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承德滦平县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资源,滦平方言与标准的普通话水平比较接近,合理开发和利用滦平的普通话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1:

融合沈阳地域文化的传统节日活动创意研究

【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当传统节日时,各地举办的文化、体育、商业活动,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节日活动策划时,若与本地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是满族文化走向全国的重要起点之一。本文提出了沈阳地区融合满族文化的传统节日活动创意构思,旨在为相关创意活动提供思路。

【关键词】满族文化;传统节日;活动创意;地域文化

基金项目:2017年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沈阳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创意研究”(编号:17029)。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当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既是全国人民举家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围绕传统节日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商业活动,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地在传统节日活动举办时,若与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将有助于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提高参与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于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满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沈阳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满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满族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域。可以说,满族文化,是沈阳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在沈阳地区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中,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合于创意中,有利于对满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沈阳地区融合满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创意活动基础及条件

在沈阳地区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策划中,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合合到活动创意中,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将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将满族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结合,沈阳市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一)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是满族文化从白山黑水走向全国的重要起点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宫两陵”,即沈阳故宫博物院,清福陵、清昭陵,就坐落于沈阳。

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具有独特的满族建筑特色[1]。沈阳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

清福陵,因地处沈阳市东郊,故又称为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建于清顺治1651年,陵寝占地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也称“北陵”。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清昭陵1982年。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沈阳市的这些保存完好清早期历史遗迹,其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与满族的传统文化更为接近,是满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从人口分布上看,沈阳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满族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沈阳市有满族人口43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沈阳的满族分布主要在浑南区,其次是新民市、辽中区,满族人口数量较大的街道(乡、镇)有汪家、高坎、祝家及深井子等[2]。如再加上沈阳辐射周边的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等地区,满族人口数量更为庞大。根据《沈阳满族氏族宗谱》记载,沈阳的爱新觉罗氏有10万人之多,满族八大姓都保存有特色的氏族宗谱[3],可以说,在沈阳的发展建设中,满族人扮演着占重要地位。

(三)从文化传承上看,满族在语言文字、婚丧俗制方面等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然而,经过多年的民族大融合,许多满族文化传统,已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满族的姓氏,很多已改为汉姓。如爱新觉罗氏,改为肇氏、金氏等;富察氏改为富氏;瓜尔佳氏改为关氏、白氏等[2]。再如满族的传统饮食,现在大家喜欢的萨其玛,以及东北人常吃的酸汤子、粘火烧、酸菜等,起初都是满族的传统饮食,但现在已经被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同胞所接受与喜爱。可以讲,满族文化,已成为沈阳地区的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

二、融合滿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创意活动

基于前文所述,将满族文化融合于沈阳传统节日创意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客观基础和先决条件。从具体实践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围绕“一宫两陵”,开展具有满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

“一宫两陵,是沈阳文化产业的名片,特别是沈阳故宫,是沈阳地区传承满族文化以及清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一直以来,沈阳故宫在这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近年来,沈阳故宫一直在举办“到沈阳故宫过大年”系列活动,已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的特色活动。在沈阳故宫崇德殿广场,以宫廷礼仪展演“新春朝贺”,举办新春文创集市,主题演出“皇宫过大年”等。

(二)融合满族传统节日的活动创意

尽管满族具有诸多自身独特的传统节日,然而,经过多年的民族大融合,许多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已经演变成为沈阳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共有的节日习俗。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方的“小年”。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将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有的地区把春节前一天或正月十五定为“小年”。在北方地区,人们大都将腊月二十三定为“小年”。一种重要的说法是,将腊月二十三定为“小年”的习俗,来源于满族。从“小年”开始,人们已经开始进入“过年”的节奏。

此外,“二月二龙抬头”,也是被大家熟知的满族节日,按照满族的传统说法,各路“神仙”从农历二月二这天起开始活跃起来了。这一天,人们有吃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的习俗,此外,还要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以此祈求风调雨顺,这一天,人们还有“理发去旧”的习俗。

(三)融合满族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创意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至今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将这些文化遗产与传统节日创意相结合,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诸多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满族刺绣是一个典型代表。满绣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绣俗称“针绣”“扎花”等,以白、蓝、红、黄、绿、黑为主要色调,以绢等为底衬[4]。影响力上来看,虽然不及“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名声响亮,但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历史传承。满绣多取材于富有特色的地域民俗生活,同时融合了对自然的崇拜以及神话传说等元素,色彩自由,形象生动[5]。沈阳满乡中最具特点的技法是打籽绣与盘金秀。打籽绣美观耐用,而盘金绣则为清代皇家专用,与民间刺绣有着重大区别。

