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抚触护理与儿科护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4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选择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例数均为47。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黄疸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排便时间与血清内胆红素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生儿抚触护理与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生儿抚触护理与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婴儿抚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婴儿抚触的基本方法及其影响。方法: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有效降低婴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

【关键词】婴儿,抚触

随着儿童保健学科和脑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模式也由機械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阶段。婴儿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儿健康护理技术,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的、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从而有效促进婴儿生理和情感健康发育的方法。婴儿抚触已引起国内外儿科界、儿保界人员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抚触对婴儿各方面的成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好处。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抚触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婴儿抚触的历史起源

抚触源于英语Touch。1940年,Ribble在临床中发现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比较平稳,这是最早的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1]。1958年,Harlow在试验中偶然发现饥饿的小猕猴宁可要可以抚摸的母猴替身物品(架子蒙上毛圈织物),而不要食物(钢丝架上的奶头和牛奶),这些研究为以后婴儿抚触研究奠定了基础[1]。1991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按摩进行专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机构——抚触科研中心(TRI),Mecluer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按摩指导协会。如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婴儿抚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我国1998年引进此项技术,起步较晚,但已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大城市开展对早产儿、新生儿抚触研究,并取得与国际一致的结果。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围产医学会、儿科医学会的认可,婴儿抚触引起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及社会、家庭的关注,婴儿抚触的普及正在兴起。

2 婴儿抚触的要求与方法

2.1 抚触对象

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新生儿或疾病婴儿。

2.2 新生儿抚触疗法的要求。

2.2.1 环境要求 室温宜在25~28℃,湿度宜在50%~60%。冬天需有暖气或加电暖器,有条件的设在安静、舒适专用房间或抚触室。

2.2.2 新生儿准备 抚触前对新生儿的准备十分重要、充分地准备可以使婴儿舒适、愉快。一般应选择新生儿较安静、不累、不饿清醒状态下,喂奶前30~60 min或喂奶后90 min。抚触时间安排在沐浴后、午睡、就寝前,先从5 min开始,适应后每次15 min,每天2~3次。

2.2.3 对操作者的要求 操作人员应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谈,使新生儿始终处于安静、愉快的状态。应取下戒指、手表等物以避免擦伤婴儿皮肤;剪短指甲;抚触前先在掌心倒一些润滑油,轻轻摩擦,以温暖双手,并可增加润滑度,以免擦伤婴儿的肌肤,并将水分保存于婴儿的肌肤中,有效防止皮肤干燥,皲裂。

2.2.4 对新生儿父母的要求 对其父母进行培训,传授新生儿抚触知识,教会操作方法,告知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并在产妇出院后进行随访,检查手法是否规范。

2.2.5 辅助要求 可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

2.3 抚触方法

2.3.1 国际标准法(COT):即全身按摩法,婴儿全身裸露,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度从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2.3.2 国内改良简易方法(MDST):婴儿在半裸状态下抚触,在COT基础上改进。

2.3.3 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MDSTAC):在MDST基础上加中医经络中脾经与肾经。朱建幸[2]等对以上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抚触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以COT为最明显,应用MDST或者MDSTAC的婴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三种方法在促进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比对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可增加亲子关系和婴儿安全感,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2.4 抚触体位

目前的主流抚触体位主要包括先仰后俯、先俯后仰两种。钱小芳[3]等研究发现先俯后仰体位新生儿表现更安静舒适,更容易接受。齐虹[4]等将100例新生儿分别安置俯卧位、仰卧位各50例,结果仰卧位哭闹不安明显38例(占76%),俯卧位舒适安静48例(占96%),得出新生儿最佳舒适体位是俯卧位。

3 婴儿抚触的作用

3.1 抚触有利于婴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当代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认为,怀孕第8周时,胎儿大脑皮层开始生成,出生时细胞分裂成形,婴儿在常规的生活环境中,大脑的各部分神经细胞以一般速度发育,外界刺激越频繁,大脑神经细胞发育速度越快。但如果未受到刺激发育就要终止,因此,婴儿期抚触可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5]。包健[6]对56例患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抚触可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祝玉兰[7]探讨了抚触对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及智力发育的影响,通过抚触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研究得出,抚触可提高正常婴儿的智力及促进婴儿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凌赛泳、林梅[8]对50例正常新生儿的对比研究表明,抚触组四大能区评分(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能、语言能与社交能)及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抚触有利于婴儿的体格发育

