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对策探讨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探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础护理对策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护理对策探讨论文 篇1:

综合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来ICU病房的呼吸机治疗患者7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方式、气管切开、意识障碍、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否使用激素及留置胃管,。结果: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性别、基础疾病、插管方式、使用抑酸剂无相关性 (P>0.05) ,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年龄≥50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7 d、入住ICU时间≥7 d、意识障碍、使用激素、留置胃管≥2 d具有相关性 (P<0.05)。结论:ICU病房呼吸机治疗患者的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高,危险因素多,需要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院内获得性肺炎之一。是指在机械通气48小时之内或拔除气管插管48小时之内所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四天或者等于四天发生的肺炎属于早发性呼吸机肺炎,机械性肺炎大于或者等于五天属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就会发生脱机困难,加重患者病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很多,高龄、患者有基础的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本研究对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护理對策进行分析,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的呼吸机治疗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47±8.78)岁,疾病类型:肿瘤20例, 心血管10例, 呼吸科27例, 脑梗死9例, 脑出血4例。且本研究经过本院审批通过。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ICU病房收治患者(2)均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3)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它重大疾病(2)患者病情恶化明显且生存时期<3个月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插管方式、气管切开、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否使用激素及留置胃管。呼吸机肺炎诊断标准: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把关48小时内出现发热现象,脓性痰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可见细菌。(2)气管析出物经过细菌培养阳性(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异常(4)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5)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浸润病灶。具备以上条件均可确诊。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需严格采取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患者应该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减少患者胃内容物的滞留,促进患者消化,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反流和误吸,注重患者的口腔护理,减少患者口腔细菌。严格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能脱机是及时脱机。及时缩短患者有创性的装置,进一步缩短通气时间,及时帮助患者吸痰,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确保机械性通气的有效性,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1.4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观察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1.5统计学方法

据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

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详见表1。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主要分为,病原菌侵袭过多,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两个方面有关。患者一旦产生呼吸机性肺炎,就会对呼吸机产生依赖。这进一步导致了患者病情加重,经济压力增加,病程加长。因此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1)由于患者年龄大、长期的卧床、抵抗力过低,导致院内感染增加。(2)气管切开患者易发感染,主要由于痰液污染、空气感染、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是局部的防预受损。(3)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长期使用激素,容易使患者体内细菌产生抗药性患者对呼吸道蔓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5)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增加了患者细菌培养的机会(6)入住时间过长,患者以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患者自身就有一些慢性疾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过低,容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疾病。(7)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呼吸道的分泌物无法及时处理,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切开、年龄、器械通气、入住时间、使用激素、留置胃管有关,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首先及时清除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充分引流痰液及时更换呼吸机回路管道,清理管道上的冷凝水,清理时避免倒流入气管,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加强气道湿化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每日严格执行口腔护理,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合理使用抑酸药。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患者呼吸情况改善后及时撤离呼吸机,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帮助患者排除痰液。

综上所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应制定相关护理对策,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肖文娟,刘美华,刘媛娜.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1,19(12):1593-1597.

[2]刘秋月.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1,34(02):473-474.

[3]王巧,柳志敏.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1,19(10):1409-1412.

[4]孔羽,张冉,杨利,臧鑫亚.ICU人工气道干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28):3887-3889+3892.

[5]胡萃,杜娟,李绍飞.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53-55.

[6]马红云.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72+74.

[7]陈莉,赵红梅,黄小英,叶祖峰.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9):28-30.

[8]潘艳红.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92-93.

[9]苏秀娜,周玮芳.COPD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27-29.

[10]刘萍.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11-212.

[11]刘青.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1):4-6.

[12]吴凌云,周永明,徐丽娟,王艳婷,袁静雯,蒋雨玲,唐世琪.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营养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03):297-300.

