课堂,其学生状态应该是愿学、会学,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高效课堂的第一个教学原则是分层原则。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技法”之一是团队合作。可见,高效课堂在于追求效益,而分层教学是实现效益的一种手段,它们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三)高效课堂目标与分层教学

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维果茨基则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设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而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课堂效率最大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和效率作出如下假设:如果儿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为1,通过教学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域为X,即X/1;那么,当X趋近于1时,教学作用于个体效率是最高的。如果全班学生总数为1,通过教学跨越“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数为Y,即Y/1;那么,当Y趋近于1时,课堂作用于群体效率是最高的。个体效率(X/1)与群体效率(Y/1)的乘积即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当乘积趋近于1时,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就是最高的。其中X变量受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吻合度相关,吻合得越好,学生实现跨越就高效。Y变量则明显受教学关照的面的影响,理想的状况是关照到所有学生。而这种假设正好满足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根据不同层面学生预设不同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发展的要求。

三、发挥班主任在分层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划分行政班级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一般形态,班主任对学生加强管理教育引导是他们的主要日常工作。基于班主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研究中,我们不断丰富和拓展了班主任的工作内涵和外延,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以班主任为核心组成基于本班分层教学的研究团队。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对班主任职能的扩大,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创新。

(一)拓展班主任在分层教学中地位和职能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了班主任在分层教学中的职能和地位:一是班主任进行高效课堂及分层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交流职能;二是共同研究分层教学的各环节和交流体验,使之形成整体效应的职能;三是营造班级合作学习的氛围和班级文化建设的职能;四是研究学生,形成分层共识的职能。比如,分层教学中标准是最难把握的,特别学生差异的把握,需要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班级综合学习力和学科学习力相结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差异,并对其进行隐性分层。班主任从班级整体上把握,综合学科学习、智力测试和学习表现,将全班学生隐性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呈现出如下学习特征:A层次学生:品学兼优,各学科齐头并进;B层次学生:学习用功,但顾此失彼、力不从心;C层次学生品质纯朴,但缺乏激情、各科落后。各科教师从学科的角度把握,主要依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力,对学生隐性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呈现出如下学习特征:A层次学生:基础较好,学有兴趣,注重方法,学习主动,成绩理想;B层次学生:基础一般,理性重视,方法欠缺,主动性差,成绩一般;C层次学生:基础略差,心存畏惧,没有方法,缺乏信心,成绩落后。五是班主任的调控与诊断职能。学生的综合学力和学科学力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班主还必须承担调控分层和协调诊断的职能。通过座谈会、个案分析对学生进行诊断分析,并适时调整分层,因材施教。

(二)发挥班主任在分层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学生座次安排、合作学习、隐性分层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科学合理的调控。

1. 科学分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们以分层为基础,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组建学习小组。由A选B1、B1选B2、B2选C的办法来形成小组,形成内部协作性较强的“ABBC”四人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认为,这样分组学生间的异质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既能满足分层教学要求,又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2. 有序运作,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规则,相互交流,有效评价,反思感悟的操作流程;突出交流互助和答疑解难,强化督促跟踪,即是A对B及B对C在学习任务上的督促和跟踪——记载、检查、验收该生的作业、改错等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反馈。二是建立组外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组员表现评价加分、小组评优奖励等形式来实现。拓展小组合作学习外延和内涵,将课外组员、班干部、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纳入评价主体,将学生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作业完成和课外活动纳入评价内容。

(三)强化班主任对分层教学的有效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强化了班主任对分层教学的有效管理。

1. 制造外驱力。行为驱力说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系列动因驱驶的。学生个体行为是由内驱力和外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意识地制造外驱力可以正确有效地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利益导向原则和评价导向原则,对分层教学进行正确导向。建立值日班长负责制、纪律委员督查制、个人量化积分奖惩制、优秀小组奖励办法等制度,把小组成员捆绑起来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2. 激发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学生情感信息加工方式依赖于感受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情感体验在意识中出现的性质。如果没有感受现象,就不存在情感发展的机制,也就不会有任何情感经验作为印记留存在记忆系统中。为此,班主任在在分层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创设环境,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设计自主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设计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通过创设成功机会,给予成功和满足。