通过抚触刺激皮肤体表感受器而兴奋迷走神经,一方面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加,胃泌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酸分泌,促进其消化和吸收,使婴儿体重增加,另一方面是经络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功能,使经气通过按摩手法的反馈调节,渐渐有序化,当机体进入高水平平衡状态时,机体内部产生的中枢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促进了与生长发育相关激素的分泌,如垂体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T4以及胰岛素,这些激素直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使机体处于更理想的生长发育状态。黄坚、颜春英[9]等对120例剖宫产婴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婴儿出生42天体重、身高及头围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骆彩珍、彭玲[10]等对60例早产儿的研究表明抚触组早产儿出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增长3项指标均增长较快,抚触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3 抚触有利于提高婴儿机体免疫力

婴儿期,皮肤特点薄嫩,屏障功能不够完善,而且免疫系统在生后4~6岁逐渐发育接近成人,而生后6个月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IgG逐渐下降至消 失,所以在婴儿期免疫力较为低下,只单纯从母乳中获得SigA,抗病能力极为有限。而婴儿抚触能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研究显示接受早期抚触的婴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另外婴儿体内具有较低水平的应激激素以及较高水平的5—羟色按,5—羟色胺既是神经递质,又是免疫细胞,它影响大脑海马回的受体活性和增加糖皮质受体的结合能力,因此有助于减轻或终止应激反应,平定婴儿烦躁情绪,使睡眠增加,减轻婴儿焦虑和抑郁状态,哭闹减少增强安睡状态,婴儿在获得深沉睡眠后,免疫力亦会随之提高[11]。

3.4 抚触对婴儿生理性黄疸有治疗作用

抚触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肠道吸收,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减少核黄疸的危险,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董汇群[12]等对95例正常新生儿的研究表明抚触可使新生儿的黄疸指数降低及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可缓解新生儿便秘,增加消化功能。

3.5 抚触改善睡眠状况,情绪稳定,反应灵敏

每天定时的抚触能减少哭闹,改善睡眠,调节良好的睡眠觉醒节律。赵雪梅[13]对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的研究表明,抚触能够平定婴儿躁动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增加睡眠时间。齊雪阳[14]的研究显示,抚触后的新生儿较安静,睡眠时间长。通过抚触可使新生儿感受到舒适和安全,并可减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睡眠,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调整睡眠节律建立规律的睡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6 抚触在产妇自身康健中的应用

抚触不但有益于婴儿健康的发育,同时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产妇抚触婴儿增加了产妇的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另一方面,抚触婴儿后摄奶量增加,使吸吮的频率及强度增加。有利于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使子宫残余的蜕膜及时排出,减少了产后出血。使子宫复旧快,产后浆液性恶露排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同时。产妇给婴儿进行抚触,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促进乳汁的分泌[15,16]。

4 展望

婴儿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通过对肌肤的抚摸,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爱的传递方式,将父母的爱意传递给婴儿,来满足婴儿被爱的需要。婴儿抚触是一项科学的有手法技巧的医疗护理技术,它能极大程度的满足婴儿触觉这一天生的需求,使婴儿产生安全和幸福感,是一种成本低、效益好、简单易行的医疗技术,能促进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婴儿抚触还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提高。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抚触的认识,使婴儿抚触得以普及。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叶梅艳,杨巧玲等,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 (10), 728-730.

[2] 朱建幸,王德芬,沈月华等,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 (4):192-194.

[3] 钱小芳,肖健莲,徐玉英,新生儿沐浴体位的临床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9~20.

[4] 齐虹,孙志远,新生儿俯卧位抚触的益处. 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1): 55.

[5] 王彬,沈月华,金润彦等,抚触对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研究.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 2(4):241-242.

[6] 包健. 抚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7 (14): 43-44.

[7] 祝玉兰,抚触对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现代护理,2010,7(21): 89-90.

[8] 凌赛泳,林梅,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的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14): 3305-3306.

[9] 黄坚,颜春英等,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7:78-79.

[10] 骆彩珍,彭玲等,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 534-535.

[11] 徐宁华,浅谈抚触在婴儿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外健康文摘,2009, 6 (10): 130-131.

[12] 董汇群,方梅英,石强,婴儿抚触对婴儿黄疸及肠蠕动的影响讨论. 医学信息,2011,24(2):515-516.

