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艺术创作论文

2022-04-15

摘要:对笔墨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凝聚了中国绘画的思想,笔墨的运用是中国绘画创作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用笔和用墨展现的不同的笔墨趣味反映出艺术创作家所蕴含的情感、心绪和人生阅历。在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中,线条间的起承转合凝聚着艺术家们的人文修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国画笔墨艺术创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画笔墨艺术创作论文 篇1:

文心诗境 得妙于心

细品徐作先的山水画作品,不难发现其长期苦心经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徐作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专注于山水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绘画路子纯正。思路正本清源,勤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有被时下各种流行、时髦的潮流观念和画法所左右。他善于从前人作品中吸收精华,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茂林村舍的景象。画面烟岚幻灭,时有时无,富于浪漫的诗意与和谐、含蓄的审美意味,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文气。他笔墨温润,图式清新,意趣丰富,不失温文尔雅,也没有浮躁造作之流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画家只有在人生的境遇和情感的律动中,真正脱开尘俗之羁绊,才能进入灵魂的轻松漫游的境界。徐作先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受到了良好的专业教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学者型的青年画家,他潜心教学与创作,心无旁骛,教学过程中凭借对于画史的谙熟,对于画理的通达,精研传统,贴近文脉,比其他人有明显的优势。即使他在大学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的几年间,行政工作再繁忙,他对自己的艺术道路也有着十分清醒的把握——只有在对于传统的领悟中不断深化,才能在艺术语言上寻求到纯正的味道,并且在创作心态上体现出更为贴近艺术本质的自然状态。所以,平时工作再忙,他也丝毫不放松对山水画创作的探索与追求。近几年,他不断到国内名校求学,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访问学者进入陈平教授工作室学习,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平教授。众所周知,陈平教授为当今山水画创作的佼佼者,传统学养功力深厚,诗、书、画、印、填词、度曲无一不精。陈平导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徐作先深受影响,他随导师到各地写生,心摹手追,绘画作诗,以诗悟画,以画释诗,收获颇多。

苏轼曾评价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绘画贵有文气、诗意,品读徐作先近期的写生作品,如皖南写生的一组作品,山间、田园静谧幽深,偶见村人荷锄、浇菜等点景,运用烟岚环绕村庄,赋予画面动感,适当的留白,使白云与皖南的白墙遥相呼应,好一番“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的田园诗意,令人遐想和向往。其系列西藏山南的写生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不是像大多数山水画家一样去表现神山圣水,雪山冰峰,而是利用娴熟的笔墨,把握好用笔、用墨、用色的精准大胆取舍去刻画寺庙、宫殿、湖泊,把藏地的晨昏雨湿和烟云变化加上其内心的感受诉之毫端,使画面笔精墨妙、细腻耐看。更难能可贵的是徐作先深受其导师陈平教授的影响在写生的同时坚持写诗,并潜心研究诗词格律,经常向其师请教填词赋诗的相关问题,所成之律诗、绝句都颇具古意,对仗工整,用韵精准,他深信功夫在画外的箴言,充分提炼诗词的意境并把它融汇到绘画中去,使画面更具内涵,充满书卷之气,使他与同时代的许多画家拉开一些距离。再如南山寺写生一组作品和京郊写生,都把平淡的场景,借助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浓淡、烟云的缥缈,运用诗化的感悟,使千年石窟有了人间烟火,使冷峻的高山赋予了性灵。

艺术之路有三重境界,即立本、通神、达幽。深谙此道的徐作先不以性灵自诩,特别是进京访学后,他的画作对于传统绘画中的构成章法,形神意蕴,时空表现,以及笔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画风沉静萧散而富于逸趣,糅合文人式的放逸情趣,以严谨的法度气局希望走出自我。作为知名的青年画家,他在喧嚣躁动中显得淡定从容。他时常走入深山幽谷中去写生体验,从而获取精神的慰籍和情感的自足,并在心灵空间和自然空间的对应融合中,追寻着一种精神舒展的意象世界。

徐作先

广西贵港市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200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造型艺术创作班学习。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师从黄格胜教授,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16—2017年為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进入陈平工作室学习,师从陈平教授。

现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西来宾市文联副主席,来宾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来宾书画院副院长,广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

