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幼儿教育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關于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当代幼儿教师应立足于生活教育的视野之下,植根于教育本身,不断地推动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循序渐进式地推进,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本质目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摘 要:自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够让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产生热爱之情,以此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文章探究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考精神、加强师幼互动探究、加强多种知识的渗透、鼓励幼儿亲近自然,以此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幼儿进行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种植活动;核心素养;思考;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对此,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以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幼兒的科学思考精神

自然环境能够释放幼儿的天性,因此,农村幼儿园要积极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鼓励幼儿通过种植活动接触不同的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科学思考精神。农村幼儿园周边有非常多的绿色植物,每种植物都会随着四季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变化,不过,有的植物季节性变化较大,如落叶乔木的季节性变化就比较大,而有的植物季节性变化比较小,如松树等四季常青的植物,这些植物形态上的差异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对此,幼儿园教师可引导幼儿细心观察松树和其他植物的不同,如叶子的颜色、形状等,并设计相应问题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如“什么小动物喜欢生活在松树上面?竹子的叶子和松树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幼儿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纷纷给出答案:“竹子的叶子像尖尖的锥子。”“松树的叶子有点像针,竹子的叶子是一片片的。”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可激发对幼儿对植物、对自然的探究兴趣。在活动之前,教师可通过电子幻灯片,以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有关植物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可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提升幼儿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种植向日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电子幻灯片向幼儿介绍向日葵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并给幼儿展示向日葵的种子。对此,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踊跃发言:“这些种子和我们平时吃的瓜子有点像。”幼儿园教师可顺势引导:“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其实就是向日葵的种子。那么,我们吃的这些种子,也就是葵花籽,能在自然环境下种出向日葵吗?”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我们平时吃的种子应该可以种出葵花,不然怎么叫葵花籽呢?”有的幼儿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这些种子种不出向日葵,因为它们都被炒熟了。”无论幼儿的回答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要积极接纳,然后引导幼儿把已经加工的葵花籽和没有经过加工的葵花籽,一起种下,让幼儿细心观察不同葵花籽的生长状况,让实践检验幼儿的不同结论,并以此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学科素养。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在开展种植活动之前,可先让幼儿接触植物的形态,形成足够的知识储备,激发幼儿探索种植活动的兴趣,然后再引导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让幼儿通过观察活动,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考精神。

二、加强师幼互动探究

在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师幼之间的互动,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挥户外种植活动应有的教学价值。对此,幼儿园教师要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认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并把幼儿的兴趣爱好充分融入种植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形成科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种植大葱、大蒜的活动时,幼儿有非常多的疑问:“我们平时吃的大蒜就是我们种的大蒜吗?”“我们平时吃的大蒜是大蒜的哪个部位?是它的根吗?”“我们是吃葱的叶子,还是葱的根?”从本质上讲,这些问题是幼儿思考、探究的结果。对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为幼儿一一解答,让幼儿从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知累。对于大葱、大蒜的种植过程,幼儿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幼儿通过思考、探究产生的疑问,及时为幼儿解决这些疑问,而不能因不耐烦就一笔带过,甚至是忽略,这样很容易打击幼儿的探究热情,也不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种植活动中融入幼儿喜欢的其他活动内容,从而把种植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充分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种植活动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例如,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幼儿的兴趣点,如他们平时关注的动画片等,把角色扮演融入种植活动中,进一步调动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之一,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如“灰太狼总也抓不到小羊,于是打算自己种植物吃,小朋友们帮灰太狼想一想,它应该种些什么植物”,或者“懒羊羊要做青草蛋糕,打算种一些植物点缀在青草蛋糕上,小朋友们觉得哪些植物点缀到蛋糕上更好”。这些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种植活动中,能够让种植活动更具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幼儿园教师还可以让农村幼儿扮演动画片里的角色,以角色游戏的方式参与种植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之后,亲自参与植物的管理,以此感受种植活动体现的劳动价值和意义。

由此可见,种植活动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幼儿的兴趣点,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提升种植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种植活动在农村幼儿群体中的认可程度。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农村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强化农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并让幼儿把这些知识和信息内化到自己的科学知识系统中。

