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要培养个性品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跨界与融合: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研究

摘要:问题的发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始点。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升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大学和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加之信息化手段的日益革新,人力资本“供需矛盾”急剧加大,无论是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综合考量,除受高校扩招、就业需求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外,根本还是在于“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双向困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有所缺失。本文以“跨界”和“融合”作为题引,是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确需打破“固守”与“分割”。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知识看知识’,也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技能看技能’,以逐步形成‘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1。而课程毫无疑问是作为任何一所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具体载体和基本单元,课程改革也始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其关键是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诚然,这一重任和需求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身上。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有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创新精神与思维、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才能顺应时代变革背景下“人”的竞争,实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出发,探索一种既涵盖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又融合品性陶冶的课程理念,并以此来统整和引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寻求一套完整的课程建构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因此,这种“跨界教育”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高职课程教学的跨界来完成。高职课程教学的“跨界”是跨越学校课程“固守”学校本身的狭小边界,一方面是从课程建设理念方面解放固守的“唯知识”“唯能力”“唯人格”等片面的培养思路,用“人本化、整合性”的思维观照课程建设的行动;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具体分类中实现各版块“跨界”,即“人文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等。“融合”是在“跨界”基础上的具体操作,即如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场地、课程师资等方面实现校企间互融互通,达到“交界”的目的及效果。基于此,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寻了高职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发现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试从课程建构角度进行途径探索,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建议和主张。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缘起、意义,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重点梳理了国内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高职课程内涵发展探索情况以及国外比较成功的课程建构模式,并概括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现状审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重点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等生源特点、社会及教育主体受狭隘、功利及短视的传统就业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政策让位”“教学错位”“管理缺位”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等。第三部分:理念确立。在分析职业素养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阐释了职业素养理念的基本内涵,跨界、融合与构建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高职课程的理论原理等,并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课程教学现状需求、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等角度论证了建构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体系初构。对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了总体规划,倡导建立基于全价值链下的“1+1+n”校企战略联盟,提出“三对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三课程(学校通用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岗位个性课程)和三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能级证书)”三融三通的“3·3·3”人才培养课程建构思路,并从“调整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制度、人力、资源等保障体系,从“优化课程建设、丰富课堂内涵、拓展学习渠道”三措施入手,探索职业素养教育效果达成的支持和保障机制。第五部分:实践论证。通过所在高职院校的汽车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手段改进为例,从近三年该学院尝试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本的人才培养后学生成就的横纵向比较来加以论证。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教育;课程建构

学科专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目的及范围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跨界与融合

(二)职业素养

(三)高职课程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三)文献述评

四、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预期结果及研究意义

(一)预期结果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问题与归因: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目的

二、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设计

三、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师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现状

(二)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现状

(三)用人单位调查

四、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高职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职职业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释原与明理:构建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的理性支撑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二)职业素养的构成

(三)职业素养与高职课程的关系原理

二、“跨界-融合”与构建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高职课程的理论原理及必要性

(一)“跨界-融合”与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高职课程的构建理论原理

(二)构建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高职课程的必要性

第三章 优化与重构: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理论模型

一、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取向与目标

(二)体系与结构

(三)组织与实施

(四)管理与评价

二、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模型

(一)平台支持:构建基于“全价值链”下的“1+1+n”校企联盟

(二)体系建构:以课程为支点形成“3·3·3”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开发流程

(一)职业领域与工作任务分析

(二)教学需求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工学转换”设置课程内容

(四)“项目制-过程化-情景式”设计课程教学

第四章 支持与保障:“跨界-融合”观念下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的保障体系

一、“跨界-融合”观念下的制度保障

二、“跨界-融合”观念下的人力保障

三、“跨界-融合”观念下的资源保障

四、“跨界-融合”观念下的渠道保障

第五章 实践与检视: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实践初探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一)课程目标定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建构示例

二、人才培养效果比较

(一)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重要程度和培养效果评价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三)就业及毕业生月收入情况

(四)用人单位认可度

(五)资格认证证书

(六)学生发展个案

结论

一、研究总结

(一)“跨界”与“融合”观念对于高职课程建设意义重大

(二)职业素养教育是革新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石

(三)具体结论

二、研究发现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是课程建设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在于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财务报告舞弊获取融资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力行业信息化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