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不愿学,老师很难教,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学教学不“接地气”。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方面探討了如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做到“接地气”。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规背景下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

【摘 要】 在新课规背景下,对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构建,有利于解决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课时量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新教学内容相适应,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 新课规;高校;政治经济学

新课规是指各高等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目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对所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时数分配等进行总体规划,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时数的调整与优化,迫切要求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科学构建

1.构建的必要性

(1)有利于解决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课时量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课,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两大板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任何只强调其一而忽略其二或只强调其二而忽略其一都是片面的。综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系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内容体系达20章以上的占绝大多数,这样庞大的内容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量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然而,高校新课规给予政治经济学的课时量是极为有限的。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专业共设有17门专业核心课,总学时数为882学时,其中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只安排一个学期,一周4学时,共72学时。如果以此学时数机械地应对庞大的内容体系,必然使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吸引力。因此,在学时数既定条件下,对庞大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精简,构建与学时数相适应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有效化解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课时数不足的矛盾。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内在包含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1]高校教师对政治经济学原有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适应新课规重构,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实践过程。首先,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取舍,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体现着教师驾驭、消化、处理、转化教材的能力。其次,要对新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把握重点,突出基本点,拓展知识点,融通联系点,解惑难点,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形成结构优化的有机统一体。再次,要运用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作用于新构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创新升级。最后,要把自己和他人对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可见,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体。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强度,除学生固有的认知倾向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外,通常是和教师对该门学科教学所具有的研究深度,知识宽度,方法厚度直接关联的。对政治经济学原有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适应新课规精简,使教师能够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积累大量的知识信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同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2.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校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由高校的专家、学者组织或参与编写而成的,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构建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是高校政治经济学专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进行科学整合、加工和提炼,决非脱离原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另起炉灶。因此,在构建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要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准确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结构性与关联性。整合、精减教科书内容体系必须要确保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结构的最优化。

(2)科学性原则。要求新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能够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主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性,反映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真理性,从而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3)实用性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布局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要凸显针对性和实用性属性。第一,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民族院校与非民族院校、理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应根据各自的优势、特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各有侧重,使之切合本校特点与实际。第二,要用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根据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用创新的理论来推动实践的创新。第四,要立足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教学内容体系策划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新课规所给定的教学课时数,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最佳策划如下:

第一章导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一、商品;二、货币;三、价值规律)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货币转化为资本;三、剩余价值的生产;四、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一、产业资本的循环;二、产业资本的周转;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的阶段性;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本质特征;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三、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二、经济发展;三、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第十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二、发展多方面的对外经济关系)

二、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

与新构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维的、立体的教学手段,以更好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1.探究教学法。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对探究式教学的最早的、最经典的诠释。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观察、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手段,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激发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程序。[2]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科学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取得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查德共同提出来的、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教学与实践项目,把学生分成若干单元,通过各单元学生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规划任务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教学法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会形成相应的物质产品,在人文社科课程中的应用会产生一定的精神产品。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每一章可选择设定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任务自主建立合作小组,拟定项目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严格依照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完成时间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确定。对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要进行“双查双评”即学生的自查自评和教师的检查评价相结合,以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

3.讨论教学法。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布鲁克菲尔德和普瑞斯基尔在《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中强调: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一种手段。[3]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教师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堂讨论平台,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法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项目教学法能发挥学生团队集体合作开发项目的精神,讨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灵活的、综合的运用这三种教学法于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使政治经济学教学赋予崭新的时代特征,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少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多维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01).

[2]李湘祁.高校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6.

