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而顺畅。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班主任和学生能协调一致,两者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我校自从在班级实行“分组激励”班级管理以来,师生关系有了很大改观。本文拟从我校课题研究成果中,得出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拇指教育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拇指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篇1: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析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艺术性

0067-01

当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大家庭,要管理好一个大家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且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为此,笔者改变了班委会“一做到底”的方式,实行班委会轮换制,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例如,新学期开始,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然后请各个小组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每个小组轮流担任班委一周,管理班级事务。自从实施了班委会轮换制,平时纪律散漫的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后变得自觉多了。笔者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两个时间段分别开展了两次“人人评好班委”活动,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奖励方式上,笔者除了给予精神奖励,还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奖励学生文学名著、作文选、故事书等。获奖的学生对奖品具有所属权,全体学生具有阅读权。在管理班级工作中,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好的班级环境要有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的建设。首先,营造文明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讲文明、懂礼貌”方面,笔者引导学生见到长辈、老师时主动问好。平时,笔者看见学生会报以微笑并主动对学生说“你好”;上课时,笔者会先向学生们问好,学生们也会向笔者问好;课中,笔者提问学生时会用“请举手”“请回答”“请坐下”“谢谢”等礼貌用语。学生在笔者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黑板报、手抄报、图书角等要力求做到既美观大方又突出教育功能;班主任可以指导班委会成员组织开展背古诗、读名著、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去年9月,班里的学生买了一台“尊师扇”送给老师。有一天,天气非常热,笔者来到教室查看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时,科任教师正边擦汗边回头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发现风扇正定向吹着“小捣蛋”张振豪(化名)。此时,同学们都注意到了科任教师的动作,不约而同地看着张振豪,张振豪的脸红了。对此,科任教师假装没看见,继续上课。此时笔者看到张振豪移动着手指,把风扇遥控器悄悄地按了一下,风扇很快吹向科任教师。为此,笔者悄悄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而张振豪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见,班主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

三、树立师表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要做到言传身教。假如教师言不雅、行不正,那么学生就不会敬佩老师,这对班级管理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班主任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人师表。比如,当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时,教师就不能随便迟到、早退,并且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否则就无法起到表率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好样子。教师以身作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校园”活动为例,笔者要求学生讲卫生、爱清洁,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对此,笔者说到做到。每天早晨进入教室,笔者把讲台收拾整齐并擦拭干净,看到教室地面有废纸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科任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心情愉悦,常常表扬学生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得好。渐渐地,学生学会了讲究卫生,在教师来上课前主动把讲台收拾干净,打扫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可见,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做到言传身教。

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勤练“内功”,积极探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将爱心献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级的发展。

(责编 欧孔群)

作者:蔡金英

拇指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而顺畅。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班主任和学生能协调一致,两者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我校自从在班级实行“分组激励”班级管理以来,师生关系有了很大改观。本文拟从我校课题研究成果中,得出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班级管理模式;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制约或促进作用。传统的管与被管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而顺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基本没有,借用我校政教主任的话,“工作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

一、改变班级管理理念,创建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我校以前也经常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师生关系,但效果不甚明显。2012年12月“分组激励”课题立项,随后研究工作正式实施,看着课题参与班级的师生在一起说说笑笑,课堂纪律的明显好转,其他班级的班主任都“眼红”了。他们纷纷仿效,要改变观念,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分组激励就是以分组为形式,以激励为手段,把班级分成6——8个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在不断的激励措施下,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合作,形成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原来的班主任→学生转化为班主任→班长→班委→学生。班主任从沉重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把握班级发展方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课上好了,方向把握对了,学生就会越加敬佩老师,更愿听从老师的教导,班级管理也就简单了,形成良性循环。

二、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师生关系中,班主任居于主导地位,他的素质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状况,因而提高自身素质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班主任自身素质主要有:精深的学问、浓厚的管理热情、友好的态度、良好的班级管理措施、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举止,这些都为学生所喜爱,成为学生观察模仿的对象。

不断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好途径,为了适应新的班级管理,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课题组成员既分散学习也集中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学习主题有: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研讨,问题学生的教育与预防,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等。通过学习班主任在处理师生问题能力、与学生交往艺术、激励学生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的经验有:1,爱我班级、爱我学生;2,相互理解、平等相待;3,维护尊严、保障人格;4,宽容过错、善于倾听;5,师生互动、双向交流;6,因材施教、挖掘潜能;7,重视形象、追求完美。

