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模式探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培智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不是孤立的,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结合下进行的,在具身德育理论支持下建设培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德育教育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德育模式探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模式探究论文 篇1: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模式探究

初中学习中,地理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也拥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地理中的很多趣味性的内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德育教学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地理中具有探索性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使其学会用科学眼光看待事物。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国家的地理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再者,教师充分讲解环境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教师也可以运用地理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一、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唯物辩证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需要拥有的就是主动探索的精神,而唯物主义的观点就要求使用科学、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也是德育教学的一部分。初中地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世界地理板块,世界地理中又可以大致分为地理基础知识、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人口、区域地理等方面,这些地理内容涵盖的范围广,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另外一大板块是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中包含了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河流湖泊、交通、经济等方面。而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是科学家总结出的观点内容,这些都是需要科学探索的,因此教师也就需要开展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内容。如果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中国,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出现很多的问题。德育教学需要教师嫁接到趣味性的内容中,如果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生一定不会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渗透的地理课堂中,而地理内容中许多具有趣味性,只有教师充分利用地理探索中的趣味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中的趣味性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地理与德育结合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某些场景,将这些内容为学生讲述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实际情况掌握得更加确切,同时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构建。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为何国家开放生育政策。这就可以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趋势,让学生观察人口老龄化的人口比例图,让学生理解国家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具体了解在国家实施相应的政策时,都是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这样才能够确保政策的可行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出一些反例,有些国家科技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科学知识,这些国家就不会控制人口,导致在人口上出现许多问题。通过横向对比就可以观察出科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科学的发展观,从而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观念,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中实事求是的板块。

二、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爱国情怀

德育教学中爱国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爱国情怀,那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做出于许多与正确认知背离的事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可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可以再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怀的德育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构思相应的正确的教学道路,确保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从地理方面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自己国家的相关地理特色、人文特色,让学生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并为学生讲解国家现今拥有的科技之强大、人民生活之幸福,让学生体会国家的重要性。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地理爱国主义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方式。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各种地区的文化特色,让这些内容以多媒体PPT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初中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地理相关内容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德育内容,完成教师的德育与地理相结合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以及演示文稿等方式为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嫁接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以及人文热爱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简单了解,那么学生树立的爱国主义观念一定是不牢靠的。首先,教师应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貌特征等内容,从而让学生亲近我国的自然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数据,让学生感受矿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常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的国情,让学生产生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责任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国在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国情之后,这样才能够要求说在正确的认知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了解我国需要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相应心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祖国强盛的自信心,在学习发展中培育自身的爱国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

三、无痕渗透德育,灵性培养价值观

当代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有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观念。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良好德育教学培养,而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人生价值观的讲解。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现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讲解我国现阶段拥有的先进科技,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进取提升我国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地理中也有许多人物是坚强不屈的人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人物在创作时的经历,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从而实现教师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向这些地理先驱学习其具有的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创作这本游记内容时,走遍了祖国的大山,然而当时的科技限制导致作者不能像如今一样,一天游览多个地方,只能靠一点一滴的行走将这些游记记录下来,这樣才能够完成整本《徐霞客游记》的编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所有的航海探索精神也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精神,如果没有这些探索精神作为指导,那么哥伦布很有可能就会在中途放弃。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如果麦哲伦船队中的人没有顽强的意志,那么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不可能完成。这些地理中的人物都是拥有极强的探索精神的是学生,极有学习价值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人物形象,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随这些人物形象的具有的精神,从而展开地理的德育教学渗透。

总之,初中地理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德育教学渗透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内容为学生展开德育的渗透工作,这样就能够培养更加全面的学生,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优异,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作者:姜筱敏

德育模式探究论文 篇2:

培智学校德育模式探究

【摘要】培智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不是孤立的,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结合下进行的,在具身德育理论支持下建设培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德育;德育模式;探究

德育是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在教育中居首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智学校是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专门性质教育机构。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智力损伤严,学习慢,理解力差,记忆力差,言语和语言障碍及多重障碍等,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为了让智力障碍儿童回归主流、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必不可少。

一、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连接着德育理论和实践,包括很多要素,如:教师素养、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评价等。我国学者对德育模式的研究是在八十年代末开始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有的分为对话式德育模式、体验式德育模式、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有的按实施途径不同分为三种,分别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实施的德育模式。而目前大多数培智学校没有固定的德育模式,少部分学校采用了“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但大多德育重点只是通过日常德育或一些活动来渗透。

“三位一体”德育模式除了学校德,还利用家庭及社会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统一协作,发挥学校德育能力,重视家庭德育的积极作用,并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整体联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培智学校德育载体及内容

