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模式探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学校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能发挥出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潜能,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育人过程中。学校要明确育人内涵,发挥导师优势,完善育人制度,构建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进而使德育更加富有实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德育模式探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模式探析论文 篇1: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探析

【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中职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果将技能比作是无坚不摧的长矛,那么品德就好比是坚不可摧的厚盾,只有将两者结合,方能攻守兼备,独步天下。简要分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价值,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一个人如果想要行走四方,一方面,必须依赖精湛的技能;另一方面,则必须仰仗高尚的品德。如果一个人只有高超的技能,品德不好的话,就像一杆金光闪闪的长枪,却配着蜡制的枪头,华而不实。有鉴于此,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中职生只有“德技”并进,方能做祖国合格的接班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德育教育中,能很好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懂得禮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阐天地之道,穷万物之理,历经数千年,经过了重重严峻的时代考验,才得以流传下来,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绝对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珍宝。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辅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定然可令中职学生品德佳、行为正。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孝悌、懂得感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命脉,其中尤以“感恩与孝悌”的传统文化最多,如《弟子规》《游子吟》《孝经》,等等,这些都是历经千余年而不佚的与感恩、孝悌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用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的感恩与孝悌之心,令他们懂得孝悌父母、感恩教师、尊老敬贤、立身行己。常怀感恩心,孝悌行天下。二、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1.对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认识中职学校要想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首先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基础,却也是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利弊、得失都是相伴而生,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沉淀,但是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瑕疵,这就需要中职德育工作者始终保持一颗冷静而睿智的头脑,深刻地去认识、了解传统文化,规避其“有害毒素”,抓住其“有利因子”,从而让传统文化更好的为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模式服务。2.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德育氛围任何优质的道德教育都离不开一个优质的道德教育环境。如果将道德教育比作是一粒包含活力的种子,那么环境就是道德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种子才能发芽开花,茁壮成长。以此做出延伸分析,中职学校要想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营建出一个浓厚的传统文化德育氛围,如此,才能让蓬勃具有生命活力的传统文化种子,扎根于中职校园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以笔者所了解的某所中职校园为例,此校在教室的墙壁、教学楼道、宿舍内部、甚至厕所里面等校园的角角落落都会设置一些发人深省的标语、情景优美而又带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画,以此来向中职生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无时不刻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故而从此校走出来的学生往往都德技双馨,人品端正,技能强劲。3.将中职德育教材内容适当地融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中职生与高中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学习目的,前者是为了通过高考进入更高的学习平台,面对的是升学压力;后者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面对的是就业压力。中职生往往都经历过落榜之痛,所以相对普通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无论在文化基础,还是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行为习惯上都有些不尽人意。因此,在中职德育教材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中职生在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陶染、滋养、教会,不仅有益于他们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职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促使其形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可谓一矢两穿。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在发掘一处罕世宝藏,令人思潮澎湃,满腔热忱;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在与古圣先贤隔时空对话,令人如饮美酒,陶醉其中;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在谛听一位智者畅谈人生阅历,令人备受教诲,一生受用;学习传统文化,就像在欣赏一副绝世美图,令人流连忘返,余味无穷。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职德育的补充和提升,是未来中职德育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创新中职德育模式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本文的初衷,同时也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中职德育之路还很漫长而艰辛,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齐心协力,一起凝思聚智,不断探索和实践,必能开拓出一条理想的中职德育之路!参考文献:[1]孙海东.中职教育的问题及出路[J].科技资讯,2009,(04).

作者:杨桂敏

德育模式探析论文 篇2:

“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探析

摘 要:学校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能发挥出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潜能,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育人过程中。学校要明确育人内涵,发挥导师优势,完善育人制度,构建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进而使德育更加富有实效。

关键词: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教书育人

一、基于现象的德育思考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师一直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而非知识的工程师。教师就像是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媒体报到中、在外出活动时,时常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

现象1:在某学校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上,台上学生进行一周小结,台下学生认真聆听,教师队伍中却有几个教师晃来晃去,更有个别女教师撑起阳伞遮挡清晨的阳光。

现象2:美术课上,学生兴奋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作品创作,有学生不小心把颜料、废纸掉落在地上,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匆忙带走自己的物品去上下一节课,却很少有学生把桌面、地面整理干净,教师也没有做任何要求。学生走后,打扫卫生的阿姨来到教室做清洁工作,这一项额外“业务”是由几位美术教师“凑份子”付费的。

现象3:某校安排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一位心理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缺憾,设计更加美好的青春期形象。因为是小众学科,邀请的评委是政治学科专家。下课后,后排学生纷纷抱怨:后面两位听课教师整节课都在讲话,吵得他们没法听课。

我们总是会发现部分教师未能把教书育人看成一个整体,而是把育人游离于教书过程之外,在课堂上也只是讲授知识,没有传道、解惑,不注重自己言行,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学校的根本职责是育人,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潜能,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育人过程中,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二、“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宁外)从2009年搬迁后成了一所全寄宿制的中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让宁外的德育更加富有成效,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经过长期德育实践,学校逐渐探索出“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即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生活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学生共同育人,每个人都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行为视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的责任。

1.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宁外不断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教材、途径与方法,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通过研讨,相互取长补短,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为班级管理和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学校推动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做好德育工作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征集班主任德育案例,编印《宁波外国语学校班主任德育案例集》,分享德育管理经验。宁外的班主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发挥任课教师育人潜力

