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为地方中小微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理论性相对较强,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良莠不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适应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文章结合安徽三联学院的实际情况,推及其他同类院校,针对此类院校的共同特点,探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征愈发明显。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教学面临诸如缺乏碎片化教学的整合平台、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资源不足以及与碎片化学习相匹配的考评模式尚未建立等制约因素。因此,通过分析提出构建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宏观经济学学习碎片化资源和探索碎片化考评模式等措施改革现行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博、QQ、微信等即时信息传播平台的大行其道,信息传播呈现的碎片化特征愈发明显。信息碎片化本身在追求信息迅速传播,深层次原因是迎合了人们阅读获取信息的时间碎片化的需要。因此,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虽然获取的信息数量激增,但是缺乏详细深刻的了解。这就造成信息来的快,去的也快,甚至产生理解的偏差。

信息碎片化对高校的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为在碎片化阅读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很难深入系统的了解学科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过程中,及时信息传播平台上宏观经济信息和专家的言论碎片化更为严重。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往往以偏概全,贸然得出缺乏理论支撑的错误结论。当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逻辑得出了与他们所得到的信息不一致的结论,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宏观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是经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现有关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文献较多,但是关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文献还非常少。本文旨在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碎片化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进而探讨如何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开展宏观经济学教学,为新时期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宏观经济学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内容广泛而系统的特点,使得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须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工具轻思想、重讲授轻启发、重知识轻能力和重课内轻课外的问题(韩正清,2010)。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重视过程学习,推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梁静溪,2002),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刘黎清,2007)。引导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消费遇到的问题(王铁,2005),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曾令秋,2002)。

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呈现碎片化(张为付,2008),思想和技术的学习应该结合起来(王洋,2006),从大学教师、学生、环境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文岚,2006)。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要注重适用于碎片化学习的微资源的内容建设和运用(李慧珠,2013),如将博客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应用于教学,变“说教型”教学为“互动型”教学模式,形成开放的交流平台(张彤彤,2011)。

上述研究文献主要是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内容、方法和措施等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于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改进依然无法适应当前的信息碎片化大环境中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尽管部分学者关注到信息碎片化对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应用博客和加强微资源建设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缺乏系统性。在开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托网络技术的世界名校公开课是一大创新。而仅仅有公开课还不足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特别是学习效果如何考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以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导,实现学习过程的督促,对于完善开放教育理念,丰富开放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其次,为适应新一代“网络型大学生”,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积极探索碎片化教学与考评,对于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拓展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碎片化学习的障碍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趋势不可逆转,宏观经济学教学需要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变。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其教学效果的提高面临诸如缺乏碎片化教学的整合平台、碎片化宏观经济学学习资源不足以及与碎片化学习相匹配的考评模式尚未建立等制约因素。

(一)缺乏碎片化教学的整合平台

首先,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碎片化的过程。教师将宏观经济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体现了“部分—整体—部分”基本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智能手机普及和及时信息传播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信息获取碎片化,学生往往对信息关注时间较短。学生接触的网络碎片化信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碎片化更为细碎。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碎片化无法再细碎,教学碎片化程度和学生的碎片化信息获取习惯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如何弥合教与学的碎片化不匹配,就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教与学的重点考虑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教学基本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能体现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信息整合,特别是教与学碎片化信息整合平台的缺乏,导致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受到制约。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那么也必须借助于技术实现碎片化信息的整合。因此,亟需建立开放的整合碎片化教学的平台体系。

(二)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资源不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过程和内容安排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逻辑性、系统性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必须主动碎片化以迎合学生的需求。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往往习惯于过于庞大的理论推导过程,在知识点的分割上,明显不足。教师还是习惯于课堂长篇大论的理论讲解,对于碎片化信息传播渠道不能应用于教学。将碎片化信息传播渠道应用教学就必须将宏观经济学内容体系重构,实现有效的碎片化。而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的资源建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如何将复杂的理论分割成为碎片化信息包体系成为教学效果的瓶颈。一方面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是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有必要将宏观经济学合理分解,以结论教学为导向,形成一个碎片化学习资源体系。

