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善于倾听、开展新颖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家园合作等途径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教育策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阅读品质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1: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研究报告

摘要: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智力等综合能力。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探究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力求通过幼儿早期的阅读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早期阅读、良好习惯、主题环境。

一、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知识领域,为幼儿打开知识的人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更应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相应的阅读能力,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在今年的教育实践中,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探究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力求通过幼儿早期的阅读活动,促进每位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揭示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规律,研究、制定和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达力的发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日标如下:

1.引导幼儿掌握取放图书和正确的拿书方法;

2.培养幼儿正确的看书姿势,养成轻轻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3.引导幼儿有顺序的翻看图书(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看书);

4.激发幼儿使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图书的内容的兴趣,尝试运用画面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5.在主題活动背景下,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促进其思维、智力的发展;

6.带领幼儿搜集图片,尝试制作图书,加强对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7.在班级中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秩序感,同时进一步促进家园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我选定了两个大班共50名幼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设立七项对实验班和平行对比班幼儿的调查内容和五项家长调查内容作为前后测问卷,通过对幼儿的随机测查和实验对象的全面检测及对比,分析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原因及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附后)

(二)研究方法

以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理论为指导,借鉴、学习、创新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研究,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以及观察法。

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9月)

首先认真学习新《纲要》和《3~6儿童发展指南》,将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早期阅读行为习惯培养的整个实验研究之中,制订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内容;其次,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表及实验班内观察记录,对幼儿早期阅读行为习惯状况进行初步摸底,即进行了实验前测。(家长问卷表及测查分析情况内容附后)。

第二阶段:实施培养阶段(时间:2013年10月-2014年4月)

在这一重要阶段,主要为落实实验目标,实施计划等,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是为孩子提供优美、宽敞、安静、有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在班内设置图书区,方便幼儿随意取放阅读。如将活动室各区域的里的操作材料、以及各类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等名称,用电脑打印成图文对应卡片,贴在它们的上面,便于孩子们自主、自由的学习。同时,在主题活动中布置墙面时制作出适合操作游戏的活动背景,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了解主题、学习知识。精神环境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问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表达。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制定阅读规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等情况,制定相宜的阅读规则,改变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翻阅不折叠,不卷边,不撕书,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同时,要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如胸离桌沿一拳,眼离书本一尺等。

小朋友们进行班级小小图书馆借阅活动时,引导幼儿尝试制作借阅卡,再拿卡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并按书号管理登记和阅后归还。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的借阅规则、排队等候、珍惜图书的良好品质都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了。

(三)感知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选择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使幼儿获得不同的语言表述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我们在主题活动开展的时候,设计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早期阅读活动材料,有图文对应游戏、有对应粘贴阅读、还有连线游戏,孩子们在连连读读、剪剪贴贴、图文配对的游戏中不断感受主题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

(四)注重在游戏中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兴趣的培养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使其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丰题为幼儿提供具体彤象、生动的阅读内容。如:在角色游戏“民族一条街”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会贴一些“好巴郎水果店”“古丽花帽店”“民族工艺品店”等跟主题活动相关的提示,孩子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认识了相关的汉字;又如:在“超市”里,我们会张贴一些有关各种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孩子们存游戏中自觉的根据名称交易买卖。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阅读识字的能力;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找准这一教育契机,在建构游戏“新疆国际大巴扎”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构建并在建筑物中贴出相应名称,如“大巴扎宴会厅”“大巴扎观光塔”“大巴扎清真寺”等。通过幼儿与游戏环境的巧妙互动,又掌握了更多的阅读内容。

(五)正确地引导幼儿阅读:我们注重在阅读中对幼儿的引导

1.让幼儿了解各种图书的封面封底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为幼儿阅读的兴趣打好基础;

2.让幼儿模仿正确的看书姿势;

3.引导幼儿按页码顺序看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养成习惯;

4.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有顺序的看书的方法。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活动:

活动(1):《我喜欢的书>

目的:了解书的封面、封底,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打好基础。

活動(2):《哪位看书好>

目的:让幼儿通过模仿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

活动(3):《我会看图书》

日的:引导幼儿逐页逐行仔细看,既看部分又看整体,尝试分析背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良好阅读行为习惯,提高幼儿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4):《我会讲图书》

目的: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复述或创编看过的图书,提高幼儿U语表达能力。

活动(5):《我做的图书》

目的:引导幼儿尝试,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知识,画在纸上,装订成一本精致的,有趣味的图书。

