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基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一新生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新生;教学医用化学课程是本科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生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1:

护理专业新生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或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开展老年照护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本、专科新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较低,其中本科生总体认知水平低于专科生,其原因主要为教育层次不同、性别、了解途径、个人经历等。结论:老年照护专业为新开设专业,起步晚,应加大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加深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消除对老年照护的认知偏差,增加护生阅历,提高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护理专业;新生;老年照护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有力推进和发展老年护理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我院已开始招收老年照护方向的专科生,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或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老年照护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采用Epidata 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见表2。

3.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见表3。

4.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见表4。

5.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见表5。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1]。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2]。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3]。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4];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本科护生对老年照护的总体认知率低于专科护生。由于老年照护专业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临床专业,与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吻合。可以通过专业介绍、对本科护生开设老年照护选修课程、开办讲座等方式,增加其对老年照护的认知,消除对老年照护认知低的格局,专科护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老年照护专业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丁俭,王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42-43.

[2]曾丽梅,王嘉毅.护理情感培养寓于老年护理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157-157.

[3]曹梅娟.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3299-3301.

[4]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8.

通信作者:赵小玉。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8);成都医学院学科建设项目(CYXK2012012)。

作者:林琳 曾理 李艳琳 曹利军 赵小玉

新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2:

护理专业新生医用化学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基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一新生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关 键 词] 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新生;教学

医用化学课程是本科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对于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院将医用化学这门课设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基础必修课。

根据前期我院的教学情况反馈,师生普遍反映医用化学存在难学、难教的“两难”困境。究其原因,根据学前情况分析发现:一是我院为“三本”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不高;二是本科护理专业招生时文理科兼收,新生的化学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理科生在高中学过化学有一定基础,而另一部分文科生高中学的化学很少甚至不学,基础薄弱;三是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临床医学实践的紧密联系,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医用化学这门课给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改善我院本科护理专业新生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急需每一位授课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基于此,授课教师经过不断地剖析问题、分析思考、摸索实践,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方法改革[1]。后期的调查反馈表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将改革措施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使用的医用化学教材都是以化学学科的条框为主,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结合不够全面;尤其针对我校护理专业的特点,目前还没有一本难度适中、与护理专业匹配度高的医用化学教材;加之化学学科本身难理解,很抽象,许多知识点又需要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从医用化学课程与医学联系的角度出发,选择以实现课程任务所需的教学内容为主,适当删减一些理论性强,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联系少,不具护理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分子轨道理论、胶体分散系等;适当增强与护理专业联系紧密相关知识的讲授,比如渗透压、缓冲溶液等,强调课程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中注重护理专业与化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到授课中,教师可以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医学现象或事件作为切入点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教授等渗溶液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常用与组织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为什么?如果用不是等渗的生理盐水会怎么样?提出这种与护理专业相关的问题创设情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式,避免“灌輸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采用纯粹的讲授方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降低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恰当运用“讲授式”“导学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3]。同时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课后针对学生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适当布置作业,以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截然不同,大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普遍缺乏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转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学习者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课外利用如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和及时复习。教师还可以试着引导学生浏览一些化学与医学相互渗透的科普期刊,以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及查阅资料、自我学习的能力[4]。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近年来,为了能真正建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教师一直在分析探讨,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出题范围、试题类型到卷面、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所占百分比,力求每个环节都能客观规范,科学地反映学生学习及教师授课情况,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力量,从而有力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院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我院护理专业大一新生医用化学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使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小青.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80-82.

[2]谢明雅.情境教学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63-64.

[3]王飞,陈慧慧.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广州化工,2016,44(18):223-224.

[4]李明华,兰婷,王宝龙,等.“医用化学”教学研究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下旬),2016(10):93-94.

