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体系管理学论文

2022-07-03

情境教学体系管理学论文 篇1:

“四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基于就业需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来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是更好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文章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着眼,基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和教学保障体系组成的“四位一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

1998年教育部本科目录首次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将本专业纳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自1999年在全国开始首批招生以来,经历了迅猛发展历程,2001年招生本科院校达到132所,2004年发展到327所。2012年最新的专业目录中仍然将本专业定位为公共管理下设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教材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近两三年来尴尬的是,其名称不断出现在“十大冷门专业”[1]、“十大最没有前途的专业”[2]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没有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专业需求与市场脱节,大量本科毕业生因专业能力问题并未在市场中掌握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是影响因素之一[3]。

与此同时,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改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更好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研究概况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用广义上的定义,从宏观面上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运行、评价进行的研究,包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从而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4];从整体上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点评其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评价指标等一系列原则性的问题进行梳理。二是用狭义上的定义,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主要是分析各专业特点,改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例如,在制药专业上构建以药品检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实践教学体系[5];在电子商务专业领域构建四个层次十二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6];在法学专业构建以司法实习为中心,以“模拟法庭实验”和“法律诊所”为主干,以其他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7];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8]。这些研究都从各自专业的特点探究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良和完善,主要是使其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样研究基于我们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借鉴。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由于其专业建设历史不长,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发展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主要在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以及保障体系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经验表明,目标体系不明确,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业介绍”)中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此看出“专业介绍”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所适应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涉及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类组织,科教文卫环保社保等各个领域。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色凝练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和师资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不可大而全。但是,学校在各自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有效的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凝练了专业特色但只顾理论课程建设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同步,不能针对目标有效地开设实践课程和展开社会实践,实践流于形式。

(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

多数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两个环节:入学时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毕业实习或综合实习,内容过于狭窄。这类实践课程往往不能针对具体的某项知识或技能进行操作性练习或培训,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课程体系应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践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践活动[9]。对技术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缺少对口实践基地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公共事业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缓慢推进中,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单位性质与主要责任;非政府组织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发展缓慢。这些都说明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这使得本专业有针对性地寻求对口实践基地,发展潜在的就业基地的行动举步维艰。实践基地的发展滞后于专业教学的推进,不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赢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坚实基础。有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才能让专业实践教学不虚化,避免“放羊式”和“赶鸭式”的现象[1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专业教师大多数较为年轻、职称较低,尤其是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实践,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质的实践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实践经费多年没有提升,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足或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四位一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大杂烩”[11];公共事业人才培养发展过快,公共事业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不成熟等问题都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陷入就业困境[12]。在应对就业困境的策略上,普遍采用了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13]。除了以上方面,面对就业困境,有针对性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图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目标定位。诚如以上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已经陷入一个困境。其培养规模和社会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专业能力培养与技术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专业学生往往在专业与就业之间只能择其一而不能两全。如果说前一个矛盾期待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成熟来缓解,那么后一个矛盾则是要通过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来解决。学校必须分析自身特点和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目标为重点进行实践体系建设。从现实调查看,本专业学生毕业分流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府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高校研究工作、转行。培养院校可在“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目标选择中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合理选择,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导向。

(二)增强实践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在确立了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后,需要根据目标确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有的放矢,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如果有意识地针对公务员、村官系统培养人才,则需要增加基层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行政策分析方面的实训,并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等活动与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既完成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同时也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生的“三下乡”就不再是单纯的文艺表演,而是结合专业研究的特点,进行农村社会调研,解决实实在在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如果人才培养目标不强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导向,而囊括企业就业,则可以在专业理论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而在实践课程中直接加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实训。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动和合作。许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实习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挖掘足够的社会实习岗位提供给在校大学生,于是许多实践实习采用的是学生分散实习形式,不利于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联系,也无法保障实习内容和效果。因此,需要开发性地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适应目标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社会资源保障,和实习单位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需要有双方共赢机制。例如学院整合力量,有针对性地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或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协调实习时间,解决实践基地临时项目用人需求等。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管理。对于要去不同实践基地或不同组织部门的学生,应按照部门性质配备好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送学生去实习基地前,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细致的实习任务或实习课题,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样去实践基地实习的学生才能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去完成实践步骤,而不会认为去实践基地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或者“印帝”“印后”。