三、加强多种知识的渗透

实现知识的综合性输出,是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教学价值之一。因此,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多种知识综合到种植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具体策略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幼儿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环保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具体到相应活动中,幼儿的理解、吸引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种植这些植物的时候都离不开什么?”幼儿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离不开水。”“离不开土壤。”“离不开阳光。”“离不开肥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循序渐进地继续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身边的水源和土壤干净吗?你们见过被污染的泥土或水源吗?”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教师的问题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什么会出现污染现象,用被污染的水和泥土种植物,这些植物能吃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引导幼儿逐渐萌发出环保意识。环保知识比较抽象,幼儿作为年龄层次较低的学习群体,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其内涵,而教师借助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环保概念,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又如,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时,可在提升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和需求,因此,在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以口头交流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观察成果:“我种出来的西红柿红彤彤的。”“我种出来的空心菜绿油油的。”幼儿把自己的观察过程、观察结果,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幼儿多种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充分体现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价值的过程。另外,在幼儿园种植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例如,让幼儿以图画日记的形式把植物的生长过程画下来。这些图画日记,既可以提升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又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兴趣。因此,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不能停留在某种特定能力的提升层面上,应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围绕幼儿多种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而进行。

四、鼓励幼儿亲近自然

在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中,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以及其他核心素养,教师要鼓励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农村幼儿对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观形成新的见解,产生新的认识,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儿童农庄里种植地瓜。首先,让幼儿自己培育地瓜秧,观察这些地瓜秧苗是如何成长的。然后,让幼儿带着地瓜秧苗来到菜地,学习如何把其种到菜地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给农村幼儿一些农业生产知识,比如什么叫做垄,等等。到了收获季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挖出地瓜,和幼儿一起将地瓜烤熟,或进行其他加工。这些教学内容是传统课堂无法传授的,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

又如,大地里的小麦成熟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带着农村幼儿一起收获,然后和幼儿一起动手把这些麦秆变成传统的麦秆画。在农村幼儿园美工课程中,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如用地瓜叶子作画,或将麦秆制作成玩具。这些方式都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让幼儿享受自然环境带来的乐趣。

五、结语

农村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鼓励幼儿认真观察、思考,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将习得的种植等知识内化于心。同时,教师要通过种植活动加强多种知识的渗透,让种植活动的价值实现多元化,发展幼儿的多种素养,并创造机会,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与好奇心,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清丽.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策略探讨[J].家长,2020(29).

[2]柏正兰,王晶晶.聚焦关键经验 生发幼儿种植课程的实践[J].儿童与健康,2020(10).

[3]裴春昕.户外环创优设计 资源游戏巧融合[J].山西教育,2020(09).

[4]顾淑芳.“亲自然”活动三步曲——幼儿园家庭式种植活动的实践[J].好家长,2020(76).

[5]陈传芝,张志娟.快乐种植,幸福成长——幼儿园种植活动有效开展的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0(13).

[6]崔淑萍,刘丽萍,刘华,原怡.在园本课程中开展关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以郑州市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为例[J].河南教育,2020(07).

[7]鹿婷.種植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以中班种植活动中“西蓝花长虫子”事件为例[J].幼儿教育,2019(07).

[8]骆丽霏.追随儿童问题情境的幼儿园种植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0(10).

[9]刘娟娟.优化幼儿园种植特色活动的方法与策略[J].天津教育,2020(09).

[10]佘新兰.幼儿园种植活动思考[J].儿童与健康,2020(01).

[11]钟润桃.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享有自主“五特权”[J].幼儿教育研究,2019(06).