(一)环境育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校园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等。培智学校学生虽然智力受损,但也与正常儿童一样,喜欢美好的事物,渴望得到关爱和表扬。多数培智学校校园文化制作美观、生动,符合智力障碍儿童认知特点,如楼道、楼梯转角、宣传板、围墙、挡墙等地方贴有德育教育的内容。班级文化在德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培智学校的班级都进行了文化布置,如墙面、桌面、地面、讲台等均进行过精心设计,这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接受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

(二)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培智学校教师经常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规范等“内化”为智力障碍学生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信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健康人格。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可渗透不同的德育目标,通过不同的德育方法及途径,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日常德育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在培智学校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智力障碍儿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虽然见效慢,但通过有效的教育,他们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升国旗时教育学生在原地站立、目视国旗,如是少先队员应该敬队礼;国旗下的讲话应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等,选择主题明确、易懂的内容;“红旗班评比”也是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文明礼仪、环境卫生、课间操等方面进行细化评比检查,量化考核各班级,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和良好品质素养。

(四)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教育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活动是在校内进行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参加的更高级别的比赛等在校外进行。一般来说,培智学校为学生举办的活动有:体育类活动、文娱类活动、美术类活动、参观教育类活动、社会服务类活动等。举办直观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竞争意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可提高他们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智学校德育教育支持方面

(一)教师素养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占最重要的位置,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德育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成长。目前,大多数培智学校的班主任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他们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的德育渗透也比以往要好,但有的还不够专业,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科任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德育渗透力。

(二)家庭德育教育实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更为重要。智力障碍儿童接触社会的机会比普通孩子要少,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了孩子模仿的重点。另一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家长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学校、教师、社会对家长课程资源认识不到位,未能对家长进行有效培训,降低了家长对孩子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社会支持与共建

社会群众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大多存在偏差,常常会避而远之。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害怕他人嘲笑、排斥或异样眼光对孩子造成伤害,较少带孩子出门,这便使孩子产生了诸多无力感、孤立感和无奈感,影响了对孩子的有效干预,使他们的社会支持关系不断弱化,难以有效融合社会。培智学校通过加强与普校、家庭、社区、志愿者的联系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互动,可为学生营造互动融合的环境,能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分析与思考

具身德育強调了德育的具体化,在现实生活场景或具体情境中展开,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化课程也在实践中进行,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与亲身劳动获得更深的德育体验和感悟。在具身德育理论支持下,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建设培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能更好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辉.论中学德育课教学与学生情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程建平.德育模式轮[J].德育研究,2005(5)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珠海519000)

作者:任李艳

德育模式探究论文 篇3:

农村初中德育模式探究

摘 要: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思想、认识、意识都正在形成中,德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农村初中政治老师要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契机,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思想品质。要想使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在日常工作中、教学中、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模式;策略

德育一直是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社会大环境大变之下,对学生的德育显得极为迫切,但这项工作复杂而困难重重,给農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思想、认识、意识都正在形成中,德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农村初中政治老师要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契机,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思想品质。要想使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要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在日常工作中、教学中、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老师在校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德育中或者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事,但是老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学生从心里能感受到这是老师真切希望,从而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断完善自己。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就农村初中德育模式,谈几点认识。

一、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只有学校、老师、家长重视德育,才会切切实实提升学生道德教育水平,才可以提高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毋庸置疑,初中生德育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三个重要内容,也就是让学生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熟悉并且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师要切实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发挥好榜样作用,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富有正能量的健康精神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里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重视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德育方式,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德育过程,以活动化、生活化的德育模式向学生展示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作为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正处在重要的学习时期、人生的转折时期,好动、敏感,犯错不可避免。但是在学生犯了错之后,班主任切不可一味地责备与指责,而要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能认识错误,积极地改变。为了避免学生孤立性,老师在德育中不能用传统的标准评价学生,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论优劣,而要多方面地考虑和观察学生的优点和能力,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给学生营造多向发展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让学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紧抓心理教育,提高承受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健康,是身体健康,更加是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笔者读过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后,内心很不平静,其中的内容,好多学生即使毕业了,也还是不具备。如,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进取心不强,言谈举止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无法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亲密的关系,对友谊的理解也容易偏激,无法正确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心态,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开朗活泼,充满进取精神,充满抱负,即使遭遇困难,也可以获得帮助,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优秀的老师,会灵活科学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从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德育充满了难度和挑战,也是一个复杂而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多方共同探索,共同用力,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