作者:许智伟 陈韫琴 石娟 林静丽 梁燕金

基础护理对策探讨论文 篇2: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有无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方面的差异。结果 200例肿瘤化疗留置PICC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感染率为10.0%,其中,血流感染2例,局部感染18例,分别占10.0%和90.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导管出现移动、化疗次数多、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

[Key words] Tumor patients;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ursing strategies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方法,是指穿刺经过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通过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静脉置管类型[1]。PICC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护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肿瘤患者避免了刺激性强的药物损伤血管和反复穿刺的痛苦,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2]。但是PICC除了具有降低患者穿刺的痛苦外,还可以减少药物输注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置管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的长期刺激,易导致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3]。影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对于能够降低置管感染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作用,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選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19~72岁,平均(53.9±6.2)岁,导管留置时间为15~102 d。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要求意识清楚,积极配合调查与护理。排除全身有其他感染征象且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有血栓史或严重出血性疾病者、穿刺位点有皮肤破损者。依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判定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

1.2 研究方法

设计PICC维护记录单,详细记录PICC患者每次维护时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单次穿刺次数等。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及化疗次数、导管单次穿刺次数方面的差异,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

1.3 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200例肿瘤化疗留置 PICC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感染率为10.0%,其中,血流感染2例,局部感染18例,分别占 10.0%和90.0%。通过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2.2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2,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基础疾病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PICC能充分满足周期化疗和营养支持的需要,在肿瘤科应用越来越广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其他营养支持途径相比,具有留置时间长、费用低、漏液渗液少、血管皮肤刺激性损伤少、安全系数高、维护方便等优点,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PICC的三大并发症之一[4]。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约为 2.5%,而在长期置管患者中,导管相关性感染约占所有并发症的40%[5]。肿瘤患者往往由于化疗疗程长、免疫力低下,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肿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易感人群,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化疗的临床疗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临床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肿瘤患者PICC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6]。

3.1 危险因素分析

此次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患者的化疗常为周期性,需要较长的留置时间,长期静脉置管,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积物可能是细菌定植的条件之一。文献报道导管留置≥28 d,则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超过 24.0%[7]。表1数据证实了上述观点。肿瘤患者由于其长期多次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白细胞数急剧减少,从而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8-11];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化疗次数≥5次的危险性是未感染组的6.397倍。肿瘤患者在置管的同时机体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使患者的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该类人群较无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在置管后发生感染[12-16]。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且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的危险性是未感染组的3.253倍,与兰琪[17]报道的观点一致。

3.2 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对PICC置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存在认识不足、依从性等问题。另外,反复静脉穿刺会损伤皮肤及血管,使正常防御屏障受到破坏,细菌易侵入;浅静脉化疗时化疗药物损伤血管内膜而致血管纤维化,在以后行PICC置管时易容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增加了感染机会[18-19]。为了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带管的依从性,进行规范化的导管维护,重视每天导管的评估,尽早拔除不需要的导管。穿刺前,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保证环境的安全,固定导管的时候,选用透气指数为3000的无菌透明敷料,进而保证穿刺部位附近皮肤干燥、清洁,特别适合用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及多汗患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局部感染的发生。对于导管外露部分来说,可以选用施乐扣将其固定在患者前臂上,以免造成导管移位,显著减少了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21]。在置管、更换PICC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术者戴无菌帽、无菌手套、戴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患者戴口罩、帽子,全身覆盖无菌巾[21-22]。置管期间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注意饮食护理,在药物的使用和输注时间等方面应协调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与置管的治疗。另外,穿刺部位选择要慎重,应当取锁骨下静脉部位进行穿刺,这一范围内的皮肤菌丝菌落计数量少,皮肤湿度相对较低,感染的几率较小,因此,避免在股静脉实施穿刺[23]。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開展日常巡视,导管留置期间密切关注静脉导管,避免压迫到PICC穿刺点位。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健康宣导,告知患者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饮水,告知患者多饮水能够显著降低自身血液的粘稠度,避免治疗过程中形成血栓,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综上,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导管出现移动、化疗次数多、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掌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置管感染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帮助更好的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为肿瘤PICC置管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良的护理,降低PICC置管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小燕,谭丽萍,杨文红,等.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418-1419.

[2] 曹晓欣,侯香传,关伟丽,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 29(2):169-171.

[3] 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等.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8-80.

[4] 赵霞,段富交,张小琴,等.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8):809-811.

[5] 葛俊娟.肿瘤科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183-184.

[6] 王云英,吴琴,黎丽琼,等.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18):4471-4472.