[12]盛雨婷.“我和泥土的约会”——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lanting Activities in Rural Kindergartens

Shi Pingbin

(Shunying Kindergarten, Chidian Town,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Jinjiang 362212, China)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lanting activities; core competence; reflection; explore; ability

作者:施萍彬

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篇2:

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有效性探究

摘 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幼儿教育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關于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当代幼儿教师应立足于生活教育的视野之下,植根于教育本身,不断地推动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循序渐进式地推进,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本质目的。基于此,特以生活教育理念分析为切入点,继而围绕其有效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活教育;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有效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90

从人一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角度来看,处于幼儿阶段的孩童正值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未知的,并且此阶段的孩童还有着认知能力极弱,并且无法理解抽象事物的认知特征。因此,以生活教育为根本出发点,借助游戏化课程,帮助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更好地洞悉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生活教育理念分析

“生活教育”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行知先生提出该理念时,中国存在着西方的“洋化教育”以及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通常的情况下,该教育理念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三点。首先,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在于生活便是教育,两者之间互相交织且相互影响,其次便为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理念本质上所诠释的正是教育活动本身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该理念并不等同于传统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死记硬背”,反之,其更为强调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幼儿创造意识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规划之中,生活教育理念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所以,目前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尝试将幼儿成长需要学习的知识,同生活、社会等层面进行有效的衔接,这有助于日后幼儿教育更好地开展。

二、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推动学习品质形成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其通常的情况下需要建立在对事物有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幼儿阶段的孩童虽然并不涉及系统地学习知识,学习品质的形成却可以在幼儿阶段形成。但实际上,许多农村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似乎并不注重幼儿这一方面的成长。因此,当代幼儿教师则应该依托于游戏化课程,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形成。而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而言所起到的则是不可估量的作用[1]。

(二)符合幼儿认知特征,提高幼儿积极性

纯真无邪、贪玩等等,实际上都属于幼儿阶段孩童最为明显的性格特征。尤其是贪玩的特征更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当代农村幼儿园以生活教育为目的,展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教育,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在平时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从幼儿教育的本质出发来看,符合幼儿认知特征以及提高幼儿积极性的优势,还使得幼师能够将生活教育更好地融入对农村幼儿的教育之中,而这则有着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近年来教育资源的分配虽然日趋完善,但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意识,相较于城市幼儿家长的教育意识而言,客观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相较于城镇幼儿园而言,农村幼儿园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则要更重一些,而教育的内容也要更为深入一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幼师更是需要借助游戏化课程本身弥补这一层面的不足,从而使得农村幼儿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生活教育视角下的游戏化课程,在让幼儿洞悉到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外,还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推动农村幼儿园教育

情感体验,指的是人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体验以及情感。而对于尚处在幼年阶段的孩童来讲,加强情感体验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来讲,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这是因为生活视角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设计,实际上为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路径。

这中间,切实有效的游戏设计能够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获得更多的喜悦。并且农村幼儿园在将生活教育的理念整合,并将其切实融入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中时,同样也能够使幼儿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也能强化幼儿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环境。从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生活视角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今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生活教育视野下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有效性探究

(一)整体规划室内外环境,提供多样化游戏活动机会

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从本质上来讲,游戏属于方式,而教育则属于目的。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不应该只是注重具有娱乐性质的玩耍功能,也应该兼具健身性的运动功能、智慧性的思维功能等等,这样便能切实有效地使生活教育同游戏化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机会,这也就为农村幼儿园幼儿的生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2]。

这中间,农村幼儿园应注重有限资源的合理运用。首先为户外的自然环境设计相应的草地、小山坡等,这样便使农村幼儿园的幼师能够根据户外自然环境设计相应的游戏化课程,从而使幼儿在幼师的引导下,获得自然、审美、社会性等层面的教育,继而落实生活教育。而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上,幼儿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布局的需要布置活动区域的情境,从而为生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

(二)丰富游戏的材料,使课程在区域中自然丰富

实践表明,幼儿的游戏过程所呈现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因为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兴趣,调整游戏的内容以及方式等等。而这一过程所反映的恰恰是幼儿的学习、思考。因此,当代农村幼儿园应最大程度上丰富游戏的材料。这样既能使农村幼儿园的幼儿在接受生活化教育的同时,还能借助游戏化课程培养自身的学习、思考能力。