满族的饮食文化,同样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如萨其玛、酸菜、酸汤子、苏叶饽饽等,这些满族的传统食品,已被东北地区,甚至全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

在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创意中,可深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开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组织传统技艺比赛。同时,以满族特色食品为主题,将其贯穿于各类产业活动中。

(四)融合满族文体活动的传统节日创意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传承了诸多特色鲜明的文化体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部分传统活动还保留着独有的特色,有一些已经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活动有机融合,变成了全民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其中赛马、射箭、蹴球、摔跤等项目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6],而双燕飞、跳骆驼、打陀螺等传统游戏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在传统节日活动创意中,可将这些满族传统文体活动融入到各类节日活动中。比如在春节庙会中开辟满族风情专区,开展射箭、蹴球表演,欣赏满族的传统说唱艺术[7],品尝满族传统美食。同时也可考虑将这些活动形式固化,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打造成为沈阳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三、结语

满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以及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而满族文化是沈阳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沈阳传统节日活动创意中,立足于区域特色文化,将融满族文化元素融合于其中,可以极大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对于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何文琦.沈阳故宫满族文化保护与创新的艺术探索[J].艺海,2019,(7):140-142.

[2]刘静.谈沈阳满族的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 2015,(11):282-283.

[3]王俊,德崇.沈阳满族氏族宗谱[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

[4]周梦铎,陈荣军,李萌等.满族民间刺绣——生长在辽宁本土的璀璨文化[J].戏剧之家,2018,(5):127-128.

[5]贺萧含.满族民间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6]韩争艳.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2020,(6):16-18.

[7]赵旭.清代沈阳满族说唱艺术发展特征控析[J]. 沈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2-156.

作者简介:

王连嵩,男,满族,辽宁抚顺人,辽宁何氏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作者:王连嵩 袁慧新 刘欢 刘莹

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全域旅游背景下“普通话+”产业模式探究①

摘 要:承德滦平县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资源,滦平方言与标准的普通话水平比较接近,合理开发和利用滦平的普通话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全域旅游为背景,探索“普通话+”产业模式在滦平建设普通话体验区,开发普通话文化产品,使滦平成为人们了解、学习、感受、体验纯正普通话的窗口和舞台,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全域旅游 普通话 模式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之后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全域旅游的发展更注重的是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各个社会阶层的集体参与,使旅游从封闭的自循环状态向开放的融合式发展转变。全域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全域旅游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它能优化市场结构,平衡资源配置,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资源,是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能发展的特殊社会资源。我们要积极保护、合理利用身边的语言资源。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资源,国内普通话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角度多样,有普通话推广的研究;普通话测试的研究;普通话与方言的研究;普通话教学的研究等,承德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有关承德尤其是滦平语言的研究已有学者关注,现已经开展普通话体验区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承德是国际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语言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承德方言属于北京官话——怀(柔)承(德)片,与普通话非常接近,尤其是承德滦平话更接近普通话的规范,依托这一优势,在全域旅游视野下,探讨“普通话+”产业模式的旅游新思路,对于承德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1 “普通话+旅游”模式

承德作为全国旅游胜地,国际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近些年,承德市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旅游业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承德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那就是普通话资源。承德地区由幼童到老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各行各业也是以说普通话为常态,自然形成了天然的普通话大环境,游客来到承德就被普通话的语言氛围所感染,无论旅游景点还是居民生活区,游客时时处处感受承德的标准普通话的魅力,这不能不说也是承德旅游的一大特色。承德滦平县意识到滦平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活标本、活语境,极具推广价值,积极谋划城市发展特色,结合生态旅游、长城文化全方位打造普通话体验区,以普通话文化为亮点建设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区,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滦平旅游并切身体验标准的普通话生态环境,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另外,在承德的现有旅游景点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以普通话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路,这一特色线路的各个景点要能凸显普通话文化,解说词中有对当地普通话标准程度、普通话标准原因的解说。把普通话文化和自然历史景观有机结合,让这一旅游线路成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语言文化高度统一的特殊游览线路。

2 “普通话+经济”模式

有效利用承德普通话资源的优势,各行各业可以以普通话为名片凸显行业特色,大力发展具有普通话特色的经济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1 建立全国普通话体验和培训基地