宁外的任课教师,从来不会认为教育学生只是班主任的事,而是积极承担德育工作任务,把育人穿插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宁外各学科教师都紧扣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料,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新思路,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面对潜在的、偶然性的教育时机,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科教学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灵活应变,因势利导,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委会协助学校开展了课间餐、校车、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学校尽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卡等方式,提高家长育人素质。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邀请家长来宁外开讲,通过游戏、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家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交流育儿心得,让学生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宁外学生的家长们不断成长,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家校充分合作,做好育人工作。

4.促提升,探索生活辅导员制度

作为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寝室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生辅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学校完善生辅教师聘用考核制度,通过开展例会制度,开发培训课程,形成符合寄宿制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学校组织生辅教师参加宁波市教科室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生辅教师技能提升工作坊,使生辅教师完善沟通能力,了解中学生基本心理特点。目前,宁外已经建立了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生辅教师队伍,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施。

5.共合作,成立宁外育人专家库

学校努力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成立宁外育人专家库,与社区联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社会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模式。多位家长、校友来我校开展讲座、拓展(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9页)课程,高尔夫球文化、电视节目制作、茶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6.创建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通过开展志愿者工作,完善志愿者工作考评机制,形成了具有宁外特色的志愿者工作团队。我们深知一支出色的学生干部队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学生干部的成长,需要学校搭建完善的平台,以团体辅导的模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进而有效地带动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宁外在学生中间建立朋辈互助制度,设立朋辈辅导员,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培训,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丰富他们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学校的多项举措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六合一成长导师团”德育模式反思

“六合一成长导师制”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育人内涵,发挥教师优势

教师教书育人,既不是教书加育人,也不是教书兼育人,而是教书中必然包含着育人,教书的人就是育人的人。教师要把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更具有“无声胜有声”的巨大感染力和说服力。

2.完善育人制度,搭建育人平台

在全员育人过程中,要以学校教学过程和德育制度为依托,坚持以生为本,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搭建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学校育人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领导和运营机制。在全体成长导师的相互配合和通力合作下,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文化修养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育人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

学校应制定教师道德规范,将育人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将育人工作制度化,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建立育人政策导向机制,发挥激励作用,教师技术职务的评聘、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应重视育人成绩。建立教书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相对科学的育人工作考核办法。

“六合一成长导师制”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学校从当前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避免导师制的形式化。实施“六合一成长导师制”是推进德育工作个性化、亲情化的有效举措,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且有效的补充。全体导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强化示范作用,把“育人”作为天职,自觉承担起三重角色:做良师,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做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学生;做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全体导师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功能,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者:陈丽君 杨娜

德育模式探析论文 篇3: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生德育工作模式探析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在进行方向的调整和策略的创新。就中职德育教育而言,有着实质性的实践价值,值得教师深度挖掘。但是就以往的工作效果来看,还是有些差强人意,中职教师应该意识到此时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理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实现课程与策略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生;德育工作;策略

中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阶段,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较为浅显,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身心素养构建的还不健全,此时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学生遇到的难题并不限于学习之上,教师应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挖掘思政元素,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辅助下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本文就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德育工作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阅。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完善思政体系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教师常常将德育的概念知识进行直白地讲解和灌输,在学生眼中德育知识只是生硬的文字,并没有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了深度贯彻立德树人思想,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思政体系,使得学生感受到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环境,完善自我修养,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比如,教师应该意识到榜样的力量,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立德树人的標准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言行举止到内心品质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道德素养,使其学习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弥补自身的思维发展不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学校心理更加敏感,外界环境对于他们有着更大的影响,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随时了解到他们不同方面的困扰,由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把握德育工作的开展关键,践行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促使其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青少年。

二、深挖教育元素,全面丰富思政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利用他们此时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心理,深挖教育元素,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融入更多思政元素,以此不断丰富思政内容,借助多样化的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工作,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引下感受到德育精神,让德育工作变得更加深远广阔。

比如,在社会的全面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给教育注入活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德育工作,在其中融入生活元素,以此增强学生的高度认同感,吸引他们在创新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知识探究,感受到德育内涵,抵制情绪激动、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行为,培养他们团结友好、乐于助人、坚持不懈等品格。如,教师可以在考试之前播放“诚信考试”的相关规定,展示违法乱纪的行为视频,将德育行为守则当中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到诚信考试的重要性,从而保持积极、诚信、务实的心态面对考试,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实现课程思政的实践目的。

三、创新教育方法,打破传统思政思维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差异性对最终工作结果的影响。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发展等情况不同,由此形成的性格、品行、德育素养也有所不同。为了弥补他们的思维不足,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提升育人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差异设计出多样化的德育工作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打破传统的教育工作理念,有效弥补学生的思维不足,使其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全面深化德育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性格内向外向、动手能力强弱等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探究性的德育主题,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其中,营造出合作的探究氛围,鼓励大家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感受到社会文化,为中职生更好地融入就业生活打好基础,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德育环节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完成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立德树人思想,严于律己、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团队配合,关心他人的情绪和状态,从而不断弥补个人的思维不足之处,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和德育思想的内涵,促使其无论在学习还是日后的就业生活中都能勇于担当,保持本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多种实践途径,每一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设计的教育方案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标准,确保策略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个人思想觉悟,深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今后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深度探索,寻求更多创新的教育策略,努力为中职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张善湘

上一篇:模糊语言试析论文下一篇:西方价值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