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笔者在班级中特意创设了所谓的“材料超市”,这中间“材料超市”的作用为向学生提供材料。对此,笔者为了使“材料超市”更为贴近生活,特意帮助学生设计了购买的“货币”,并教导幼儿凭借“货币”前往“材料超市”购买游戏所需的材料。后来笔者观察发现,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便会尝试模仿生活中的购买行为进行活动,同时此种开放性的游戏,也间接使得幼儿开始思考交易行为。

(三)课程目标整合,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在课程目标整合的实际过程中,游戏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自主操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便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强化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继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具体言之,“游戏化”的课程所指的并不是让幼儿自由地去玩耍,而其所强调的则是借助游戏的方式,不断引导其进行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促使其去了解更多感兴趣的话题、事物等。所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需要保证游戏课程具有内涵,同时还需要幼儿教师充分保证游戏化课程本身契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当然,若要更为贴近生活教育的视野,实际上还是需要幼儿教师自身不断发掘游戏化课程同生活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便能达到“借物喻人”的目的,并且还能使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点滴,继而使幼儿自身实现多元发展。

(四)游戏材料多样化,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农村幼儿园应致力于推进幼儿园游戏材料的多样化,这样便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只有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游戏化课程的边界才能得到有效地拓宽,同时也使幼儿教师能够开展多样性的游戏,从而落实对农村幼儿园幼儿的生活教育[3]。游戏内容的多样化,实际上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这对于其成长来讲,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因所需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些。所以,在平时应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身,并提高知识的广度,这样的情况下,便能使游戏材料多样化的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于教育活动同生活、社会环境之间的衔接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拓宽生活同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落实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的生活即是教育,从而实现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构建。

(五)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落实,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注重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落实,以此来保证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首先,《纲要》曾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及领导者。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尝试同幼儿之间构建平等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使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质上属于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无法剥离,而其中的“做”则为核心。所以,教师在构建游戏化课程时,应特别注重“做”。

如在幼儿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告知幼儿答案。反之,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探究,从而使幼儿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分析答案,这实际上,有助于幼儿自身能力的成长。此外,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游戏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游戏课程本身有众多的实践探究环节,并要落实保证游戏化课程教育符合实际所需。

总而言之,当代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教育应以生活教育为根本出发点,而后以此为基础,多角度多层面出发,不斷精进幼儿教育本身。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使游戏化课程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农村幼儿园幼儿的生活教育,从而为幼儿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仕玉,李雪平.农村大班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8):21.

[2]陆晓益.关于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2):89.

[3]魏发.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8):17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周秀娟

自然环境下农村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建构

[摘 要] 农村幼儿园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使命与实践环境,应充分利用所处的自然环境,建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自然课程,以在自然中做事、做自然的事、自然地做事为课程理念,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事物为探究对象,自然、自主地学习与发展,以达到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这决定了农村幼儿园应精心筛选自然文化资源,编制涵盖幼儿自我、自然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自然课程方案,采取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活动、自然区角、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户外游戏等多种途径实施自然课程,同时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保证自然课程的实施质量。

[关键词] 自然课程;自然教育;农村幼儿园

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念,他认为以自然和社会为主要内容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直接经验,是幼儿能够直接参与、理解且生气勃勃的。[1]幼儿作为一个生物性个体,其身心的健全、和谐发展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大自然为幼儿成长提供了包括心理氛围、思想情感、实践场域、活动对象等在内的广泛内容,幼儿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需要自然的本能,[2][3][4]自然也昭示着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基本原则。[5]农村幼儿园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使命和实践环境,它应该充分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在尊重幼儿自然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然生活来延展幼儿成长的宽度和深度。[6][7]自然课程是幼儿园践行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發来建构和实施自然课程,为农村幼儿创设适宜且具有充分发展性的成长环境。

一、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农村幼儿园建构并实施自然课程既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环境的一种现实回应。从将自然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确立适宜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来引导自然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从而在自然课程与幼儿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且有效的连接。

