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课程设置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再像传统活动那样死板教条,而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趣味性、引导性和多样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符合学生活动需求的“特色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中小学教学论文 篇1:

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危机,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中小学;危机;对策

新农村中小学即指县城以外的地区中小学,即镇和乡村的中小学。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突出,这是不容忽视的危机问题。我们根据对问题情况分析,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

1 河北省新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危机

1.1 教学存在的危机

1.1.1 “二课”严重缺失

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会重视语数外三大科,而忽视音体美等科目。所以有些学校的音体美课程是虚设的,有些学校根本没有此类课程,有音乐课的学校,很多音乐老师上课时不再弹琴领唱,而是利用多媒体放一些歌曲,让学生跟着电脑学。体育课集合跑两圈以后就自由活动,只要学生不受伤,体育老师就算完成了任务。音体美课所体现的“无用性”,越来越多的其他科任老师占用其时间,很多学校音体美课成了自习课。另外,很多学校没有阅读课,更没有心理咨询等内容。由于农村中小学的“二课”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 摧残学生的教学方法

(1)抓两头放中间,忽视业务不育人。

有些学校的老师教学中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教学方法。即教学中只管优等生和差等生,教学中抓好优等生,能保证中考时更多的学生考入一中。严抓差等生,不是抓学习而是抓纪律,只要他们不捣乱,学不学不管。不抓中等生,是因为老师认为抓他们也没有考入一中的希望,白浪费时间。其结果是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懒惰行为普遍;学生基础偏差,不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老师教学态度很不严谨,课件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不充分重视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因为政治、生物、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小科的教师富余时间多,所以,这些教师在办公室上网购物、看电视剧,聊天现象极为严重。

(2)惩罚式教学,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

在农村中小学,打学生的现象很严重。个别学校的一些办公室里,都能见到老师拿着戒尺(长约半米,宽约七八公分,厚约两厘米的木板)打学生的现象,打手心或者打屁股,有的老师甚至用巴掌抽学生耳光。课间时很多学生就会被传到办公室挨打。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实施体罚,在全班人的注视下直接用脚踢。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严重的会使学生的尊严、身心健康等受到侵害。

1.1.3 先进的教学理念,低劣的教学效果

(1)“生本教育”理念及弊端。

“生本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倡导“阳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被编号;二是学生面对面。当把课堂交给学生时,学生会把与课堂没有关系的事情也拿来讨论,一旦课堂成了开放式的,学生们的提问五花八门,老师依次解决这些问题,时间不够用,倘若有选择的解决,那就会打击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另外,好多老教师教学多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制,难以改变,也不愿改变。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被听课的情况下才会以“阳光课堂”作秀,“阳光课堂”只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方面不认真,不规范,效果不佳。其结果,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到了期末,许多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2)“创建高效课堂”理念及弊端。

有些学校以“创建高效课堂”为理念,推行“三讲、三不讲、三不布置、三布置”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应用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首先,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老师,这方面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其次,在“三不讲”这一方面,作为高年级的学生,首先在其基础方面,学生们的基础良莠不齐,讲与不讲就存在矛盾。对于“三布置”因每个学生不可能大跨步一齐向前走,所以总有些掉队的同学。

1.2 管理存在的危机

1.2.1 考核方向单一,打击教师积极性

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危机,如不及时解决,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严重桎梏。学校的教师考核主要集中在學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排名上,对期末成绩有进步的教师进行大幅度的加分奖励,而对教师出勤、工作量、教师的教案检查以及学生的作业检查等其他方面考察很少涉及。这样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学生的成绩,使用很多不正当的手段:有的老师把学生的成绩压一次,然后等考核的时候再提一次,这样,既保证了成绩,又有了进步加分;有的老师阅卷时肆意提高自己学生的成绩;有的老师甚至上课的时候交给学生作弊的方法。农村学校基本上是都处于单向、单方面的运作中,教师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对学校管理进行建议,只是被动的接受。即使存在职工代表大会,学校也明确指出:大意见不许提,小意见提了办不了。

1.2.2 一刀切的减负政策,有悖于农村现实

全国都在为学生减负的情况下,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在学校的时间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他们一天中学习的时间,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和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有限性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出现更大的问题。课后作业的减少和孩子自制力不够,再加上家长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和意识督促孩子学习,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城市孩子,农村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对学习兴趣减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农村学生的减负政策绝不能同城市的学生一样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甚至从某种角度说没有减负的必要。

