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手工课程是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备课程,良好、有效的课程教学对增加学生手工课知识、增强其手工制作技能、培养其创造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有多项教学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来讲教学效果不乐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象思维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形象思维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我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特别是与大家分享在《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多种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儿童化等问题——关于多种媒体运用于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方法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个重要任务,即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视学前教育;同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应该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未来十年基本、可持续的追求。

如何做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如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如何通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有效支持和帮助“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又如何成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益和有效的组成部分?应该说,多种媒体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我们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因为它符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符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等年龄特征。

一、现代化儿童观的特点

就我国学前教育观念的转变而言,在传统文化当中,曾有重男轻女、父以子贵等思想。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曾说“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到了近代,我国的儿童观有过三次重大转型,分别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通过高喊“救救孩子”,提出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念;20世纪30年代,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儿童需要为社会作贡献,需要认知成人世界,需要服从成人的一些文化意志;20世纪80至90年代,提出了尊重儿童个性。1990年,我国政府加入了《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怎样才能形成现代化的儿童观?我们认为应该深刻领会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位一体的新论述;同时,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有,特别重要的,就是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参照各种文化中的儿童观,洋为中用,形成新时期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儿童观。而这一儿童观至少应该包括:第一,儿童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的人,他们拥有满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的权利;第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第三,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给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第四,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第五,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成人不应该将成人文化无条件地强加给儿童。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特别写下了“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八个字;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调研时说,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有必要把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理念上来,落实到让儿童每一天都快乐且有价值的追求上来。

现代化的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既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新理念,又包括《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新提倡;同时,还要追求让每一位幼儿德、智、体、美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或“以儿童为本”的素质教育应该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基础。关于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我们认为其核心理念应该是让儿童的每一天快乐且有价值,其基本框架应该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新提倡。关于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发展适宜性”—— 根据儿童发展的基本特征来考虑学前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同时,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关于教育内容的品质追求,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产品的价值观、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产品的打造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者说在关键期给他们提供了错误的产品,那么我们的教育不仅是无效的,可能还是误事的、蒙人的。

另外,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在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给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教育内容,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2.立足于当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儿童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新时期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中给予充分的考虑。例如,怕吃苦、不诚实守信、意志力薄弱、不讲文明礼貌等问题在不少儿童身上都有体现。如果儿童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做到诚实守信,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培养的儿童能够称为“健康快乐”的中国儿童吗?当然,在儿童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爱心、尊重生命的意识淡薄、缺乏团结和互助精神等。

3.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冒险精神、想象力、领导力和成就感等。其实这就为我们的教育内容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特别希望我们的学前教育产品能够为我国培养杰出的人才作出贡献。

4.参考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内容,洋为中用

我们可以参考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国家的学前教育标准来考虑我们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例如,可以在美国选择一些州,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学前教育标准为我们所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内容的指标体系之中。

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学前教育标准,它从健康、语言、科学、数学、社会性、艺术等方面制定了学前教育的标准。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社会性方面。社会性领域含有学习品质这一指标。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问题解决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这提示我们确实要把西方的社会性和中国人的习惯养成进行交叉链接与对比思考。一定要让中国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新的体现,一定要让中国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从社会性发展中提出来单独实现,这就对我们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新要求。

再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学前教育标准,它包含健康、语言、科学、数学、社会、艺术和问题解决等领域。和前例相比,本例多出了一个问题解决。如果说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五大领域上很有逻辑的话,如果说我们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的基础上,把五大领域里学到的、用到的和体会到的那些东西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来体现的话,如果说我们能够把问题解决用思维体系和教育产品的方式来体现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在与世界接轨,我们是不是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教育问题之路,我们是不是在为解决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作贡献?

其实,美国的各个州都有自己的学前教育标准。它们的标准充实、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此与大家分享的这些都是简化后的。站在探讨学前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也希望这些指标体系能为学前教育的研发机构研发合乎中国儿童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学前教育产品提供借鉴。

将上述美国两个州的学前教育标准与我国的学前教育标准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把数学从科学之中分离出来,二是他们特别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是他们特别突出了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学前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前教育观念、学前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内容的现代化,而且更应该关注学前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我们希望在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中可以引入互动式的教育理念。例如,提倡儿童与物体之间、与环境之间、与他人之间以及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以此追求儿童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活动式的探究教学法。

1.人物交互:行动思维与环境教育

学前儿童教育需要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让儿童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活动中,在听、看、玩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与物体的互动过程中,逐渐了解物与人、物与物、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人人交互:真实还是想象

