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几年,教育界的一股“微课热”火到了大江南北,出現了很多关于微课的作品,但是能够将微课真正融入到学生和教师学习与生活中的作品少之又少。一部好的微课作品就如同一部微电影一样,导演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则是微课的导演,必须要有导演的视角,而且既要会导,也要会演。本文就针对如何制作微课作品进行探讨,力求能以导演的视角制作出大产量、高质量的微课作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1:

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预测与保障对策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养老能力的降低,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根据人口规模、老龄化趋势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预测,河北省的老年护理需求将迅速增长,2014~2050年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规模,潜在需求将从163.77亿元上涨到2262.85亿元,有效需求将从62.14亿元上涨到848.98亿元。为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应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培育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并打造京津冀护理产业集群等。

关 键 词:人口老龄化;护理服务需求;评估;预测;保险政策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龄人口增多,因慢性病、意外损伤、衰老等原因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加之现在青年人外移、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快速增长。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率和老龄化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074万,占人口总数的14.7%,高于全国平均老龄化率,老年人护理问题更为突出。[1-4]

创新老年人护理保险政策、 服务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前提是对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客观估计,但目前尚无针对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评估和预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人护理相关政策的创新。本文基于宏微观数据和科学的预测模型,对河北省2014~2050年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人口规模和货币化规模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以期为河北省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发展和护理产业政策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二、预测方法、路径与数据

本文综合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2008~2011年)、 中国老年家庭与养老服务全面调查数据(河北部分,2015年),基于马尔科夫多状态转移方法(不同年度老年人不同健康状态转换的比例矩阵)、人口精算法、人口结构调整等方法,评估、预测河北省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

测算思路参考了国内外部分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路径和方法与作者团队之前预测中国整体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思路一致,具体公式说明不再赘述,总的研究思路包括如下四个步骤。[5-9] 第一,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年龄移算法,通过对生育率、死亡率、性别比等参数的合理设定,得到新生人口数和生存人口数,继而得到未来我国2015~2050年的全国人口发展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迁移率的基础上,采用人口结构调整思路和方法,根据2010年河北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充分考虑迁移率、出生率、死亡率变动, 拟合河北省占全国人口的结构比例变动趋势,结合全国人口预测结果,推算获得河北省2015~2050年的人口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 基于CLHLS的2008~2011年纵贯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建立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估算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 健康状态转移矩阵的估算是不同护理状态老年人规模预测的关键(Karlsson,M,Mayhew,L and Rickayzen,B,2007)。[10]在老年健康状态转换概率预测结果方面,研究采用了胡宏伟(2015)的预测方法,主要是在马尔科夫多状态转移计算过程当中, 综合运用了二元Logit、 多元Logit模型,计算相应条件分布概率,具体转化概率结果也与胡宏伟(2015)的研究基本一致。[5] 第三,结合河北省人口预测结果和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估算、预测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数量规模。第四,结合全国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估算和预测2015~2050年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量和货币化结果(CPI调整后的实际货币规模), 并结合支付能力估算有效需求规模。上述步骤中的两个关键分别是不同护理状态老年人的规模预测和最终不同需求的规模预测。综合比较已有的关于老年护理失能预测的方法和路径,本研究的设计是较为合理、可行的。

三、评估与预测结果

(一)河北省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评估与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河北省失能老年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河北省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口将从2014年的437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1160万人;同时,广义失能老人占总体老年人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58.84%上升至2050年的68.33%,失能老年人口超过了总体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常规意义上的失能老年人(即中度与重度失能老年人)占比将从2014年的21.24%上升到2050年的30.19%,而重度失能老人占比将从2014年的7.12%上升至2050年的11.65%,这也是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所主要面对的群体。

需要强调的是,以往学者失能人口预测,大多是仅考虑重度失能老年人,这实际上是并不充分的。[11-12] 事实上,即使轻度失能也会产生护理服务需求,部分轻度失能老人,也是需要做周期性护理、治疗或康复训练的。如果不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老人计入失能老年人规模, 中国失能老人将被低估,特别是护理需求市场将被低估,不利于老龄护理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把握未来市场规模和发展。所以,综合来看,本研究的老年人失能状态估算分别估算了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规模和趋势,能够更为结构化地全面反映我国老年人人口结构和规模,更为科学、合理。