1.2.3 寄宿制学校徒有“家”管理理念,学生缺少温暖

很多学校提倡“家”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温暖。农村的大部分学校用水、用厕问题严重。另外,有的学生还不具备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打开水时,出现“暖壶比学生高”这样让人心酸的场景。寄宿制学校本着学生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千分竞赛”制度,对学生制定了很多限制正常自由的规矩,违规者扣分。被扣分学生的处理结果大致为:写检查、做值日、写保证书当全班同学面表决心、回家反省一星期、停宿等。学校德育处领导在教育学生方面,采取惩治为主方式,惩罚以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补救的正确的教育措施。这些制度和规矩束缚着压制了孩子们的天性。

1.2.4 师生流失,师生结构严重失衡

农村中小学校园“决口”的表现:一是家长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农村学校,到县城以上更好的学校就读;二是农村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地调往县城等更好的学校。其结果是,农村中小学在读数量急剧减少,剩下的多少成绩差、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另外,农村教师大量流失,催生了三方面危机:一是农村师资匮乏;二是滋生腐败,加重教师负担;三是学生家长怀疑剩下的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流失的原因:家庭问题、学校的师源问题、轻视教育问题。教师流失的原因:一是农村待遇低、条件差;二是教师跨学科教学一身兼多职,自己的专业特长可能无处施展,这些是学校留不住老师的主要原因。

2 危机解决的策略

2.1 解决教学危机的策略

除了用“顶岗实习”弥补农村中小学“二课”教师的缺失,学校还可以每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设立“活动课”如(科技制作、舞蹈课、诵读展示、足球、篮球、简笔画、素描、书法、手工制作等),学生可以自由进行选修。任课的教师可以是音体美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语数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课。如果各个学校能够落实这项策略。也是对二课堂的拓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1.1 用“顶岗实习”弥补农村中小学“二课”教师的缺失

“二课”关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农村“二课”缺失的局面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授课老师造成的,深层原因是学校对“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要想改善这种局面,校领导应该首先在认知上树立个正确的态度,意识到“二课”的重要性。另外,用“顶岗实习”弥补农村中小学“二课”教师的缺失,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实行不间断顶岗,并且把音体美等有“二课”特长的顶岗生全部分配到缺少“二课”教师的农村中小学。

2.1.2 用严厉的监督机制改变摧残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让学生和家长监督,如果出现:抓两头放中间的教学方法;惩罚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严谨等。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教委举报,情况属实后,对该校的领导和教师施行调离原学校到偏远学校任教的惩罚。

除了进行监督和惩罚之外,学校教务处还可以制定“三生建设”,的相关规定。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对于每个月或者每学期有进步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相关教师奖励。教务处还可以进行“高效学习班级”“自主学习班级”的评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平行班级之间在竞争中前进。

2.1.3 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将“生本教育”、“阳光阅读卡”、“三讲三不讲”、“三布置、三不布置”等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到实处。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安排老師参与其中,全过程进行指导,鼓励多方参与。如开设阅读课,每周制定一节课作为“班级阅读展示课”。建立流动书站:由学生提供书源,书籍共享。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汇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弊端,解决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倾听,培养倾听能力,静静地思考。别人组内汇报的时候,做简单的记录。以便以针对性的交流。

2.2 解决管理危机的策略

2.2.1 规范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

健全教师考核制度,不以单一的学生成绩作为考核唯一目标。要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成绩、出勤、工作量、责任心等作为奖励的标准,将其与教师培训、晋级、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

2.2.2 落实“家”的管理理念,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

要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管理提供规范要求。可以建立门卫、值班制度,学校应该重视学校的管理事情,对于门卫,要选拔合格的管理人才,必须要有责任心,保证学生和学校的安全。对于宿舍管理这点,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并明确安全职责,昼夜巡逻值班,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2.2.3 减少农村师生流失的策略

农村师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同县城学校无法相比,因此家长千方百计地设法让孩子到县城就读,农村教师因为待遇、教学质量等各方面与县城教师的滞后性,他们也使出浑身解数脱离农村学校调往县城。要想堵住农村“决口”的校园,首先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一律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如果县城学校违反这一原则,教育主管领导和校长将被调往农村服务三年。另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使其各方面待遇高于城市,把这些定为一项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师生就不会流失。

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成败,关乎全省教育成败,决定新农村的健康发展。而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就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危机,只有解决了这些危机,农村中小学教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新农村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师,2007.

