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立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内涵,将核心素养与化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发展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1: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能量观的建构

摘 要: 新的化学课程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探究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以最近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对其中体现能量观的知识体系设置和核心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化学教学 能量观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化学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而化学能量观作为初中化学里重要的化学学科理念,是九年级学习初学化学过程中逐步学习并且深入构建的,让学生对认识物质世界有新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从能量角度探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老师的引导和纠正下在课堂上获取知识。

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共同探究,一起讨论,让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和观点直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结合、共同交流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内在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里的能量观

化学学科里,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化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能量观不仅在初中化学里很重要,还是整个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使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能量观在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期间就会学习并且开始逐步建构,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理解科学的关键观念。因此,帮助学生能量观的建构是非常必要的。能量观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了解从能量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

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初次接触化学,为了打好基础,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建构能量观的化学基本观念非常重要。在参考和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之后,得出能量观在初中化学基本观念里的重要性,对弥补以前化学教学的不足和完善现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有重要作用。

三、新课标下教材内的能量观点例析

我们在对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联系的基础上对其中与能量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进行分析,再举例对能量观进行阐述。

化学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是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人教版九年化学教科书中,在第一单元课题1阐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时,明确指出“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指出化学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还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而且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是具有多样性的。从教材里提取一例作为素材:葡萄糖在体内释放能量。

相信这个能量的转化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实在初中化学教科书内还有许多案例,但是因为此例与人联系非常紧密,是与我们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相信更能深入人心。在教材内“氧气”课题中,动植物的呼吸作为典型的缓慢氧化之一,并指出放热是氧化反应的特征之一,但是在缓慢的氧化中不容易被察觉。在之后“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课题内,直接给出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明确说明此反应在人体内发生之后放出的能量是供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主要来源。

四、能量观的建构

在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能量的观点贯穿整个九年级化学学习,而且伴随相应的化学反应,不可能独立地呈现出来,与化学、生物、物理息息相关。

新课标背景下,打破传统教学的观念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能量观的建构是教学的一种新尝试。课表和教材本身都是试图引导学生建构在对九年级层次适用的能量观:(1)一切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2)伴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不同的形式,能量可以用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3)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应针对大量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中规律,最好联系实际,带入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时深刻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只涉及化学一个宏观概念的阐述,是为学生以后进入高中更深入地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在初中建构好能量观之后,进入高年级,对化学的认识会更深刻,也可以在从微观角度解析化学和能量关系本质的时候逐步建构更高级的能量观念。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系统创业范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106-108.

[2]赵立.大学生农业创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2,(4):133-143.

[3]杨传宇.探析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之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3,(21):159-160.

[4]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32(6):4-7.

作者:卢贵新

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立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内涵,将核心素养与化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发展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把握,注重引导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进行学习和理解,为学生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在化学知识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联系化学实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并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有效地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性学习。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及关键素养,对初中学生学习及理解化学知识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结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在开展化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进行把握,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及理解[1]。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在化学知识学习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并且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通过对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以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从而对化学变化进行学习和把握,以提升化学教学实效性[2]。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对各种证据进行搜集,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进行把握,并善于利用证据进行推理分析,对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把握,利用化学模型对化学问题进行解决。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开展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加工,从而获得实验结论。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的能力,并形成敢于质疑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崇尚真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化学的观念,敢于承担责任,促进学生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和发展[3]。

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使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策分析

在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师要注重将化学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促进化学知识的内化,实现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目标[4]。关于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突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内容来看,注重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对物质结构、性质、能量转化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学习,使学生形成学科观念,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发展。在教学中,联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能够对必备知识进行掌握,并围绕知识层次、观念层次、思维层次,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促进化学知识的内化[5]。

例如,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重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如在认识化学物质学习中,教师结合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入手,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联系宏观、微观、符号视角,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整体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特点进行学习和理解。通过把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使学生对抽象化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化学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建立起化学知识的符号表征系统,使学生联系生活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及思考,提升学生化学能力培养层次。

2.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合初中化学知识的构成来看,在书本中涉及了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有效地轉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内容,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6]。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和分析化学知识过程中,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2]。同时,结合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特点来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思考。在教学中,联系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认知,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此外,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及掌握。

例如,在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知识教学为例,一些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缺乏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燃烧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进行观看,从而思考灭火原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围绕燃烧产生的原因、如何阻断燃烧等方面进行思考,将化学知识学习与动态化的视频资料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思维运转,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一来,通过直观化教学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概念、原理的深入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3.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有效学习及理解化学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逐渐地提升学生化学能力及素养[7]。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把握,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及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化学知识的内化,以实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结合实验探究,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并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深入地学习及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指明方向。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的时候,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结合空气主要成分,对知识点进行细分,使学生结合主要知识点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并把握化学知识的分支,从整体角度做好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化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4.有效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进行培养,结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实验原理、内容进行有效理解。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辅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理解,以促进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究能力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8]。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分析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学生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培养,联系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发挥化学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及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

例如,在开展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对化学原理、规律进行学习。如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蜡烛、小木条、烧杯、澄清石灰水。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并在点燃后,观察蜡烛火焰分几层。在蜡烛熄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看蜡烛能否重新燃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得到实验结论。如:蜡烛难溶于水,外焰温度最高,熄灭后的白烟是可燃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对化学知识更加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使核心素养与化学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及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探究,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及思考中,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通过融入化学核心素养,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此外,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指明方向,对学生的能力及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化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宝乾.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0.

