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能够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等不公平现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 篇1: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摘 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国家一种最初始的社会制度,此项制度在经济成长、稳固社会、维护人权及完成社会公平等领域充当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医疗卫生制度三方面展开详细研究。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医疗卫生

一、社会保险制度

1.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要持续的改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加强工作强度,不断扩展基本养老保险涵盖领域。首先把城镇各式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活性从业人士归纳进基本养老保险;其次把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在编人士整体归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再次探究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把入城农民工归纳进基本养老保险。

2.逐渐构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确立分类保险、分步进行的政策构思。发布率先推动被征地农户、农民工、小城镇农转非居民、计划生育对还有东部、中部的都市城郊及某些富庶地域养老保险制度设立的策略,发布中央财政扶持务农农户及中西部区域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立的倾斜策略。

(2)发布对务农农民的交费补助策略。务农农民是国内最大的社会人群,也是增收和参保最艰难的人群。务农农民参保不但要求鼓舞农民自身缴费,更应该着眼于国内国情二发布得心应手的缴费补助政策,以激发农民参保热诚度。另外,逐渐强化财政支撑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强度,并注重扶持中西部地域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对农民的直接补助多半运用于启动和支撑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推动农民补助模式的制度化,设立与优化向农民开展转移支付的机制,持续提升农民的保障层次。

3.加快设立比较自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之上,维护资金主要源自于土地补偿金、配置补偿费与土地转让金,是农民用土地交换来的,而并非来源自于就业收入。基于所有权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基于就业的城镇员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制度根基,必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标准,强令构建比较自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根据当局财力可接受、被征地农民能接纳,并随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提升的需求,合理明确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二、社会救助制度

1.深度改善城乡住民疾苦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改善城镇住民特困人群低保制度。深度改善特困人群低保民主评议、动态管制及信访督查制度,自发推进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小区低保听证会制度,不但要严格开展配套政策法规,又要切实完成该享有的一个也不能遗漏,不该享有的丝毫也不能给,维护城市特困人口最起码的生活。

(2)周全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及社会基于保障收入无法保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瘠人群而设立的社会救助制度。过往的社会救助制度,所牵涉到的对象单单包含有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别群体,且保障标准具有任意性,已无法迎合改革以来形势进展的客观需要。

2.进一步优化灾害救助保障制度

灾害紧急救助指的是出现灾害后,灾害管制机构经过对灾害讯息展开征集、解析,评测后所做出的紧急响应流程,它含有损伤与需求评估、预警、转移疏散、搜救、紧急保健服务、抚慰和精神安慰、食品供给、暂时住所、紧急休整核心设备、构建救助标准、资源后勤管理系列机构的协作指挥等内容。按照国家灾害频仍的实情,针对灾害发生拥有突发性的特性,要深化改善灾害救助制度。

3.进一步优化住房救助保障制度

设立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救助制度,顺应建设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精神,也是响应落实党的十八大发布的住有所居的详细体内容,有助于改善多层面社会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处理特困群众基础住房需求。

三、社会医疗卫生制度

1.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制度

(1)设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规范性公共卫生服务结构,并改善基于底层医疗卫生服务框架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处理能力,推动城乡住民逐渐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明确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确立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事务,逐渐增多服务内容,分化服务及考察条件。鼓舞地方当局按照地方经济状况及凸显的公共卫生问题,基于国家规定服务项目上增多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3)改善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度理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功效、目标及职责,改良人员和设备设置,探究调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模式。

2.设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1)持续改善城镇住民基本医疗制度。持续探究及改善城镇住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策略系统,产生合规的筹款机制、完善的管制体制及标准的运转机制,逐渐设立基于大病统筹的城镇住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深度改善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原及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群众念想,选取保小不保大、保大不保小、保小亦保大等多样合作医疗模式,逐渐产生基于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侧重于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一定领域的县(市)协同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晶.浅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J]改革与开发,2013(4)