[7] 陈国玲.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4,20(26):104-105.

[8] 罗鸣.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18-4219.

[9] 王艳霞.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7):95.

[10] 吴柳,高杰.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27-529.

[11] 李浩,于静蕊,李志强,等.肿瘤患者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0-4112.

[12] 叶连琴.基层医院肿瘤患者PICC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6-77.

[13] 李青,陈影,樊雪茹,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2,23(13):152-153.

[14] 窦启金.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50-151.

[15] 杨方英,谢淑萍,余元明,等.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2(10):523-524.

[16] 张伟.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306-1307.

[17] 兰琪.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导致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7):1128-1129.

[18] 葛利越,叶海瑛,李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1.

[19] 张晓霞,陈惠蓉,付岚,等.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5(11):15-18.

[20] 陆娓娜.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9-120.

[21] 周婧,程远,夏云红.门诊肿瘤患者PICC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5,22(13):50-51.

[22] 吉建华,路霞.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90-1091.

[23] 王春玲,闫秀恒.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6,17(7):157-159.

(收稿日期:2017-01-15)

作者:冯月清 吴伟仙 潘印 陈晓

基础护理对策探讨论文 篇3:

儿童肾病综合症的整体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肾病综合症的整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症患儿进行研究,对于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25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肾病综合症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教育模式,落实相对应的护理对策,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推广应用的必要。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整体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血浆中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具体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浮肿,血浆蛋白低,血胆固醇增高,其病理表现主要是微小病变型,现在治疗难度比较大,治疗周期漫长,然而很多患者都可以有效治愈成功,符合相对应的健康要求,或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极大的缓解,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要进一步注重做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在实际的护理管理环节要有效推行整体护理干预模式,结合具体问题或者注意事项落实相对应的整体护理对策,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护理效能,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兒童肾病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重点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有50例患者,来自于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在患者中有男患儿30例,女孩儿20例,年龄3~10岁,平均(4.74±2.53)岁;在具体研究环节对其随机分组,把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2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个人资料可见,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在护理对照组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之后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疾病程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持续跟踪,结合具体的检测结果实现相对应的基础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针对观察组患者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加之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首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构建整体护理程序。要确保护理程序具备应有的时效性、针对性,目标明确,以此为患儿提供更为系统完善且连续性、全面性的优质护理。要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进而更加全面细致的进行护理干预。其次,着重做好患者入院后的评估工作,患者入院两个小时之内要充分做好入院评估和体检,针对护理或者诊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有效进行相对应的护理计划优化和完善。第三,在患者入院到出院之前这段时间,要以相对应的护理程序为基准,开展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患者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要充分明确,使护理计划充分体现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要从全面性,系统性,完善性角度出发,注重做好护理评估和分析判断。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患者的安全舒适为基本要求,充分遵循患者的舒适性原则,实现正确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现出全面性,系统性和优化性。对于患者进行严格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依从性和自我护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要充分做好药物护理,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护理干预等等,并且做好病例的记录归档工作,按照病例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科学评价,并且生成相对应的书面康复护理报告。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结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4/25)和0(0/25),对照组分别为80%(20/25)和12%(3/25),由此可以充分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工作模式,护理人员除了进一步有效强化患者自身的关注程度之外,还要着重针对患者的所处环境,护理状态,物理因素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整体的护理干预,把握各类影响因素,以此体现出应有的综合性护理成效。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相对来说比较多,因为其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全,所以有的时候容易出现肾脏方面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肾脏问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具体表现主要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等一系列的表现。在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的护理程序,把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相关环节进行系统衔接,有效融合,在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以此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整体的护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通过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充分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落实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表明整体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

4结论

从上文的探究中可以充分明确,针对肾病综合症儿童来说,在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切实落实整体护理干预对策,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有推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振贤. 小儿肾病综合征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4(24):268-269.

[2]金卓.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239.

[3]张忠倩,龚福进,甘萍,等.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护理对策[J].饮食保健,2019,6(18):164-165.

[4]李楠.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护理对策[J].糖尿病天地,2018,15(10):256-257.

[5]陆新华. 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度水肿患儿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2020,35(2):294-295.

作者:张彩虹

上一篇:写作技巧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法律援助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