(二)河北省老年护理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人口规模预测

服务需求实际上可以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两类,潜在需求即是有需要,不论其是否具有购买力,而有效需求则是有需要同时也有购买能力,下文将全面估算和预测老年人服务的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对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见表2。2014~2050年,河北省老年人各项长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人口规模均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助餐、仪表修饰、特殊关怀等。排在常规失能老年人(中度失能与重度失能) 潜在需求规模前三位的长期护理服务是健康咨询与管理、助餐、用药服务。另外,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陪同就医服务潜在需求人口规模也较大。

进一步预测河北省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有效需求(有需要且有支付能力)的变动趋势,结果见表3。2014~2050年,失能老人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规模增幅均较大,上升幅度均超过了100%。其中,助餐、健康咨询与管理、用药服务、陪同就医以及临终关怀等项目的有效需求规模大、 增速快,表明这些服务是提供有偿护理服务的重点项目。

(三)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货币化规模预测

分别加总潜在需求人数与有效需求人数,分别得到了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人数总规模与有效需求人数总规模,再与调研所得的加权护理服务单价相乘,得出总体需求的货币化规模。考虑到价格变动,以收入增长速度预测以后具体年份护理服务单价,并扣除CPI因素影响,估算具体护理服务项目在未来特定年份的贴现实际价格。河北省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状态需求总费用预测结果见表4。

在潜在需求规模的货币化方面,从表中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助餐服务的费用增长较快,费用最高,在2050年将达到692.66亿元, 其次是协助更衣服务,在2050年将达到98.73亿元; 在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方面, 康复理疗和用药服务的费用增长都较快,费用也较高,在2050年将分别达到395.16亿元和207.15亿元; 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了临终关怀的费用变化情况,费用增长也较快,在2014~2050年期间,总费用将从45.70亿元上涨到646.01亿元。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总规模将从163.77亿元(2014年)上涨到2262.85亿元(2050年),增速迅猛。

关于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有效需求的货币化规模,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方面,主要是助餐服务的费用增长较快,费用最高,在2050年将达到400.17亿元;在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方面,康复理疗和用药服务的费用增长都较快,费用也较高,在2050年将分别达到113.09亿元和54.20亿元;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了临终关怀的费用变化情况,费用增长也较快,在2014~2050年期间,将从14.48亿元上涨到193.67亿元。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有效需求总规模将从62.14亿元(2014年)上涨到848.98亿元(2050年)。

进一步将河北省老年人潜在护理需求总人次、有效护理需求总人次、潜在护理需求货币规模、有效护理需求货币规模预测结果趋势汇总,结果见图1。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老年护理需求人数将快速增长。河北省广义失能老年人口将从2014年的43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116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将从58.84%升至68.33%;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数也将从2014年的53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98万人,相应占比也将从7.12%上升至11.65%,这部分人群也是老年长期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

2.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需求规模庞大、增速迅猛。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潜在总需求将从2014年的163.77亿元, 上升至2050年的2262.85亿元, 有效需求总规模将从2014年的62.14亿元,上升至2050年的848.98亿元,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应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同时,各护理子市场规模发育、发展迅速,政府、市场应充分重视,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供给都应不断满足人口变动所衍生的相应需求。

(二)政策建议

1. 鼓励发展商业护理保险, 建立老年护理保险体系,为老年护理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支持是老年护理服务消费的直接基础, 如果没有包括护理保险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和购买需要都将受到抑制。为了应对不断膨胀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要,应尽早着手构建包括商业护理保险和社会护理保险在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13-15] 一方面,应当大力鼓励商业护理保险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商业护理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建立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险制度体系,以社会护理保险形式满足老年人最为基本的护理需求,部分服务以公共品和准公共品集成的基本公共服务包形式面向全体老人提供,并确保低收入等弱势老年群体被充分覆盖和保障。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方面,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在制度构建、 政策创新方面要积极参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例如可以借鉴山东省青岛市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基于现有医疗保险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医疗特色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释放和购买能力扩展奠定金融基础。

2. 大力完善老年产业政策,培育老年产业市场。面对严峻的老年护理形势,一方面,应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适当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进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推动整个产业高速发展。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完善县区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三级网络;还应加快社区设施改造力度,提升社区满足老年人公共服务需求的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老年护理服务和产品,满足老年护理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16] 此外,还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老年护理服务中来,并结合自身优势,在服务承接、非营利护理服务供给、慈善等具体领域发挥作用。

