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审计研究意义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时代下保障社会公平,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其顺利实行的重要前提便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运用,因此,有关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保障审计研究意义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社会保障审计研究意义论文 篇1:

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资金三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医疗救助资金、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社会福利资金包括儿童福利资金、老人福利资金、残疾人福利资金。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主要是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社会保障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要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资金规模、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揭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对社会保障审计,各地要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资金规模迅速增加,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增值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合理、高效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社会保障制度快速推进的新时期,在保障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营的同时,通过审计发现制度的漏洞,促使制度的有效衔接和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审计保障民生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成为新时期社会保障审计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社会保障审计:

一、加大社会保障绩效审计力度

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财政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审计围绕资金安全开展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已经远远不够。社会保障审计在关注资金安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绩效。社会保障绩效审计就是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真实有用的反馈信息,为完善政策、制度提供有用的建议,从而促进政策、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社会保障审计应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更加关注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和企业经营者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足额到位和有效管理。

社会保障审计要掌握社会保险基金总体状况,揭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摸清底数、揭露问题、防范风险、查处案件,为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与规范管理,确保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和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整和公平有效做出贡献。如养老保险审计中,可综合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等养老保险,采取总体分析、分类审查与对比等方式,突出反映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保障不到位、制度不衔接、管理不规范和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二、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预算尚未正式建立,社会保障审计缺乏有效的工作平台。审计监督一要依靠法律法规,二要依靠预算。社会保障审计要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整体和全过程进行监督,必须依托社会保障预算。国务院于2010年1月颁布《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虽然明确了社会保险基金被正式纳入政府预算,但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尚处于试行编报阶段,并且只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险,各地将其它社会保险基金纳入政府预算的进展状况不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还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总体概念。

对社会保障审计来说,由于没有社会保障预算,使社会保障审计缺少有效的工作平台,无法从总体上和全过程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跟踪监督,也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情况和正确计算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情况。因此,社会保障审计要以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审计为载体,从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方面发挥揭露、预防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关注老百姓的权益保护

社会保障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和运营好社会保障资金意义重大。当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漏洞和投资损失,审计机关通过对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方向和规模的分析,揭示资金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障资金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加快完善社会保障资金治理结构,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其切身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应重点关注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情况,审查这些群体未完全和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被纳入社会保障的比例、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水平、农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际情况、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公平性等。

四、深入开展计算机审计

近年来,社会保障新政策连续出台,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快速增长,加上社会保障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电子信息数据量也非常庞大,如果仅凭手工审计很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审计风险巨大。社会保障审计的特点是人员多、分布广、核查难,而审计力量则相对有限。为了在纷繁芜杂的保障对象中发现问题疑点,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社会保障领域必须广泛地、深入地开展计算机审计。

如计算机审计核查保障对象资质,根据不同社会保障业务特点,通过外部部门(如工商、公安、房地产等部门)核查保障对象是否具备保障资质。如在城市低保资金审计中,城市低保对象需具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的条件;对于有一定收入但在城市低保线下的城市居民,实行差额享受低保金的条件。为核查城市低保人口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下载公安部门车辆登记数据、房产部门房产数据和财政部门财政供养人口数据,与民政部门城市低保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利用计算机审计核查保障对象是否重复享受保障待遇。如在新农保审计调查中,为核查新农保参保人员是否也重复参加了城镇养老保险,利用计算机下载社会保障局的城镇养老保险数据,与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参保人员数据进行了数据比对,发现重复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

五、适时开展社会保障联网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联网审计是未来社会保障审计的发展方向,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一定的传输接受方式将社会保障数据管理方的计算机网络与审计机关相连接,通过审计业务操作平台及配套的审计应用软件系统对采集的共享资源进行数据转换,开展异地远程实时的联网核查、分析、排疑、预警,从而有效地实现以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以及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型计算机审计模式,开展社会保障联网审计从事后审计模式改变为事中审计模式,能及时发现问题,更高效地为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服务。