从经验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出发,幼儿园课程实践秉持的是大课程的立场,即幼儿的学习是与其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和亲身探究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并以此来获得认知、思想、情感、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8][9]因此,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建构的理念也应该是在自然中做事、做自然的事和自然地做事,应该以自然的规律和价值属性来定义幼儿的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所谓在自然中做事,就是自然课程首先要强调自然的环境特性,自然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基本的场域和对象。在自然场域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专门的学习活动,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还可以是各类游戏活动或者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此时自然课程为幼儿呈现的是尽可能为自然状态的对象,它是建立幼儿自然意识和自然认知的基本前提,没有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事物为对象的亲身探究,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可能是残缺和不健全的。做自然的事是指幼儿的活动对象应该是自然界的各类事物,这一类活动对象具有自然性、具象性和广泛性,它们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幼儿的认知兴趣。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活动对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范畴,奠定幼儿自主发展的能力基础。自然地做事实质上是强调幼儿学习方式应该基于儿童的立场和以幼儿为本,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一是指自然课程的实施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指幼儿的学习规律应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只有尊重幼儿发展的生物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意识、信念和能力。概言之,自然课程的价值理念就是要在把握和尊重自然及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幼儿能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来有效发展他们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

自然课程的目标是课程理念的具体表达,它指向幼儿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状况。自蒙特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这一概念以来,自然主义教育就被认为是从单纯的自然陶冶发展到了丰富的人文关怀,自然课程作为一种经过重新组织和建构的内容体系,其目标指向也超出了自然认知这一基本范畴。[10]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以自然为场域和载体,是指向幼儿全面自主协调发展的大课程,因此它在培养儿童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下又涵盖身体发展、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科学探究、艺术陶冶等诸多细化的目标。概括而言,自然课程的目标一是发展幼儿的身体与心理,让幼儿在自然环境的熏陶和浸润下获得身体和思想上的健全发展,这是自然课程的基础目标,是践行和实现其他目标的基本前提;二是发展幼儿在不同领域的经验,帮助他们发展基本的认知能力以及个性品质,增进幼儿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等的认识和理解,夯实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三是发展幼儿在实践操作层面的一般技能,让幼儿掌握学习、交往等的一般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在规划和设定目标的同时也并非完全固定和封闭的,它应该在充分考虑环境复杂性以及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保持开放和生成,要珍视自然环境的非准备性这一价值,[11]也就是要在认识论上承认成人对自然课程的认识及其价值的预设存在不完备性和不充分性,要依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和修正自然课程的目标。

二、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实施路径

庞勒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其内部的自然本性决定的,教育的使命就是促使这种自然本性按其内在的目的或者需要展现出来。[12]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看来,所谓的自然首先是指个体的本性或者本能,个体生命的成长及其学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各项教育活动都必须以这一认识作为其实践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也必须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性出发,以自然场域和自然环境为载体,并进一步拓展到人文社会领域,是一个涵盖幼儿自我、自然与社会的立体的内容体系,它不是一种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自然教育。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内容一是应该聚焦于幼儿身心发展,即它的选择与组织应该关注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发展幼儿健康的思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应该服务于幼儿生命的健康和健全成长;二是应该以自然环境和具体的自然事物为对象,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物体、行为和现象纳入课程内容范畴,帮助幼儿获得对自然的广泛认知,以及发展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能力;三是将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纳入自然课程范畴,将人类的生产与交往实践活动及其所创造的文化视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广义视域下的自然课程价值目标应该指向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帮助幼儿树立合理的社会角色意识。人、自然与社会构成了幼儿园自然课程内容体系的骨架,三者相互融合、相互彰显、相互促进,它们共同构建起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不同剖面。幼儿园自然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不是外部资源的静态遴选,而是课程资源、成人价值预期和幼儿内在需要不断互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自然课程内容时应该保持合理的开放性以使课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适宜性和适应性。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实施围绕幼儿而展开,它基于幼儿且通过幼儿。本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和原则,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实施路径也应采取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和考虑。[13]具体来说,一是可以通过生活活动来实施自然课程。一日生活中诸如吃喝拉撒等生活活动或生活事件都蕴含着自然教育的契机和价值,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获得对自己身体、食物等的一般认识,并能培养相应的生活能力。二是可以通过创设自然区域和开展区域活动来实施自然课程。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相应的自然区角,或者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融入相应的自然元素。自然区角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幼儿对自然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认识,可以为幼儿的操作和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支持。三是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实施自然课程。集体教学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幼儿传递关于人、自然以及社会的知识,可以将人类的认知经验最大化地传递给幼儿。经过集体教学中教师有组织的讲解,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更趋深化。四是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实施自然课程。大自然、大社会就是大课堂,各项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亲身感知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知识、情感、行为、思想等的融合发展,更有助于幼儿发展成为一个言行合一的人。自然课程的实施始终要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参与,要依据课程目标的不同层次和具体的课程环境合理地选择课程实践路径。