3. 打造京津冀养老产业集群与产业承接基地。河北省应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环京津地区城市群在区位、成本、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养老产业转移,打造区域产业基地。应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老年护理服务基地和产业群,打造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老年护理与服务品牌,引导和培育老年护理产业链,扶持河北省老年服务产业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4.重视养老机构建设、改革和发展。一方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应根据城乡规划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建设各类养老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管理,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个人兴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应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公办养老机构改变性质、转变治理结构、改变运营方式等,加强服务项目和设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应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 护理服务,逐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托底、 社会养老机构唱主角的格局,逐步改变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

5. 重视老年护理人才体系队伍建设。河北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此外,还应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

6. 重视农村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由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实际老龄化比例较高,而农村家庭护理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社会护理服务供给机构在农村尚未开始发展,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更为严重,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鼓励农村兴办养老机构,继续加大财政对河北省农村幸福院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尝试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升河北省低保、五保标准,提升农村五保机构的供养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鹏,武超.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 人口研究,2006(1):50-56.

[2]顾大男,曾毅. 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6(4):9-13.

[3]韩丽. 中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CLHLS数据的实证[J]. 社会保障研究,2015(01):45-51.

[4]孙正成. 老年长期护理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以浙江省17个县市为样本[J]. 社会保障研究,2013(2):16-22.

[5]胡宏伟,李延宇,张澜. 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 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6]蒋承,赵晓军. 中国老年照料的机会成本研究[J]. 管理世界,2009(10):80-87.

[7]曾毅,陈华帅,王正联. 21世纪上半叶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势分析[J]. 经济研究,2012(10):134-149.

[8]Peng R,Ling L,He Q.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transition and long-term care need,of the oldest Chinese[J]. Health Policy,2010,97(2-3):259-266.

[9]Gu D,Dupre M E,Warner D F,et al. Changing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expectanci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1992 to 2002[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9,68(12):2170-2179.

[10]Karlsson M,Mayhew L,Rickayzen B. Long term care financing in four OECD countries: Fiscal burden and distributive effects[J]. Health Policy,2007,80(1):107-134.

[11]黄枫,吴纯杰.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J]. 经济研究,2012(S2):119-130.

[1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 残疾人研究,2011(2):11-16.

[13]曾毅. 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J]. 经济学(季刊),2005(3):1043-1066.

[14]田香兰. 日本的消费税调整与医疗护理体制改革[J]. 社会保障研究,2015(2):76-82.

[15]唐幼纯,姜苏娟,王维.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水平研究[J]. 社会保障研究,2012(2):163-170.

[16]黄成礼. 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负担及家庭照料[J]. 中国卫生资源,2006(5):208-210.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龙会芳)

作者:课题组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2:

浅谈以导演视角开展《老年护理》微课制作

摘要:近几年,教育界的一股“微课热”火到了大江南北,出現了很多关于微课的作品,但是能够将微课真正融入到学生和教师学习与生活中的作品少之又少。一部好的微课作品就如同一部微电影一样,导演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则是微课的导演,必须要有导演的视角,而且既要会导,也要会演。本文就针对如何制作微课作品进行探讨,力求能以导演的视角制作出大产量、高质量的微课作品。

关键词:导演视角;老年护理;微课制作

微课就是针对某个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在主讲教师的合理编排与设计下,借助现代流媒体技术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有可观赏性的小视频和相关辅助材料,并借助网络技术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达到让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微课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也是移动学习时代的标志,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碎片化和按需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内容少。一个微课教学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宜,最好是5~8分钟,因为这比较符合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比较喜欢速战速决的学习战术,学习耐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微课”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内容再精彩都会因视力疲劳而看不下去。因此,与传统的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相比,“微课”就是传统课堂的“一个片段”或“微课例”。微课的内容之少,少在学生能啃得下且消化得了。这一点不同于传统课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内容虽然很丰富,可一堂课下来,能真正让学生记忆深刻的就一两个知识点。所以“微课”的内容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

2.教学效果好。一部好的微课除了要具备时间短、内容少的基本特点以外,还应该精彩、强悍,也就是能给人冲击力。因此,微课作品的选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老年护理这一课程中,概述部分的内容是不适合做微课题材的,其理论性太强;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的内容中,老年人梳洗护理也是不适合做微课题材的,其虽然有可操作性,但过于简单,没有“悍”的效果。而老年人进餐护理与老年人排泄护理比较适合进行微课教学,其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明确,做成微课内容短小、效果精悍,设计合理的话能成为较好的微课作品。