3. 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学习策略转化。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提高学习成效的活动。学习方法关注的是程序性知识和如何做;学习策略关注的策略性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更快。学科的性质不同学习的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个体不同方法也各异,因而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共性,甄别个性,正确引导学生由单纯地关注学习方法向关注学习策略过渡和转化。

四、总结提炼出学科分层教学的策略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梳理和归纳,总结提炼出学科分层教学的策略并普遍运用于学科教学实践。

(一)导学案制定策略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导学案为依托,采用功能区分块、创设情景、递进问题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设计导学案。结合学生层次,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和计划,通过创设学习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如功能区块:课标要求区、自主学习区、合作探究区、本课小结区、知识拓展区、自我检测区、分级作业区等。

(二)目标设定策略

统筹高中三年学习综合设计教学目标,采用长短结合,综合设定近期和长期教学目标,并在过程与方法中体现层次,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有效整合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依据单元和章节知识技能要求,确定短期目标,并将其分成若干层次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长期目标,分步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内容分层策略

采用主题化多角度分层和依难度分层相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是教师在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的分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理科教学中的“概念主题”中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还如在数学“几何概型主题”教学内容的角度问题,其一是要掌握基本事件个数由有限向无限方面的过渡;其二是要实现由数向形的转换。显然,角度一属于基本要求,角度二属于较高要求。

(四)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采用分层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展示评价相结合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

1. 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结合导学案独立学习,教师巡视点拨(10~15分钟);

2. 小组合作探究,分层互动释疑,教师关注巡视参与(10~12分);

3. 学生反馈、展示、交流,教师引导、评价、释疑(10~12分钟);

4. 学生自我测评(5~8分钟)。

(五)分层教学评价策略

全面推行学业水平多元化评价。分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坚持面向全体,正视学生个体在学业水平、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并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答疑问难、课堂练习、课外练习、月考、统考等,对学生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六)补偿性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在分层教学的背景下,我们还积极探索了补偿性教学策略,如组内辅导、组间辅导、学科教师辅导、班主任配合性辅导、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会诊式辅导等,为各层学生的进步提供个性化发展的保障平台。

五、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各自的定位,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后测研究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活动参与率较以前有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互动氛围不断改善,不同类别的差异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不断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学科素养逐步提升,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二)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广大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教学案例等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奖励50多项。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的集体课题和个人课题共5项,全部实现高水平结题。

(三)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以近三年的学校高考为例,学生高考学科平均分、录取率和一本上线率一直处于武汉市同类学校先进行列。办学效益不断显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汉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

[2]雷友发.“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效课堂构建实践[J].《成才》教育月刊,2012,07.

[3]丁谷怡 孙双金主编.重建课堂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熊川武.论自然分材教学[P].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5]吴明乾.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

作者:李坤鹏 黄孟华

农村高中班级文化论文 篇3:

量化评比在高中农村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在农村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该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分别是学习生活教育和行为管理两个方面,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量化评比让班级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让学生在教育管理中形成养成性教育,实现对于学生的发展培养,量化评比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考核标准,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认知到自身存在问题,并进行针对薄弱点的强化训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量化评比;农村高中;养成教育;应用策略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和心理发展建设,为学生建立核心的价值观念,而独立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是习惯培养中的第一步,在学习生活中规范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完善教育管理育人体系,通过量化评比优化学生对于自身的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量化评比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学生的班级管理中,量化评比围绕学生而展开,在量化考核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客观精确分析,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同时学生也是教育管理中的主体,通过量化评比的形式,近一步强化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在管理中通过客观的发展推动学生的主观认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2)导向性原则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确教育管理的目标和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将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做出积极的指导评价,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在阶段性教育中完成对于学生思维品质和价值理念塑造,从基础的认知学习、思想价值引导以及完成对于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完成对于学生系统性的教育管理。