[2]孙慧.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9.

[3]冯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97.

[4]胡荣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5.

[5]武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研究[J].云南化工,2020,47(10):189-191.

[6]傅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8):139-140.

[7]王文蕊.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48.

[8]高春红.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的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51-52.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七中学,甘肃 东乡 731408)

作者:祁国宏

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 篇3:

用数字技术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质量的研究

摘 要:化学微观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化学微观教学仅仅使用一些有限的课堂实验或者通过图像以及语言文字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数字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则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改变了化学微观教学的现状,提高了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质量。因此,文章主要对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质量进行了研究,期望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课堂质量。

关键词:数字技术;初中化学;微观教学;教学质量

一、數字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化学微观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化,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记忆,而数字技术可以借助一定的电子设备将各种化学知识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内容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并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微观的化学知识宏观化,促进化学微观教学的数字化发展,改变当前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现状,解决问题难、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现实问题,推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良性发展。但是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将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数字技术与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重要关系

(一)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初中化学微观教学所涉及的分子、原子层次的微观粒子及其结构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学习时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造成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差。然而,如果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则可以增强初中生学习过程的直观性,帮助初中生去理解化学微观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时,可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融合数字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如对人闻到远处花香但又没有看到花香粒子的现象,通过演示动画模拟花香分子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帮助学生将微观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都花费在教学板书上,加之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无法完成既定的课堂内容教学。教师即使一边板书一边进行相关内容讲解,也无法彻底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而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在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写在课件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省去了板书的时间,为自身的讲解留下了更加充足的时间。另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微观的粒子关系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原子的结构”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原子核的构成,帮助学生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帮助学生梳理质量关系、电荷关系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等,教师可以制作各种粒子的动画形象,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微观粒子的运动与状态放大,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意识,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微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效率。

(三)数字技术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

数字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的互补学习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初中生的感知力,也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及时有效地整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前要求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对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标记。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感受化学微观知识的魅力,将兴趣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驱动力,并与学生一起去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多个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为学生布置与教学相关的复习内容和习题,通过观察学生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或者在线交流的方式来提出疑问,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寻求帮助。总而言之,数字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有助于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三、数字技术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 利用数字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

初中化学微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大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微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微观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此增添初中化学课堂的乐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该课题包括了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其教学顺序被安排在“分子、原子”“原子的结构”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了解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因此,课题3是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过渡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所以,教师在讲解课题3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映像设备等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元素,为学生讲述元素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并帮助学生认清生活中的“元素”与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的异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代表着事物的基本成分,不同点在于两者所涉及的范畴不同。

(二)利用数字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的微观知识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中的微粒变化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微观教学时,要利用数字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对微观化学知识进行宏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微观世界的化学问题,培养初中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微观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动态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来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微观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例如,教师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课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板书和口述的方式)去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学生则无法快速、准确地在头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不利于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了提高化学微观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待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观看刚才的视频展示,请描述一下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规律进行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是分层的,每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量是有限的,原子最少有一个电子层,最多的可以拥有七个电子层。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扩展讲解:原子的体积很小,电子在其核外进行着高速的运动,电子运动具有特定的规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是在有限的点、线、面上运动的,而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运动的,形成了原子的核外电子层。能量不同的电子会在不同的空间区域内进行运动,即能量较低的电子会靠近原子核,能量较高的电子会远离原子核,形成分层的排布。

(三)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不但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和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还能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化学变化等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而且有助于及时反馈和评价學生的学习动态、成效,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从传统单一的课堂学习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本课通过应用数字技术的Moodle教学交互平台进行教学。课前,到电脑室利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观看、查阅微观教学的系列视频、文本材料,完成相应前测题,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课中,创设与微观化学有关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定评价规则,借助平台的记录与统计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讨论区、博客实现师生、生生间互动与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借助作业、测验系统的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学生可自主到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获得作业辅导视频资源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完成后测题,教师利用平台的数据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结语

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初中化学微观教学当中,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促进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宏观化,优化教学模式,推动初中化学微观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 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17(16):80-81.

[2]朱佳燕.浅谈初中化学中的微观教学[J].考试周刊,2018(83):176.

[3]吴小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2019(10):66.

[4]袁建霞.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25-126.

[5]王春霞.数字化实验信息技术对促进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J].考试周刊,2017(52):166.

作者简介:吴国强(1962—),男,广东广州人,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作者:吴国强

上一篇:培养大学生行为习惯措施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马企业人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