六、充实人才储备,强化审计力量

从事社会保障审计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要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关心,要从政治高度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因此审计机关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引导社会保障审计干部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审计创新研究,敢于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审计领域,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急剧膨胀,审计机关的社会保障审计力量将会日益显示出力量不足和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保证一支规模合适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巩固和充实骨干力量;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每一名审计工作人员都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的配合和帮助,因此要培养一支精通审计、熟悉社会保障的专家型审计队伍,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专家人员人才库。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专家库中找寻该审计项目需要的专业人士,从而拓宽审计领域,提高社会保障审计质量,提升社会保障审计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作者:王大华

社会保障审计研究意义论文 篇2: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时代下保障社会公平,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其顺利实行的重要前提便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运用,因此,有关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可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质量,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行做出贡献,为推动我国的的民生福利事业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 资金审计 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保障资金资金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松散,资金管理分散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所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多,有些部门职能不同但权限平级,往往各自为政,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而出台各自的政策,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从而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松散。由于各部门分管的区域不同,政策不同,所以在社会保障资金的利用上方法和标准不一,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细节上分散无序,从而弱化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整体效果。

(二)社会保障资金制度执行力不足

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也只能是一个空壳。目前,我国部分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旧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制度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形式主义作祟,制度不能有效落实,那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同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审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业务上的交叉和错乱,这也是资金审计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审计工作管理不严导致违规获得社保现象增多

审计工作的不严格,给某些“有关系”“走后门”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违规获得社会资金现象逐渐增多,一些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社会保障资金,而使那些应该获得社会保障资金的低保人员无法获得公正公平的对待。

(四)审计工作的滞后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社保资金在运营管理上存在漏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保资金的审计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但是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当发现审计问题时再提出解决方案,往往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于保全资金,所以在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运营上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使审计工作带有严重的滞后性。

二、提高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保障资金提供制度依托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发挥社会保障资金的真正作用,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制度本身越來越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利用才能越来越合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利。

(二)提高社保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力

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征收力度,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力,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执行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其次,要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广招人才,通过提高在职人员的薪酬福利留住人才。最后,要对所有在职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

(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其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工作效果,就必须统筹全局,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做到各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执行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

(四)建立健全社保资金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在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社保结余资金的有效运作,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其次,要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做到执法必严。然后,要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力求做到全民参与,共同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只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才能更有成效。最后,要做好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由于内部监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五)完善社会保障资金信息共享制度

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信息共享,就意味着实现了整个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向也就清晰明了,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参保、虚假参保的情况,也有效的阻止了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此外,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同一地区内社保水平的一致,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民的基本权益。

三、结语

只有在有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作为经济支持的前提下,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谈得上实行、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旦缺少了社会保障资金,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空壳而没有任何实际的社会作用。因此,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升社会保障资金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越,相关部门应加大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研究力度,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增砖添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风展,李卜.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营管理者,2010.

[2]黄中华.社会保险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

作者:肖福

社会保障审计研究意义论文 篇3:

统筹管理在乡村振兴审计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文章围绕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分析了乡村振兴审计的意义、领域和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的内容和措施,为乡村振兴审计的科学、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审计类型;统筹管理

[

一、乡村振兴审计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对于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对于保障乡村振兴的全面有效实施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审计有利于促进乡村事业和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是国家着眼于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制订的决策,带动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综合发展。乡村振兴审计在微观上可以促进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整改,宏观可以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乡村振兴的不断完善。因此,鄉村振兴审计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乡村振兴确定的轨道推进、健康发展。

(二)乡村振兴审计有利于挖掘乡村资源与市场,促进社会资源向乡村流动

乡村振兴审计的任务在于实现乡村振兴效果的优化,促进传统乡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市场的力量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通过乡村振兴审计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从而使乡村更加具有市场经济要素的特征,全面参与市场经济运行,提高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素质;二是通过乡村振兴审计促进广义农业经济的发展,使一批以乡村资源为背景的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得到发展,从经济角度振兴乡村发展;三是乡村经济社会的振兴以及城乡流通机制和管道的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必然促进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发展的剪刀叉,最终消解城乡二元化结构,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发展格局。

(三)乡村振兴审计有利于解决“三农”发展瓶颈问题

乡村振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乡村振兴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出了强有力的“药方”,指明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乡村振兴拓展了农村市场,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乡村振兴审计就是要通过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使乡村振兴政策效果全面显现,从而推动当前“三农”瓶颈问题的解决。