(3)个性化和整体性原则

在考核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明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到针对性的管理,促进在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通过量化考核形式,转化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放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优势,在立足的整体的基础上促进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4)综合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需要对学生推行综合性的评价原则,通过量化数据,对学生的发展的作出针对性的指导评价,而不是单一化的总结性评价或者是数据评比,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立德和树人,在管理中,班主任加强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最后通过总结性评价,让学生可以形成自我评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纠正,奖励和惩罚,在综合性评价中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自主管理,能够在量化数据中,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

二、量化评比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以学校行为规范准则为依据,在教学中实行层级管理的量化评比模式,以客观环境促进学生主体转变,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以学校的管理规范和学生行为准则为基础,推行班级和个人的自主管理发展,班主任管理班干部,而班委会成员中的班长,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管理各个小组,组长管理每个组员,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这样教育管理中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可以针对每一层学生的行为反馈做到针对性的教育管理,首先完成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通过分层管理模式,班主任让班干部对小组进行管理评价,组长对于组员进行管理评价,学生在管理准则中实现自主管理,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针对性教育管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能够做到针对性的量化教育。

(2)以学生认知引导行为准则

环境的氛围塑造决定学生的思维认知,思维认知决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在学校环境塑造中,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的氛围塑造,另一方面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校园氛围的塑造中,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在课堂走廊中张贴励志的名人格言,在文化报栏展示积极的人物事迹,同时学校可以在学校中树立人物典范,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价值进行大力宣扬,塑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氛围,班主任立足班级管理,打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健全学生的心理发展建设,在积极乐观的环境氛围中,教师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在生活经验的认知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课堂纪律,卫生,出勤,作业等多个方面进行行为规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干部,小组长,组员的相互监督,相互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行为准则的规范,同时班主任可以设置校园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的建设中,教师可以以节日活动为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进行活动设计,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可以将创意思路,活动设计进行分享,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积极乐观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奖励和惩罚机制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机制,为每个学生明确是非对错的行为准则和意识观念,而奖励和惩罚機制立足于数据的考核基础之上,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作出奖励和惩罚的形式,奖励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不断强化对于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而惩罚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行为后果的责任意识,在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认知理解行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体验学习,在体验活动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常态化的教育管理。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课堂纪律,卫生打扫,课堂学习等多个方面量化的评比,通过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意识。

(4)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量化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客观的公平的评价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量化评比中,可以是个人自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为学生的量化评比进行总结评价,并在班级中树立优秀典范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加强学生的责任和荣誉感,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不再是单一化的总结性数据,而是从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行为规范认知,实践体验学习过程的指导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最后通过量化评比对学生作出总结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了解到自身在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并且可以根据结果形成自我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学生可对自身产生深刻认知,不断完善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5)家校联合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需要从学校走入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和理念价值的塑造,班主任需要加强和各方的合力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联合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听取班干部的汇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落实到生活之中,班主任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班主任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学校、班主任、家长的多方教育管理,促进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落实到生活之中,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三、结束语

在量化评比中,班主任应该采取的综合性的评价,推行班级分层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阶段性的教育管理中将学生差异性转化为个性化的培养,班主任从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实现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ChenJie,WeiYuyong.高职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校企联动的创业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科技通报,2018,034(001):274-277.

[2]刘冰华.如何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浅谈初中问题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行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104-104.

[3]史恩胜,吕春燕,姚琴.生本理念下特教班级管理特色的创新实践——以安徽铜陵市特教学校"一班一品"建设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21).

[4]安小燕,刘大德,丁尧,等.浅谈心理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以团体动力发展为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67-69.

作者简介:齐军(1984.6)男;汉;籍贯:甘肃武威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高中化学教学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为:临夏回族自治州高中农村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3847

作者:齐军 李宝弟

上一篇:电影艺术现象分析论文下一篇:图文结合插画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