(三)碎片化学习的考评模式尚未建立

宏观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基本皆为大班授课,师生比太低,常规的作业批改、学习督促较为困难。特别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传统考评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单独的一次考试,通过有限的知识点考察,以一张试卷评判学生的学习与应用的效果,很明显不足以对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作出可靠的评判。碎片化学习的现实,要求对传统的考评模式作出改革。而在缺乏碎片化信息整合平台、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建立碎片化学习的考评模式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在信息碎片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建立碎片化信息整合平台和碎片化学习资源正在摸索中,碎片化学习的考评模式的建立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建立碎片化学习的考评模式,才能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管控,有效提升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三、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必须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要求,利用好信息碎片化,教与学都应作出合乎时代的变革。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信息膨胀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碎片化教学的改革路径。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应从构建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资源和探索碎片化考评模式三个方面探索。

(一)构建宏观经济学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

信息碎片化时代,需要信息聚合工具来帮助组织、管理碎片化信息。构建宏观经济学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是碎片化教学的需要,更是碎片化学习资源整合的需要。将经管实验室的自主建设的教学平台和公共网络传播平台相结合,打造宏观经济学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加强学生模块学习以及全过程督促,有效互动,实现课程的多作业化。

首先,拓展经管实验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目前的经管实验室的作用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未能充分拓展其理论教学的功能,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经管实验室的软硬件基础,架设理论学习平台。该平台作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科知识成体系的碎片化设置、碎片化学习首要渠道。学生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其次,整合公共网络传播平台,形成公开教学平台。教师需要掌握诸如微博、微信、QQ及其空间的广泛传播的功能,将公共网络平台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突破纯粹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二)建设宏观经济学学习碎片化资源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可以点滴积累、思考课程知识,最终提高应用技能。与碎片化学习需求相对应的是碎片化资源的建设。毫无疑问,作为一门课程,其知识理论是成体系的,但是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传统的讲授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碎片化的过程。这里的碎片化并不是零散无序的碎片化。宏观经济学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更细碎模块化组合,形成具有完整逻辑的内容体系,既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又不损害其整体性。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其由碎片化学习走向整体化学习。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对理论的整体进行探索。

可以尝试将课程内容分割,建立针对性题库,实现电脑、手机终端的浏览和答题,从而顺应时代变化,实现碎片化教学和学习的融合。宏观经济学碎片化有助于学生运用碎片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探索宏观经济学碎片化学习考评模式

传统的考评模式无法适应碎片化学习评价的需要。因为传统的考评模式过于笼统,往往以一次性测验作为评价,无法体现碎片化学习过程的监控。因此,需要重构宏观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结合当前的实际,重新解构总评的结构为出勤、作业、测验、课程应用论文和期末考试五个部分。以述考评结构为指导,每章或单个理论结束,进行一次专项知识点训练;定期进行测验,知识点前向覆盖的,即涵盖之前所学的所有内容;学生提交多篇课程专题论文电子档,便于查重;期末考试全覆盖。

专项知识点训练和定期测验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中完成。专项知识点训练以客观题为主,便于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浏览访问,及时作答。定期测验以主观题为主,通过电脑等便于输入的终端设备完成。期末考试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充分利用现有的经管实验室的软硬件支持,实现一人一卷、无纸化考试。此外,撰写报告和论文是经管类学生一项关键技能,通过多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上述宏观经济学碎片化资源整合平台和碎片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辅之以碎片化学习过程考核方式,将使宏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突出课程内核,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形势的分析和认识能力,实现教与学、学与练实时互动,从而系统地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珠.浅谈碎片化学习的微资源的内容建设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以电大《商务交际英语》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3,(8):150.

[2] 孙芳,李永亮,谢晓燕.地方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102-105.

[3] 张长晖.论信息碎片化背景下的中学生网络媒介教育[J].新闻知识,2012,(2):83-85.