3.资源容量较小。从一个微课的容量大小上来说,几十兆左右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是比较好的,既方便教师的上传和转发,也便于学习者的在线观看、转载或下载,而且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总之,“微课”具有鲜明的移动学习时代的特色,它是网络时代发展的新生教学资源,既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传承和发展,又克服了传统教学资源单一、形式守旧、设计呆板的缺陷。胡铁生总结微课有4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微课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意义

1.在新课讲授上的作用。老年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居家护理为重心,突出老年日常生活的护理,内容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大部分知识点都适合进行微课教学。在讲授新课前,先让学生学习微课,将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新课导入。开头是一堂课的重要前奏,教师利用一段精彩的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习兴趣,为参与整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理解。每一章节的重点或难点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喜闻乐见、充满兴趣,一边观看微课一边讨论,能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加强记忆。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4)拓展延伸。老年护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关爱老年人。这一情感目标的实现除了教师课堂上言传身教以外,更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前课后观看情感教育微视频。教师精心组织一系列情感丰富,以老年人群为主要题材的短片,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关爱之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操。

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在这个移动学习的时代,大规模的泛在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学习微课,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老年护理课程的大部分学习内容,从而大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学习能力。

(1)易学易记。微课短小精悍,一个点、一个面,都是有针对性的设计,着重围绕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没有多余的语言,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2)移动学习,随心所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还是通学生和休假生的“补习老师”。

(3)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自由调节视频的播放速度,也可以重复地播放重点部分或遗漏部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应对自己的缺点,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3.微课对教师的作用。

(1)微课的制作过程就是教师备课研究的过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用典型案例,像导演一样组织素材,拍摄脚本,发掘和培养“演员”或是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收集了现有的资源,又整合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既解决了学生学习的问题,又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

(2)利用移动设备或互联网传播微课,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广大的平台。

(3)通过微课交流、分享和共建,为教学资源库增加了新鲜血液。就像传统教学比赛一样,教师利用自己的微课作品参加比赛,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课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的队伍中来。

三、微课的制作技巧

教师作为一部微课的“总导演”,既要会导,又要会演。如何导呢?主要体现在创作思路上;如果演,就看拍摄手段和后期制作了。下面就以导演的视角来谈谈微课的制作技巧。

1.微课的选题技巧。选题是制作微课的第一步,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微课教学的。

(1)选题一定要小。只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不要面面俱到。比如老年人排泄护理这个内容,选题就太大,用一个5~10分钟的微课是讲不清楚的。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老年人便秘的护理、老年人腹泻的护理等若干个小知识点来做。

(2)选题不能太专业,受众面小。因为微课的学习对象是学生或业外人士,对于太过专业的知识不利于初学者掌握。如老化理论和老年人家具的选择两个内容,后者更适合做微课教学,它的受众面大,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共鸣。

2.教师的“导演”地位。

(1)脚本一定要详细。微课的制作最好是通过团队来完成,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丰富多彩。作为主讲教师,即微课的总导演和主演,必须先写出详细的“剧本”,画面是什么内容,哪些需要特写,每个角色对应什么台词都要设定好。脚本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2)合理选择录制工具。简单的微课一般可以自己完成录制,通常可以选择的工具有Camtasia Studio 6.0录屏软件、微讲台、录屏大师、ipad或是手机等等,这些软件有的自带编辑工具,可以直接剪辑、生成视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技术水平合理选择录制工具。

(3)教师的出镜要自然。教师要演得好,就得把握好自己的银幕形象。张一春教授在总结微课特征时指出,主讲教师可以出镜也可以不出镜,若有出镜镜头,教师的教态一定是自然而端庄的,语言要严肃而有亲和力,动作不宜太多,以免显得矫揉造作。教师的银幕形象建议在娱乐主播和新闻主播之间的状态最为得体。

3.后期制作。一个视频的拍摄纵使能一气呵成,也应该要做后期处理。因为要想达到一定的视听效果,取悦于学习者,后期是必不可少的。如镜头正、侧面的交替出现,避免画面死板;全程字幕制作以适应现代人对视频的观看习惯;图像、音频的处理,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不能出现失步现象,图像不能抖動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音频信噪比设定,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微课的制作如同一部微电影的拍摄,“收视率”的高低既取决于导演的水平,也依赖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要想制作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微课,教师就得从导演的视角出发,既要会导,也要会演。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时代主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生产出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微课,以适应现阶段及未来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DB/OL].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net/.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高洁.校长培训模式研究的内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04).