[3][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斯蒂芬·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杨昌勇

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 篇2:

政治经济学教学“接地气”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不愿学,老师很难教,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学教学不“接地气”。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方面探討了如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做到“接地气”。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接地气;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是大学“两课”之一,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好本专业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状况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这门课程都是说教,理论性太强,离现实生活太远,枯燥无味,要么逃课,要么上课打瞌睡、聊天,或者上课时搞“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以至于多数人认为,政治理论课就是这样上的,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考试得到相应学分就完了。笔者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多年,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和看法,但在不断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中,逐渐体会到其实不然。过去学生不学、难学,教师难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不“接地气”,接了地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样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加轻松,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上“接地气”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对某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言之有物”,不仅要有教材中统一编写的内容,更要有拓展性内容;不仅要有定性的内容,更要有争议性内容;不仅要有理论性观点,更要有实践经验的诠释。否则,再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无济于事。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吸引力,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创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的来说,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多年来相对固化,更新速度慢,尽管出版的相关教材版本比较多,但在总体结构框架上没有太多创新之处,更多的区别在于理论阐述部分的多与少。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部分教材的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资本主义部分”,另一块是“社会主义部分”,两部分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再加上大部分教师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在内容上做调整、对有些传统观点,尤其是马、恩等精典学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可能招来学生投诉,被当成教学事故来处理等,从而造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不力,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客观分析,而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现成答案,传统诠释。与此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造成冲击的还有西方经济学,其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中越来越突出,其教学课时数、开设的专业、教师人数等大大超过政治经济学,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投入,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在消极对待政治经济学[2]。由此可见,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接地气”改革、创新迫在眉睫。教师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及课程的前后逻辑关系,按照“有用、可用、管用”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丰富、删减、更新,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要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突破常规,与时俱进,编写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

二、教学方法上“接地气”

(一)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以问题引导教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思考,将所学理论用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多进行案例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尤其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与失误的案例说明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概念和抽象理论。另外,还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质疑甚至否定经典作家、权威学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来思考现有理论的优点与不足。在讨论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进行创新学生的积极性,借此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善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主动思考习惯就会养成[2]。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对有关主题内容(如大学生消费问题、如何缓解大学就业压力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宏观调控问题等)进行课堂讨论或在课外合作完成预习报告,查找资料,完成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普遍选择。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要打破单一的、封闭的课堂讲授模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并检验、巩固、提升所学理论知识,成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

政治经济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来实施。如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平台,就是从专业理论课的总学时中划出一定学时进行专业理论的实践实训,包括完成预习报告、课程论文、课堂课外讨论、情景模拟、学术小讲堂等,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还可以设立综合素质训练平台,包括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利用假期或组织学生外出到厂矿企业、街道等进行参观学习,实地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现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总之,开放式、实践性教学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考核上“接地气”

高校课程尤其是理论性较强课程的考试中,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平时不努力,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传统考核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以至于有些学生经常逃课或上课打瞌睡、开小差,或从来不完成作业,只要考试前搞一下突击就可以过关。可见,旧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不能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和教风。因此必须深化以能力提高为中心的过程考试制度改革,改变传统考核方式,积极推动普及过程考试。具体来说,一要在试题设计上加大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灵活应用题的比重,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记忆能力;二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应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来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能力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高校政治经济学的吸引力、亲和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加“接地气”。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张庆.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加快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75-176.

[3]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0):64-67.

作者:郭秋菊

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是对经济现实解释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及西方经济学的冲击。为此,我们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师必须认真反思并尝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网络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获取最新信息的渠道,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错位。因此,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把双刃剑,通过优化考试制度、加强学生科研素养和专题学习等改善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网络环境 政治经济学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和3G手机等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正猛烈地冲击着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老师讲、学生听、考试一张试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实践的需要了。当前,各个高校的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遇到了学生不愿意听课的挑战,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学分不得不去听,但真正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却非常少。虽然各个高校也尝试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但并未有多好的效果,究其根本,我们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一、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日益多样化。

进入3G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前,学生获取信息需要到课堂上听课、听新闻广播或者看电视等才能获得,而如今一部手机就可以很便捷的获得学生想知道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通过微博、微信等得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的最新信息,可以通过谷歌、百度、搜狗等找到自己想得到的知识,通过BBS平台和其他聊天工具得到相关的信息等。学生对这些网络手段的熟悉程度比老师还要强,很多新鲜事物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如学生。