[4] 田萍.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创新知识”[J].上海信息化,2011,(7):24-27.

[5] 张彤彤.浅议教学博客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60-61.

[6] 王鲁.高职高专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47-149.

[7] 张为付.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基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4):91-93.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嵇正龙

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为地方中小微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理论性相对较强,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良莠不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适应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文章结合安徽三联学院的实际情况,推及其他同类院校,针对此类院校的共同特点,探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宏观经济学 教学探索

一、课程分析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这是一门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宏观经济学的流派较多,政策主张也不同。中国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大多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从需求管理出发去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国内外很有多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但国内高等院校较多的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是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分微观与宏观部分。以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国民收入展开,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如何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GDP构成,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以及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等。给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测度指标,通过指标反映总体经济运行的优良。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中,我们是个与国外不发生经济往来的封闭经济,我们不再考虑单个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假设市场只有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有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宏观研究的就是这三大经济部门在这三大类市场的交互作用,围绕这三个市场,一步步的放松假设条件,研究国民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后期再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加入开放经济,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下又是如何决定的。整个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较强,教材中会大量的借助图表、公式和数理模型来解释理论,说明现象。

国内其他的经济学教材大多会以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理论和案例等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情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本科录取分数线里相对较低,学校所提供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较都会有差距,提供的教育也远不能让现在的大学生满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努力与改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都有了重新的定位与认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在追求理论知识的道路上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那么强烈,因为学校本身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我们院校的学生活泼不死板、动手能力强,他们有着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也不能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关键是看学校与教师在其学习生涯中如何引导。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且良莠不齐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普遍的特征,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偏文科性质的,英语和数学等基础都相对薄弱。所以在学习带有图形、公式又偏理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时就相对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的下学期或者大二的上学期,在学完微观经济学之后开设。而宏观經济学知识体系相对抽象,涉及的理论模型也较多,对数学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由此也让学生有畏难情绪,进而有厌学现象,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过于强调动手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氛围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理论学习并不重要,过于重视实践技能。事实上,宏观经济学,是融合了多门学科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看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实用性也不强,这就让很多学生认为学这些理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又由于民办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教师普遍年轻化,好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上课,缺乏实践背景和教学经验,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容易理论脱离实践,课程学完了,学生只记得孤立的理论概念,更是觉得理论无趣,增加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每次经济学开课之前,笔者都会先利用微观经济学里选择和资源配置的知识点,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学校的认识,对专业的选择,对自己学习的目的及以后的工作目标等。通过这样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学情有了基本了解。例如,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说,我喜欢计算机,但是我的数学太差了,就没敢选计算机专业,而选择了与计算机有点关联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不知道原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也要学习数学,还要学习比数学看着还难的经济学;也有学生说到对以后学习的目的,是选择毕业就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有的同学会选择考研,既然考研,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大部分都会考经济学,那作为教师就需要适时地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积极主动思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定的基调就是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亦师亦友,多与学生沟通,每个学生都很优秀。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中,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基础较强的课程,讨论和实践的内容少,又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降低。又由于课程课时安排的较少,在规定的学时内,必要的理论讲解是必须要有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能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经济学对逻辑分析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老师首要的重点是需要开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已有的经济结论,而应该主动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关注一周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由组长负责这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然后由团队制作成PPT在班级汇报,时间8分钟左右。宏观经济学课程一周一次课,所以每周由团队集体商讨这周汇报的主要热点问题,不限制内容,但汇报的主题要和所学理论知识能联系起来。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做点评,并就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发问整个团队,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另外一种内容的PPT汇报,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查阅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书籍,把读后感制作成PPT汇报,再或者是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思考制作成PPT汇报,至于内容的选择,教师不做太多干预,由学生自主决定,最后团队汇报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首先,这种分享式的汇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把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学生通过分组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再次,学生PPT的制作能力得到提升,上台汇报的同学在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如果课程时间允许,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既开扩学生的经济视野,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扩充延展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授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接下来的理论讲解,理论铺垫是为了什么?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宏观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铺垫作用体现在哪里,与相关专业课程有多大的关联度?要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是完整的,知道不同理论模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能够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网络架构,而不是零散的理论堆砌。在教学内容上,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注重经济学思维方法,以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注重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生产实例的完美融合。明确宏观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经济萧条、失业、通货膨胀的问题,在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展开,短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学习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个模型,长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生产函数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应该有所区别。