(四)健全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以师资保障、时间保障和经费保障为抓手,确保课程教学内容落到实处。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鼓励教师针对自身擅长的方面以及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解决教师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端,增加教师实战经验。例如,以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联系实践基地,到企业参与人才管理实践或者经常性地要求一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举行讲座和交流,充实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在时间上也需要进行优化安排。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必须结合校外组织的用人需求,尽可能地安排比较集中并保证一定的时长。一般而言,选择在第六学期的后半期可以较好地和暑假联系起来,形成长达3个月左右的集中实习期。这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实践技能,而不是走马观花。对于校内的实训实习,则需要注意与理论课程的衔接和连贯性问题,这样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在经费保障上,专业实习经费应按年度划拨固定经费支持,纳入学校年度预算。除了基本课酬及基本硬件建设外,软件开发以及实训耗材的购买应允许另外申请经费支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多方齐动。但是从矛盾的内外因来看,学校在专业教育阶段,针对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增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赋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陆锦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13,(2).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第三部门的视角[J].焦作大学学报,2010,(1).

[3]李永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盛亚男,我国高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与趋

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5]白玲玲等.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

宁职高学报,2009,(7).

[6]张定群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层次+模块”实践课程

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8,(4).

[7]夏利民.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北京师范大

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8]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

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9]宋琪,方永恒.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

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11]张战勇.试论如何转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劣势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4).

[12]翁文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长

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3]郑代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

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0,(4).

作者:王薇

情境教学体系管理学论文 篇2:

高校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围绕社会发展对药事管理专业人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针对高校药事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出了以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创新和完善高校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力等一些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深化高校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药事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

[作者简介]岳慧,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 13011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药品生产与宣传、药品质量与监督、药品市场与价格等不断成为社会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建设和发展药事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药事管理人才,已成为高校药事管理专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高级应用型药事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药事管理技能。这就必然要求改变现存高校药事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状况,创新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切实提高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科学定位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高校药事管理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在各级药事行政机构、各类医药工商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从事药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这些部门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既具有一般高级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医药行业的特色与内涵。为此,创新和完善药学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首先科学、准确地分析药事管理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结构和特征,进而确定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概括地说,高校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六种能力:

(一)参谋筹划能力

作为一般药事管理人员,应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能根据计划人员或领导指示,对某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各方面信息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做好论证的基础上,为领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意见。同时,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及时追踪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提出调整意见,使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二)计划总结能力

现代科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工作,而计划工作是在领导者指导下,由操作层的管理人员来制定和执行计划。因此,一般药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制定计划的理论、方法和能力,并具备总结概括、撰写工作总结的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形式很多,有谈话、报告、请求、鼓动、辩论等,这些都是管理工作经常涉及的。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果,所以要做好药事管理工作,必须具有流利的口才和演讲能力,才能准确地传达和贯彻执行各项工作思想和计划。

(四)公关交往能力

任何一个药事单位,要完成目标任务,不仅要靠自身的力量,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关方面的协作配合。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领导者出面交涉,但有许多具体事宜,则应由一般管理人员联系。这就要求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公关交往能力,成为领导者完成目标任务、开拓事业的开路先锋和得力助手。

(五)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能力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化管理办公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达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等目的。管理办公的微机化、网络化要求药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解决管理问题,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基本的技术维护与管理。

(六)管理创新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为行业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及时针对行业不断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新问题,总结已有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方法,实施先进的、科学的管理。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主要特征在于让学生身处真实或仿真的管理活动场景中,通过了解、认识、验证、解决药事管理实际问题等教学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药事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一)从满足三个需要出发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要先设立一定的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即紧紧按照经济发展、市场发展、医药行业发展对药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变化,设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二是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即要按照药事管理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来制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专业人才;三是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需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从而有效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二)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单一,讲求整体化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要改革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即建立一个由业务素质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四个环节构成的循序渐进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做到四年实践训练不断线;建立多模块课程群,为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合理的课程平台,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课内外教学相结合,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校外及社会各项实际工作与活动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加大课程平台的开放力度,从课程选择、项目选择、时间选择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充分体现和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三)营建以真实情境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1.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反映现实管理生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担任导演角色,主角和评判者均是学生。管理案例必须反映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当教师所营建或提供的情景十分接近真实情况时,学生就会产生认同感和强烈的参与兴趣,从而欣然接受案例教学,按照计划进人角色,进入到某一特定的管理情景中,主动对所提供的素材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思考、领悟,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参与式、讨论式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并引入合适的实际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通过讨论、质疑、争辩乃至提出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环节,可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3.改革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对培训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接纳学生实习的方式、范围、人数等因素的变化,要改革原有单一的实习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分散式实习,在实习内容、时间、场所等方面建立灵活应对机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4.积极倡导项目式教学。项目策划、建设与实施是医药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也是该专业人才能力特征的重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项目式教学,通过对真实或模拟项目的全过程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药事管理工作的真实工作流程,熟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特征,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培养相应的策划、写作和应用能力。