作者:赵欣歌

中国画笔墨艺术创作论文 篇2:

增强笔墨趣味,提高绘画技巧

摘要:对笔墨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凝聚了中国绘画的思想,笔墨的运用是中国绘画创作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用笔和用墨展现的不同的笔墨趣味反映出艺术创作家所蕴含的情感、心绪和人生阅历。在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中,线条间的起承转合凝聚着艺术家们的人文修养。在绘画时可通过提高对笔墨趣味的认识、临摹以及尝试写生和大胆创作来增强笔墨趣味,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关键词:笔墨趣味   绘画技巧   艺术欣赏

从古至今,中国绘画思想大多来源于对笔墨的探索与不断追求。这种对笔墨精神的追求,使画家提笔便展现出笔墨气韵的独特魅力,使用笔墨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气韵的精神本质。中国绘画创作中的笔墨运用是创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幅优秀的绘画艺术创造作品一定是充分驾驭了笔墨艺术,让笔墨在作品间发挥得淋漓尽致。若想提高绘画能力和技巧,可通过学习画家勤学苦练才画出让人感动的中国画,体会挥洒笔墨间所蕴含的情感,去感悟和思考,增强笔墨趣味性。

一、笔墨趣味

“笔墨”一直是一个很难翻译准确的词,“笔墨”是指用毛笔运墨在宣纸上所表现出来的绘画效果。这种效果与运用笔墨时的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笔和墨在宣纸上产生笔迹的轻重刚柔、粗细疏密、穿插干湿等,这些笔迹无不透露出创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心绪和创作风格以及对中国绘画作品的理解,更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境界和把握的层次。笔墨运用是创作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艺术创作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心灵的感悟。

(一)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笔与墨的运用。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的创作基础,只有将笔和墨相互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笔与墨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笔与墨的区分在于其作用的大小,有的时候笔发挥主要作用,有的时候墨发挥主要作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大都是與抽象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抽象,顾名思义,即抽掉具体事物的形象形成的没有物象特征的独立的画面形式,不受具体的形的约束,显得非常自由,画面也会变得十分生动。如果没有抽象性,中国绘画的作品便没有了笔墨的趣味。

不同的画家各自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对笔墨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苏轼认为对笔墨的使用应“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认为笔墨的创造应在“似与不似之间”,苏珊·朗格则强调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画的创作过程对笔墨的运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不是简单的笔墨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画的创作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兼容型的中国现代笔墨。这种笔墨表现形式既具有中国画的特色,又具有“杂交笔墨”的整体优势。西方绘画涌入之后,中国画的创作开始转型,从传统的创作观念转变为具有现代化的创作观点,从提案用笔、笔墨涵咏到平直用笔、笔墨袒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兼容效果。

(二)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趣味

人物是最早的绘画形式,“以线造型”是其独具一格的特色。在创作过程中,线条间的起承转合凝聚着艺术家们的人文修养。笔墨趣味和书法的书写性关联十分密切,如果缺少了对书法的投入,笔墨往往会停留在形式层面而缺少意趣,绘画作品便缺少主旨灵魂。在水墨人物画中,生动的艺术形象离不开笔墨的趣味性,但获得这种趣味性并不能一蹴而就,这和创作者的审美、个人风格、阅历等息息相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道出了艺术家的修养和阅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画水墨人物画的画家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便是灵活运用技巧。每种画都有不同的技巧表现方法,水墨人物画更是如此。高难度的技巧融合创作者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观念,笔墨趣味的获得如果建立在高难度的技巧的基础上,那么这种趣味将会令人回味无穷。高难度的技巧也通常用来判断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是否有独创性。所以说技巧的灵活运用和熟练程度对作品的涵养和格调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笔墨趣味也承载着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人格力量。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一般担负着道德教化功能。随着文人画的发展,绘画从道德教化作用发展成了审美娱乐。艺术家也从外在的客观因素转向内心的深刻反省。这种审美作用便是由笔墨趣味承载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人格力量显现的。

二、增强笔墨趣味的绘画技巧

在美术绘画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绘画高手,但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方法了解一定的技法,较大程度的去欣赏国画作品的内涵,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和体验,培养审美的能力。