利用普通话资源的优势建立全国普通话体验区可以说是首创,也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大趋势下,建立普通话体验区和培训基地,吸引国内外学习普通话的各界人士,既能提高城市知名度,又能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滦平县在这方面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已经建立了普通话培训中心,与国内11所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分类办学、开设分校培养播音主持人才和影视传媒人才。在推动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上按照“优势互补、重点推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各大学教科研项目和滦平县经济、文化更好更快地发展,共同打造普通话实习基地项目。目前滦平县已经多次接待各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培训和体验活动,同时接待留学生来体验区学习体验,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起到了加强对外宣传的效果。

2.2 创建“普通话+农家乐”休闲养生体验区

承德生态资源丰富,优美、绿色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了京津冀游客,他们把度假休闲养生的目光投到承德这一绿色生态区,利用环京津冀的地理优势,创建农家乐休闲体验区和休闲养生居住区也是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滦平县与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打造旅游產业链,发动滦平县域各阶层参与,以普通话文化为特色建立农家乐休闲养生体验区,把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普通话语言资源有效结合,让游客既能观赏乡村自然风光,体验商务休闲生活,又能全方位体验普通话文化和环境。目前,滦平县的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2016年外地来滦平购房、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参与农家乐采摘园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6年有1460人来滦平长城河谷、金色阳光、清水湾购房,给滦平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开发具有普通话元素的产品

滦平县打造普通话文化特色,除了体验区、培训基地的建设,还可以在开发有普通话元素的产品方面进行尝试。游客来承德、滦平旅游,希望看到、买到具有承德地方特色的产品,如果在产品的设计上除了凸显自然风景还加进普通话文化的元素,那么滦平普通话文化的品牌效应更能极大彰显。各行各业在产品包装或广告语的设计上凸显普通话特色会使产品独具特色,增强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开发普通话或方言艺术品,既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3 “普通話+文化”模式

文化旅游产品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产品。承德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承德有五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也称燕山文化,与赵文化共同组成了河北历史主要文化。作为清朝陪都,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集中了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满族文化、古建筑文化,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滦平的金沟屯为什么成为20世纪50年代普通话语音采集点,这与滦平的历史有重要关系,滦平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无人区”,清代大量满族移民迁来本地,使这一地区的语言基础非常单纯,浓厚的京腔成为本地语言的凸显特色。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直接影响当地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以上历史文化信息均能凸显承德地域文化特征。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承德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传说故事充实到各旅游景点的解说词中,开展以普通话为特色的各种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发动全区域参与的主题活动,扩大普通话文化的影响,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特征的认识。滦平的普通话虽然标准,但是也有自己的方言,尤其是方言词,方言词更能体现出地域文化。承德、滦平曾经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蒙古族、满族人口众多,历史上曾是蒙古族牧场,后来成为清军驻守重地,当地方言明显受蒙语、满语的影响,存在满、蒙语的底层遗留。因此滦平地区的方言词很多具有满族、蒙古族的特色。如果发动学者对承德、滦平方言词汇中的少数民族特色进行挖掘,整理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文献,将能更好地凸显地域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方言词汇中,有很多属于少数民族地名,如“八什汗”“虎什哈”“巴克什营”等。如果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既能加深人们对滦平历史文化的认识,又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4 结语

承德这一旅游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凸显在全国众多旅游城市中的竞争力,彰显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这需要以全新的全域旅游的眼光,凸显承德独特的普通话资源优势,探索“普通话+旅游”“普通话+经济”“普通话+文化”等多种模式的发展。依托普通话文化打造全域旅游文化产业链,将会在新时代促进承德滦平区域经济的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的特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 邱质朴.试论语言资源的开发——兼论汉语面向世界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3).

[2] 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3] 陈丽君.胡范铸.语言资源: 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J].旅游科学,2010(6).