三、强化班级管理细则,营造师生关系的良好氛围

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但学生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在我校的班级管理细则中就有很多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条款,如: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请假,当老师说下课时才可以起立拾书,不尊重老师顶撞老师者扣分,有问题事后向老师提意见,上课发言大声而响亮,按时完成作用,诚信考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我们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正面教育、感恩教育,引领他们尊师重教。通过课题的实践,基本上形成了有问题找老师商量的局面,学生与老师直接对抗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具体的经验有:1,感恩的心、感激你我;2,严明纪律、严中有爱;3,小恩小惠、和谐永在;4,加以引导、理解万岁;5,沟通不断、误会不在;6,刻苦学习、虚心请教;7,自主管理、全面发展。

四、组织各项活动,为师生关系和谐创造条件

班级管理不能一潭死水,一成不变,这样时间一长,气氛会固化,感情會冷漠。而活动是最好的调节剂,活动中人的交往最为密切,最容易产生感情。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还应当有大量的班级自主活动。在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中,学生会为了班级的荣誉而与班主任“同仇敌忾”,无形中就同心同德一致对外,此时所有的“恩怨仇恨”都会搁置一边,师生关系无限和谐。在班级自主组织的活动,竞争的,小组间拼得“你死我活”,班主任只要公平公正;联欢的,同学们拉上老师,巴不得老师出丑,其乐融融;展示的,你我互伸大拇指,你我共欢呼。这里我仅仅列举一些有关班级内部活动的开展:班级中学生个人才艺展(文艺委员组织,组长确定作品,包括字画、摄影、诵读,有条件的可以加上舞蹈、演奏、棋艺等),班级小组之间综合竞赛(学习委员确定命题范围和格式,安排每组出一份试题,再由班主任选定两份竞赛),期末大联欢(领取素质报告册时,买一些瓜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再自由合影留念,这时可以带相机、手机)

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师生营造共同的家

班级是学生与班主任共同拥有的第二个“家”,班级文化浓厚的氛围是班级灵魂的体现。一天之中,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的,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房间,而应把它建设成温馨的“家”。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师生齐出力,共想点,在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中师生又会加深了解,相互钦佩,关系也就和谐了。首先,布置好班级。把班级打扮打扮:墙上贴师生自己的字画,图书角放上自己带来的书刊,显眼的地方贴着激励的标语,黑板报上有着师生的理想等等。其次,共同制定班级目标与管理细则。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家”的感觉就有了,师生都有归属感,这时的师生就是一家人了。

“分组激励”课题研究已近尾期,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永远值得师生怀念。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只有他们的真正参与,班级管理才能有实效,工作开展才能顺畅,师生关系才能走上正轨。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和谐才能使双方真正欣赏并尊重对方,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影响并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谷和学

拇指教育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中,采用赏识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肯定与积极鼓励,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基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的管理方式。人是独立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被人肯定、尊重与关爱,而赏识教育能有效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纪原因,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经常出现各种不良行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采用硬性管理方式,容易对小学生心理发育留下不良印象,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鼓励的方式,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通过赏识教育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小学生好奇心理较强,而教师采用单一的赏识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赏识教育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赏识者与被赏识者处于平等地位。但小学教师为约束学生行为,表现出严肃态度,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赏识教育的应用。并且,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时,缺乏良好的教育观念,仅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教师提高赏识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见不同的困难,在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此种方式,教师能提高赏识意识,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避免长久保持严肃态度,应对学生给予微笑。通过微笑,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在心中产生温暖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如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打扫班级卫生,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鼓励的微笑。并对学生提出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二)教师应用赏识语言

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多使用赏识语言,给予学生正确的语言鼓励,全面提升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进步。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成绩进步较大或做出对班级有益的贡献时,教师应对学生说“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真优秀!”等鼓励性赏识语言。并且,教师能通过对学生竖大拇指鼓励学生,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通过以上方式,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用赏识评价

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对学生采用赏识评价方式,避免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应加入人性化评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在批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表扬,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实施赏识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成为朋友,全面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盡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采用温和的语言,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通过以上方式,有效为实施赏识教育奠定基础,使学生能接受教师的赏识教育,不断提升小学班级管理质量。但教师在采用赏识教育时,应注意避免采用单一的赏识方式,使学生对教师的赏识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赏识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如教师通过物质奖励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被赏识度,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适度应用赏识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适度采用赏识教育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表扬或鼓励。但不能任何事情都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但教师应注意纠正的方式,避免在班级中批评学生,使学生心理留下阴影。教师应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方式存在错误。以此作为基础,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赏识教育的适度使用,有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提升赏识意识,并且,应用赏识语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用赏识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另外,教师应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为赏识教育建立教育基础。但教师应注意适当应用赏识教育,避免过于迁就学生。通过以上方式,全面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慧.让自信的阳光照耀每一颗心灵:例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甘肃教育,2018(15):37.

[2]孙印霞.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35.

编辑 郭小琴

作者:侯志红

上一篇:自主保护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激励教育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