(六)家园配合活动的开展

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讲座,问卷测查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并与家长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共同促进早期阅读实验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2014年5--6月)

通过前测、后测对比,幼儿早期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孩子们由开始的只看画面、或者随便乱翻、撕书乱扔等不良的看书习惯,逐步过渡到了能遵守看书的规则以及爱书珍惜图书的良好习惯上面来,慢慢的孩子们能相互交流画面内容和一本图书中简单的故事情节,孩子们每周将图书借阅回去后,岗一的图书分享会上,他们还能将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的图书里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加强了,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

五、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研究结果的分析

前测情况:

通过对实验前测问卷及实际情况分析,我们从中发现了问题,找出了存在的根源,分析其影响幼儿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尽管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己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足,所以人们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已习惯地将阅读看作为教会幼儿识字的工具,有的甚至把图画故事书当作识字练习册,让识字取代阅读。这种观点之所以流行,除了受我国对“文字”和“神童”一味崇拜的观念和影响外,还与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有直接关系。那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成长的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出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下,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早期阅读与小学生正规的读写有着本质区别,它仅仅是一种“读写萌发”,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和前提。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不佳

1.孩子们没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幼儿园图书室中书籍的补充及更新的周期很长,大多数情况下未向幼儿开放。幼儿阅读次数少,有的如同摆设。有的班级幼儿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有些图书的内容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图书种类单一,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不浓,由此造成有的幼儿在看书时,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有的幼儿打开书,胡乱地翻了几页,不到一分钟就又换了一本书;有的幼儿干脆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书,和小朋友大声的说笑;还有的幼儿在图书区乱翻一通后就很快离开。当然,缺乏安静的阅读环境,也是导致图书区成为摆设的原因之一。

2.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因此也制约着幼儿阅读能力培养。幼儿各方面的发育还未成熟,其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的指导工作,对孩子的阅读情况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则,从而降低了孩子的阅读质量。

(三)评价方式方面存在误区

在国家倡导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今天,虽然大家已能认真对待,但一些功利主义观念促使一些家庭对于早期阅读重视不够,认为早期阅读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对孩子一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如阅读能力和兴趣,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调查发现50%的家长和20%的教师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20%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是可有可无的,25%的家长认为让孩子阅读也是只让其认认一些汉字罢了,忽视了情感品德教育。同时,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尤其是电视卡通等,吸引了孩子相当多的注意力,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休闲时宁可带孩子看电视,也不愿在阅读培养上为孩子下功夫。

后测情况: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活动,各实验班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班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得到加强,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护图书、正确读书顺序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比例显著提高,读书兴趣、语言表达等效果更加突出。(具体对照比例见表)而且许多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懂得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并能在反复的训练后逐渐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实验班整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明显的效果差异性。如对幼儿“保持正确阅读姿势”和“有序看书”的培养中,两个大班幼儿分别由原来的48%和56%上升为92%和96%、48%和48%上升为88%和96%;对孩子“能否保持安静阅读”和“对损坏的图书进行修补”的培养中,两个大班分别由原来的52%和48%上升为84%和92%,40%和44%上升为76%和100%。同时,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上各种数据表明:我们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的实验和培养是具有很大成效的,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的方法足值得推广的。

作者:唐丽珊

阅读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2:

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摘 要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研究发现: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善于倾听、开展新颖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家园合作等途径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教育策略。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是指导和评价幼儿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早期阅读 创新 思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强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今社会,人类已走进了21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知识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围绕《纲要》精神,广大幼教工作者正在大力着手教改工作。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幼教改革强调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给予幼儿自由探索、尽兴表达的机会;倡导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行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3.我园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园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注重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即以背诵诗歌、复述故事为主,忽视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对于探索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1.早期阅读:一般是指0~6岁学前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识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本课题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中,按照《纲要》精神,引导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呈现多元的文学作品,提供有趣、感性的学习素材,开展情境表演故事、自编自画故事书、接龙游戏、听录音讲述等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2.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课题的“创新思维”是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纲要》的要求,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主动思考能力、想象力等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论认为,认知发展系源于幼儿对环境的探究,经由个体与环境互动后扩展其认知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受个人兴趣爱好、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自身原有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幼儿为主体,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探索互动的情境,适时给予支持、鼓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激发创新灵感,发展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形成。

