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操作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论述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的体现,以为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启发式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论文 篇1:

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程中的运用进行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习健美操学生和任课教师对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更有利于使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身体锻炼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填鸭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一、前言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健美操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突出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采用任课教师语言讲解、学生听,任课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模仿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随着健美操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逐渐深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为主导,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美操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的对比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健美操课堂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随着健美操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健美操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也呈现鲜明的特点。根据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习健美操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2012级健美操专修学生,2013级健美操普修学生和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仅有4 %的学生接受灌输式教育,即表现为按部就班的学习规定动作,也仅有20%的健美操授课教师认为,暂时还不能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83%的任课教师和96%的学生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模式。

三、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决定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6%的学生中,25%对其接受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74%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而少数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和教师100%都选择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四、健美操课程中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心情愉悦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是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有一个愉悦的心情,才会轻松地达到锻炼身体、学习技能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选择启发式教学的96%的学生中,有57%的学生表示心情非常愉快,39%的学生选择了愉快或者一般愉快,仅有1%的学生认为不太愉快;而在教师的调查中,80%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全部都选择了非常愉快或愉快,相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选择了不愉快。

五、健美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4名学生中,有98%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自身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有利或有利;在教师调查中,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也全部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唯一一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选择适当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动作创编等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4名学生全部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利或有利;在教师调查中,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也全部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健美操教学模式对提高成绩和锻炼水平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4名学生中,97%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自身成绩和锻炼水平非常有利或有利;3%的同学认为无影响;在教师调查中,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也全部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或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锻炼水平。

八、结论与建议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80%的任课教师和95.9%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进行健美操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健美操成绩和锻炼水平。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动作创编等创新能力,注重总结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3] 陈明,孙晓.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3):52-53.

作者:何淑隽

启发式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论文 篇2: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操作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论述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的体现,以为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多数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但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可不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课题。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实践探索,试验分析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和看法。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称为“注入式”或称“三段式”,它分为三段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和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教学环节偏重于教师,仅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天性。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的,不容忽视的,但在这种传统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地执行,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练,产生错误动作了教师再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这样只有教师的积极教授,而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学生学会的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无法青出于蓝,由此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了严重的不足之处,即在教师严密地组织下,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思考探索问题没有余地,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

2.“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

2.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现代体育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任何体育课的思想。

2.2“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通过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2.3“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必须坚持的原则

2.3.1长远发展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影响学生体育认识、态度和行为,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以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相对着眼于眼前效益,而“启发式”教学对现在和未来都有较深的意义。

2.3.2科学合理原则

“啟发式”教学和“放羊式”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不能让学生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上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启发式”教学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模式程序的设计合理,组织、教法灵活巧妙,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适当负荷的运动规律。

2.3.3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应为教师是配角,而学生是主角来完成的。学生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可缺少的,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积极性。这种教法对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体育教师设计并实施的。如果教师还是遵循以前的教学套路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会削弱,改变了“启发式”模式的性质,而形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堂程序中一定要掌握和了解多种“启发”性教学法,并合理运用。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运用时机。

3.1问题启发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的提问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中的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例(1):在观看足球比赛中,体育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起到引导学生和启发的作用。如:“怎样进行二过一的配合?”;“怎样传球不失误?”;“怎样踢定位球?”;“怎样条件采取吊门?”;“怎样可以牵制对方队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及时提出可以使学生再回答问题的同时得到启发和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2):在学习健美操基本步法时,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一字步都可以有哪些方向?“V字步”可以有哪些方向?学生分组练习然后展示步法与方向。

3.2直观教学启发

通过学生直接感知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再以演示和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加以思考和引起联想。如利用运动图片、录像、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科学手段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能够具体展示出来,给学生在记忆中加深印象。

3.3联想启发

应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新事物和掌握技能。它可以利用这个方法,使它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产出联想,使之建立联系。如用“飞纸飞机”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压紧的弹簧”来比喻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原理,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建立联系,方便学生学习与掌握。

3.4对比启发

启发学生对比前后动作的差异性,分析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技术,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技术、获得技能水平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师教法的正确运用。

4.1.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4.2.2体育教师要积极广泛探索现代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设计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模式程序,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湛江.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曲宗湖,杨文轩.“启发式”教学的成果分析[J].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2002年第9期

[3]呂新丁.新世纪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王玫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2年第11期.

[5]王成国.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武汉体育学报,2001年第5期.

