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

2022-04-20

【摘要】从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必要性与作用、其框架和实施策略,以及竞争情报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这三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整理,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现状和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 篇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其竞争领域所形成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商业银行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本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内涵及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价、提升方法等进行介绍的同时,分析了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期对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

1、关于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的研究。

自Prahalad和Hamel(1990)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能力论、资源论、创新论、消费者剩余论、体制与制度论等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展开探讨:(1)能力论。Prahalad和Htamel(1990)率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内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国内学者王毅(2000)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能力。(2)资源论。Leonard-Barton(1993)从知识观的角度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它应该包括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价值观系统4个方面。Covne(2001)指出,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能够触发一系列发明的技术或科学知识、专有数据、信息、创造力以及卓越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等五个方面。(3)创新论。Joseph Schumpeter(1974)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4)消费者剩余论。管益忻(2000)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其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5)体制与制度论。左建军(2000)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

核心竞争力理论以企业为研究起点,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并极大推进了企业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但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仅局限于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由于缺乏严密的概念、命题和定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的概念,这一不足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此外,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研究都侧重于从资源的差异性来分析企业的优势。至于如何挖掘与获取这些资源,则少有涉及;最后,由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竞争理论,因此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之外的管理现象分析不够,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强调企业立足内部能力积累和运用以创造战略优势的同时,对适应外部环境的分析过于单一。

2、关于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人们迄今为止不仅对核心竞争力概念认识不统一,而且对其特征的描述也是众说纷纭。Prahalad和Hamel(1990)首先指出将提供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能够给最终产品的顾客可感知效用做出巨大贡献、难以被竞争者模仿这三种基本特征作为确定是否为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Barney(1991)提出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异质的、完全不能仿制的、难以被替代的。Hamel(1994)则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代表许多单个技能的整合、不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能为顾客所感知的价值做出极大的贡献、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从整个公司而不是某项业务角度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入口。之后,国内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建明(1998)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为消费者价值、竞争者差异、延展性等特征。芮明杰(2000)提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占性、支撑企业的关键、提供顾客特殊利益、有助于企业开拓未来商机、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等五个特点。黄继刚(2002)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可以分为关键特性与一般特性两大类,其中关键特性包含显著增值性、延展性、领先性、整合性四个方面;而一般特性包括相对性、时间性、局部优势性、共有性、不可交易性等五个方面。

已有的研究过多强调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替代和难以模仿的特征,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其他尚未整合的能力和相对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的一种竞争能力,而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可能因为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的不同、甚至相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呈现相对性。对核心竞争力相对性的理解使得不同企业能够共存、并为不同企业努力培育自己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3、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两因素构成论。这种观点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与知识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两类。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Wemerfelt,1994),而且是群体或者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Hamel,1994)。(2)多因素构成论。管益忻(2001)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别人的关键技术或专有的优质资产,可以是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或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或独有的研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鲁开垠(2001)则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声誉、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研究总结归纳后可发现,已有研究侧重于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定性分析,至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因素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大小,则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也就是说相关的定量分析不足;另外,现有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内部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至于不同的情境因素对核心竞争力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大小,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匮乏。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及其评价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研究。

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涵义的理解不同,中外学者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样也没

有达成共识,当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湖南省农村金融学会(2000年)强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个动态概念,不同银行、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核心竞争力也不同。它可以是产权制度、是企业文化、是经济体制、是人才,是现代科技手段。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王进军与孔得刚(2001)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而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流程、银行文化及价值观等,这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专有属性。温彬(2004)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组成的,其中金融技术是基础,组织和结构是制度保障,而人力资源是载体,它们共同创造了银行的核心产品。李华明,吴海民(2002)则从能力的角度来界定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占有与利用资源的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综合力。何春哲(2003)则侧重于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并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的积累性学识,是商业银行资金经营和服务产品的有机组合,是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还有一些学者从侧面角度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服务创新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李红,2004),有的甚至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的源泉(尹凤兰,2001李秀军等,2003)。