[4]韩丽珍.我国知识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03).

作者:唐萍 蒋争艳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3:

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老人护理问题。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应以强制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同时鼓励并支持发展商业性护理保险,为从社会保障方面解决老年护理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保险;护理制度建立

引言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就把该国家或地区称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20世纪末,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意大利为18%,希腊为17.2%,比利时为16.8%,西班牙为16.7%,法国为15.9%,德国为15.8%,英国为15.8%,奥地利为15.5%,葡萄牙为15.3%,芬兰和丹麦均为14.8%,卢森堡为14.3%,荷兰为13.6%,爱尔兰为11.2%[1]。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大部分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情况特殊,未富先老。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96%,这就意味着到2000年末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基数大、增幅大,老龄化压力更为明显。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 248 52亿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老人的护理问题。老年护理保险是解决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老年问题的新方案。

一、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我国已在2000年来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人护理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老人的护理基本上沿袭的是居家养老方式,以配偶子女护理、雇工护理为主,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护理为辅。在这一模式下家庭无疑成为老人养老护理的主要承担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思想观念等的变化,这种居家养老的家庭护理模式也面临着冲击。由于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与城市相比较更加缺乏保障[2]。

而随着家庭结构的简化,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老人过着独居或与配偶共同居住的生活,很多家庭陷入晚辈无力或无暇照顾老人的困境,急需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发展。因此,老年护理保险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迫切要求新的护理模式的出现。在当今经济社会,老年护理社会化势在必行。

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长期的生活护理,应当成为衡量我国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体系是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和使命。我国目前的护理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目前的老人护理需求相比,在质量、规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着这样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尚未建立成熟的护理体系。一般来说,成熟的长期护理体系应当包括正规的医院护理、广泛的社区服务、家庭护理、疗养院等。而我国目前仍然以家庭护理模式为主,严重缺乏专业护理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二是护理资金严重缺乏。而老年护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老龄化进程快,且人口基数大,老年护理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是不现实的,而如果全部仍然由家庭负责,对于相当部分的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合理建立我国老年护理制度任重道远。

二、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介绍

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态势,对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产生极大的需求,于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发展,国外出现了老年护理保险。老年护理保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国家老龄化形势已非常严峻,瑞典、法国等许多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需要长期医疗护理或日常生活护理的患病老年人日益增多, 由此导致老年护理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使得许多老人求助于住院护理或入住专业护理机构,庞大的医疗费用和专业护理费用给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在老年护理保险产生以前,各国无论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均不保障护理费用支出,投保的老年人于是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的支出。因而,建立专门的护理保险制度成为社会医疗保险及商业医疗保险经营者的共同要求[3]。

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商业性的护理保险,而作为社会保险形式的法定护理保险则于1986年首先出现在以色列。以色列是最先引入保险技术、推出法定护理保险的国家,随后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建立了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

(一)美国护理保险制度介绍

由于美国的护理保险是以商业保险形式实施的,像其他商业寿险险种一样,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保险费主要来源于被保险人,保险人的给付与投保人的缴费相关性很强,这是商业保险的特征。最高给付额越高,给付期越长,等待期越短,年龄越大,有病史等,则保费就越高。美国的护理保险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采取的是费用偿还的模式[4]。美国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投保人通过自愿方式购买老年护理保险合同。这种护理保险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保障水平高、保障全面、有针对性。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投保门槛限制(如健康标准),只能满足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消费者需求,而且营业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高赔付,对精算技术和风险分散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二)德国护理保险制度介绍

德国的护理保险法是于1994 年颁布的,但是它的产生能够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4年德国老年救助委员会发出一份鉴定书,从那些生活在养老院中无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出发,对老年保险系统要确保老年人从业时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功能提出了质疑。于是,如何立法保障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成为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1980年联邦政府委托成立的专门小组在认真考察各种不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将护理需求作为应对新的生活风险纳入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立法目标。1994年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护理保险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四大险种之后的“第五大支柱”险种,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德国的护理保险服务分为居家护理和住院护理两大类,并先后于1995年4月1日和1996年7月1日实行。德国的老年护理保险是一种义务保险,法律规定参加每个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在其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参加护理保险。根据德国的健康保险制度,德国公民可以向公共疾病基金或者私营健康保险公司缴付保费参加强制性老年护理保险,而公民的收入水平决定其参加何种筹资安排方式[5]。德国的护理保险费一般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承担1/ 3 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对某些特殊低收入者免收保險费。