[4] 戴克良,成福伟.试论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历史成因[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

[5] 尉春艳,何青霞,于德福.滦平普通话体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1).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承德市科技局课题“挖掘语言资源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以滦平县普通话体验区建设为例”(201606A141)的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何青霞(1973-),女,汉族,河北藁城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何青霞

清代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3: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特色档案服务的先进典型及实现路径

摘 要:文章立足“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比较研究法,归纳出苏州市档案馆立足馆藏特色档案在服务理念、手段、内容和目标等方面的特点:思维前瞻、善用社媒、突出中心、目标高远;基于苏州实践,结合其他档案馆经验,提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我国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服务的实现路径——加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打造特色档案品牌符号;融入地方发展大局。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特色档案;档案服务;丝绸档案

分类号:G273

Advanced Model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Serv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uang Xiaoyu , Pei Jiay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202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指出,2021年全国档案工作要以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提质量。可见,高质量发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基调和总导向。

笔者在调研综合档案馆利用服务的先进典型时发现,苏州市档案馆(下文简称苏州馆)自2017年,馆藏29,592卷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之后,高度重视并深入挖掘丝绸档案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成效卓著的特色档案服务,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备受业界关注,由此引发笔者研究兴趣。

2021年3月10日,笔者以“特色档案”+“服务”为检索词在知网、万方、维普、人大文库做主题检索,命中254篇论文,仅7篇直接相关。笔者以TI=(“Special Archiv*”)And TI=(“Service*”)在中国人民大学外文发现平台(含Web of Science、ProQuest、Springer、EBSCO等数据库)检索,未命中文献。可见,国内外学界特色档案服务的成果不够充足。

细析国内文献内容,朱静等提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策略——开发地方旅游档案、名人档案和企业档案[1];汤萌等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名人特色档案资源创新服务的方法[2];鄢嫦探究红色档案融入高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路径[3];程栋梁从内生型建设、外向型传播、效能最大化等方面提出特色档案服务高校建设的方法[4];石广海阐释地方特色档案服务邹平县发展的路径——整合地方旅游档案、利用地方名人档案、开发企业特色档案、开发对外开放档案[5]。已有成果虽能初步总结出特色档案服务的方法,但研究较零散,关注主体多为高校而非综合档案馆,既缺乏聚焦地方特色档案服务的典型研究,又缺乏将特色档案服务与高质量发展结合的案例。

因此,笔者根据学界论述和政策规定,辅之以苏州馆(含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立足丝绸档案提供特色服务的工作实践,对苏州馆的特色档案服务进行典型研究;在归纳苏州馆特点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档案馆的服务经验,提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档案馆特色档案服务的实现路径作为文章内容的创新点。


2特色档案服务的概念界定

据所查文献,国内学界并未界定“特色档案服务”概念,只解释了“特色档案”概念。陈子丹认为,“特色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本地区、本民族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特点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利用价值的,经过科学整理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6];颜湘云指出:“特色档案指在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7]以上定义的共同点是突出特色档案的内容特点,却未指出其形成主体,且定义要素不够完整。笔者基于新《档案法》(2021年实施)中的档案定义,吸取以上解释中的合理之处,将特色档案定义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地区、民族、行业、部门或人物方面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依据特色档案概念,特色档案服务可被定义为:档案馆对馆藏中具有地区、民族、行业、部门或人物方面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档案进行开发,以满足社会各界利用需求的行为活动。此定义界定了服务主体(档案馆)、服务客体(特色档案)和服务对象(社会各界)。
3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档案服务之先进典型

高质量发展作为近期一种政策提法,档案界暂未研究其内涵,也未进行概念界定。王春新认为,高质量发展即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协调共享[8];朱启贵认为,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9]。综合以上观点,笔者参考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解释,认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即档案事业贯彻先进理念,提质增效、创新为先,实现质与量的平衡发展。

新《档案法》规定:“档案馆应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这表明“形式创新、功能强化和水平提升”即档案馆服务的评价指标。

遵循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档案法》对档案服务的规定,笔者经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网络调研认为,苏州馆立足丝绸档案开展的服务正是综合档案馆特色服务的先进典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据服务要素,笔者提取苏州馆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将其特色服务的特点优势归纳为以先进服务理念为指导,借助高效服务手段,提供优质服务内容,实现助力地区发展、城市建设和国家大局的高远目标。

3.1思维前瞻——用户培育的未来观

苏州馆的先进服务理念首先表现为思维前瞻,呈现用户培育的未来观。苏州馆通过与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丝绸档案的教育功能,着力培育丝绸档案的未来用户。

(1)馆校联动宣传丝绸档案,广泛培育青少年用户

苏州馆积极与本市中小学校合作,面向学生开展丝绸档案宣传教育。如2019年在市一中举办展览,展出丝绸样本、商标、工艺单、婚书及贸易档案等[10];2017年邀请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来馆参观丝绸档案、吴门珍档等展览,互动交流[11]。以上案例表明,苏州馆将中小学生作为用户培育的重点对象,向其宣传丝绸档案,帮助青少年了解特色馆藏,增进对丝绸档案的关注。