以上研究分别侧重于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专有性或独特性、从能力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等方面来界定其内涵,因此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多种著述和观点,有过于泛化的倾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一致认可的概念。同时,由于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过于抽象和虚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更谈不上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已有研究包括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顾客价值、不易模仿性、延展性、不可交易性、价值可变性等特征;黄苑(2002)则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性、增值性、独特性、有限性四方面的特征;而刘雁如(2004)则从用户价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动态性来描述其特征。以上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描述,基本上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为出发点来展开,并没有体现商业银行所独有的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黄兰(2002)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除了具有企业竞争力的适应性、有价值性、异质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一般特征,作为特殊性质的营利性企业类型之一,还具有网络性和外部性等显著特征。网络性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经营活动将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外部性是指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业企业相比,其是否具有竞争力还会影响到其他商业银行行为的选择,整个银行业的形象、整个国家金融的健康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等。

上述对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所经营的商品、经营的资本、经营的方式、经营的利润来源等都有其特殊性,另外,商业银行的社会性特征、服务性特征、风险性特征等均决定了单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来界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比较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异同,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1、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包括杨毅(2003)指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或原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够有效传导经营理念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的运作机制;陈洪转(2004)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资源和能力;毛妮(2005)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可以被看作由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组成,核心资源包括资本量、网点、客户信息及优质客户的数量,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业务一线的实施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集中于资源和能力,同样是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突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因此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具实际指导作用。

2、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当前,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新国(2002)从商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内部关联度、财务状况、特殊优势六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21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但是没有具体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以及进行实证研究;夏嘉霖(2003)等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度量性,因此建议采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外延——竞争能力指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他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系统可以分为显性指标和非显性指标,其中显性指标包括盈利性、人员结构、规模、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安全性、流动性等;非显性指标包括产品差异化、进入标准、信誉策略,研究开发水平,技术装备,产权结构,管理层水平,政府产业政策和法律等;马长有(2005)从经济实力、管理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员工素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五个指标方面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由于以上研究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来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展开探讨,陈洪转(2004)则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他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整合性、延展性、前瞻性、增值性等特性设计出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且采取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一致矩阵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但是他的研究中所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没有克服主观赋权的影响,而模糊一致矩阵模型的评价也只是评价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际水平并没有给出评价,所以并不全面。

虽然人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不难看出,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已有研究中,很多学者混淆了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把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一个概念,所以很多研究以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来代替商业银行核心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如何把握与明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如何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均是潜在的研究议题;另外,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某一时期、静态的竞争实力的对比,对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与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一些学者致力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展开了研究:连育青(2000)提出推行客户关系管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黄苑(2001)提出从提高经营竞争力、强化管理竞争力、培育强大的人才竞争力、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培育和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黄兰(2002)提出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刘彦永(2002)认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陶亚民(2003)提出从强化体制改革,提升体制竞争力、强化人才战略,提升管理竞争力、强化业务拓展,提升技术竞争力、强化流程再造,提升经营竞争力、强化客户管理,提升整合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唐斌(2003)提出以制度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等;尹雪莲(2004)提出了以知识管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为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支持,但是所指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过于抽象与散乱,没有为银行的具体经营实践提供全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提升方法,因此,大多不具可行性,比如就上面所提到的从客户关系管理做起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而言,涉及的细节内容很多,包括如何对银行客户进行分类以实现细分市场水平的客户识别与差异化营销和服务?如何对客户资信进行评价与判断?如何防范与预警银行客户的流失?如何进行客户的金融欺诈行为进行分析与杜绝?如何通过在管理制度、人力安排、服务内容上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人员和现有及潜在客户之间建立明确、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对应关系等等。因此,如何将理论研究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相结合,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领域。

(责任编辑:姜天鹰)

作者:潘耀明 段海艳 赵继红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 篇2:

竞争情报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与现状

【摘 要】从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必要性与作用、其框架和实施策略,以及竞争情报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这三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整理,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现状和工作中暴露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应用:现状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了逐步改变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开始积极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和服务活动。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应用实践,目前在这些国家中的大企业已经在用非常复杂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竞争情报工作。