作者:刘常飞 姜新 刘微

农村中小学教学论文 篇2: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路径探讨

摘要:课程设置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再像传统活动那样死板教条,而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趣味性、引导性和多样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符合学生活动需求的“特色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思路。当下,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能促进中小学建设。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路径

笔者认为,教与学之间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最能塑造其思想品格、释放其天性禀赋的方式,而基于中小学教育的初衷,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教师必然的选择。

一、設置弹性灵活的课程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学活动共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合作性,即学生能够通力合作从而完成集体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友情;第二是互促性,即每名学生都能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自身能力,同样,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提高能力;第三是多样性,即集体活动本身应保证形式、内容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安排多个活动环节,并不断调整活动过程的松紧快慢,保证学生获得最好的活动体验。而弹性灵活的课程不仅要包括以上三个特点,还要最大限度的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和节奏感,所谓灵活性,就是学生课程内容能够根据教学实况的变化随时变换、交替,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而节奏感是指学生课程的实施过程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时快时慢,松紧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通过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课程游戏化是为中小学教学活动附加游戏属性,从而提高其趣味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可以保证不会干扰其本身的教育功能,依旧可以配合弹性灵活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其他各项能力。此外,因为游戏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如若参与其中,则很有可能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活力,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更容易从活动过程中建立“互促、互进、共发展”的“共生”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学生只有在和谐、有序、无压力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才能增强思维活跃度和身体运动力,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下,只有在和谐、有序、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营造和谐、有序、无压力的教学环境来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拓展性和多样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同时,环境创设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官学习能力为核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时,教师可以“书”为题,通过音乐、书画艺术作品等创设古色古香的教学环境,同时让学生传阅古书,感受浓浓的书卷气,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四、增强教师的指导能力特别是学习指导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农村小学教师要懂得取舍,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代之以“人本教学”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能力尤其是学习指导能力,给予学生更加自主、自由的学习权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即组织、安排学生学习的能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习指导能力,即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能在无形中避免走很多的学习弯路。

五、师生共同参与,但要降低教师的干预性

为了保证教师能在课程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师生交流能力,教师也可以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和启发作用,通过控制课程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节奏感。例如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引导其学习行为与课程内容和教学节奏相适应,同时,教师也需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强加干预,更不能因学生不遵守学习规则和行为规范就对其横加指责,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习进入一种高效、和谐、易于推进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通过设置弹性灵活的课程、通过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师的指导能力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等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还需要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吕艳秋.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路径探讨[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1):277-279.

[2]王岳, 马学良. 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探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5):67-70.

[3]周虹.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及路径探析[J]. 教师教育论坛, 2016, 29(8):21-24.

[4]刘敏慧. 农村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及提高路径探讨, 2016(12):278-279.

作者:覃恒飞

农村中小学教学论文 篇3:

丰宁试验区: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着重探索信息技术环境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如何通过理论、模式、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2004年6月,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国家“农远工程”试点县)教育局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签订了“大幅度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的项目协议。

首批参加跨越式课题的学校共7所:包括5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农村试验区。通过历时六年多的实践探索,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并探索出一套可以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从而使更大范围的丰宁农村孩子受益,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积极推动下,于2008年9月和2009年9月,分两次将课题学校从6所扩展到11所,又从11所扩展到32所,几乎遍及全县各个区域。共有试验班110个,试验教师127人,参与试验的学生4 535人。小学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二全部在非网络环境下进行试验,中学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试验。①

本试验项目通过对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进行探索、总结和提炼,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丰宁发展规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的“丰宁”发展模式。让高质量、高效率成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标志,使农村校(或薄弱校)的孩子也享受到和城里名校(或强势校)学生一样的良好教育,从而切试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丰宁试验区课题经验总结如下。

一、聚焦小学主科(语文和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和中心都放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放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是丰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也是多年来丰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方向。特色均衡是从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特色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特色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为核心探索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新理念。特色均衡理念指导下的区域义务教育倡导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效应,使学科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课程建设等教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特色中找均衡,在均衡中寻特色,最终将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上。