在人人交互中,教育方法以真实情境为基础,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逐渐渗透想象情境,两种方法共同使用以促进儿童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以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为基础,贴近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宜的。

3.人机交互:虚拟还是模拟

在教育过程中,使儿童能够身临其境至关重要,然而教育实际条件常常受到情境可得性的制约。例如,南方的生活,北方的孩子不熟悉;西方的生活或者其他文化背景之下的生活,中国孩子不熟悉。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就要为孩子提供一些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让他们通过计算机与环境产生互动。

当然,我们更希望实现人物交互、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循环往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与环境、人、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只有将不同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用最适宜的教育方法,循环往复的利用不同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与提高。

五、学前教育评价的现代化

当我们在研究学前教育观念、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内容和学前教育方法时,应该注意把学前教育评价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指挥棒,它对发展起指导作用。

如果当我们在研发学前教育产品的时候就能够以学前教育评价为指导,那么我们就能够研发出得到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有家长与儿童、其他陪护者与儿童互动的产品,并且伴有儿童发展评价、学前教育内容评价和学前教育方法评价。

我们可以思考儿童作品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法,可以思考儿童作品的数字记录法,可以思考儿童作品的多元分析法。只有借助多种媒体技术,这些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才能让多种媒体技术为教育评价体系作出贡献。

1.儿童作品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法

儿童作品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法,就是运用电子技术收集和组织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内容。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在自然情境中的动态评价法,我们希望它成为展示儿童作品的一种生动而创新的方式。与任何传统的方式相比,它能更为有效地、动态地记录和更新儿童的各种电子版作品,从而实现儿童、教师、父母以及所有希望欣赏儿童作品的人之间的共享。

2.儿童作品的数字记录法

儿童作品的数字记录法,就是通过记录儿童每一阶段的作品,评价儿童的发展,评价我们为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产品的质量。

3.儿童作品多元分析法

儿童作品的多元分析法,就是对各种儿童作品进行记录。例如,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等。它可以从各方面分析和总结儿童的发展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等。

学前教育的现代化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有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需要和技术的帮助。将多种媒体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不但有助于学前教育现代化,还能促进学前教育的普及。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研究者,很高兴能处在这样一个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很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也感谢学术与技术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为我们学前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所提供的保证。

(李晓巍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梁金)

形象思维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

[摘 要] 手工课程是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备课程,良好、有效的课程教学对增加学生手工课知识、增强其手工制作技能、培养其创造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有多项教学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来讲教学效果不乐观。当前环境下,学前教育机构与教师需与时俱进,及时寻找和探索新型教学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手工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主要从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的创新教学对策。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手工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中每个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基础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的不断深入与推广,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以手工课程教学较为明显。但目前,我国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等多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前教育机构与任课教师在手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积极创新思维,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主要探讨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中的有效教学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重视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中具体可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需有选择地从教材中筛选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直观教学优势,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示范,并挖掘学生内在潜能,鼓励其积极创新。

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折纸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很重要,如课前制作好将要让学生学习制作的范品。课堂伊始,教师如果先向学生展示制作范品,可以马上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这时,学生在脑海中对“折纸”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接着,教师开始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纸张立体折叠”的示范操作方法,最好师生同步进行,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举一反三,并鼓励其使用“加法”进行纸张组合叠加,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此时,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均在进行大胆尝试并动手操作,最终学生通过折叠组合出了许多新型的折纸作品与造型,甚至有些优秀作品直接可作为学生实习用的教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良好。

二、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调动学生手工制作的自主性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来讲,其教学过程中较常遇到的难题主要为:课堂教学中所用的工具材料太过繁琐和昂贵,且许多手工材料均為一次性应用,大多数学生无法持续支付,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材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使学生本来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全无,若用其他材料代替制作,做出来的作品不尽如人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手工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手工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需提供让学生充分准备制作材料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积极发现、寻找和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使其为手工课程教学所用,在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自主性。

三、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阶段,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互联网、计算机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中,其中尤以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推动其创造力的发展,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手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借助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手工课程教学中,需充分借鉴以往优秀的、具有较高鉴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以加强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的认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先在网络上搜集与“手工制作”相关的艺术品资料,并整合信息制成课件。

目前我国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建议学校与任课教师在手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重视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并指导其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调动学生手工制作的自主性。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手工制作水平,增强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邰康锋,冯丽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2]周迎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制作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

作者:许敏

形象思维学前教育论文 篇3:

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摘 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人员进入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如何做好自身专业发展是决定他们保教质量的关键,他们应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中等教育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成为我国很多地方幼儿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前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的发展,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实现从非幼儿教师到幼儿教师的转变,从教学新手到专业型教师的升华。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一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具有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三是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技能。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理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理论、有关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关理论、幼儿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潮、幼儿园管理理论等。