作者:袁林

启发式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论文 篇3: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体育表演类项目是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融体育、音 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能够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 生活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文中笔者构建了“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并 在实践上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体育表演类项目的教学效果,培 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表演;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

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investigation battle in the Sports Performance of the University Sport

WANG Zhixue1,CHEN Guorui2,ZHAO Xianqing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ilitary, Anhui Univ 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China; 2.Sports Science Department, Fuji 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Fujian China; 3.Physical Educati on Department,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Anhui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sports; sports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battle; teaching mode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新兴的运动项目逐渐的走进大学体育课,它包括健美操 、体育舞蹈、艺术体操、轮滑、街舞等项目。这些动感时尚的项目通常是在音乐的伴奏下, 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有规律的律动,塑造出不同形式的肢体动作或优美造型,展现人体 外在的健力美和演绎内在情感的项目,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体育表演类项目[1]。 它们与传 统体育课中的竞技项目相比有很强的表演性、创造性、艺术性、观赏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增强表演类项目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呢?对 此笔者认为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应采用探究性与Battle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解 决以上问题。

1 “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强烈人文主义特征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应构建 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及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的 、建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完成规定的任务;主张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 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 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商、合作与互动的过程。这一新型关系及机制使教师“从‘独奏者’ 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仅仅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与 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2]。Battle中文意思为“战斗、争斗”,侧重 指战争中 的一次较全面、时间较长的战斗,或个人之间的争斗。如今Battle一词已脱离战争的范畴, 出现在很多流行的事件中,如在街舞中Battle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指个人或团体间的挑 战(俗称飚舞)。文中笔者把Battle定义为:双方(两个人或两个团队)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 ,直接对抗或各自展现技能,一争胜负的一种比赛方法。以街舞比赛为例,在Battle的过程 中选手表现出创造性、表演性和竞争性,外在氛围体现出大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在探究式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Battle化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Battle, 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是对大 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笔者把其称之为“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

2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2.1 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大学生个性特点为依据 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全

投稿日期:2010-02-26

作者简介:王志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 称《纲要》),在教学方法方面《纲要》明确规定:“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 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 生自学、自练的能力”[3]。由此可以看出《纲要》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为核心。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精 力旺盛、追求时尚、争强好胜,正与探究的特性和BATTLE精神相对应。因此,探究式与BATT LE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符合《纲要》精神,又顺应当代大学生需求。

2.2 以“社会促进理论”和体育表演类项目特点为依据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 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促进理论有两种效应。其一是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 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其二是观众效应:个体从事活动 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4]。这 一理论给 教学模式引入Battle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体育表演类项目是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 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能够促进人体健康、体 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的体育运动项目[5],在学校体育中它 包括体育 舞蹈、健美操、街舞、艺术体操、轮滑、冰舞等项目。这些时尚性项目与传统竞技体育项目 相比,有较强的人文性、艺术性、演绎性、观赏性和时代性。这些项目给予大学生探究、想 象、创造、表演、比拼的空间。

3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在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现代的设备为依托, 运 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唤起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使用分组、合作、探究式 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运用Battle化、体验法、表演法来调节学生的行为,配合鼓励法解 决可能妨碍教与学的智慧问题和情绪问题,尽量扩大因学习成就带给学生的满足感;以“系 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民主、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生生间的多边教学环境,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探究性的体育学习氛围、良性Battle化的竞争意识, 大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愉快地参与“探究性—Battle化”的教学活动,利于完成教学 任务,最终达到当前教育所提倡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 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

3.2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首先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强烈 的参与欲望(如:教师表演秀或多媒体演示比赛录像等)。教师教授基本技术动作→确定探 究内容与Battle形式→遵循自愿结合与教师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组内Battle产 生小组长(教师根据学生Battle状况,给予小组或个人加分奖励记录)→小组成员探究式学 习创编组间Battle的组合动作或舞蹈片段等→每组出一名学生作裁判进行组间技能Battle( 既有团队之间的Battle,又有单人间的Battle,教师根据学生Battle状况,记录胜负,仅给 予小组做加分奖励记录,或教师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学习和BATTLE的场景,用以评判学生的进 步状况)→组内总结不足探究再次Battle方案→组内学习修改创编动作→在教师评判和大众 评判相结合的原则下,教师创设环境或条件各组参与表演或组间Battle(例:可以让学生在 校篮球赛暂停时上球场表演)→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相结合评价学习效果→下一单元学习。