[2]刘晨霞.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J]新西部,2012(5)

作者简介:

吴静(1990—),女,天津市人,硕士,产业经济学。

作者:吴静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 篇2: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突出问题及措施研究

摘 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能够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城乡差别较大,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等不公平现象。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现状状况;突出问题;实施措施

一、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和原则

市场经济要求平衡社会供求关系,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或下降的变化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必然会增大,从而减少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当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相应地增加,给失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相应的生活能力,从而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在调节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中具有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相联系,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形成了不均等。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强者成为富翁、弱者陷入困境。社会保障措施通过对社会成员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方式,将高收者一部分收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弥补了市场经济的缺陷。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我国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构成的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我国贯彻“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进行完善和改革。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能够负担起整个社会的重任,并对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但是,在大环境的的良好现象下,仍不能够规避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的突出问题

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3.管理体制及社会基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我国党和政府中的许多部门,如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总工会、卫生部和一些保险公司等,都在不同的范围和程度上参与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工作,这种政出多门的情况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另外在养老保险方面,大量企业逃避参保,不合规定的提前退休以及退休人员死亡后由家属继续领取养老金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失业保险方面,随着下岗与失业并轨,失业保险体系在财务方面的不可持续性苗头迅速显现,部分省份失业保险金出现收不抵支现象。4.社会保障基础薄,妨碍因素多。从我国的现状看,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支付,少量部分由国家补充,个人交纳较少,不能很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责的原则。实际上政府举办的基本保障变成了全部保险,这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国家总体财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国情不相适应。大部分私营个体老板及职工不参加社会保险,有的基层职员还自愿放弃企业本可以为他们上的社会保险。

四、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措施

1.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内容要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立法内容相衔接,以保证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要包涵健全的司法机制。在条件成熟后,可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领域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审理。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社会保障法学专业以及涉外社会保障法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奇缺,学科建设落后、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通过多渠道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已是当务之急。2.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当前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立法进程,落实立法规划,扩大实施范围,力求使每个保障项目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而且只有体现了普遍性原则,才能依照“大数法则”筹集和积累雄厚的社会保障基金,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保障互助互济的功能和特点。确保社会保险金的无风险支付和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的途径必须有严格的法律限制。3.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鉴于我国农村地域的广阔性及地区差异,我国可逐步地、有选择地、低起点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要加强对现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及政策的宣传,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重要。许多农民想参加社会保障,但由于不知道相关法律与政策或对当前的政策持怀疑态度而望而却步。同时改变农村现行的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代之以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保障项目、保障办法、保障水平等要切实可行,既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构建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进入城镇的农民能够真正走上城镇规范的生活轨道,使中国城市化能够稳步地推进,应当逐步将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对象,以此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通道。4.明确各自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应负的责任。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政府要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中央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投入增长机制固定比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与事权及社会保障责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庆修.和谐社会如何保障.税务研究.2006年(10).

[2]张磊.设立社会保障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税务研究.2006年(12).

作者:李翔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 篇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研究及评价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它的研究涉及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其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等方面。我国学者对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现状研究不深入、偏于定性分析、实现路径研究不突出、缺乏交流借鉴等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作一个归纳总结并对其作出进一步评价,以促进我国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公平可持续 研究 评价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者专家们大多分析和讨论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展总体较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基层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数最多、保障项目基本齐备的国家,形成非常庞大的社保体系,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而且正在逐步走向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形成以《劳动法》、《军人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社会保险法》等为基本法律,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廉租住房保障条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国家—社会保障制,当前保障制度运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公平性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设、管理分割问题。