2.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的智能应更加统观,涵盖的面应更为多元。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即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幼儿教育者的启示是:教育旨在提供幼儿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与刺激,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幼儿的多种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真正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2.大大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全面落实幼儿素质教育。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

4.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提高我园的办园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建构具有本园特色的早期阅读课程体系。着重进行早期阅读内容的选择、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2.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高幼儿创新思维。积极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倡导师幼互动;一日活动中渗透早期阅读活动;推行家园共育,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3.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搭建教学观摩平台;开展教学比武;组织参观、培训学习;开展园本教研。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强化理论学习。

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教师以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学研究》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早期阅读活动方面的论文近100多篇,推荐教育理论专著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给教师的建议》《环境启蒙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与教学设计》、《教育新理念》《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学习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等10余部。要求每位教师精读2-5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1万字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在每周教研活动中开展十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并且每学期末,在全园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阅读环境。

(1)营造自由、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尽量为幼儿提供实间、机会,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内容、地点,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激发幼儿阅读后的想象与创新意识。

(2)各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阅读区,如“小小阅读区”“快乐书吧”等,把图书放置在安全、宁静、明亮的地方,并张贴许多幼儿喜爱的照片、图画等,让幼儿感受文字、画面等阅读材料无所不在,并不由自主地去看看、想想、说说,并且适时更换环境内容,更多地吸引幼儿去观察与思考。

(3)设置多元化的阅读后表达区。在表达区里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表演道具、图片、绘画纸、笔等,当幼儿读到兴奋处可以选择道具与同伴再现故事情节或创造性表现故事情节,也可以拿起笔、纸绘画阅读后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3.专家引领,参观培训。

近日,幼教专家谈亦文副教授来邵阳做专题讲座;以及市教科所综合科主任赵健军先后2次来园,对课题研究进行现场指导点拨;我们特邀南京凤凰康轩教学研究部的曹焱娟讲师在我园做了专题讲座——“做探索观念的幼儿教师育主动学习的幼儿”;

为使培训学习活动收到实效,外出学习的教师都会将学习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执教优秀案例让大家观摩学习,力求达到拓展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4.搭建教学观摩平台。

我园还组织了全园青年教师语言教育教学比武,有15位教师参加,全体教师观摩了比武活动;在资江学校观摩了南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观摩了周丽亚老师执教的阅读活动《家》;陆续开展了阅读活动的观摩;并就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组织了园内观摩。同时,以播放DVD光盘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5.推行园本教研。

“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而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园本教研来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中之中。

我园以轮流主持、互动研讨、专题辨析等多种形式,通过互动游戏(集体体验)明确研讨主题,集体研讨,围绕课例展开对话,归纳总结,理论提升等几个研讨环节,让教师与理论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后开展了《如何营造支持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早期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听说游戏的组织方法与策略》《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家园共育》等内容丰富的园本教研活动。

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力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人人参与、主动讨论,发扬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态度,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教研的讨论和互动中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6.一日活动之中渗透早期阅读。

(1)有计划地开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阅读经验活动,(大小图书阅读活动、听赏、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等),帮助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阅读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一日生活中,坚持每天20分钟晨读,采取“欣赏——跟读——朗读——评价”的模式,在幼儿朗读时,教师时常让幼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对,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幼儿的鉴赏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在集体面前敢想、敢说、会说、愿说。

(3)在自由活动中,鼓励幼儿在图书角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方式(独立阅读,结伴阅读等)。

(4)在语言区角放置画笔,引导幼儿在仿编诗歌、续编故事的基础上,用图画的形式表现,逐步引导幼儿由欣赏——跟读——仿编到创新的过程,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充分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逐步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成长故事讲述、旅游趣闻讲述、漫画讲述等),通过感受与体验,积累阅读经验。

7.倡导家园共育。

在家园联系栏中设“早期阅读”专栏,在这个栏目里张贴大量有关早期阅读的文章,宣传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介绍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并交流部分家长的亲子阅读经验,推荐一些适宜家长和幼儿阅读的书籍。如《让孩子爱上读书的N个理由》《说来听听》《朗读手册》等家庭早期阅读指导书籍,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观念、方法,给家长切实有效的指导;教师把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及亲子活动建议写在周计划上,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上来,共同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在家长会上通过亲子趣味游戏、阅读活动展示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情况,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观看阅读活动,捕捉发现自己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将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意识、方法转化给家长,使之体会到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有创新思维培养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认真学习国内外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积累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