(一)提高对笔墨趣味的认识

首先可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来丰富文化知识,培养艺术审美情趣,还能有效的促进其艺术审美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去感知、领略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比如通过对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的欣赏,对其画法、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独具的传统艺术有所了解的同时,还要达到对画面中画家用笔墨情趣的认识。通过对美术作品这样的欣赏,对笔墨趣味的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审美能力,提高了审美趣味和对艺术欣赏的能力。

(二)在临摹中体会笔墨趣味

临摹是入门绘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通过了解基本的用笔方法和墨色变换的关系,例如正用和侧用、实用和轻用以及运笔时的轻与急、刚与柔在纸上产生的不同的笔墨趣味。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用笔方法之后,教师再结合名家的作品深入了解如何处理笔墨之间的关系,注意临摹作品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在墨色的变化方面,可先学习不同墨色的分类,然后再讲一些常用的墨法,并在宣纸上演示不同墨法产生的效果,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便可对丰富变化的墨色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来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了解一些新的技法来开阔眼界,比如用胶水调墨作画等,可丰富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可感受笔墨趣味,提高绘画技巧。

(三)尝试写生创作,鼓励大胆尝试

写生是学习绘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写生,可更加了解物象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创作基础。在写生中可大胆运用笔墨技法。例如,在公园写生时,可简要的先了解柳树的生长特性、形状、枝叶关系等,在用笔用墨方面稍作提示,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运用不同的方法展现出自己对笔墨运用的理解,画出千姿百态的柳树枝条。同时,也可鼓励用一些特殊技法来展现,比如用胶水调和墨画柳树枝条,表现出春风中柳树枝条的婀娜多姿,翩然起舞的姿态。总而言之,在用笔墨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当具有一定的写生能力后,对大自然便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不同的捕捉。这时进行自己创作,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宣纸上尽情创作,表达自己对笔墨情趣的独到理解和表现,从而巩固学习成果。这样既可激发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热爱,也能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当今的时代,在美术领域中,表现笔墨早已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刻意追求。但笔墨并不是一般的技巧性问题。如果仅把笔墨当做技巧的附庸,笔墨的运用就变得很空洞。笔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与艺术创作者的个性特点、阅历以及审美观念相关,艺术家的情感取向也蕴藏在其中。如果一味的强调笔墨技巧而忽视笔墨背后的文化底蕴,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型便会流失。在学习美术绘画时,要着重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了解基本的技法,提高对笔墨趣味的认识,并学会自己去创作,鼓励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林志萍.增强笔墨趣味 提高绘画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9):112-113.

[2]田爱华.现代中国绘画创作的笔墨趣味[J].美术大观,2008,(03):29.

[3]万壮.“笔触”与“笔墨”——中西绘画用笔趣味之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63-164.

[4]刘志骋.论中国画的笔墨趣味[J].宁夏教育,2000,(12):26.

[5]刘培军.论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J].艺术教育,2017,(19):203-204.

[6]刘保国.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索与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8,(06):105-106.

[7]马群.论徐悲鸿绘画的艺术风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3):150-151.

[8]杨明.基于油画主要绘画技法及实际应用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6,(11):220.

[9]敖政凯.简笔水彩画技巧与教学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125.

[10]黄婷婷.从意象与绘画技巧解析儿童绘本《小黑鱼》中的多模态隐喻[J].中外企业家,2016,(27):266-267.

[11]张春霖.谈蜡笔绘画技巧在画面上的选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33.

[12]候育娟.浅谈谢赫六法论在绘画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6,(10):238.

作者:张宇

中国画笔墨艺术创作论文 篇3:

中国画的创新离不开传统笔墨

【摘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画创作过程中,笔墨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及内容,赋予了中国画最内在的灵魂。对于笔墨所具有的内涵,不管是从纸、笔等工具的狭义意义上来讲,还是从抽象绘画形态这种广义意义来讲,都体现了中国画与我国传统笔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和相关联系的相辅相成性。所以,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对笔墨的融会表达必须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以此才可充分将现代绘画的那种审美艺术特点呈现出来,此同时也才能不断探索出未来的前景与规律。中国画是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而且也包含了各种中国艺术刻印的元素。本文重点探讨中国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其神韵风姿、精神特质与我国传统笔墨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关键词】中国画;创新;传统笔墨