(2)定向出版编研成果,针对性培育青少年用户

苏州馆勇于探索,出版特色档案编研成果以培育丝绸档案潜在用户。2019年编写的“我是档案迷”丛书以对丝绸档案的发现、申遗、发展为主线,采取故事书、漫画书、游戏书的编写形式,成为国内首套面向青少年的档案类书籍,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赏。[12]苏州馆针对青少年定向出版档案编研成果,帮助青少年接受丝绸文化的熏陶,激发对丝绸档案的兴趣。

从馆校联动到定向编研,体现出苏州馆服务理念的长远开阔,把青少年作为用户培育的重点对象,让苏州的社会记忆和丝绸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

3.2善用社媒——馆藏宣传的倍增器

苏州馆的高效服务手段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作为馆藏宣传的倍增器,将丝绸档案的独特魅力不断放大,不断增强丝绸档案的品牌影响力,取得了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效果。

(1)巧借社会热点宣传馆藏

苏州馆善于把握社会近期热点,撰写微信推文以及时宣传丝绸档案。如以2020年下载榜第一的热门古风模拟经营类手游《江南百景图》为主题,将游戏中“苏州府”的苏州元素与现实世界中的苏州丝绸紧密关联。[13]又如以2020年热播剧《三十而已》女主角顾佳的穿衣打扮为切入点,介绍丝绸品种及专业术语,宣传丝绸档案。[14]以上案例表明,苏州馆对社会热点事件触角敏锐,擅长挖掘社会热点与丝绸档案的关联开展宣传。这既打破了政务社媒的刻板印象,又巧妙“蹭热点”,将丝绸档案知识寓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开展档案“微编研”宣传馆藏

苏州馆善于挖掘丝绸档案背后的故事进行“微编研”,以契合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即时性的阅读特点。如2020年借助馆藏丝绸商标档案,推出《穿越!回到民国,看看苏州丝绸老商标》等两期推文,介绍民国时期苏州私营丝绸企业商标。[15]又如挑选民国丝绸婚书、清代柞蚕蜀锦、真丝蜡染寒山拾得图等珍贵档案,2018—2020年撰写《丝绸档案背后的故事—一位来自蜀地的“东方美人”》[16]等系列文章。再如对丝绸专家范存良生平做专题介绍,帮助公众了解苏州丝绸发展史上的大师级人物。[17]以上案例表明:苏州馆借助社媒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群体广的优势,及时开展“微编研”,利于传播丝绸档案的文史知识并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提升服务成效。

敏锐把握热点,撰写微信推文和开展微编研,体现出苏州馆的服务方式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社媒等先进手段宣传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加深公众了解,提高自身影响力。

3.3突出中心——服务社会的大局观

苏州馆的优质服务内容体现在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特色档案资源开发,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发挥丝绸档案资政功能,服务党政机关的中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苏州馆注重挖掘丝绸档案中的红色资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建国70周年纪念等中心工作服务。如2019年启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读档演讲活动,邀请职工品读档案、畅谈档案故事[18];2019年精选近百件丝绸档案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找丝绸档案中的红色基因”主题展[19];联合震泽镇政府在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再次办展。苏州馆开展的读档演讲活动和主题展览,既体现了丝绸档案蕴含的红色基因,又展现了档案部门履行“为党管档”政治职能、为党的政治生活服务的创新形式,助力开展党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革命传统文化。

(2)提供丝绸档案应急信息,助力企业应对疫情的中心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对苏州丝绸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苏州馆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丝绸档案应急信息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赴吴江高新区与纺织企业代表座谈,企业家们对丝绸档案中的技术档案、营销档案、对外交流档案等兴趣浓厚,表示这些信息对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帮助很大。[20]面对疫情影响,苏州馆主动助力当地丝绸企业渡过难关,彰显了档案部门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

从发挥资政功能到提供应急信息,苏州馆的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体现出胸怀社会、服务大局的意识,以开拓创新的方式发挥丝绸档案的作用。

3.4目标高远——从地方走向全国

苏州馆既立足于档案工作,又跳出专业圈,将丝绸档案工作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的宏观背景下予以发展,最大限度激活地方特色档案的价值,从文化、经济、政治三方面实现“从地方走向全国”的高远目标。