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观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教育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素材,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分析积累的资料,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践研究,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对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一)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和幼儿认知水平的早期阅读创新思维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题组在确定目标前,首先,对我园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状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我园培养在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研究目标,并围绕目标展开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A.教学模式

1.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支持式互动——激活感知,积累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唤起丰富的想象在幼儿创新思维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儿的想象力越丰富,对阅读的理解就越有创见,而想象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幼儿对阅读内容、知识背景越熟悉,与他的生活经历越密切,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内涵就越深,想象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我们尝试在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建构阅读经验。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随着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发展,对阅读的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与连结。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层次。如:在开展阅读活动“亲亲晚安”前,教师与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谈话,激活了幼儿的感知。当孩子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时,教师出示图书,孩子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孩子们理解体验作品并迁移作品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体验创编出了优美的儿歌诗句:“爷爷,亲亲晚安;奶奶,亲亲晚安;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爷爷的头发;星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奶奶的怀抱,星星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附原诗歌:爸爸,亲亲晚安;妈妈,亲亲晚安;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痒痒的,像爸爸的胡子;月光从窗户外溜进来,暖暖的,像妈妈的嘴唇;月亮也想跟宝宝亲亲晚安。)

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为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2)诱导式互动——分析点拔,循序渐进。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形象或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影响阅读的理解。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性提醒幼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让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再如受经验、思维的局限,幼儿准确识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对于一页单幅图重在引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进行细心观察;而一页多幅图,重在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并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3)合作式互动——拓展空间,自由创造。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创造性地开展制作阅读小书或绘制自编儿歌图画书活动。通过“编编、画画、记记”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幼儿备感亲切,既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体验到创造性活动的快乐。

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因此,幼儿在阅读之后,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看看、说说、演演”的方式,展开想象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如:在阅读活动《给大象穿裤子》中,为了更好得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先让幼儿看图书,在理解图书的基础上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表演完以后再进行讨论:“小动物们给大象穿了什么样的裤子?如果你给大象穿裤子,你想给它穿什么裤子?为什么呢?”孩子们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纷纷阐述自己的原因,在孩子们看看、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又激起幼儿创新的积极性,让幼儿时时都有成功的喜悦。

2.注重教师的倾听、幼儿的提问,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

教师的倾听具有亲和力,可以增强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还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肯定(“你讲得真好听”)、赞赏(“你真会动脑筋,讲的和别人不一样”)、激励(“你进步真快,编的儿歌越来越好听,继续努力吧”)、鼓励(“想一想,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小贴画),这样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糖果雨》阅读活动中,教师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天上为什么会下糖果雨呢?糖果雨以后还会再下吗……”在《给大怪龙洗澡》阅读活动中,幼儿提出“大怪龙那么可怕,灰灰鼠和黑黑鼠不怕吗?大怪龙为什么要和它们交朋友”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早期阅读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培养、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B.有效的教学方法

1.绘画创编法。

通过绘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手段,让幼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性高,想象丰富,能创编出许多成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如诗歌教学《味道》,让幼儿根据“××酸酸的,××也酸酸的”的句式创编出不同的诗句,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出了“草莓酸酸的,挨骂后泪水也酸酸的;西瓜甜甜的,爸爸的拥抱也甜甜的。”

2.续编故事法。

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把故事继续编下去,为主人公创造出新的生活情景、不同的结局。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教师提问:如果大老虎下次再来,你们认为小动物会怎样对付大老虎,结果又会怎样呢?如此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表演法。

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分角色表演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演能力。如讲述活动《战胜大老虎》中幼儿用石头砸老虎、用树枝抽老虎的动作,表现了小动物勇敢的品质。

4.游戏多变法。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加深理解。将一个游戏灵活多变地开展,幼儿在变化式的游戏中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当然,游戏的设计应合理有效,结合阅读内容开展。如阅读活动《许愿小仙女》,教师开始设计了“我是小仙女”的游戏,每个幼儿手持魔法棒自由选择教室里的某一物品或某一个人,帮助其实现愿望,这个愿望由幼儿自己设想。接着,教师让游戏变成 “我的愿望”,幼儿变换角色进行游戏,各自对小仙女说出自己的愿望。孩子们在变化着的游戏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感受,他们说出来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二)给孩子们提供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特点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内容