二、区域内联片教研

在2009年9月课题试验学校达到24所这一相当规模时,为了促进试验区内各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有效整合试验教师教研资源和课题指导力量,以便在片区更大范围内实现教师的同伴互助、扩大区域片区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课题组和县教育局协作对24所试验学校实施了多次的联片教研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研模式。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同课异构,准备高质量的示范课。每次联片教研之前,课题组都会选定某一片区中的1~2位教师准备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所有参加该片区教研的教师都会针对该课进行同课异构,通过QQ或邮箱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共享出来供全片区内的教师参考。课题组组织整理这些教学设计方案并指导1~2位教师按照这些方案进行备课。

片区教研,以听课和议课为主要活动形式。课题组成员和该片区的所有教师听示范课并对示范课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目的不是对该示范课提出不足和修改意见,而是所有参加议课的教师都要说出从这堂示范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这堂课与自己准备的课的异同。这样的片区教研打破了教师之间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对议课的表面应付,也更加注重教师学科知识的增长与构建,为教师找到一种快速共享知识、抓住关键知识、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或困惑的新途径。

独立上课并改课。片区教研结束之后,片区内的所有教师都按照教研时的上课思路将示范课的内容在本学校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进行试上,并将试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在QQ群中或通过群邮件共享。

总结反思。在联片教研活动结束后,各与会教师需要结合本次活动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或反思,例如结合观摩课例进行自我剖析、反思收获以及如何自我改进等,并将反思发表在QQ群论坛上,教师之间互相阅读并可做出点评。

三、跨区交流

为开阔丰宁试验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路,使试验教师能较快地理解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念,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让课题进展进入快车道,课题组在丰宁区组织了多次跨区交流与研讨的活动。2004年至今,课题组组织丰宁区试验教师及领导参与了跨越式课题暑期研讨会、北方区教学交流研讨会、基于农远工程的农村课堂教学研究现场研讨会、宁夏永宁参观交流活动等多项活动。通过这类与教育研究专家、其他试验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跨区域交流,促进了丰宁试验区的教师和领导进一步学习创新的理论体系、扎试有效的课题实践方式、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与试验学校间观摩交流,在课题管理、网络试验班教学管理、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性教学评估、小学英语、小学语文、中学文科、中学理科等方面都进行了经验分享,为在丰宁区积极推动跨越式课题发展提供了参照和榜样。2010年5月,在丰宁县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丰宁试验区举办了“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共同商讨中国农村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与策略,搭建高校、行政、学校“三位一体”系统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协作平台,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这些跨区域的交流研讨活动十分有效地推进了丰宁试验区的课题工作的展开。

四、举办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解决课堂教学的“少、差、慢、费”的问题,课题组和县教育局举办多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如2009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落实有效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模式,丰宁区举办了全县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深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改革,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语文教学扩展阅读、夯试写字、提前写作,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次通过现场听课、讲座指导、交流研讨、学生现场作文、成果展示等,在构建丰宁县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新模式,探索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写字教学、落试扩展阅读和跟进写作训练策略与方法,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全县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改革步入良性发展提供了引领和示范。

五、发挥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

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地发挥了其职能作用,配合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对全县的各中小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有效的专业引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题理念、模式、方法、技术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探讨,积极研读新教材、新课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当试点校的课题研究已探索出一套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可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时,为了推广课题成果,以使丰宁更大范围的农村儿童受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实施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包括组织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学现状,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教师行为”为培训的出发点,制订了系统的中小学师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例如课例培训、交流互动等,从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活动开展了包括听课和评课、组织县级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配合各学区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等。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全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偏远山区教师、老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教师得到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激发了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激情,并扩大了课题的影响面,促进了丰宁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家校互动以取得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课题研究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果,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家长的支持是试验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动力。家长的态度和对试验效果的肯定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生源甚至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以及后续的资金支援。丰宁三小、一小通过组织家长观看教学实录、联席会等形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自愿为试验班班级添置多媒体设备。各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课题、对学校教学的信任与支持。家长的支持减轻了试验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学校和试验教师的信心。此外,非试验班学生家长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支持学校的试验工作,一种参与、支持试验的氛围已经形成。总之,多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活动成为了积极推进课题顺利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它为试验的顺利开展营造了相对较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编者注:为适应农村实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选择了三种基本模式: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每套设备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谭烨)

作者:刘希 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