(1)打造苏州城市文化的“崭新名片”

苏州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拥有诸多响亮的城市名片,如古典园林、中国昆曲、中国古琴、宋锦、苏州香山帮等。苏州馆借助丝绸档案成功申遗的东风,逐步将丝绸档案打造成当代苏州城的崭新名片,为苏州城发展注入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2018年苏州馆参加由江苏省政府主办的江苏书展,展出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一书入选“2017苏版好书”[21];2016年苏州馆参加第五届中国苏州文创博览会,推出丝绸专题展吸引6000人次参观[22];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计划于2022年开馆,成为全国地市级第一家“中”字头丝绸专业档案馆。以上案例均表明,通过参加书展及文创博览会、建设专题档案馆等举措,苏州馆积极塑造丝绸档案的文化品牌,努力将其打造成苏州城市发展的新文化标杆,也推动苏州成为全国重要的丝绸文化中心之一。

(2)打造地方经济复苏兴盛的“档案引擎”

近年来,苏州馆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发丝绸档案的潜在经济价值。与18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23],取得年销售额约2360万元、净利润约420万元的成绩;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宋锦,成为2014年APEC会议晚宴上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穿“新中装”和2015年世乒赛颁奖礼仪服装的面料[24]。苏州馆通过档企合作,不仅使丝绸档案的经济价值得到体现,更有力地推动苏州丝绸行业的繁荣,助力当地丝绸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发展赋予强大档案动能,起到“档案引擎”的驱动作用。

(3)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政治纽带”

苏州馆紧跟国家需要,利用丝绸档案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丝绸档案影响力。从2011年起,将丝绸档案从地市级逐步上升至省级、国家级、洲际级乃至世界级的档案文献遗产。另一方面,抓住申遗成功契机在海外宣展。2016年在第10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布展[25];赴法、德、捷克、瑞士、芬兰等欧洲多国进行档案展览;参与国家档案局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展览[26]。苏州馆敏锐意识到丝绸档案的独特价值,将其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上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类共同记忆财富。这一价值的提升,其影响不仅在于档案本身,更吸引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在国外布展交流,讲述中国丝绸的千年故事,为海外民众展现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从档案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诠释。

从打造文化名片到促进产业复兴再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体现出苏州馆的服务目标具有格局宏大和不断提升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特色档案的价值得以逐步提升。
4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我国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服务的实现路径

基于上文分析的苏州馆特色档案服务的特点优势,结合国内其他档案馆的服务案例,笔者从资源建设、品牌塑造、融入大局三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服务的实现路径。

4.1立足地域背景,加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檔案馆提供服务的基石,特色档案的多寡直接影响其服务效果。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应立足所在地域,加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夯实资源根基。

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类型,可从历史文化遗存、风景名胜、地方名人、名优特产、民俗文化、民间音乐、红色旅游、历史纪念地、宗教文化九大主题考虑。[27]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可采取内外并行的方式加以扩充。对内,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积极挖掘并整合馆内富有特色的档案资源,借助数字化手段打破档案实体的物理间隔,使其系统化、专题化,有助于发现不同档案资源之间的关联。据文献调研,苏州丝绸档案的再发现就归功于此。苏州馆20世纪末集中接收转制、破产、关闭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涵盖25个行业、582个全宗,从中整合41家丝绸企业档案,使丝绸档案由8万余件增至30万余件。[28]这批珍贵的丝绸档案成为苏州馆的镇馆之宝及后来申遗的核心。对外,档案馆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特色档案资源共建机制。特色档案因内容丰富、类型众多等特点,可能散存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及民间。档案馆应建立协作共建机制,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实现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特色档案资源种类的丰富及品质的优化。如苏州馆采取档案系统内馆际合作、系统外馆际合作、馆会合作、馆政合作等7种模式面向全国征集丝绸档案[29];江苏太仓市档案馆与市摄影家协会、太仓日报、太仓电视台共同搭建声像特色档案征集平台[30]。可见,特色档案资源的多主体共建机制在实践中已有很多。

4.2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塑造特色档案品牌符号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战略资源。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内外传播途径帮助消费者形成品牌高度认同,树立品牌忠诚度,最终具备品牌信仰。[31]特色档案作为承载无形品牌发展的有形物质载体,蕴藏着浓郁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当前,档案馆在构建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品牌上面临品牌建设体系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宣传推广力度不强等劣势。[32]对此,档案馆应着力挖掘特色档案的文化内涵,借助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政务社交媒体,通过撰写内容新颖有趣的推文、制作小视频等形式,不断扩大特色档案资源影响力。通过溯源特色档案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将其塑造成本地区特有的品牌符号,成为区域性鲜明的文化印记,为地区发展打上档案“烙印”。

