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经济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其在经济学教学中采用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介绍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重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案例教学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 经济学自身的致用性特质和当代大学生新的特征决定了完全有必要在大学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但该教学法的引入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教学法的无缝对接、如何与中国特色的经济现实有机结合、如何与不同类别学生的合理对应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教学运用

经济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本质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论概括,因而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为了增强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教学方式上可以考虑适度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让学生从客观的视角来讨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中提炼出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并通过个体的分析与思考,群体的交流与沟通,开诚布公,集思广益,从而求解更多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推广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融入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系统培养经济学思维方式,在相对仿真的氛围下渐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及运作机理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郎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随后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广泛采纳,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该教学法具备传统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实践性、综合性、互动性和权变性等优势,在推广过程中教学效果甚好,故很快就被欧美许多知名高校所采用。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地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亦即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能多少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显然,尽管克拉夫基对案例教学定义的界定相对比较复杂,甚至颇有几分晦涩,但从总体上看,他较准确地勾勒出了其本质内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经济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它矫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引入案例,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与探讨,多媒体的生动的展示,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通过案例又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案例教学法通过将生动的实践资料呈现给学生,把分析决策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所描述的情景现场,身临其境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经济实体的内外环境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自己在讨论中获得的启发又有利于培养其对知识的不满足感,从而能激励其养成不断学习、善于借鉴别人优点的习惯。通过模拟角色和剖析案例,学生能够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应用理论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经济学自身的学科特征所致

鉴于经济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鲜明特征,该学科日益成为显学。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学具有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涵盖了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微观部分以价格理论为核心,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败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部分则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核心,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缺乏必要的案例辅助,单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上,那么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事实上,生活中适合作为经济学教学案例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萃取许多经典案例。通过针对性案例的讲解,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尽管高校扩招是导致我国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核心层次上考察,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才是罪魁祸首。强调机械记忆和抽象思辨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培养畸形化人才,其人力资本的优势体现在知识的简单复制和抽象概括上,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锻造则成为其天然的短板。较之于本科院校就业市场门可罗雀的冷清,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形势则一片大好,供不应求。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需求日渐冷落所谓“动口不动手”的知识型人才,日益青睐“动口又动手”的全能型人才。事实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传授毕竟都只是手段,顺利就业、服务社会才是目的。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学更具有现实性特征,因此,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更强调其全能型。

3.“80后”、“90后”大学生的特点

“80后”、“90后”大学生性格张扬,个性彰显,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比“70后”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自我意识更强,学习的兴趣变化更快,更能接受新生事物,对不同信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学习的创造能力更强。如果面对新的教育对象,依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则只能压抑学生个性,泯灭学生的创造性,其效果可想而知。相反,以“开放、自由、活泼、互动”为典型特征的案例教学法正好契合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只要加以正确引导,科学运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经济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编写过程中的“中国化”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时间并不长,用于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案例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许多高校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和法律制度的截然不同,在中国使用欧美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的确,由于历练市场经济的过程不长,适合选取作为经济学教学的“中国特色”的案例较为缺乏,这难免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内高等院校已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纷纷组织力量收集信息、整理素材,最终会整编出越来越多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本土特色浓郁的经济学案例库,这将大大推进经济学案例教学工作。

2.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我们强调在经济学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法,这与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法并不抵触,二者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问题,关键点在于如何合理搭配。从总体上看,国内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所占比重大约是20%-30%,绝大部分时间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传统教学固然有许多弊端,但勿庸置疑的是,它也拥有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普通班级的学生人数大约50人左右,而发达国家才大约20人,如果大面积推广案例教学法,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我国高校目前的学时安排远远不够的。可见,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各有优劣。因此,我们考虑的关键不是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如何合理搭配,使二者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协同效果。

3.案例的选材应与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相适应

从教学现实来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如何掌握好经济学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人文学科类的学生人文知识比较丰富,习惯于感性思维,对定性分析感兴趣,但数学基础和心理学知识相对薄弱,对定量分析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拒绝。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该类学生普遍希望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纯粹的人文科学来学,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则兴趣不大。对于从事理工科学习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侧重点恰好相反。因此,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和素材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而不能靠一套一层不变的案例应付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经济学作为第二学位,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万民.论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张玉英,李向东.经济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3]卢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8).

[4]范惠玲.根据80后大学生特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J],高职论丛,2008,(3).

[5]丁宏伟.高校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应用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作者:吴 靖

案例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2:

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其在经济学教学中采用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介绍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重点。

关键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

一、在经济学教学中实施多为互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各方面都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也有同样的要求或探索,而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每个典型实例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到一般,从微观延伸到宏观,从而掌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即通过案例教学来证明理论的正确程度,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实践,并转化为一定的经验。

但在现阶段本课程的教学,教师主要采用“讲述法”,课堂上多由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即使教师在讲述过程,穿插了小案例,但因为仍由教师讲,学生回答,所以学生参与性不够,缺乏与实际环境的互动,听过后,很难消化吸收,更难运用。针对以上问题,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阅读、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从质疑到释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具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真正认识抽象理论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增长了才干,获得了新知识。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基于开放环境下的多维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是“在开放环境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环境的互动”,即在国际环境下,以“当前最新的经济时事新闻、事件”为背景,借助教师的帮助(实现讲述者、倾听者、组织者、建议者的多重身份),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学习、小组互动,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参与到经济学案例中,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其中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实践、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原则,结合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吸纳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具体采用如下方式在经济学教学中采用多维互动案例经学法:

1.组织专题辩论。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也可以组织同年级的班级,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激励的辩论中,思考、消化、吸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组织专题讲座或报告。教师本人或者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经济理论或者实际的经济问题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做一些学术报告,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老师引入案例。可以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三、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重点

如前所述,多维互动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呈双向活动关系,教师导学,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案例教学通盘设计,铺路搭桥,指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从而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查阅资料,质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观念,形成师生间、学生问、小组间多向交流与互动。它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穿插式、讨论式、组织专题辩论和讲座等方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巩固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经济学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点在与案例的选择问题以及教师对案例的点评,案例要实现两个贴近:贴近理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内容,贴近生活,来自于最新的经济事件“教学”应该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在经济学的教学中要想成功应用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的问题。

第二,案例与理论结合模式问题;

第三,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问题;

第四,案例和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问题。

总之,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穿插式、讨论式、组织专题辩论和讲座等方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巩固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佟继英 刘文燕

案例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恰能起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桥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理解和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领域内的经济问题。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体,用案例阐释经济学理论,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经济现象,从“抽象理论”延伸到“一般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促进学生准确掌握经济学知识,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候都已具雏形,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是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倡导,到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案例教学法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始只是在高级经纪人及商业政策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后来被许多公司用于培养企业优秀员工。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才开始在我国运用,到20世纪初,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层面

1提高学生参与度及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过程,是重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旧三中心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体验和情景”为中心的新三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学生会产生诸多困惑和不解。加之自身的求知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赋予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的“话语权”,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经济学理论

相对于其他学科,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由于结合数学模型、理论假设、图形等,知识较为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中的“满堂灌”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即便理解也是片面和单一的,不会应用理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案例从经济运行实践中选择出来,带有规律性、典型性等特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理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与其他学生、教师的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具有了敏锐的思维力,具备了浓厚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学习成了学生自我的内在需要和要求,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内在驱动力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在经济学的日常教学中,案例分析和讨论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团队来完成。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助、相互交流思想,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在思想沟通、思维碰撞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倾听、理解、尊重,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懂得包容的作用,积极肯定和赞扬团队成员的共同成果,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二)教师层面

1提高教师的双向交流能力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学生都参与其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仅是教学者、组织者,还是学习者。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考和反映较多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掌握知识反馈情况,调整、引导和纠正讨论方向,协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

2督促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所选案例的典型性、综合性、多样性、可理解性等特点,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充分准备。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督促教师及时完成知识更新,储备新知识。教师可以从传统的媒体,如教材、杂志、报纸、电视等中选择,也可以从新媒体———网络中获得。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深入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多种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汲取多学科知识,完善自身素养。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模糊

尽管案例教学在我国已应用了几十年,仍有部分高校教师把其理解为在教学中举案例、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提问和讲述,也不是经济学教学中的特殊手段。教学过程复杂多变,学生千差万别,案例教学不能割裂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联。

(二)案例准备不充分

案例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西方教材中的案例比较丰富,多以美国的案例为主。高等院校教师在案例准备过程中,选择国外案例的多,选择国内案例的少。国外案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差距大、国情不一致,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区别较大。学生难以设身处地地考虑经济问题,理解经济学知识较为困难,对知识的把握比较片面。

(三)案例教学过程不清晰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临时举例、发问,学生对案例不理解、不认同。案例教学中时间掌控不到位,有些学生发言时间和次数很多,有些学生则默不作声、不参与。

(四)案例资源库匮乏

与经济学代表著作,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繆尔森的《经济学》相比,国内的教育学教材中,缺乏案例。截止目前,国内关于经济学案例的教材屈指可数。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国内经济学案例,案例资源库匮乏。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一)明确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实施步骤。第一要在案例准备前,知晓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挑选案例要注重典型性、合理性、代表性等特点;第二是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进行案例布置,小组准备或者个人准备;第三进行课堂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第四教师及学生总结评价。

案例准备前,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差距较大,学习起来障碍较多;当教学起点低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习内容简单、重复,浪费时间还引起学生的不满等厌学情绪。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客观分析学生现状,“一般性学习”和“预测评估”结合,正确定位合理、准确的教学起点。

案例选择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年龄等因素,讲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考虑教学时间安排,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挑选组中成员进行发言。发言代表可以有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举荐。发言完毕后,可以由教师或其他组成员发问,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代为发言。如果学生较少,则考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教师在此充当过程控制着、组织者、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突出和集中的问题上深入讨论,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

案例教学的最后,教师应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准备充分、积极参与、乐于发言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有建设性建议和创新思想的同学,鼓励其“由点带面”,组建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实践性活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之外,还应考察学生所在团队的合作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等。

(二)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编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高校行政部门可以借用精品课程、教师教学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等项目,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案例建设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学生、行政部门人员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选择契合教学使用的典型案例。在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时,多选取一些当今社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因地制宜发表感触。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可以有意识地编制一些涉及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多章知识的综合案例。

案例的采用和编写都是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有些案例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索没有固定答案的方案;有些案例则是用于理解和识记经济学理论知识;有些则是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此外,案例资源库既要选择西方经典著作中的典型案例,也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经济学著作中汲取知识养分,筛选、提炼案例。

(三)选择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不是简单局限于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在经济学中运用案例分析这一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时事热点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或者采用专题讲座、视频讲座、观看影视片段等方式。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利用校园网、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为师生拓宽学习途径,为案例教学提供实时交流的环境,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和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一手资料。还可以去学校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考察,方便学生发现、收集案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理论体系和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薇.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3]姚大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

[4]仲德涛.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的运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作者:徐向阳

上一篇:变电站无线通信论文下一篇:爱情观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