图1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图2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实施进展3.3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目标体系的特性

3.3.1 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特性“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因时、因地、因条件,重视对 学生创造性和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恰当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训练;在小组 探究的基础上,不论是身体素质好的还是差的学生都能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探究 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提高他们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水平,又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3.3.2 具有“系统化”特性“探究性—Battle化”是融发展学生个性、快乐体育、情境、成功体育、群体合作教学 模式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自愿分组,合理竞争,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 展和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范围的提高学生学习效 果;在Battle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快乐的体验,获得了成功的感受,不知不觉学生的 技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因此“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既教 授了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品格素养,因此它具有“系统化”特 性。

3.4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特性

3.4.1 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在课堂上实施评价的不应该只有体育教师,而更多的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形成学 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由“教师评”为主转向学生的“自评”、 “互评”为主。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也是培养学生评判能力和终身体育意 识的有效方法。学生评价过程中,能够意识到Battle时自己或小组存在的不足,为了下次取 得好的成绩组员之间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小组成绩,比单单教师 督促效果好。

3.4.2 具有重视“过程性”评价的特性在“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中由传统的侧重评价知识和技能转向注重 “过程性”评价,应当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表演效果、团结合作状况 、取得进步状况进行全面考评。在学生探究和Battle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摄像机拍下当时状 态,或者用笔记本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状况,用做衡量学生进步的依据。

4 大学体育表演类项目“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笔者将安徽大学2009级新生4个街舞选项课初级班学生随机分为2个实验班(76人)和2 个对照班(78人),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街舞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无 显著性差异。实验干预时间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共36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 皆由笔者担任,并且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数 方面均保持一致。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设计为:教师讲解、 示范技术动作→教师辅导、学生个人练习提高→学生单人考核。实验班采用“探究性—Batt le化”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按照(图2)的教学进展图进行设计。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 果对照表

调查问题 选项对照班(78人)实验班(76人)差值P值街舞课很有趣73.1%(57)97.4%(74)24.3%p<0.01街舞课时间过得比较快70.5% (55)80.3% (61)9.8%p<0.05课外每周自我练习2次以上44.9% (35)84.2% (64)39.3%p<0.01学习后能创编舞蹈片段38.5% (30)85.5%(65)47%p<0.01敢当众展示街舞技能32.1%(25)72.4%(55)40.3%p<0.01街舞课技能考核时很兴奋25.6%(20)76.3%(58)50.7%p<0.01对教师教学满意79.5%(62)88.2%(67)8.7%p<0.05对街舞课整体学习状况满意70.5%(55)93.4%(71)22.9%p<0.01以后会坚持跳街舞41.0%(32)72.4%(55)31.4%p<0.01实验结束后,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表1中差异性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教 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差距是全方位的。在课 外练习次数、学习后创编舞蹈片段的能力、在陌生人面前表演、动作技能考核时兴奋状况和 以后是否会坚持跳街舞几个问题,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 1)。 探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团队合作,充分发挥群体 互助带动效应,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探究与Battle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共同分享、体验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时带来的乐趣,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 信心,提高了对街舞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提高必然会对其参与行为带来正面影响,外在表现 为自我练习次数的增加,内在表现为创造能力的增强、表现欲望增加,长期表现为能够持久 参与街舞运动。此外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验班小组长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探究性 —Battle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自由创造的空间,他们学会了思考与分析,养成了自学的 习惯,促使其在课余时间相互学习,并通过网络搜寻国内外最新街舞资料进行探讨。传统的 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运动技能的习得,学生参与互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多数以自我练习 为主,忽略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动力,学习评价较单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灵活变通的激 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课内外 参与街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获得的教学效果就较差。在动作技能考核方面的巨大 差距是因为两种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不同所造成的。“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的动 作技能考核以过程化、表演化、Battle化为主,学生根本不会为考试不及格而发愁,而传统 的教学模式以结果性考核为主,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分数,因此只有部分技能掌握较 好的学生才能感受到考核时,街舞运动带来的兴奋。

5 结束语

“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是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Battle化竞争机制,在 结构上它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依托,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系统理论” 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笔者论证了这一模式在优化课堂氛围、提升 教学效果、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笔 者建议在体育表演类项目中广泛的推广使用“探究性—Battle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3 号,2002,8.

[4]《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9).

[6]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

[7]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8]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王志学 陈国瑞 赵先卿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与个人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杂交品种提高玉米种植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