在国内,竞争情报的发展起源于90年代中期,其研究内容从当时主要以竞争环境、发展状况、政策等宏观内容为主,逐渐到现在有目标明确的客户竞争对手为研究内容的转变。竞争情报实践活动已走进很多行业,其中,包括制药医疗行业、通信行业、钢铁行业等。而我国竞争情报应用在金融行业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研究的深入,国内更多学者及银行工作者开始重视、加强竞争情报在商业银行中的实践应用,大大推动了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

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这一具体的行业行为,利用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和读秀学术搜索,针对从1997年至2013年3月间的期刊文献,以“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分别作为题名、关键词、主题进行期刊检索,分别从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的必要性与作用、其框架和实施策略,以及竞争情报在银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这三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的主要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整理。

2 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研究的必要性

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出发,发现市场的机会和威胁,了解商业银行自身的实力,并从中找出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市场机会,使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不断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反应,这就是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必要性。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2003)在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的课题中,从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的必要性出发,认为商业银行作需要具有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支持,“知己知彼”依然适用于今天的国内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之道。

华中农大图书馆叶勤(2000)从区分银行原始情报与分析情报的不同点出发,总结出银行情报的五点功能,包括预测功能、决策支持功能、防范风险、提高竞争实力和评价功能。北京高阳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斌(2004)在中小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商业地位和系统建设研究中提到,竞争情报在三个方面对推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1)指出产品的创新方向;(2)提供市场营销的切入点;(3)预示行业的趋势。

工行广东分行高级经济师俞浩进(2006)指出竞争情报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他具体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出发,总结归纳出以下五点作用:竞争情报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是商业银行转变增长方式、改善服务、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必要指导;是获取关键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开拓的依据;竞争情报可以预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通过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研究的必要性与作用研究分析,只有重视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强化银行竞争情报研究的职能和作用,提高银行管理者和员工的情报意识,引入竞争情报机制来解决当前银行业所面临的如何冲破各层竞争对手的重围来赢得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商业银行竞争情报框架与实施策略

在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框架及实施策略研究为数不多的文献中,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晏创业和北京康凯信息咨询公司武秋和(2003)以康凯信息咨询公司的行业竞争平台为基础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银行业竞争情报的实施策略。农业山东省分行李新民、石言波(2005)提出根据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总—分”式逻辑架构,为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提供体制框架,华中师大袁园等人(2009),在此基础上,还初步探讨情报系统正常运行和优化应用的必要条件。

上海大学马海波(2004)依照竞争情报系统的常用工作模式,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式两者的特点,建立了适合我国银行业的类似三层结构金字塔的竞爭情报系统工作模式。中央财大申军琴(2007)认为竞争情报是信息社会金融业竞争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她概括出我国银行业构建自身的竞争情报平台所需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构建竞争情报工作小组,分期发行银行竞争情报信息快报,形成银行竞争情报知识库等步骤。河北大学图书馆王珊、孙晔(2010)从完善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报工作、重视竞争对手情报的调查、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反竞争情报来阐释了商业银行构建竞争情报系统的途径。

4 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的应用

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功能、系统建设等等到主,而竞争情报在具体某银行中的应用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目前各家银行纷纷建立数据中心及开发数据仓库的趋势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立竞争情报工作的技术环境。农行总行发展规划部刘霞芳(1997)提出了情报信息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三点作用,然后通过对我国农业银行情报资料工作的分析,指出了情报资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发展情报资料工作的四点建议,以及确立了必须加强和利用情报信息研究及系统开发的管理思想。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晏创业和北京康凯信息咨询公司武秋和(2003)在探讨竞争情报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应用时,介绍了银行业应用竞争情报的软、硬件需求,并以康凯信息咨询公司为例,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方案。