(三)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介绍

日本的老龄化程度严重,巨大的长期护理需求使得日本政府决心推出护理保险体系。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议案,但是直到1997年12月才在国会获得通过,并且在2000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2000年10月1日起,日本公民开始缴纳第一期护理保费,从而宣告了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并且极具社会性。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旨在运用社会保险的机制,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实施社会化的护理服务,对克服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典型的社会性护理保险制度,日本护理保险相关费用的来源中,一半来自患者之前缴纳的保险费,另一半则来自政府部门的补贴。其中政府部门的补贴构成为,中央政府负担50%,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自承担25%,按照2:1: 1的比例进行分配。而中央政府承担的比例中,又有20%用于社会统筹,作为一种专项基金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的市町村之间进行划拨和调配。日本的护理保险多以提供护理服务的实物方式进行给付,并辅之以现金给付方式。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要提出申请,经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2004年7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议,深化了改革方案,明确划分了护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职能,以消除社会保障体系中重叠部分和空白部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创建了综合护理预防体系,并以市町村为责任主体,将预防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加强对现有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等[6]。

德国和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由法律强制实施,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这种模式覆盖率广,且无投保门槛限制,容易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缺点在于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且保障水平较低。这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有效地分担了家庭及个人的长期护理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护理问题,对后来者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三、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老年护理保险是当今世界社会保险体系的新生事物,从诞生到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各国的探索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1.完善的立法是护理保险得以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例如德国颁布的《护理保险法》、《联邦照料法》、《负担平衡法》、《联邦补偿法》等。日本的《介护(护理)保险法》、《护理保险法等的部分修改法律》等。

2.统一的机构管理和专业的人员配备是护理保险成功开展的保证。很多国家一般都有上至中央政府的高级主管单位,下至地区和基层的管理機构。如英国的劳动社会部,德国的社会护理保险公司,荷兰的国家健康保险基金委员会等。护理人员应当主要由专职的护士和家庭服务员组成,而且所有的护理人员应当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上才能上岗。

3.细致深入的调研和实施前的充分准备是护理保险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法国在实施护理保险制度之前作了10年的准备工作。德国在推出护理保险之初,把护理保险服务分为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两个阶段逐步实施,以减少因经验不足所引起的失误。

(二)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当然,各国对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可鉴教训和启示。

1.高标准的护理服务带来了巨额的财政负担。护理服务具有刚性,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应当划定护理服务等级,合理界定给付水平,既能够充分体现护理保险的保障功能,又不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护理人员的待遇与能力不相适应,影响了服务质量。由于护理需求过旺,有资格的护理人员供给明显不足。所以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储备和培训,并且对其报酬相关事宜予以明确规定。

3.护理服务外延界定不清,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相交叉,给实务操作带来难度。因此护理服务应当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界定清楚。

四、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

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征,因此不能把其他国家的护理保险制度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特殊,未富先老。许多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而我国目前经济水平有限,与老龄化的压力相比力不从心。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实现老年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将护理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也不现实。而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像美国那样以商业保险的形式实施也不合理。所以,根据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的模式,而不能是社会性保险或商业性保险的单一模式,需要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并行发展,由社会保险解决基本护理问题,鼓励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购买商业护理保险来满足多样化、高层次的护理需求。

我国开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完善相关立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长期护理需求的预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起始年龄、缴费标准,划分长期护理等级等,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应积极鼓励寿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法制化发展。二是从商业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发多样化护理产品,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护理需求。而且鉴于老年护理保险具有风险大、难度高的特点,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算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老年护理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要致力于提高护理机构的服务质量,规范老年护理服务标准,为老年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7]。

结语

我国在2000年末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基数大、增幅大,老龄化进程快、压力大,随之而来的老年护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国外的实践证明,老年护理保险是解决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老年问题的新方案。以美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国家在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鉴教训。我国应在借鉴他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 Schnepper, JeffA,2001:Can you afford long-term care? USA Today 130,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Nov.

[2] 黎建飞,侯海军.构建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2009,(11) .

[3] 杨红燕.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启示[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1) .

[4] 吕学静.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5] 何林广,陈滔.德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概述及启示[J].软科学,2007,(5).

[6]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2007.

[7] 王秀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之路[N].中国保险报,2010-08-06 (2).

作者:张磊

上一篇:档案管理教育行政论文下一篇:学历教育档案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