在中国画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中国画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应与现实生活进行融会贯通起来,经过不断的挖掘和探索现实生活,为艺术创作找到更多的灵感,让中国画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及风韵更深得人心。中国画创新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创新的创作方法,这样才能为中国画增添丰富和更高的艺术性。其中,最为重点的是在于思想上的创新,画家经过反复地确立感情基调,才可在艺术的创新路上越走越远。传统笔墨的发展是经由书法发展而来,其中历经了漫长时间的练习,最终才得以对各种技巧运筹帷幄。所以,中国画的创新需要从思维、思想上进行创新,同时应继承我国传统笔墨的艺术精神及基本技法。

一、中国画的概述

中国画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汉代,这种绘画形式主要是作画于绢、布帛或宣纸等这些材质上,其内容极为丰富,画作所表达的内容与艺术内涵传达出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人文、历史、自然等多个方面的认知、思想及精神传达。另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一方面不断熏陶和感染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了其极为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与我国传统笔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可以说,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而且在世界艺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画在艺术形式上有着很突出的东方审美理念,借助笔墨的变化将中国的文化呈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中国画实际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发扬,中国画中,渗透和传达出了我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与精神,通过“一画”“三远”等进一步对中国古代的视觉表达、审美标准等方式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当前社会及文化发展形势下,中国画必须进行创新,才能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同时也是中国画自身得到更为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种创新发展中,其根基依然是传统笔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时,必须从思想观念、表现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与时代保持同步的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笔墨的手法和技法开拓中国画的创新之路。

二、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程

在我国源远流长艺术长河的中,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为我国的文化艺术留下了璀璨瑰宝。也正是如此,才不断促使中国画得到更为深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并沉淀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璀璨瑰宝。也可以说,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代表,必须予以完好地保存。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画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也才能与当前我国时代发展的步伐一致,并不断满足现代人的艺术美学需求。二十世纪以来,国外尤其是欧洲美术界非常渴望拥有中国画具有的特质,因而他们提倡主观情感意志的表现,而对客观物象的写实是比较抵触甚至是拒绝的,更加注重气质的表现和对趣味、线条和色彩的追求,这些恰好与中国画如出一辙。中国画不提倡绝对的写实,而是更加重视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精神意境,侧重于发挥其情操与性格上的特点。众所周知,所谓书画同源,说的即是书法这种艺术极具抽象性,也最接近于音樂性。中国画在于对气韵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基础来源于传统笔墨。中国人物画的十八描,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依托于多种不同的笔法变化把各种人物的服饰特征、气质、个性等呈现出来;而山水画则更加注重表达出其笔墨的韵律与意境。因而中国画从古发展至今,基本上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格局,但真正的大家或可称为时代经典之作的依然屈指可数,对此,有不少人开始担忧中国画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也有不少人尝试着将一些西方画的技法融入并强加于中国画的创作中,以此改变和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但殊不知中国画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其有着自身的体系,其凝聚并沉淀了我国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这些特征都是中国画所独有的,也由此使得中国画的创新离不开传统笔墨,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内质,并成为艺术家美学思想与内在精神的一种精华,绝不是简单的创新技法可以替代。

三、传统绘画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绘画技术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传统中不断跳脱出来,与时代、与社会、与人们的艺术追求保持同步,这样才能适者“生存”。对于中国画的创新,很多大师有其各自的不同创新方法,但总归一点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画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传统绘画技术来讲,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以创新,才能从传统技法中找到突破,并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我国的中国画从元代开始有了“墨”的变化与发展,其中最典型的是积墨。积墨是经生纸与笔墨间的精妙结合,使得墨的形态更为丰富多样化。到了明清,墨法在运用上开始结合于作者的个人风格。现代的中国画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使得墨法有了十分分明的类别。通过创新“笔墨”等传统绘画技法,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画的气韵与意境,而中国画中这种气韵与意境的表达,正好使得画作与画家之间在思想上融合统一起来。所以,传统笔墨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画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传统绘画技法的功能与作用,并由此提升中国画艺术的层次与境界。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创新需要从传统笔墨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在艺术创作中渗透当代文化精神,并在传统笔墨的发展中汲取和吸纳各种新颖的创作经验,这样才能使中国画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也更好地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画创新的途径

