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为了了解河北省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提高河北省农村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方式,着重调研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及政策

摘 要: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依靠地方资源禀赋、综合各类共享资源,利用低成本、集群开发、竞争力强等优势,逐步发展中小企业,这不仅为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添砖添瓦。为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更好发展,我省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 特点 瓶颈 政策

一、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的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或某个产业内形成的价值网络,中小企业集群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出现在不同的地区和产业内,其内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复杂关系,从组织理论上理解,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四川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已有自己的规模特点。

(一)行业类型众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多,这类行业主要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市场空间很大,进入壁垒低,无较大的资源限制。在我省主要以家具、皮鞋、纺织、服装为代表。此外一些陶瓷、盐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以及各种机械业也纷纷发展起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二)骨干企业地位突出。 四川省的中小企业集群进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骨干企业地位突出,作用至关重要。它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也是领头羊,这种企业所在的产业集群中,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技术领先,行业知名度高,代表着集群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三)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企业的发展过程存在着生命周期,而产业集群也同样要经历一个发生、发育、发展、衰退的客观过程。因此,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阶段,它们与客观过程相对应,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和衰退阶段。在整个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来看,存在着不平衡,某些企业还不够成熟。

二、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普遍缺资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省形成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些中小企业在进入或发展时出现了融资难,中小企业信用度低,融资渠道不畅,银行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的资金使用等导致融资难题。这是我省当前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缺乏一批品牌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虽然某些品牌已逐渐建立,但只是在地方上得到发展,如新都家具、武侯皮鞋、夹江陶瓷等。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四川省仍缺乏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三)生产要素紧缺,低成本战略受到挑战。我省的生产要素紧缺,而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一般对能源、钢材、矿产品的消耗比较高,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低成本、低价格形成了竞争优势。比较典型的有:夹江建陶产业,其生产所需的能源供应紧张,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所用资源中瓷土、氧化锌、电力、天然气等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竞争力。

三、政府政策

针对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四川省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一)抓住机遇,制定规划。顺应时代改变,我省已进入工业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产业结构处于深刻地变革之中,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此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定中小企业集群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仅要吸收国内先进地区企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开拓创新,要抓住地方产业基础、优势,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充实三要素,找准切入点。产业集群的三要素为:产业规模、集聚空间、分工协作。根据这三要素,我省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克服招商行为的片面化,按照有利于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的要求,选商引资。促进产业适度集中,优化产业布局,把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联系起来考虑和布局,加快城市工业组团、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建设,引导企业在地理空间相对集中,进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

(三)培育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四川省的品牌已有较好的区域效应,但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缺乏品牌影响力。针对上述问题,我省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推进优势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加速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在各个集群培育形成几家领头羊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强化其品牌效用,打造真正的好企业好产品。同时,我省也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合理投入、资产重组、成本控制,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扩大规模,加强实力。将本土企业品牌像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展和推广。

(四)加强服务,优化环境。中小企业集群在我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为此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公共服务平台,以扶持、社會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基础,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实现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

(五)综合性政策。除上述政策外,我省政府还采取各种政策,如财政政策,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公有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政策。此外,还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规范市场运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集群推动了我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要培养根植中小企业集群文化,则要增强企业集群区内企业的根植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问题,政府为应中小企业集群的积聚成型和科学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积极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产业定位、产业分区、环境保护等因素,优化企业之间的协作流程,合理设置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吸引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扩大聚集区规模。

参考文献:

[1] 谯薇,四川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加陆,中小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曾婷婷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为了了解河北省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提高河北省农村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方式,着重调研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河北省 农村幼儿园课程 现状 对策

河北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河北省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省农村幼儿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教育资源的不足等因素,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办园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法等方式,对我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唐山、秦皇岛、沧州、廊坊等二十余个农村幼儿园发放问卷200份,同时对150余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了农村幼儿园在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一、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1.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以教材教学等形式存在,隐性课程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环境、游戏、活动等传递教育理念、习惯养成、情感的培养和老师的言传身教等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我省的农村幼儿园,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是教师关注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在教学及玩耍中,幼儿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培养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何表达对别人的关爱,如何与环境互动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3-6岁的幼儿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性格、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要于知识的记忆,幼儿园教育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

2.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

小学化倾向表现为以“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上课方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侧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问卷显示,90%以上的样本幼儿园教授幼儿认字、写字和背诵唐诗;85.5%的样本幼儿园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并教授基础的英语单词和数学运算;绝大部分样本幼儿园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孩子学习的效果;经常带幼儿走入大自然、开展户外游戏的幼儿园不到50%;70%的样本幼儿园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画画等艺术才能。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对幼儿性格、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极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3.教学材料贫乏,忽视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普遍较差,缺乏教具、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图书、挂图和电子设备。87%的样本幼儿园室内玩具以积木、积塑为主,户外玩具以球类为主,品种单一;65%的幼儿园没有除教材以外的绘本等图书;76%的幼儿园教师意识到应该利用农村资源开发课程,却不懂得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54%的教师不会利用自然界的物品自制玩具或教授幼儿制作玩具。因此,不少幼儿园教师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缺乏引导幼儿感知大自然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也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4.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