建行河南分行朱纪亮(2012)基于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决策、创新都需要竞争情报信息,因此构想出了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与创新系统,提出所有银行员工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初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 现阶段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功能、系统建设等等到主,而竞争情报在具体某银行中的应用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在现实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竞争情报对银行业的影响和作用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商业银行管理者和职员甚至对竞争情报的概念和内涵还很陌生,缺乏同业间竞争意识,导致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意识薄弱。

(2)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 少数设置了具有竞争情报功能的职能部门或机构的商业银行,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竞争情报研究还大都停留在只收集不分析的阶段,不能与自身经营管理的决策行为有机地结合。

(3)现有银行竞争情报工作应不仅仅停留在对银行内部的管理经营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主要还包括外部竞争信息的收集整理,逐步扩展到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等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

(4)缺少竞争情报在具体商业银行当中的个案分析,很少有商业银行清晰地明确哪个具体部门从事系统的竞争情报工作,导致很难找到适应本土商业银行的竞争情报运作的参考模型,从而难以把竞争情报活动全面、系统地应用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5)具有金融财会知识同时具备情报专业知识的人才匮乏,现有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6 结语

通过以上对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主要研究内容的全面、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揭露了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基于充分发挥竞争情报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情报工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预警、决策支持和防范风险的目标。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会给商业银行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晏创业,武秋和.竞争情报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 2003(11):1161-1169.

[2]俞浩进.试论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金融論坛, 2006(3):44-51.

[3]袁园,李顺,卢新元.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9(6):98-101.

[4]马海波.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情报系统构建[J].图书馆杂志, 2004(8):23-26.

[5]朱纪亮.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与创新系统构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4): 108-110.

[6]孙晓宁,储节旺.共链分析方法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杂志, 2012(9): 36-42.

作者简介:

罗莹(1983—),女,汉,江西九江,硕士,助理馆员,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竞争情报,知识管理。

作者:罗莹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论文 篇3:

商业银行如何做到区域内有特色

【摘要】商业银行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利用竞争情报进行SWOT分析,确定要在哪些方面做到有特色,再通过能力协调和能力创造(含创新)形成特色。

【关键词】竞争情报 特色 商业银行 PEST SWOT

在商业银行产品、服务趋同的今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区域内有特色,从而获得区域竞争优势。本文所指的“区域内”指的是县支行、市分行、省分行所在地。商业银行如何做到区域内有特色呢?依笔者观点,银行需要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结合SWOT分析确定要在哪些方面做到有特色;目标明确之后就需要银行进行能力协调和能力创造活动,实现特色发展目标。

一、竞争情报工作与PEST、SWOT分析

竞争情报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银行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系统收集、分析与管理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银行自身和竞争策略信息的过程与行为。竞争情报搜集方法主要有:文献搜集法、观察法、调查法、沟通等方法。

竞争环境情报为PEST分析提供了基础,银行搜集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四方面的竞争环境情报,据此进行PEST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这些因素对银行客户(含潜在客户)金融需求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银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举例1:某市的发展规划,决定未来五年内大力发展物流行业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发展规划就是银行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做本市物流行业分析以及物流行业金融需求分析,拿出(或创新)相应的产品服务物流业发展(能力创造活动),协调本行资源进行相应的营销、服务(能力协调活动),从而做到在物流行业服务方面的差异化。

银行应开展SWOT分析相关的竞争情报工作,内容如下:通过银行员工与客户沟通、银行业务经理使用它行产品、关注同业网站及宣传等方式搜集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情报;银行内视,获得本行的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以及客户需求等情报;搜集统计信息(如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了解同业(市场)占比等情况。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明银行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对比中发现我行的优势、劣势产品是什么?优势、劣势产品背后反映的是银行竞争能力的优与劣。为了进一步探讨,我们要理顺以下概念,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竞争能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这是一个从无形的能力到有形的最终产品的逐渐展开的过程。下面举例2说明:据人行统计数据显示,我行上年度新增企业存款(最终产品)占比同业第二,通过竞争情报了解到排名第一的A行,企业存款新增多为物流企业存款,它制订了本市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方案(核心产品),制订了分行、网点联动营销及服务响应机制(竞争能力),通过逆向分析,我们能了解到自身核心能力的不足。