对幼儿来说,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是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了幼儿年龄特点、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更注重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书本阅读,还有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多媒体读物。同时提供题材文体多样化:如有关儿童生活、科学知识、环境问题以及亲情、友谊、历险等多方面的内容;儿歌、童谣、故事、传记、散文、知识性图书都成为孩子们的阅读内容。通过多元化的、符合幼儿特点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幼儿阅读兴趣及创新思维。

(三)通过研究活动,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素质教育

1.幼儿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教师组织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体现的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教育理念,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更加培养了幼儿健康开朗的个性。

研究组成员通过孩子活动前后的对比观察、分析,教师与家长一致反映,自从开展活动之后,幼儿的个性变得开朗活泼了,愿意与成人、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主动、自信、没有胆怯、与教师的关系特别亲密,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喜欢并善于观察、探究,愿意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幼儿全面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2.我园制作出了一本幼儿创编的儿歌集。

经过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大批幼儿自创诗歌、散文,幼儿的作品凝聚了孩子的智慧与创新,也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汗水,这本手册内容生动形象,充满着童趣、充满着爱,是孩子创新的结晶,它让教师与孩子共同体验了创编的快乐。

(四)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讨,我园教师特别是研究组成员自觉学习幼儿教育科学理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集中研讨一些教育现象和问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

1.教师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幼儿为本,研究幼儿、尊重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能考虑幼儿的需要和认知水平,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注重幼儿想象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觉撰写教育反思、活动实录,积极参加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教师的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近年,我园都写出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一改研究前教师一提起论文就头痛的局面,提炼出了“优化环境、尊重兴趣、贴近生活、积极互动、创新整合”的早期阅读教学原则。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台了一批优秀早期阅读及其他学科的优秀案例、撰写出了一批优秀论文

1.优秀案例。

卿茜老师组织的早期阅读活动《难驯服的马》在2009年省婴、幼、特教优秀语言教育活动比赛中荣获省一等奖;彭小婧、李莉老师组织的科学活动《统计各种水果》、《认识风》在2010年省婴、幼特教优秀科学教育比赛中分别获省二、三等奖。

下列语言活动获市级奖励,并在全市观摩交流: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在哪里》、大班早期阅读活动——《月亮像什么》、大班语言活动——故事《快乐的口袋》、大班故事活动——《蜗牛城的故事》、中班语言活动——《快睡吧,小田鼠》、小班语言活动——《小手小手拍一拍》、中班阅读活动——《数一数》、大班阅读活动——诗歌《快乐》、大班阅读活动——《数花灯》、大班阅读活动——《鳄鱼怕怕 牙齿怕怕》、早期阅读活动——《小螃蟹找工作》、中班语言活动——散文《家》。

2.优秀论文。

教师论文《让幼儿音乐教育“情趣”化》《规范语言 重在创设环境 乐在交流之中》获省一等奖,《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网络与幼儿教育》获省二等奖,《浅谈蒙氏阅读的好处》获省三等奖,《让爱在音乐活动中悄然升华》《让美术成为孩子的乐趣》《艺术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点滴思考》《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浅谈幼儿园如何创设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获市一等奖,《如何让孩子畅所欲言》《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我对教研工作的新思考与新实践》荣获市二等奖,《融入爱心点滴谈》《幼儿挑食的成因与矫正》《浅谈孩子在快乐中学数学》获市三等奖。

(二)“书香”充满了园所,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也提倡教师阅读,结合教师现状,实行了三个通过: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书籍创造阅读条件;通过“读书品文”“好书推荐”等促使教师去看书;通过阅读心得交流、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组织、案例式研讨让教师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逐渐在园内形成一种“书香”氛围。同时,“书香”也浓厚了我园的教研氛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园本教研和交流活动,并在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形成了我园的办园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早期阅读已成为我园办园特色,受到了上级部门及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每期的早期阅读活动汇报中,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十分开心。在每次的家长问卷调查中全园家长的满意率达到了97%以上,早期阅读在我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要求入园的孩子络绎不绝。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课题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思考。

1.在课题探索中,我们的教师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设计活动,另一方面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幼儿的创造“火花”,从而产生“中国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创造而创造,为结果而创造。