目前我省农村幼儿园在组织教学方面,仍然以集中讲授为主,没有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尽管95%以上的老师认同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但并不知道如何评估幼儿的智能类型;98%的被调研幼儿园都没有提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没有创造多元、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二、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的缺乏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的,严重制约着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调研的二十余所幼儿园中,师生比为1:23,平均一个老师要带二十多个孩子,教师缺口较大,难以做到保教结合。待遇方面,有65%的教师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专职或代课教师,工资仅有几百元;学历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寥寥无几;仅27%的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42%的教师为其他专业的专科学历,还有30%左右的教师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例如霸州市杨芬港镇某村的两所幼儿园10位教师中有8位是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工资待遇低,办园条件差、地方政府不重视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优秀的农村学前教育毕业生回乡就业的积极性,教师的流动性大,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2.教师培训机会少,课程观落后。

通过访谈,很多教师告诉我们自从入职后就没有得到过正规的培训,大都是通过一个老教师带几个新教师的师徒制和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进行教研活动,极少有教学观摩研讨会和省内专家及优秀幼儿教师的巡回指导,接触不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陈旧,难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活动和开发课程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

3.教材本土化开发不足。

调查显示,95%以上的幼儿园采用的是上级规定的国家编排的幼儿园教材。这些教材内容大多源自城市教育资源,很少涉及跟农村幼儿息息相关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园本的,甚至是班本的、个本的,脱离农村实际、幼儿实际、教师实际的教学内容,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4.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

通过访谈得知,不少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希望孩子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会英语,能背诗,会算术,为上小学打下基础,到幼儿园是为了学到真正的“东西”而不是“玩玩”而已。这些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只有望子成龙之心,注重知识传授。幼儿园为了生存,迎合家长的心理,导致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5.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教学水平难提高。

调查发现,多数的农村幼儿园由闲置小学或民房改建而成,校舍比较陈旧,绝大多数没有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儿童游乐设施;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玩具和教具常年得不到补充和更新,幼儿读物严重缺乏,教师们不得不常年采用讲授式方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解决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对策

我省农村幼儿园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宏观角度来讲,它与我省的学前教育投入水平,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培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说,它与教师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教材本土化程度,教师运用先进教学理论的能力和家长对幼教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是息息相关的。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在教育过程中,课程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是落实课程的关键因素,师资的素质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级各地政府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名额,提高幼儿教师待遇,鼓励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回乡就业。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河北省自2011年12月16日起,正式启动了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有885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园长将免费接受北京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16所省内外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拨付。除此之外,针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数少,难以离岗进行培训的特点,可以聘请省内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巡回辅导,以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工作。各地市还应该建立相应机制,使城镇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优秀城镇教师通过送教下乡、到农村支教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

3.挖掘农村现有资源,生成幼儿教育课程。

农村幼儿园虽然硬件条件较差,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天性好动,感性认识丰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例如,通过种植花草,观察动物能够培养幼儿感知自然、热爱生命的积极人生观;通过用稻草、花瓣、树叶等制作工艺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带领幼儿参观污染的水源、植树等活动,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生成的教育课程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4.开发本土化教材,倡导本土化教学思路。

河北省政府和各地政府应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幼儿教师共同针对我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本土化的农村幼儿园教材,倡导本土化的教学思路。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种植物、农作物多样,田间、草地、树林,到处都可以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观察植物的生长、饲养小动物、感受四季的变化,用麦秆、稻草、废旧瓶子做手工,在草地上捉虫子,放风筝、拾果子,荡秋千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活动形式编排入农村幼儿园课程。另外,河北省特有的风俗习惯、艺术形式、传统节日和风景名胜也应该作为本土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5.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开辟区域活动,例如设置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语言区、音乐区、运动区、角色区等,使幼儿在一个丰富多元的环境中活动,有利于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还可以提供动手练习,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为幼儿安排独立的学习方案,幼儿间的互相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在评价观上,摒弃以考试为导向的一元化评价方式,通过档案袋等形式在知识、技能和智能三个领域进行动态的、发展的评价,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期待更多的教师、学者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英,胡洪月.《关注农村幼儿园》系列报道.河北农民报,2011.12.

[2]李荣,杨倩茜.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建议.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

[3]王玉荣,赫崇波.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探究.科教导刊,2010-18.