(四)乡村振兴审计促进民族复兴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进入了一个由富到强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也面临着各种重大变革,经济体制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拉动要素面临深刻变化。乡村振兴审计有利于推动各种政策目标的实现:一是乡村振兴可以惠及乡村8亿人口的现实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有利于实现会主义的本质目标。二是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的剪刀叉,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三是由于乡村振兴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乡村8亿人口的收入,因此有利于加大国民经济的规模和总量。四是深入挖掘广大的农村市场可以有效提高内需的水平,提高我国应对来自各方面挑战的能力。

二、乡村振兴审计的领域分析

(一)国家决策与社会管理领域

一是地方各级管理决策领域,主要是地方各级党委。从宏观角度看,各级党委是中央乡村振兴的具体执行者;从微观角度看,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1],乡村振兴在各个地方由各级党委执行。二是社会管理实施领域。各级政府在党委作出决策后,必须根据决策内容传导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并由政府的各个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三是乡村振兴的发展计划管理领域,主要是指各级发展与计划管理部门。四是涉及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以现代农业企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管理领域。五是乡村基层领域。

(二)城乡规划与基础设施领域

城乡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管理领域。二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水利电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三是道路交通建设领域。四是工程建设领域。在乡村振兴当中,大量的财政资源、社会资源被引导进入广大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

(三)农业与自然资源管理领域

农业与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依据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自身的建设规划,尤其是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必须与当地的资源条件相协调。二是大农业管理领域。大农业管理领域实际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领域,其内涵包括传统的农、林、牧、副、渔领域。三是农业产业领域。农业产业领域不仅涵盖了从传统农业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新兴现代农业企业的领域,而且也包含传统大农业、以乡村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基础的关联产业群所涉及到的生产领域。

(四)扶贫与社会保障领域

扶贫与社会保障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农业扶贫领域。乡村振兴把扶贫和精准脱贫摆在重要位置[2]。二是社保与民政扶贫救灾领域。社保与民政扶贫领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保保障与民政扶贫救灾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重要作用。

(五)乡村振兴建设资源领域

乡村振兴建设资源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共财政资源领域。财政管理领域是乡村振兴审计的重要领域。二是金融企业及社会资源领域。金融是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渠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

(六)生态旅游与文化领域

生态旅游与文化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态、旅游与服务领域。乡村振兴把发展农业旅游经济作为重要内容。二是文化教育领域。文化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乡村经济和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促进因素,生态旅游与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当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乡村振兴审计的类型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乡村振兴审计中的重大审计事项。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重视本级党委政府对中央乡村振兴审计的开展。一是要通过审计,检查各级党委政府是否对乡村振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二是要检查本级尤其是下级党委政府是否充分重视乡村振兴部署在本地区的贯彻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是否形成本地区的相关工作方案并落到实处。三是要检查各种政策措施是否取得了实效。

(二)农村财政财务审计

强化乡村财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中的财政账务审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3]。乡村振兴审计当中的农村财政财务情况审计,既包括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用于农业产业以及生态、旅游和文化建设等第三产业的项目。审计机关必须检查其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绩效水平。

(三)脱贫攻坚审计

脱贫攻坚审计是乡村振兴审计当中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当前形势下,脱贫攻坚审计的任务是围绕消灭绝对贫困所开展的精准脱贫审计。

(四)资源环境和生态审计

资源环境和生态审计对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4]。资源环境和生态审计是立足于农村资源环境的现实条件所实施的农村发展振兴规划,保护好农村的资源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也是乡村振兴的宗旨和目的。资源环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标准。财政预算安排的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资金审计是乡村振兴审计的重点内容。

(五)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乡村振兴审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机关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乡村振兴的法人对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个人对象紧密结合,促进审计对象科学全面履行乡村振兴的职责,是开展好乡村振兴审计的重要契合点。

(六)社会保障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在乡村振兴审计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乡村振兴社会养老保障审计涉及到占全国人口总数60%的约8亿乡村人口,开展对乡村振兴的社会保障审计,对于广大的农村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当前的户口管理已经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差别,因此,开展鄉村振兴社会养老保险审计,对于协调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金融与股份审计