近年来,我国档案馆已尝试通过利用特色档案弘扬地域文化进而实现特色档案品牌符号确立与固化。如苏州馆通过开设展览、参加博览会、编研等手段将苏州丝绸档案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山东东阿县利用阿胶档案深入挖掘阿胶的滋补文化、美容文化和学术文化,助力东阿地域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文化价值理念[33];山东潍坊市档案馆利用潍坊风筝档案为创新潍坊国际风筝会形式及政府决策、传承潍坊风筝历史记忆、传播潍坊风筝文化服务[34]。上述案例表明,档案馆利用地域特色档案,实现了从“特色档案载体——特色档案文化——特色档案品牌——城市文化名片——地域文化传承”的价值提升,这为各级档案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路径。

4.3打破思维藩篱,有机融入地方发展大局

综合档案馆可借鉴苏州经验,勇于打破固化思维,树立立新求变的新思维,展现新时代档案馆新形象。既立足档案工作本身,又不囿于档案圈,以更宏观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思考特色档案对本地区发展的服务力与贡献力。冯惠玲教授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作出贡献,这些贡献力之间具有并存、融合、叠加的关系。”[35]这一理论判断已为诸多实践所证实。档案馆可从契机意识和服务成效两方面着手融入地方和国家发展大局。

第一,强化契机意识,以特色档案服务重大事件。

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档案馆应强化契机意识,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保持密切关注,把握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等契机,以特色档案资源服务地区和国家重大事件。尤其应关注地方出台的全局性政策方针,如产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如2012年苏州市政府下发《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苏州馆发现丝绸档案在其中大有可为,遂将其列入工作重点;河北青龙县档案局以承办第二届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将青龙地方特色照片制作成旅游宣传专题片等,受到好评[36];湖南湘西土家族历史档案在推动湘西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起到重要作用[37]。由此可见,档案馆通过特色档案为地方重大活动提供服务,效果显著。

第二,拓宽服务对象,提升特色档案服务成效。

档案馆应以服务为导向,拓宽特色档案资源服务对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激活特色档案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政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着力提升特色档案服务效果。如苏州馆将丝绸档案服务对象从党政机关延伸至丝绸企业和社会公众;湖南涟源市档案馆建立“药物标本图解及处方秘方”特色档案43卷,全面记录涟源中草药状况,为该市民族医药研究提供重要文献资源[38];浙江富阳市档案馆利用“富春山居”特色档案资源,参与该市新农村精品工程等重大活动,弘扬富阳人文精神[39];太仓市档案馆建立“名、特、优”产品档案资源库,为推介太仓地方特色产品、服务太仓制造业发挥积极作用[40]。上述案例均表明,档案馆依托特色档案,起到了对地方丝绸产业、中医药产业、制造业等经济活动及文化教育活动的支撑作用。可见,只要档案馆服务意识强烈、服务手段先进,便完全能借助特色档案取得良好的服务成效,实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朱静,杨大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研究[J].档案时空,2019(2):14-15.

[2]汤萌,郭晶,袁继军.高校图书馆名人档案特色资源创新服务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1):63-68.

[3]鄢嫦.红色档案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0(6):158-163.

[4]程栋梁.谈高校特色档案功能的发挥[J].北京档案,2019(1):28-30.

[5]石广海.做好地方特色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山东档案,2010(4):53+60.

[6]陈子丹.建立民族地区特色档案[J].云南社会科学,1996(3):59.

[7]颜湘云.加强特色档案管理,走活档案工作这盘棋[J].档案天地,1997(2):27.

[8]王春新.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目标[J].金融博览,2018(5):42-43.

[9]朱启贵.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N].文汇报,2018-02-06(012).

[10]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喜迎国际档案日 丝绸档案文化进校园[EB/ OL].[2021-01-31].https://mp.weixin. qq.com/s/MDpwhbkHnauytA5faNbt8g.

[11]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童眼看苏州 遇见古城记忆[EB/OL].[2021-01-31].https://mp.weixin. qq.com/s/j3tDkzlQFUShEM1ul-ZG8g.