三、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开发路径

农村幼儿园一般都扎根于广袤的自然,建构自然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园也应该形成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程序来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为幼儿创设具有适宜性和发展性的成长环境。[14]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开发路径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确定自然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原则。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是基于农村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的,它以全面核心发展农村幼儿为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它的开发与建构应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与幼儿参与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在拓展幼儿认知经验的同时发展他们积极的学习信念、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健康的思想与情感,尽可能地促进幼儿的整体和协调发展。第二,筛选自然与文化资源,确定自然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特征。农村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不仅有原生态的动植物和各种无机物,同时也有历史传承下来的各种乡土文化以及现时发生的各种生产和社会交往行为,这些事物的存在本身并不是为了幼儿的教育和学习,其价值也具有不同的向度和品质。在全面把握和梳理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幼儿的内在发展需要来把握既有资源的价值特征,并依据不同的价值属性建立一个价值网络,以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依据。第三,依据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构建自然课程主题网络。不同属性的资源往往指向幼儿发展的不同领域,但不同的领域之间也并非完全隔绝的。例如,动植物的生长可以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学问题,但它们的生长过程却是与时间和季节相联系的,因此它们又可进一步与节气甚至节日联系起来,从而从一个生物学主题发展成一个社会和文化主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建构课程主题网络时,准确把握课程资源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属性,并关注不同资源之间的联动,使自然课程的主题网络具有全面性和良好的内部结构。第四,编制自然课程的课程方案,使其与幼儿具体的学习领域对接。在明确了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以及确定了课程主题网络之后,教师应该依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将原始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转化为幼儿能够操作和实践的課程内容。

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对幼儿园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要实现对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有效建构,一是需要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养,不断夯实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使他们对农村幼儿园以及农村幼儿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及具备相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二是要加强园长对课程建构的领导,以确保课程建设的价值性、科学性、完备性和适宜性。[15]此外,幼儿园还应强化对自然课程建构的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实现对自然课程建构的全过程、多主体和多向度评价,使其能够不断趋近和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86.

[2]刘黎明.“本能”与“生长”:杜威的自然教育思想[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2):108-128.

[3]杨华俊.乡村幼儿园“自然生活”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93-96.

[4]刘铁芳.自然教育的要义与教育可能性的重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1-11.

[5]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9):58-61.

[6]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19+25.

[7]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9-92.

[8]谢笑珍.再造“知行合一”的大课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130-134.

[9]田圣会,唐菊香.大课程观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化取向[J].怀化学院学报,2006(07):162-164.

[10]赵明玉.自然主义:西方学前教育的历史溯源及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10-115.

[11]殷静.幼儿园班级环境的非准备性[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93-96.

[12]宫盛花.儿童内在自然教育刍议:基于维柯和蒙台梭利儿童学的共同性[J].教育评论,2015(10):165-167.

[13]张新芳.幼儿园园本课程特性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8(01):56-59.

[14]李香.農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湖南省浏阳市高坪镇A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1-2.

[15]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Construction of the Nature Curriculum of Rural Kindergarten

Caijuan Ji

(Jinjiaba Kindergarten of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Suzhou 215215 China)

Key words: the nature curriculum, the nature education, rural kindergarten

作者:计彩娟

上一篇:产业经济学教学创新研究论文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法德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