2.在创新过程中,当幼儿的一些思考与成人经验相违背时,(即幼儿的思维和想法不符常规),教师有时会被幼儿的这些“奇思妙想”弄得束手无策,还缺乏一些机智的、灵活的应对能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如何使家长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和幼儿园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没有有效地开展游戏阅读活动,制约了早期阅读中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5.研究人员课题的理论水平不够高,该研究是园本研究,所有研究人员都是本园教师、管理人员,课题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理论工作者的指导和课题进行中的理论思考。

鉴于此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更有效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有待于今后做更深层次、更具体的研究。

作者:林瑶

阅读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思维品质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之一。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了当下英语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以外研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2的阅读篇章My “perfect holiday”的阅读教学为示例进行分析,探究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策略。本文建議阅读设问要围绕文本话题,启用先行认知;梳理文本内容,构建有效信息;拓展文本内涵,培养思维品质。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思维品质;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顾雅渊,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仓前校区)。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思维品质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成了当下英语教育研究的热点。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也是培养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问题,作为“脚手架”,是启发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工具;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演示,评价的课堂教学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问题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部分教师甚至忽略阅读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忽视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此,本文从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以外研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2的阅读篇章My “perfect holiday”的阅读教学为示例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以及如何借助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问未能围绕核心主线,凸显文本脉络。一些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只是基于文本的表层信息进行设问。教师本身未能对阅读语篇宏观的把握,没有从文章的主线出发设计问题链,设计出的问题缺乏整体性,这容易造成学生整体理解文本能力的缺失,让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具体信息的输入,无法对深入文本的主题,体会其深层内涵。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教师对本文的解读不够深入,忽略了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感情脉络,只关注了零散内容所传递的浅层信息。

2.设问未能活化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提取文本信息时,适当转换文本信息,以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之后,教师还需要设计问题去深入挖掘和拓宽文本内涵。而一些教师的问题设计未能灵活转化文本信息,使学生缺少了对文本加工和理解的机会,进而无法推测出文本的深层含义。于此同时,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就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涉及。

3.设问未能遵循认知规律,培养思维品质。问题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要遵循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问题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缺乏层次性和渐进性,既为学生的理解设置障碍,又造成学生语言输出的困难。问题设计本应该为语言的输入和能力的培养服务。不当的问题设计,不仅不能使语言得到有效的输入,更阻碍了语言的输出。因此,学习的增量无法在有限的课堂中得以有效实现,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的问题设计存在问题。

三、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逻辑点是文本解读。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解读视角及其深度直接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葛炳芳指出文本解读“4I策略”。“4I策略”包括:(1)理解文本表层信息(Identifying facts and opinions——what a text says);(2)理解信息点间的相互关系(Inquiring relationships——what a text discusses);(3)理解观点思想(Interpreting ideas——what underlies the text);(4)学习目标语言(Illustrating language——how meaning is conveyed)。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文本解读的策略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此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Crawley和Mountain基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阅读过程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和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修订版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维度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类别。因此,教师需要依据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思维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学生的主体性,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培养

笔者以外研社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2的语篇My “perfect holiday”为阅读材料,对其进行了相应的阅读问题设计,以分析如何基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阅读问题设计,进而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设问策略。

该文本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脱离父母的照顾下,独自生活学习的故事。文中小男孩一直受到父母“细致入微”的照顾,并对父母事事为他安排的行为感到抵触。有一次父母因为公事需要外出出差一段时间,小男孩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于是他开始度过自己“完美的假期”。

1.围绕文本话题,启用先行认知。语篇My “perfect holiday”的主题为“Life at home”。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关日常活动的短语,学会使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短语来描述自身经历和表达情感。笔者以主题入手,用关键词“daily activities”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与主题相关的短语表达,再组织学生进行经历分享和话题讨论。读前活动的设问如下:

Q1: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daily activities?

Q2: What kind of things can you do alone at home? And what will your parents do for you?

Q3: Do you like to stay at home alone? Why?

Q4: 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en you are alone?

Q5: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alone?