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银行的区域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将有助于我们确定银行特色发展方向。

二、如何确定区域内特色发展方向

银行利用上述的工作,通过能力协调和能力创造,深化竞争能力优势,采用跟随策略或创新弥补劣势,将竞争能力运用到核心产品(服务)及最终产品(服务)中去,从而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达到区域内有特色。下面,举六个特色形成策略进行探讨:

(一)紧扣区域经济脉搏策略

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区域内政治、经济因素竞争情报工作,包括,地方政府预算规模、财政政策、地方法规、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利率、失业率等等。做如下思考:为了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围绕政府的发展规划,政府确定的重点服务企业、项目,优质个人客户等等,本行能做什么?如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专业服务?利用本行传统竞争能力优势,比如在建设项目贷款上长期经验的积累,那么本行如何能做的更好呢?……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就是确定区域内特色发展方向的过程。

(二)社会文化因素机遇战略

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搜集区域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区域居民生活方式、人口数量、地方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文化与习惯、认知等等。举个例子:近几年,某市油田职工省外、国外采油作业较多,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跨省、国际金融服务?思考并解答该问题,形成外出务工特色金融服务。

(三)技术制胜策略

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技术情报,省、市分行、县支行应用此战略研究如何将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应用到银行产品和服务中去。举个例子,对公客户填写支票、汇款单等银行单据,手工填写费时费力易出错,银行可为客户开发电子填单小程序,形成技术服务特色。

(四)跟随策略

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竞争对手产品、服务,以及自身情报工作。跟随策略要求银行比对竞争对手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建立标杆,学习、模仿并赶超,主要思路就是跟随—跟进—赶超。该策略适用于劣势竞争能力的提升与赶超。

(五)需求导向型策略(客户牢骚等,思考-改进-创新)

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基层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了解到的客户需求(尤其是客户的牢骚)。该策略主要思想是:发现客户牢骚等未有效满足的需求或者是潜在需求,银行基层员工进行思考解决或者是定期将这些需求提交至二级分行、一级分行专家小组进行探讨,实施产品、服务与业务流程改进,必要时进行创新。

(六)基于提升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改进与创新策略

该策略要求银行基层员工和管理者思考:“如何提高办理业务效率?”,“如何办理业务可以防范风险,提升质量?”。实施该策略的方法是统计、列举与流程图相结合的办法,头脑风暴法或问题讨论小组,专家小组与“傻瓜式”操作手册等。

三、如何做到区域内有特色

商业银行确定了要在哪些方面做到有特色之后,就需要通过能力协调活动和能力创造活动做到区域内有特色。能力协调活动通过银行资源相互协调、分配而展开,使得资源分配合理且有利于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形成。能力创造活动(含创新)是银行获得新的和不同的资产、设施和内部作业方式。下面详细探讨一下:

(一)能力协调

常用的方法是营销费用的配置、员工绩效激励、非物质激励方面向特色策略倾斜。比如例1情况,如果该行确定要形成物流企业的特色服务竞争优势,则该行计划财务部要为之配置更多的营销费用;员工绩效、非物质激励机制,比如营销一个物流企业开户,奖励多少;物流企业户新增存款、贷款等综合测算贡献度并给予多少奖励;评选员工营销能手称号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及关系网。

(二)能力创造

常用的实现方法:创新,含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持续改进及创新,通过创新银行可以形成新的竞争能力从而获得区域内有特色的竞争优势;竞争情报及产品创新工作机制,为银行区域内有特色发展战略提供机制保障,笔者建议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开发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与创新系统作为系统支持;项目组工作制度及经验共享,可以实现集体智慧、团队合力营销的效果以及获得学习曲线效应。

作者简介:刘晓亚(1978-),女,汉族,河南临颍人,经济师,工学学士,工作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朱纪亮(1979-),男,汉族,河南濮阳人,会计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工作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

作者:刘晓亚 朱纪亮

上一篇:国土粮食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质量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