(一)中国画的创作方法

中国画创作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画家在传统笔墨上不断地加以锤炼,反复体验其创作方法,才能使得最终创作的画作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其创作方法的创新可借鉴和吸纳西方的一些绘画创作方法,如勾画草图、收集素材、主题选择等。中国画的创作更加重视画面的运韵和生动性,画中内容所具有的灵气、生命力十分突出;而西方更加侧重于力的衍生,利用各种物体间的张力把各种艺术作品的内涵刻画呈现出来,在人物的表现、物体的展示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层次和内涵,从而带给观赏者画作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其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所以,中国画应借鉴西方绘画创作中的那种理性以及对事物形体所具有的不同思维,然后带着“究理”性和更加宽广的思维展开创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画作内涵与画家情感的高度统一。

(二)中国画的色彩

中国画,其色彩的呈现主要是经过墨色的不同变换来实现。随类赋彩,中国画特别是水墨画基本上以墨色为主,又分五彩,工笔画及壁画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色彩特点。中国画中,色彩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而西方美术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科学规律。中国画在创新发展中也广泛吸收了西方色彩的这种规律,使得色彩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可以说西方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思路,在墨线中加入單纯的色彩,将浓墨与淡色进行结合,对中国画的色彩加以创新,融入西方色彩运用法,让中国画的色彩更加丰富。中国画中,色彩主要通过“墨”予以表现,传统笔墨分为五彩,墨则是充色,在传统涂色与晕染中,经过墨的“焦、浓、淡、清、浓”等五种颜色的运用变化,赋予画作更加和谐丰富的色彩。所以,为了使得中国画的色彩感更加突出,应注重笔墨色彩的变化,提升中国画的色彩能力。在中国画中,与笔墨的融合与渗透,达到中国画与传统笔墨的和谐统一,通过多种不同层次的渲染凸显出墨的多彩,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画作风格。

(三)中国画的线条造型

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其造型的基础主要是平面中的线条,为了呈现出其独特化的意象,需要经过程式化的线条及笔墨来完成,这样的线条造型会使得所需要呈现的事物非常单一,出现一种画作的简单概念化的状况。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对线条造型的创新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记忆与写生相融合的方式,利用墨法技巧将绘画作品的结构、明暗等突出表现出来。融合线条、笔墨对画作的表现力进行强化,使得中国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深厚。当代各种画作的创作也体现了各种不同艺术线条的勾勒,同时也是对传统绘画范畴的一种突破与进步,通过利用多种带有艺术特色的线条勾勒出具有时代性以及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四)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平面造型呈现出来,基本上没有用到透视或解剖。为此,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可积极借鉴和学习西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各种表现事物,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绘画对象,然后通过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将事物呈现表达出来。在创新中国画的发展中,通过不同种类的形式变化,才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中国画所具有的内在与风韵。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有着一定的神韵,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因此,在中国画创新发展中,应注重抓住特定的表现形式突出中国画的美,并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最符合中国画的方式进行发展,以此才能呈现出中国画所具有的内涵与艺术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中国画的历史还是当代中国画的现状,都充分表明了中国画并非一个独立的画种存在,尤其是在当前完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的创新发展过程会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感染和碰撞,这个过程中引起的争议、矛盾也层出不穷。但归结于一点,即是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中国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这就意味着中国画的创新与我国传统笔墨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李国勇.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笔墨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16,26(z2):410-412.

[2]王忠.论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的类应特征[J].艺术百家,2017,24(z2):274-276.

[3]郭丽娟.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继承与“笔墨传统”的发展[J].活力,2016,36(4):38.

[4]付振宝.浅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问题[J].文学与艺术,2016,3(1):113.

[5]马媛.浅析中国画传统笔墨审美特征的当代观[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6,26(1):73-74.

[6]盛健奇,林海龙.当代笔墨的探索和价值[J].大观周刊,2016,24(16):164-165.

[7]彭艳.传统笔墨在中国画中现代的表现方式[J].美术大观,2017,25(11):46.

[8]杨江波.黑团团里天地宽——关于中国画传统笔墨问题的当代梳理[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8,23(12):47-49.

作者:李慧

上一篇:国内外艺术对视管理论文下一篇: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