头脑风暴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回答问题一,即对关键词“日常活动”的发散性思考,学生可以调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激活先行认知。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有关日常活动的短语和表达。基于所罗列的短语和表达,教师通过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在家时会做的日常活动以及父母为自做的事情。同时,一些新的词语和表达也得以呈现,为学生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让学生“通过联想、回忆并进行有序表达,形成了话题语义场”。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话题,又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能力。

通过问题设计,教师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关于独自在家的一些情感态度,紧扣主题,为之后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深层内涵做铺垫。激活学生的先行认知,不仅仅只是相关的语言点,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

因此,英语阅读问题设计需要紧扣文本主题。读前阅读活动的问题设计需要围绕文本的话题,要继续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服务。

2.梳理文本内容,构建有效信息。该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除了较为清晰的故事情节发展主线之外,还要一条隐藏的暗线,即主人公对独自在家的情感变化主线。教师可以围绕这两条线索,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凸显文本脉络。设问可以如下:

Q1: What type of text does the text belong to?

Q2: Who is the narrator?

Q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hoices is the best one as the summary of the text?

Q4: What did the boy think of his parents at the beginning? Why?

Q5: How did the boy feel, when his was alone? What did he do?

Q6: How did his feelings change over time? Why?

问题一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裁。文本体裁是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读中活动时,不能忽略对文本体裁的挖掘。因为,不同的语篇形式有着不同的功能,为实现这些功能,相应的语言形式也不同。教师可以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选择答案,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体裁类型。这对于后续的设问,尤其是有关语言鉴赏的设问尤其重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二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间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后续对该问题的追问,让学生探究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问题三的设计意图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概况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选择出概括地最恰当和最为贴切的句子。再回答这道问题的同时,学生概况和比较的思维能力就被涉及。

问题四、五和六就体现了教师对文章暗线,即主人公对独自在家的情感变化的梳理。在之前的读前活动问题中,教师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時,也给予了学生表达自己关于独自在家的情感态度的机会。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挖掘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通过前面的铺垫,文本主题暗线的挖掘就较为水到渠成。此外,在读中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善于用追问来深入挖掘文本的信息和内涵,用追问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通篇意识,在深入解读的同时,努力挖掘主线,使得文章框架清晰,主旨突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答,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为深入拓展文本内涵,构建好知识基础。同时,调动学生概括、推断、比较、归纳、分析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拓展文本内涵,培养思维品质。阅读理解的设问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浅层含义,教师需要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去拓展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本的加工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角度地阅读文本。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视角进行设问:

(1)从文本语言的鉴赏点进行设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语言所承载的功能和意义。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鉴赏和评析。

例如依据文本开篇的第一句话“As a boy, like all other boys, Iwanted to be a man”,教师就可以作如下设问: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first sentence? 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为阅读文本奠定了基调。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叙事的主人公非常渴望自己可以独立,即从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所以他在对父母事无巨细为他安排的行为表示抵触并渴望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再如第二段的开头句子“Well, my wish came true!”,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设问,如What is “my wish”?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sentence? Can you infer what will happen next according to this sentence? 通过这些设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上下文关系,理解文章的指代。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该句子承上启下的功能,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同时,加深对语篇衔接内在逻辑的理解。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文中的“Now was my chance”。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语篇衔接的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语言功能和意义的鉴赏,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语言的鉴赏点还有修辞。如句子“Actually, they managed every minute of my life”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作者对父母掌控自身生活的不满。因此,教师从文本语言的鉴赏点出发进行设问时,可以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段。

(2)从关键信息的蕴含点进行设问。标题My “perfect holiday”也是该文本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点之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来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文本主题:

Q1: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the “perfect holiday”? What the function of the double quotation marks used in the title?

Q2: Do you think it is a perfect holiday for the boy or not? Why? Where can you find the clue?

Q3: What do you think of a perfect holiday? Do you have a perfect holiday?

对标题的深层含义的探究,可以作为一个读后活动。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和提炼,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对关键信息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在对语言点的鉴赏与关键信息的评价和分析中,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师借助问题为支架,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拓展,感受语言,建立起语言形式与文本所承载的意义(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深入阅读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研究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基于语言,理解文本的表层;通过语言,去建立语言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超越语言,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设计作为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关注问题的设计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文本核心主线,凸显文本脉络;要灵活转变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上述原则和策略进行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林静.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提问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J].英语教师,2018,18(21):65-69.

[4]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Crawley, Sharon J, and L. Mountain.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 [M]. Boston, MA: Allyn&Bacon,1995.

[6]Anderson, L. W.&Krathwohl, D. R. (Eds.).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bridged edition[M]. New York: Longman, 2001.

[7]陈卫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微技能[J].教学与管理, 2016(10):61-63.

作者:顾雅渊

上一篇:学生自我教学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