(四)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

宏观经济学虽然看上去理论较强,但是又与社会经济现象紧密联系。因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都是经济学家根据西方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个理论模块的现实意义,多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积极搜集相关案例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像近期地产行业由火爆转入平静、网红经济等热门经济话题,学生感兴趣,也能带动学习的氛围并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引导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对于要讲解的内容,先应思考该理论可以解读哪些经济现象和典型案例,突出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依托学校和安徽省的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进行研讨,搜集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经济学实验室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辅助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等网络资源越来越依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可以整合资源建立网络精品课程,建立沟通学习沟通平台,或者课程学习微信群、QQ群等,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沟通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可以解惑答疑,增加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14zlgc011):《宏观经济学》精品视频公开课。]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 龙飞扬.《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當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4] 黄敬华.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改探索[J].现代企业,2016(6)

[5] 占金刚,詹满琳,黄伟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6(5)

[6] 张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作者简介:李玲娣,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

(责编:贾伟)

作者:李玲娣

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浅析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研究,尝试对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重视,由于教学资源等原因造成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来培养学生宏觀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思考能力的培养

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因此学生接受的多是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而不利于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挥。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传授,容易忽视和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很难得到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没有通过课程的学习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本身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要求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同时对现实的宏观现象有所了解。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普遍在教学大纲内容上较为陈旧,更新较慢,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传统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引入多媒体教育,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较少,造成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另外,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答案的标准化,而非答案的创新性与可取性,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也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陈旧

智育育人人才观的消极影响以及传统师生等级观念的残余影响了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智育育人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人才观,高等学校历来重学轻术,尤其不重视教学改革,认为大学里的教学改革无关紧要。另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始摒弃,但是改革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从而使教学改革浮于形式。

(二)国内教材原理深奥,不易理解

宏观经济学是基础理论课程,通常在大学二年级学习,此时学生刚刚学习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国内教材通常理论性很强,案例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改进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实践中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不少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级、奖励等,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关键性依据,忽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外,教研经费相对紧缺以及一些教师教学改革意识的缺乏,制约着对宏观经济学传统教法的突破,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短时间内难以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在教学改革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一)倡导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宏观经济学教授的对象大多是低年级学生,学生对大学教育方式比较陌生,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实行探究式教学比较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深奥原理的同时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在学生不明白时适当点拨,诱导研究的方向,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有兴趣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引入国外教材配合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以国内经典教材为基础的同时,由易到难地引入和介绍国外经典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原理等,吸取国内外教材各自的优点,国内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内容完整深入,国外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案例丰富,实用性较强,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对现实宏观经济又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三)设计实用与趣味相结合的教案,推广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重构课堂讲稿,在教案设计上仍然要以教材为基本框架,把握重点难点,通过趣味的知识引导学生探寻最容易掌握的突进,重视以生活实践为素材充实教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让学生学到社会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逐渐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同时,对案例具体生动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说明并消化原理的知识,师生交流增多,也启发了学生思考。

(四)建立健全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导,其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师激励角度加大教学研究的财政投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学术沙龙,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师专心投入教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摸索、敢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最终提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喜龙,方淑梅,等.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浅[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2]王琳琳.对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3]韦浩明,赵取花.实用与趣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浅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7.

[4]包卫.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J],热点透视,2008,10.

[5]杜建忠.浅谈职业教育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热点透视,2008,10.

[6]史军芳.浅谈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革新,2012,06.

[7]王嫣娜.浅谈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9,03.

[8]吕金海.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828(5).

作者:舒沁沁

上一篇: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论文下一篇: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