这方面的审计工作,一是要围绕国家政策要求的金融支持开展审计;二是要加强对涉及乡村集体经济股权结构的商业贷款的审计,在广义金融审计上要加强对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的股份结构的审计,充分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合理维护和鼓励资本方的利益;三是要加强对股份制结构企业的审计。注意审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注重乡村企业的资产和财富积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投资审计

投资审计涉及乡村振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审计对于节约建设资源、提高建设资源的质量和绩效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审计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在当前的审计组织形式下,没有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就不可能实现对乡村振兴的有效审计。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是实现乡村振兴审计整体性功能的前提条件

审计对于乡村振兴的整体性作用是由乡村振兴审计的众多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由乡村振兴审计任务的广泛性以及审计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与审计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因此,针对乡村振兴审计,必须立足于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原因,从而在宏观决策上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存在问题的整改。审计机关要通过整体性的审计统筹管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分析根本性原因,从而取得整体性审计成果,促进制度的完善。

(二)乡村振兴统筹管理是调动和优化配置审计资源的重要方式

审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对于审计的成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大量的审计工作现场分布在农村,而且又对审计人员有较高的工作经验要求,因此涉及到审计人员的年龄与审计经验之间的协调平衡;二是乡村振兴审计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项目实施,涉及到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平衡;三是乡村振兴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之间存在着项目与资源数量的彼消此长的关系,因此涉及到资源的协调平衡问题;四是各地方基层审计机关之间乡村振兴项目进度管理的平衡问题。乡村振兴审计必须要通过审计统筹管理,才能够充分和有效调动审计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审计。

(三)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的具体形式

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是乡村振兴审计组织的具体形式。首先,统筹管理为乡村振兴审计设定了具体的审计目标。其次,统筹管理在审计计划立项基础上,对乡村振兴审计进行了任务分解,把复杂的乡村振兴审计任务分解为具体的专业领域的审计任务,由各个专业审计部门负责实施。再次,统筹管理对乡村振兴审计的各个子项目进行统筹推进,收集信息,综合提升审计质量。最后,统筹管理推进审计成果的共同转化,进而实现审计目标。因此,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在客观上就是乡村振兴审计的具体组织形式,离开有效的统筹管理就不可能实施乡村振兴审计。

五、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的内容

坚持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审计类型统筹管理

一方面,乡村振兴审计是一项跨越多个行业及专业的高度复杂、高度复合的审计大类型,审计机关必须围绕乡村振兴审计进行总体策划和安排,才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该任务覆盖了几乎全部专业审计领域,审计机关必须采取寓乡村振兴审计于各个专业审计的办法来推动乡村振兴审计的实施[5],这就是要求各个专业审计都必须在自己的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审计成果提升以及向宏观成果转化的所有环节当中,突出乡村振兴审计这个主题和焦点,服务乡村振兴宏观管理决策的健全和完善。

(二)审计成果统筹管理

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在总体任务分解实施的基础上,围绕各个专业审计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集中的成果提升。一方面,围绕乡村振兴审计,各个专业审计必须突出乡村振兴的审计重点,揭示专业审计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努力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另一方面,各个专业审计领域发现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引起决策层和宏观层面的高度重视,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完善,从而实现审计效果的全覆盖。

(三)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统筹

乡村振兴审计必须进行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全面统筹。一是要进行审计项目和审计计划的统筹管理,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对统筹的行业、领域、专业进行统一安排;二是审计的时点和节奏必须统一规划,促进审计工作方案、时间、标准、依据和处理尺度的统一;三是要统一安排审计成果的收集,尤其是要明确审计成果的重点和侧面,便于成果的集中提升;四是要统一审计资源管理,对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子域或者区域性审计项目,要整合资源实施集中审计,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

六、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的措施

强化乡村振兴审计的统筹管理,重点在于强化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工具的设计。乡村振兴审计统筹管理应加强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乡村振兴审计组织机构设计