作者:李玲玲

新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3:

护理专业新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活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行为观察,针对新生入校六个月后的学校适应状况展开调查,从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七个方面对护理专业新生在校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新生的整体适应水平中等偏上,护理女生的适应水平明显地高于护理男生的适应水平。学生的不适应情况主要反映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对学校的满意度方面。

关键词:护理新生;学校适应;对策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上海健康医学院浦东校区护理学院入院6个月的大一新生(以下简称新生)共436名学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436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它是经过验证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大学适应评价工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和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指标。它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7个维度共60个题目构成。让被试者回答他们是否同意项目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方式为5点量表: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在统计分析的时候对反向题重新编码,分数越高,说明适应现状越好。研究获得的数据由SPSS 19.0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从新生的整体适应状况、7个不同维度的适应,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的生源地等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方面展开研究。

1.护理专业新生的整体适应情况中等偏上。通过适应总分的均值和理论均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整体适应情况。如果问卷计算出的适应总分的均值大于适应总分的理论均值,则学生的整体适应情况中等偏上,反之,则中等偏下。经统计可以看出,护理专业新生的适应总分均值是197.1829,大于适应总分的理论均值180分。因此,护理专业新生的整体适应状况处于中等稍偏上的水平。同理类推,7个维度的适应均值也都大于它们各自的理论均值,说明每个维度的适应情况都是中等偏上。

2.护理专业新生的适应情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差异分析方面,统计结果显示: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在性别、专业方向两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历层次、生源地、是否班干部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的男生和女生在整体适应情况、学习适应、自我适应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情绪适应和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从均值结果来看,女生的适应均值都大于男生的适应均值,因此护理专业的女生适应情况明显好于男生的适应情况。

3.不同专业方向护理专业新生的择业适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专业方向的择业适应总分的F检验,P=0.11<0.05,说明不同专业方向的护理新生在择业适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检验具体哪个专业方向之间学生的择业适应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做了事后的检验,可以看出P<0.01,说明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的新生与普护专业的新生在择业适应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差(-1.79574),看出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的适应分数明显低于普护专业新生的适应总分。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是中职直升上来的,她们在中职3年期间也是学护理专业。普护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考考上来的,以前她们都没接触过护理学科。因此,按常理来说,中高職贯通护理学生的择业适应情况应该比普护的好,但是数据却显示普护学生在择业适应方面比中高职贯通护理要明显的好。原因可能是因为中高职贯通班学生对护理专业已经很熟悉了,对此专业缺少热情和期待,不再会主动了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等,这一点和现实中观察到的情况相符合。

三、分析与讨论

(一)护理专业新生不适应问题的分析

调查问卷中的题目采用的是5点,每一题的理论均值是3分,如果均值得分小于3分,就说明适应水平中等偏下。学生们不适应的情况有四类:一,学习适应;二,人际关系适应;三,情绪适应;四,满意度。针对调查的结果,事后,我又对不同护理专业方向、不同学历的学生进行了座谈和访谈。根据座谈和访谈的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的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护理专业新生的不适应情况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方面的不适应:1)护理专业的新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平时很少主动阅读护理专业有关的书籍。2)学生们课后很少会对知识点做总结,学习方法还是倾向于记忆和背诵。3)男生对护理学习表现不如女生积极。

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1)护理女生的宿舍矛盾此起彼伏;2)贯通班学生虽然相处过3年,但是人际关系矛盾较突出;3)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相互支持度不高。

第三,情绪方面的不适应:一半以上的学生经常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第四,学生不满意的方面:1)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看书、自习的环境不满,认为那里不能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学习环境。2)有的学生对自己所读的护理专业不感兴趣,想换专业。3)有的学生是对学校附近的地理环境不满。

(二)对策

1.关注学生的情绪,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统计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护理专业的女生占绝大多数,女生所特有的情感细腻、敏感、心理比较脆弱、主观上依赖,使其具有较高的焦虑特质。Myers等认为女性焦虑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2.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男生的校园适应问题。统计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男生的适应情况普遍都比女生要差。男生在入校6个月以后,还是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重点关注班级里男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护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女生的天下,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我们护理学院开始招收男生。但是,由于护理专业的特点和人们固有的观念,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男生还是很少。

3.指导新生学会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护理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不好。高职新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护理学院的高职生人数占85%,然而护理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种,要想学好它,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勤于操练。

四、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

针对解决护理专业男生的适应问题,缺少深入的分析和科学解决方案。因为护理专业招收男生的时间短,数量很少,研究的时间短。希望以后能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做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晓云,孙玉梅.北京市高职护理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

作者:庞海荣

上一篇:乡村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经济行政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