[12]蘇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穿梭古今,嬉游兰台:国内首套青少年档案类读本“我是档案迷”丛书面世[EB/OL].[2021-01-31].https://mp.weixin. qq.com/s/CadL1BRYrRgshjIOD19Ybg.

[13]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二次元里的苏丝、苏绣[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qq.com/s/ ma-LJQ4nmLn_RWpt9ZBkRg.

[14]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被顾佳种草后发现,原来真丝分类这么多……[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qq.com/s/ NbgYKPBCr5eJ0b_qXmYgfQ.

[15]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穿越!回到民国,看看苏州丝绸老商标[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qq.com/s/jsFBTm54-B8FfV7Ck2Jerg.

[16]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丝绸档案背后的故事|一位来自蜀地的“东方美人”[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qq.com/s/ 2TdMCaAnBE8jv_j5PeYlO.

[17]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匠心筑梦 花开晚照—馆藏名人档案之丝绸印花专家范存良[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qq.com/s/ YKcdMAS91JKzRYhZBwZ9lg.

[18]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读档历史颂中华 永葆初心谱新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读档演讲活动正式启动[EB/OL].[2021-02-06].https://mp.weixin.qq.com/s/ t9lkkbTi1NnQyWW427Uajw.

[19]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题教育进行时:重温历史 感悟初心 这场红色展览你不能错过![EB/OL].[2021-02-06].https://mp.weixin. qq.com/s/GFeItICvHO-lDN-5nbrxqQ.

[20]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推动六稳六保,档案“赋能”丝绸纺织企业发展[EB/OL].[2021-01-31].https://mp.weixin.qq.com/s/ g8lEPfMwcWmtv6PzLhVWfg.

[21]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亮相第八届江苏书展,获评“2017苏版好书”![EB/OL].[2021-03-07]. https://mp.weixin.qq.com/s/MT3J_ s7OB6UOR2O-upqYnQ.

[22]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丝绸档案亮相第五届中国苏州文化创博会[EB/ OL].[2021-03-07].https://mp.weixin. qq.com/s/-U2cZBOQNhYL4zm7OdLH9A.

[23]栾清照,陈鑫,杨韫.激活档案资源 赋能产业发展——开创丝绸特色档案收、管、用新模式[J].档案与建设,2018(11):74-77.

[24]陈鑫,程骥,杨韫.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开发研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0(6):42-46.

[25]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丝绸样本档案亮相国际世界语大会[EB/OL].[2021-02-07].https:// mp.weixin.qq.com/s/g1TqBQZb1XNvjDGl076_w.

[26]蘇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丝绸档案成功申遗三周年|用丝绸档案讲好中国故事(上)[EB/OL].[2021-02-07].https://mp.weixin. qq.com/s/K2RXt_GbRtPYOjQyerk07w.

[27]李晓静.整合特色档案资源 促进区域文化传播—以北海(潍坊)文化为例[J].档案,2010(3):48-51.

[28]陈鑫,卜鉴民,方玉群.柔软的力量—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与保护丝绸档案纪实[J].中国档案,2014(7):29-31.

[29]周玲凤.档案资源征集实践与探索—以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档案征集工作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7(11):82-84.

[30][40]王敏红.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探寻档案征集路径—以太仓市档案馆开展地方特色档案征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7(4):83-85.

[31]黄霄羽,张云.档案支撑企业品牌建设的表现和实施路径[J].档案与建设,2018(1):12-17+92.

[32]黄程平.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品牌构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28-29.

[33]于睿智,王云庆.地方特色档案开发与区域性文化传承的研究——以东阿阿胶档案为例[J].山东档案,2019(3):7-10+15.

[34]冯恩杰.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潍坊风筝档案为例[J].人文天下,2019(17):67-73.

[35]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J].档案学研究,2006(3):13-16.

[36]刘水英,王赛春,张艳娟.特色档案增加文化底蕴 魅力山城开启旅发新篇—青龙档案人工作侧记[J].档案天地,2020(8):7-8.

[37]石敏,赵局建.土家族历史档案保护研究—以永顺老司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例[J].兰台世界,2017(23):8-12.

[38]陈海玉.少数民族特色医药档案资源库建设刍议[J].兰台世界,2011(21):12-13.

[39]俞红芳,钱云祥.深挖“富春山居”特色档案资源 推动档案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2(S2):107.

作者:黄霄羽 裴佳勇

上一篇:体育德育教育范式探讨论文下一篇:国外语文作文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