(2)流动性方面。主要包括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首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一是农民工不愿参保或重复参保的现象并存;二是一些用人单位不愿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参保;三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一是政策不统一,国家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补偿标准低,不足以为被征地农民的社保提供充分的资金保证;三是未严格实行先保后征,一些地方未提供社会保障就强行征地;四是保障资金难落实,使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缺乏可靠保障;五是保障水平较低,导致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3)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难以做实,老龄化趋势加剧、抚养比持续增高;社会保险漏保及中断参保、缴费现象较多;社会保险基金难以保值增值;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形成等六个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1)城镇化的挑战。户籍制度的障碍使城乡居民难以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然而,快速的城镇化和大范围的人口流动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居民具有更大的兼容性。

(2)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是要保障老龄人口养老金的来源;二是要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失独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三是医疗领域支出将大幅度增长。这些对于卫生领域的投资、服务模式的改变、卫生干预的选择都会形成新的挑战。

(3)经济增速下行的挑战。在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下,我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社会保障建设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制度更需要互相借力。

(4)民众社会保障诉求快速上升的挑战。随着年轻人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迅速提高,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与民众的诉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1、强化政府责任

(1)筑牢社保改革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应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改革的优先工作,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是面向2030年社会政策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进一步解决深层次矛盾,加快改革步伐。

(2)规避政府“双重角色”。一直以来,我国政府既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整体的设计者又是公务员的雇主,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社保决策制定难免受到影响。当前政府应以拆除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二元体制”为突破口,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3)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我国政府应增设社会保障预算,增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继续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企业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2、解决突出问题

(1)扩大制度的覆盖面。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着力解决制度的“碎片化”问题。目前国务院已决定合并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也需要进一步推进。

(3)提高保障水平与防止“泛福利化”。提高保障水平要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力的支撑能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防止出现“泛福利化”。

(4)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体制机制

(1)建立和巩固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增强制度的激励性,强化多缴多得的政策导向;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的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积极推进省级统筹;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坚持国家、用人单位、个人多方供款,并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四是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健康保险,为群众提供能够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制度安排。

(2)整体优化我国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筹资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关键制度。首先,树立社会保障国民待遇的理念,实现社会保障项目的整合。一是实施国民基础年金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养老保险的“碎片化”问题;二是通过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改革,使医疗保险待遇统一。其次,以社会服务为基础,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升级。一是社会养老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实现“老有颐养”;二是在社会救助服务方面,要全面推进经济援助和救助服务的有效连接。再次,以一体化管理的方式,统一社会保障筹资的管理。一是采取过渡方式统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体制;二是按“五险合一”来整合经办机构职能。最后,以统分结合的架构,强化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转变。一是建立“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作为国家协调机构;二是建立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实现管理体制的省级统筹和经办管理方式改变。

四、总结与评价

深入考察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治建设现状缺少深入分析

众所周知,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综观理论界的研究现状,尽管学者们大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持认可态度,但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法治建设现状是否滞后、健全程度等问题却没有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学者们要么就当前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基金实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基层平台建设泛泛而谈,要么就只是对已经颁布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进行简单的罗列。

2、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的研究偏于定性分析

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式。在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使用了定性分析。由于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定量统计分析或具体的数据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并且,即便有个别学者运用了定量分析,但收集的资料单一陈旧,尤其是对民众社会保障诉求快速上升方面的研究尤为不具体。

3、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缺乏重点研究

在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须在全面研究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科学地整体规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但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除对强化政府责任、解决社保突出问题等共性问题老生常谈之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的整体规划研究少之又少。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需要交流借鉴

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多元化时代,而全面深化改革又构成现阶段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就意味着,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调整过程,实质上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模式的相互竞争过程,也是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过程。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进而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摆脱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尽快走向成熟、定型,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永生、关博:“十三五”时期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J].宏观经济管理,2014(8).

[2] 金维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14(8).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2020:走向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N].上海证券报,2014-12-27.

[4] 张军扩:构建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诸多挑战[J].创新科技,2014(4).

[5] 青连斌: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4).

[6] 胡晓义: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J].中国发展观察,2014(4).

[7] 林闽钢: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路径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4(7).

[8]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机遇、挑战与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余洋

上一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下一篇:我国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