(一)在职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教育

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政策都鼓励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获得幼儿教师资格,从事幼教工作。但是学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既不是“哄娃娃”的事情,也不能“小学化”地进行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者专科的学籍以函授或者夜大学等方式系统地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主动掌握扎实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幼教工作才更具有专业性。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听课、指导实习中发现,在幼儿语言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往往不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语言课与科学课的教育,而是在语言课中进行了小学化的拼音和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教学。若教师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就会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也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所以学历教育能否帮助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取决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专业发展的主动积极性。

(二)主动参加专业培训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非学历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园本培训、地方中心幼儿园培训、富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的引领、同伴互助、地方高校专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非学历专业培训是提高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园本培训是最有效的专业培训方式。园本培训是指“为保障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幼儿园发起组织,幼儿教师、专家等共同构建的园本培训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1]。通过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讨论,共同提高。

现在,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任职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职后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也非常少,导致这部分幼儿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偏低。当务之急就是幼儿园一定要做好在岗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就园本培训而言,目前,一些幼儿园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不注重对不同年龄段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进行差异化培训,园本培训成了走过场,很难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促进作用。因此,对这些幼儿园来说,建立起完善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园本培训机制,是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适应幼教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2]“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3]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跳舞、唱歌、绘画、多媒体运用、课件制作、手工、与幼儿交往、幼儿诉求的处理、钢琴、常见游戏的玩法、普通话以及其他技能,也包括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反思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自主学习、参加培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音乐教育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会弹唱、伴奏。一首儿歌或者一个故事都有可能需要教师的音乐展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般在任教之前没有得到过正规的音乐知识学习与训练,音乐基础不一定好,甚至不少人对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自身音乐技能没有得到训练,自身音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导致音乐教学能力不高。因此,幼儿园应根据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课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如专题化培训以及不同样式的工作培训。音乐技能薄弱的教师,可参与音樂方面业务能力培训班,时常练,主动学。音乐技能较强的教师,可适当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儿歌的表演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力的发展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幼儿舞蹈是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活动,是发展幼儿动作,培养和训练节奏感,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良好的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舞蹈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认识世界;有助于幼儿协调肢体、陶冶情操;有助于幼儿分析、处理问题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整体感知,是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清楚认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又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因为学前教育舞蹈不可能教授的太难,这就成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技能的核心。在歌曲的选择和舞蹈的编排上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简便大方,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易于幼儿接受的舞蹈教育方式。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舞蹈教育得心应手,必须认真补习,提升这一专业技能。

(三)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综合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不能替代的部分,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以及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5]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初的启蒙者,能否设计、组织好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幼儿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美术家,但一定要做个懂行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幼儿美术教育能否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教师,这就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创造意识,从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开始,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美术素质。同时,还要培育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意具体表现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6]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教师专业情意直接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和关爱幼儿的专业情操。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一)对幼教工作敷衍了事,认为幼教工作简单,不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不认真组织幼儿的常规和游戏活动;不按时完成教案,对幼儿的情绪变化和生活状况不闻、不问、不思考、不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语言粗俗,有时还对幼儿大声呵斥,有些幼儿教师甚至在工作中穿着不得体。(二)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个人利益,接受幼儿家长邀请吃饭,收受礼品。(三)不关爱幼儿。由于幼教工作的复杂性,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个别教师难免会感到厌烦,也必然会导致她们对幼儿失去爱心,甚至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的一丁点儿过错,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很脆弱,所以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合理、亲切,是否能提起幼儿的积极性。如果与幼儿交谈时面带微笑,语言亲切,那么幼儿就会很大胆地与教师一起游戏一起分享他的想法,很乐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就会变得积极、乐观,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就会给幼儿一种距离感,让幼儿不敢靠近,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能给幼儿的心灵世界蒙上一层阴霾,不能毁了他们美好的童年,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情意发展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社会的监督、支持,还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尤其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先进的科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要时常与身边品德高尚的优秀幼儿教师交流学习,以此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献身幼教事业的崇高理想;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敬业乐业,坚守诚信理念,培养信用精神,不断学习进步。

总之,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地方高校、幼儿园、其他幼教机构也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个特殊群体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柳国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43.

[2]李丽娟.偏远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市第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马爱民.论教师专业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2 (11):83-84.

[4]魏静.浅谈舞蹈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J].山东教育,2008(Z3):125.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4-76.

[6]袁仕勋,吴永忠.教育学新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9.

作者:林宜玉 林云

上一篇: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