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01350);2011年度石家庄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启动基金项目成果(课题编号:11YB016)。

作者:贾宁 谷炜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树立新的战略观,推进西部经济跨越发展

【摘 要】 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突出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新的战略观,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的战略观 跨越发展

西部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后进国家和地区把握有利时机,发挥自身优势,以超常规、跨阶段的发展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在科技、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的一种特殊发展形式。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上均得了巨大成绩,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虽有“不可抗拒”的区位、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基础等因素,但发展思路、战略举措上的差距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深层的原因就是思想理念、战略思维上的差距。“跨越发展”是后发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我们不在观念上、战略思维有大的突破,就不会在发展上有大的作为。

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川东北地区,位于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和四省市结合部、邻近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区位优势。达州市地处川渝陕鄂四省市结合部,北与陕西接界,南与重庆相依,东与三峡库区及鄂西地区相通,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同时,达州市位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尤其是距重庆市相对较近,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辐射源;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食品纺织、机械电器等为特色的工业经济优势。达州市工业具有相对较好的基础。其中又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机械电器等重工业较为突出,达州市钢材产量、发电量、水泥产量等均位居川东北地区首位。今后一段时期,达州市工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到来,使钢材、水泥、煤炭、电力等的需求大幅上扬,但也导致相应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张。

在党中央的关怀重视和中央财政的不断支持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达州市经济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道路宽阔了,交通便利了,环境优美了。达州市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成渝经济带,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达州市经济发展将受到国家和省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在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更需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既立足于地处西部内陆且相对落后的客观实际,又着眼于参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达州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达州与重庆以及陕西、湖北的经济技术联系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达州市成为成渝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的地位加强,经济区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前, 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以本地资源、本地条件、本地优势、本地市场为基本依据而制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而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勢真正比较深入研究并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还不够。战略观比较重视物质而轻视人本。在这种战略观指导下制定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以物质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造成了战略的制定、执行均是政府的事,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很低,其结果没有很强的生命力。没有分清楚哪些应该是政府规划做的事,哪些只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可以很好完成的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比较模糊,造成政府“错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这种战略观反映在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确定时,就是政府在许多领域代替了市场“说话”,其结果是市场运行的规律并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突出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新的战略观,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 树立新的资源观,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在新的资源观的指导下开发资源,就是不仅要把矿产、水电、天然气、石油、生物等作为资源,而且更要把科技、人才、智力、品牌、文化、企业家、生态等纳入资源的范畴,既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非物质资源的开发;既重视硬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软资源的开发: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视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把“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本”,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使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加强科技资源的开发。我省科技资源丰富,但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比较弱。要选择对我省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产品,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集聚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高校的科技开发潜力,实现技术链、技术群的突破;要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开发科技资源的突破口,切实解决科技力量分布不合理、军民结合程度差、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政府要提供有足够强度、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走依靠科技和创新发展壮大的路子。三是加强品牌资源的开发。通过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惩治力度,完善品牌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名牌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品牌的运营把之做大、做强、做响。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跨越发展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新的跨越发展观是西部地区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树立跨越发展观,就是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文明发展的发展道路;就是要更加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就是要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挑战而对各地方提出的总体要求而决不是一般的“口号”,这种要求必然会具体反映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作用上,今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只会越来越压缩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空间,不能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能源丰富就“游离”于国家的政策之外而给予特殊照顾。在这种形势下,主动进行调整、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虽然有短时间的“阵痛”,但可以带来一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9页)

些新的机会,比将来被动作出调整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同时,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不能再容许资源开发中严重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省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要考虑为子孙后代负责。虽然工业呈重型结构,但不应当成为走高消耗、高排放的理由而应当把之作为节能减排蕴藏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评价地方政府的政绩即将全面实施,这使地方政府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的行为越来越得不到认可。因此,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部必然的选择。应该如何走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呢?应该是以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为指向,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传统产业得到转型、优势资源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工业化;应该是高效利用资源、环境友好、文明生产、经济效益高、科研人才和劳动力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化。

3. 树立新的竞争观,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新的竞争观的指导下,参与竞争,一是要突出软实力的培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二是把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各级组织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三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产品,改变同质化竞争,适度进行“错位竞争”。四是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加强西部各地区之间以及成渝经济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合作,更要加强与泛珠江三角洲、京津翼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部地区等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 树立新的优势观,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二是把握未来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以动态比较优势的眼光来超前思考和谋划我省未来可能形成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增长极,做到“抢先一步”。例如,未来对生态产品、绿色食品的需求必然呈快速增长之势,我省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尽管目前因市场环境、消费需求、政策制约等因素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面临一些困难,但一旦突破某一临界点,将会迎来大发展时期。三是要花大力气破解“后发劣势”来创造新优势。我们平常所说的“扬长避短”实际上带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做法,为什么就不可以“扬长破短”呢?这里的“短”就是我们的“后发劣势”,有些“短”是可以破除或者减弱的,例如,我省与东部沿海相比,在观念、体制、區位、信息、物流等方面处于劣势,但是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和信息服务业来减弱区位劣势;通过发展“轻小薄高”产品来克服物流成本的劣势;通过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来化解体制劣势。四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等方式创造新优势。

5. 树立新的市场观, 开拓市场发展空间。以新的市场观来拓展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一是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际产业分工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营造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大力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外部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入。二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求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渠道等资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三是要培育西部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对外拓展发展空间、寻求战略资源的主力。

参考文献:

[1]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赵燕云(1962-),女,四川巴中人,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达州市委党校)

作者:赵燕云

上一篇:小型低温真空光学实验论文下一篇:高校职称评聘改进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