5.大力开展学生创新竞赛活动。各级各类学生创新竞赛活动是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些影响较大的学科竞赛,在竞赛内容、方式等方面充分反映了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热点。为此,要通过开展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建立以能力发展评价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主要特征是: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评价对象的尊重性}体现激励性;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1.按照发展性原则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即在一般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可比性、科学性、导向性等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体现以下原则;符合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现有目标与发展目标相结合。

2.全面强化自我评价机制。在确保评价工作的日常性、全面性、及时性、系统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我评价机制,组织和引导教师、学生参与到日常教学评价中,将教学评价工作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施。

3.正确处理评价结论。要运用发展的教育理论,对评价对象进行正面的解释与说明。主要包括: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发展态势的评价;注重改进式评价。

(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校、院各级实践教学指导与管理机构,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的讨论、研究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各方面人力、物力资源,统一思想,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保证和加大教学投入。

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校内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药事管理专业,要加大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与教学模拟软件的投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合作,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做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取长补短,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

3.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还有利于将生产、科研等真实课题引入本科教学,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训练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校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现有的教学条件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转变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批以学生自主实践与创新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基地,扩大实验室、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开放度,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共享,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与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力

(一)强化法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在内容、场地、时间、方式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对此,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培训,提高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对维护实践教学秩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管理学、医药学知识,并强化以人为本和为教学服务的管理理念,熟练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坚持标准,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和教学质量

在各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质量评价活动中,都应做到坚持标准,真实评价。同时,建立完善、迅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长期不懈地坚持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确保和提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力,促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爱荣,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J],医学探索,2009,(7)

[2]宿凌,论广东省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建设[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4)

[3]咎旺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1)

[4]林厚文等,强化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药事管理学教学效果[J],药学教育,2008,(2)

[5]吕津等,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

[6]刘伟等,医药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1)

责任编辑:赵淑梅

作者:岳 慧

情境教学体系管理学论文 篇3:

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情境创

设;教学体系;措施

16—0092—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对于我国的信息化而言是重要的建设途径,能够推动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所以为了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入手,去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以良好的情境创设的手段,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应用情境创设的基本内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应用情境创设不仅仅是教学发展的选择,同样也是促进学生们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从教学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们能够具有多种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践与运用,所以除了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等。而往往在教学过程之中会过多地注重学生们的理论课程教学,忽视学生们的实践部分。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则需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手段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际教学进行改进与发展,进而推动教学的进步。

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的本身也具有教学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给予学生们更多表达自我的空间,通过创设相对直观的情境背景,来将抽象的理论化知识具体化,所以,在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对于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也是教学体系完善的必要选择。只有从教学体系入手,实现对于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良好应用,才能够改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确认识其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进而推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二、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情境创设应用的具体措施

1. 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用情境创设是以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前提的,所以需要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通过从硬件设施建设与主观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等多个层面上,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

首先,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在学校的预算范围内建立实践实验室,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开放实验室,同时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等,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了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以及训练大纲的良好设计,为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其次,在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去进一步明确其课程设计的实际内容。通常而言,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以JAVA为核心的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数据庫的运营原理及数据收集、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实践及应用、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管理学以及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经济学等,这些都是教学内容优化、情境创设方法应用前所必须明确的内容。综上所述,只有从根本上实现课程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推动课程设计实验的发展,综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2. 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手段。在应用情境创设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应用的四个原则,即与现实生活合理连接的原则、与其他学生相互合作的原则、教学难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就意味着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及所创设的情境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够脱离实际,并且学生们可以共同交流合作,从而实现课题的解决;其次,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学生们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之中才能够具有更多的想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循序渐进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实现学生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应用情境创设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水平与职业能力,以专业实习、就业培训等多种形式,重点提升学生们的设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通过扩大实践教学比例、小组合作研究课题内容等方式,实现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推动与落实,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发展局面。

编辑:郭裕嘉

作者:王海青

上一篇: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