[13] 赵雪梅,抚触对促进婴儿睡眠和稳定婴儿情绪的研究. 安徽医学,2011,32(1): 96-97.

[14] 齐雪阳,新生儿抚触200例临床观察. 现代护理,2008, 5(7): 132-133.

[15] 高正平,抚触技术对母婴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9, 6: 31-32.

[16] 安扬,产妇抚触婴儿对母婴的影响,中国性科学,2010,19(3): 21-22.

作者:陆彩娥

新生儿抚触护理与儿科护理论文 篇2:

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4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选择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例数均为47。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黄疸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排便时间与血清内胆红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血清内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黄疸患儿的临床表现,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有效率。

【关键词】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其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病变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该病症会将患儿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出现黄疸的患儿容易引发皮肤病、消化道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着重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实验的過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4例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为剖宫产生育;②纳入患儿均为出生28天以内新生儿;③纳入患儿体重均在2.5~4.0kg之间;④纳入患儿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疾病等;⑤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晓并愿配合院方开展本次研究。按照随机选择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47例,男孩25例,女孩22例;研究组患儿47例,男孩23例,女孩24例。以上患儿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黄疸指数分析,即血液中胆红素浓度来表示,通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指数小于12mg/dL(205.2μmol/L),病理性黄疸患儿黄疸指数大于15mg/dL(256.5μmol/L);并对所有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为将患儿遮眼置入蓝光暖箱中,视患儿黄疸严重程度,进行6~72h的光疗照射,观察患儿出现明显的退黄后,检测其胆红素,若下降至10~15mg/dL时,可停止蓝光照射。(1)对照组患儿在蓝光治疗期间行黄疸相关的常规护理,其护理方式为: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分析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若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时,需及时为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或其它营养物质,多吃多排,保证水分营养的供应;若患儿出现酸中毒的情况需及时采用含碱性物质的药物纠酸,必要时还需使用酶诱导剂进行治疗。(2)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该护理的具体步骤为:在患儿分娩完后的24h内就需要进行早期的抚触护理,将患儿带入专门的抚触室进行护理,将抚触是温度调节至常温(25℃),并关好门窗,以保证患儿感到舒适,每次护理30min/次,2次/d,抚触护理的持续时间为4d。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护理前将双手用清水洗净,手上涂抹适量的婴儿润肤精油,反复摩擦双手直至掌心变暖。首先抚触患儿的面部,将双手放置在新生儿后脑部位,轻微向上托举,使用两根大拇指从患儿的眉毛中间向两侧进行轻抚,视患儿情况反复进行4~6次,并使用相同抚触方法对于患儿的眉骨进行抚触。完成面部抚触后继续抚触其头部,,从患儿的头部进行抚触,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患儿的后脑沿着其颅骨向后进行轻抚,同时在百会穴的位置进行轻揉。后抚触其胸部,将患儿的胸部露出,轻轻的将患儿两肋向上提直到腋窝位置。最后抚触患儿腹部,将其食指、中指并拢,从右下腹位置向左下腹进行轻轻抚触,顺时针抚触4~6次,并在抚触的过程中,注意尽量避免与患儿的脐部进行摩擦。

1.3疗效标准 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排便时间与血清内胆红素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血清内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科临床症状,其成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发病时间集中在患儿分娩后2~3天出现。该病症会直接将患儿的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染成黄色。黄疸对患儿最严重的影响在于该症状会引发诸如消化道、皮肤疾病等并发症,严重时损害中枢神经,引起患儿出现智力障碍,甚至是死亡。

有关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对症下药,即在保证患儿体温的情况下分析其病情,如对缺乏维生素支持的患儿给予适量的维生素,多吃多排,保证水分的供应;对出现酸中毒的患儿则给予药物进行酸碱中和等。该护理方案虽能缓解患儿的临床表现,但治疗周期往往较长,且不能有效降解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胆红素,在护理期间患儿有可能并发更为严重的病症,整体表现可以用治标不治本来概括,致使最后的护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2]。

抚触护理是近年来在治疗黄疸患儿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手段,该护理方式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用抚触的方式,从面部开始,从上至下一直到患儿的腹部,帮助患儿改善其血液流动和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使患儿的器官能够正常并灵活地发育,并加强患儿的排便系统,这能够有效降低其肠道和肝脏血液循环,明显减少体内胆红素的大量吸收,使得残留在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能够及时有效的随大便排出[3-4]。达到降低患儿血清内胆红素的目的,加快黄疸临床表现消失的速度,进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同时抚触护理还能刺激患儿的中枢神经,防止因中枢神经被破坏而出现的智力障碍,同时该护理方案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几乎不存在对患儿的皮肤造成伤害,但考虑到患儿的皮肤较嫩细嫩,且容易受到感染,每次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护理时都应当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消毒,并尽量减少对其皮肤的摩擦次数,用相当轻柔的手法对其进行抚触[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黄疸患儿的临床表现,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有效率。经证实该方案确实可行,值得向广大儿科科室推广。

参考文献

[1] 谷瑶瑶, 马秋艳.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8): 118-119.