乡村振兴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加强对乡村振兴审计的组织机构设计。一是加强审计委员会对乡村振兴审计的统一领导,各级审计委员会都必须把乡村振兴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统一管理;二是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尤其是省区级审计机关对乡村振兴审计纳入全省区统一实施项目进行全省区一盘棋管理;三是成立统筹管理机关,统筹负责乡村振兴审计推进在全省区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四是建立相关的审计机制和制度,为乡村振兴审计的高效运行提升提供保障机制。

(二)大力做好乡村振兴审计的资源筹备

要顺利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审计资源的筹备情况,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应该充分进行研究,加强协调,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各级审计机关党组必须充分认识审计资源保障的重要性,二是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应该做好人力资源的筹备,一方面,需要筹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筹备必须考虑数量规模的客观需要。乡村振兴审计与现有的专业审计项目存在着多重交叉与复合关系,审计人员的数量对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的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三是综合部门充分准备好相关的经济资源,主要是财政资源的筹备。各级审计机关要在连续的年度当中安排好乡村振兴审计的部门预算,才能够保障乡村振兴审计项目的实施。四是其他后勤部门的保障安排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是交通工具的解决,其次需要考虑涉及乡村审计的食宿问题。五是必须充分重视在乡村振兴审计资源保障中的部门协调问题。

(三)强化乡村振兴审计法律建设与政策准备

要搞好乡村振兴审计,就要涉及到大量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包括土地利用、经济林木、预算安排、农业投入、基础设施投入、股权结构、城乡规划、道路规划、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和运用,涉及到相关行业、领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安排。一是要对已有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理解和具体运用。二是要围绕乡村振兴审计,出台一些与形势相符合的具体规定。三是要与财政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一些重要的审计依据。

(四)加强乡村振兴审计统计的相关设计

乡村振兴审计必须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体实施,服务宏观决策的信息参考,服务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为实现对信息的有效采集,一是在建立一套乡村振兴审计的专用审计统计报表,二是要建立一套乡村振兴审计的信息收集机制和制度。通过制度及报表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培训,才能够有效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五)充分做好乡村振兴审计成果提升准备

一是要追求单个项目的审计质量提升。单个项目审计质量提升,就是在单个项目间努力做好质量管理,取得发现乡村振兴当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准确分析并揭示问题成因。二是大力促进审计质量的综合提升,从而为审计建议向宏观决策转化,为促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打下良好基础。三是要加强审计成果转化的渠道建设,要与宏观决策部门的信息采集机制做好对接和沟通,从而促进审计意见建议向宏观决策转化,促进相关行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健全完善。

(六)充分完善乡村振兴审计方案

充分完善的乡村振兴审计工作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科学规划审计覆盖面。审计覆盖面的确定有多重考量因素,更多是从乡村振兴审计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多大的审计面才能够充分揭示问题的角度进行考量,二是必须科学确定审计目标。宏观层面的目标在于明确为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提供支撐和依据,微观层面的目标在于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和事实。必须充分注意审计对象的特征,保持审计目标相对的独立和灵活性。三是必须科学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宏观层面的审计重点,要在审计取证中保持问题数量的普遍性;在微观层面的重点,主要是揭示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尤其是贪污、侵占公共财政、公共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微观层面的审计取证问题,应该保证审计证据的精准性,质量胜于数量。四是必须保持审计工作方案的统一性问题。首先,必须保持时间和节奏的统一,从而保证审计项目的整体性;其次,必须保证审计重点的统一,从而为审计服务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打下基础。再次,必须保证执法标准、执法尺度的统一性,充分体现文明执法。五是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程序。科学的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程序,是审计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和体现,为复杂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审计提供了具体的指南,保证了乡村振兴审计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图登克珠.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7):22-24.

[2]司马宏吴,宁卓妍.基于乡村振兴的精准扶贫审计研究[J].管理观察,2020(6):61-65.

[3]俞建雄.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助力乡村振兴研究[J].当代会计,2018(2):63-64.

[4]何瑞铧,廖金锋,朱灵通.乡村振兴视角下环境审计的治理价值研究[J].会计之友,2020(10):143-148.

[5]吕劲松,黄崑.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审计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2018(4):12-17.

[作者简介]李海嘉(1987-),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审计科学研究所管理员,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与审计。

[责任编辑 李素群]

作者:李海嘉

上一篇: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动物疾病预防畜牧养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