与90后的学生相比,很多教师对现代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如学生。有的政治经济学的老师,由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习惯了按照教材讲课,案例也是传统的经典案例,虽然对理论有很强的佐证作用,但是却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现代高校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尽量在丰富教学的内容,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且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逻辑性强,与丰富的网络知识相比,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又无用。这种局面给政治经济学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多元价值观正在威胁着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网络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课堂和宣传。因此,只要能够在主流的媒体,如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以及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意识形态的内容,学生就只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观。而现在情形则大不相同了,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引进,虽然有其缺陷和不足,但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较好的总结和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教学中比政治经济学更受学生的欢迎。高校的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了,但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政治经济学价值观的侵蚀和渗透,逐渐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采取了疏远的态度。

二、改变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网络时代呼唤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政治经济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高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阵地。因此,在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高校政治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但这不等于说,教学的模式不必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品质恰恰是与时俱进。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今天提出中国梦的习近平总书记,他们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就非常反对教条主义,、强调要实事求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既然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没有理由不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能适应网络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也惟如此,才能完成党交给大学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学校的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内容丰富的知识,任何一个高校的老师或学生都可以获得全球各地的知识。可以说,在师生面前,互联网实现了真正的“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与过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时代有了根本的区别。网络上的大量的信息为教师备课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来源。老师给学生安排预习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学生能积极预习,很多知识性的疑惑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了。另一方面,课堂的教学和考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完成了。比如,可以将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知识点制作成标准的考试题库,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考试来完成,这有点类似托福考试,注重对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范畴的考察。而且题库的考察就可以避免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刺激学生平时多下功夫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的积极性。有了基本知识的掌握作为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更加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维的形成和完善,这个时候,教师点拨思维的时间就大为增加。毕竟学生记忆的还是死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整个知识就活了起来,就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

三、网络环境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分析

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能是某个高校的事情,而应该是各个高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另外,仅仅依靠高校授课教师的努力也不能完成,更需要全校各个部门,特别是校领导的重视和网络技术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完成的。具体来看:

一是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库的设计与维护。在网络时代,各个高校可以通过发动自己单位的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出题,逐渐形成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库。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字段,如某些题目适合经济学类本科生,某些题目适合管理类的本科生,某些题目适合大专层次的学生等。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考试时,通过计算机随机设计出难度差异相当的考试试卷,学生在计算机上作答,一旦答案提交就可以出考试结果。如果学生对本次考试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在一学期内的其他时间再次参加考试,直到考试成绩满意为止。

二是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块的设计。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丰富,最新多个高校采用的版本是逄锦聚等组织编写的教材。这本教材分成了三大部分,一般原理、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各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分工,进行模块式的教学,每一个老师根据特长对某一个模块进行精耕细作。并且可以根据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四个环节精心设计出多个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模块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接触比较深入、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其中,要特别设计出一个开放式的模块,也就是说,不明确主题,根据对学生的调研和当前社会的热点进行设计。比如,当前的房价调控问题,美国政府的外债问题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模块,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三是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同高校教师的科研相结合。高校教师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带着问题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应当让他们加入到科研团队中来。现在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比较差,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没有经过科研素养的训练和缺乏参与真正科研的经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与社会实践和科研相结合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大学生,政治经济学的教育只有与时代的前沿课题相联系才能做出真正的毕业论文来。这也就强调了大学生经济学思维与素养的养成。现在,很多高校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离开了理论指导和教师引领的实践是盲目的,只能流于形式,不会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带来根本性的好处。只有让大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社区等进行专项社会调查实践,并通过教师的引领,才能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用于分析、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和热点问题。

四是借鉴维基百科的方式扩大大学生的网络学术能力。在网络时代,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麦克风,可以通过网络,如在BBS上发帖子、发微博等方式对热点话题进行回应和跟帖,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的谈论、辩论等。这种方法类似于维基百科,大家都可以发表看法,提供多个方面的证据。而且通过维基百科可以看到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贡献。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倘能如此,这一方面可以净化网络环境,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开展正常的学术交流的能力。此外,通过高校学生不断的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会增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李家凯

上一篇:野生构树生物学论文下一篇:债券学解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