[2] 杨静.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32): 166-66.

[3] 曹慧. 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8): 149, 156.

[4] 高莹.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2): 91-91.

[5] 陈丽. 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9): 118-118.

作者:唐林娟

新生儿抚触护理与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摘  要: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由于黄疸的患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刚出生时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发展为核黄疸,对听力以及智力造成一定的损害。该文回顾了新生儿黄疸的现况,并针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护理方案,从抚触护理、光疗护理、游泳、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按摩等方面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黄疸患儿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治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早期护理  预后

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NJ)是指是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新生儿皮肤、巩膜、粘膜或其他器官黄染[1]。它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2]。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控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遗症,导致听力受损、智力障碍和视力障碍。同时它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发生体液免疫异常,导致T细胞亚群失衡以及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异常等[4]。加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早治疗和干预,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主要使用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药物,以及蓝光照射、换血疗法等,同时配合抚触护理、光疗护理、游泳、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按摩等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加速了胆红素的在新生儿体内代谢,在疾病转归中发挥良好效果,现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不同护理干预做一综述,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意见。

2  早期护理干预

2.1 皮肤抚触

研究表明抚触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主要是通过刺激患儿的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了患儿的摄乳量,加强患儿肠胃蠕动,最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5]。孙洁等人对82例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抚触的新生儿在出生2d、3d排泄次数增多,出生5d、6d经皮胆红素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低。迟春昕等人[7]对164例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经络抚触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明显,患儿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并且每日摄入奶量、睡眠时间和体质量增加多。曹慧等人[8]对110例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8周后给予抚触的患儿其拥抱反射、可安慰性、握持反射、踏步反射评分均相对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有效及规律的早期抚触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排便次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还能促进患儿的神经行为的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抚触的实施与医务人员和照顾者的技术水平有关,需规范培训和专业指导,以掌握婴儿抚触的正确手法[9]。

2.2 蓝光疗法

蓝光治疗主要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谱对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照射,使新生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从脂溶性状态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最终通过胆汁、尿液或粪便的方式排出体外[10]。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简便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蓝光照射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体温异常、脱水、皮疹、腹泻、青铜症、贫血等症状)[1]。祖力呼马儿·亚森等人[11]选取29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Ⅰ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Ⅱ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结果显示,Ⅰ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聂莉莉等人[12]选取107例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结果显示,蓝光治疗1d、3d、5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另外,光疗的护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新生儿在此过程中的舒适体验和不良反应。因此,新近的蓝光治疗中融入抚触及皮肤护理、防撞式鸟巢护理等措施。结果显示,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而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拓展研究。

2.3 新生儿游泳

新生儿游泳可以刺激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消化和吸收、促进胎粪排出,从而减少肝肠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13]。张苏红等人[14]选取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游泳结合抚触护理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较低,且首次排便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较短。李华洋[15]选取8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游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粪转黄时间较短,血清胆红素及黄疸指数较低。因此,及早对黄疸患儿采取游泳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的消退和患儿的康复。

2.4 中药药浴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湿热范畴,因此治疗以利湿清热为宜。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皮肤体表面积大、中药泡浴可以通过体表给药,透过皮肤进入新生儿毛细血管,起到利湿退黄的作用。另外,中药泡浴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摄奶量,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16]。刘洋等人[17]采用茵陈、栀子、龙胆草、金钱草、鸡内金各50 g及大黄30 g制成药浴。其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二者均能加快胆红素和胆汁酸的排泄[18],大黄能促进胆汁、胆红素、胆汁酸的分泌,增强胆囊收缩,阻断胆红素肠肝循环[19],龙胆草、金钱草清热除湿、泻肝胆火,鸡内金有助于胆红素代谢。研究结果显示,5d后药浴组总胆红素日均降幅较大。岳雄等人[20]也将新生儿进行中药退黄外洗方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低,第一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出现较早。范淑华等人[21]的研究也表明,退黄汤药浴可以作为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护理措施。史玉琴等人[22]的研究显示,中药外洗方配合蓝光能缓解患儿黄疸症状,降低血中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蓝光治疗。有研究表明,中药药浴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23]。因此,早期对黄疸患儿进行中药洗浴能缩短黄疸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且运用这种方式也较为安全,护理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但同时需要注意退黄汤药物药浴时间、配制的方法及脐部皮肤的护理等。

2.5 穴位按摩

新生儿穴位按摩是中医学中的外治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用按摩的方法,刺激人体的特定的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整机能[24]。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写道:“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其中首次提出“胎疸候”,认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离不开胎禀这一因素,新生儿黄疸是由“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所致。中医认为,人体不同的穴位与体内的器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贯通,通过对这些穴位的特殊按摩,就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常用的按摩手法主要包括这8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运用时常配合使用[25]。王莹等人[26]对新生儿进行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具體方法为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划笑脸、分推膻中、顺时针按摩腹划半圆、抓捏双上肢、推六腑、清脾经、清 肝经、揉二马、揉外劳宫、抓捏双下肢、按涌泉、捏脊、拿捏肩井穴。结果显示,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一次胎便排出时间较短。陈亚清等人[27]对240名新生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穴位推拿按摩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定值较低,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其他研究也表明,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理想[28]。中医穴位按摩在临床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限于技术传播和文化不同,此项护理技术主要在国内开展,有待更多的拓展和实证研究。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早期抚触护理、光疗护理、游泳、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按摩等。这些干预措施各有利弊,其中蓝光疗法对于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但成本较高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中医的穴位按摩与中药药浴,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护理效果理想,但仍需更多循证研究支持其临床疗效。早期抚触和游泳可以增进患儿的舒适体验和运动水平,可提高黄疸患儿治疗效果。因此,今后可考虑各护理措施的联合效应,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制订综合化的护理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黄疸患儿的康复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62,199.

[2] 柯玉洁.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36(15):1955-1958.

[3] 崔艳莉.新生儿黄疸120例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245-1247.

[4] 孔小行.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一——婴儿黄疸与预防接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2):87-88.

[5] 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等.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43-44.

[6] 孙洁,弓少华,彭姗姗,等.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2):188-189,191.

[7] 迟春昕,侯海萍,陆丽华,等.经络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4):589-592.

[8] 曹慧.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49,156.

[9] 张映琴.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9):188-190.

[10] Fontana CR,Song X,Polymeri A,et al.The effect of blue light onperiodontal biofilm growth in vitro[J].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2015,30(8):1-10.

[11] 祖力乎马尔·亚森,姜燕.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5):118-119.

[12] 聂莉莉,邓春贵,刘斌,等.防撞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9,26(16):59-62.

[13] 王亮,刘满谷.婴儿游泳与抚触的研究进展[J].人间,2016,211(16):280.

[14] 张苏红,徐晓妮,王亚,萍,等.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61-164.

[15] 李华洋.游泳联合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169-4171.

[15] 王玉蛟,王立新.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6-30.

[16] 刘洋,刘晓鹰,贾俊岭,等.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4):374-375.

[17] 王少华,周信英,何国芳,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和 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711-3714.

[18] 涂灿,何琴,周元园,等.基于代謝组学的大黄对正常和肝纤维化大鼠双向作用对比研究[J].药学学报,2018,53(7):1139-1147.

[19] 岳雄,史玉琴,陈奕铭,等.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32(5):68-70.

[20] 范淑华,陈文霞,黄文龙,等.退黄汤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4):62-64.

[21] 史玉琴,岳雄,高红霞,等.中药外洗方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31(9):112-114.

[22] 孙慧姿.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161.

[23] 占小兵,全小明,邓宝贵.穴位按摩联合抚触在早产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5):690-695.

[24] 陈勇,张勤.消黄汤经验方和穴位按摩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8,13(1):112-115.

[25] 王莹,宋宁娟,陈珊珊.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疗效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7,2(50):140.

[26] 陈亚清,江芰荷,傅飞燕.穴位推拿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效果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6):507-508.

[27] 赵红霞,李日清,苏娟娟.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光明中医,2019,34(16):2559-2561.

作者:杨秋霞

上一篇: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评析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