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2022-04-19

转行并不那么容易判断,因为它比换工作更难以界定。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转行这种大转变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有大量研究案例支持这种观点。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之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颠覆性思考能提高产品、公司甚至国家的成功几率。我们的投资基金聚焦于具有颠覆性业务公司的股票,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获利相当可观,胜过许多相关指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股市文化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股市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篇1:

浅议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建设

摘 要:要保证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市基本功能的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建立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 股市新文化 股权新文化

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中国的许多股民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投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投资行为以跟风撞大运取代理性分析和判断。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要保证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市基本功能的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建立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股市的基本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股市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市场晴雨表功能。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的重要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1元涨到5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二、努力清除股市旧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上世纪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 Maker)。而由于我们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没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地搞起来。

三、认清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四、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与股权新文化运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观。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做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的投资理念。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做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做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观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3.道德建设——诚信为本。资本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因此,围绕资本市场建设的股市新文化运动的道德建设就是以诚信为本。诚信为本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而是涉及资本市场各个方面的全面道德建设。具体说,下述三个环节最为关键:(1)政府诚信。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旧的计划体制上发展起来的,这和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源截然不同。无论是在上市公司的指标配给,还是股票额度的计划安排,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他们是倡导股市诚信的第一环节。在旧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以国家财政计划的资金为主去发展国有企业,而今天资源的配置则是来自中国成千上万的投资人手中的民间资金。二者是有区别的。投资人投资股市的钱,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政策的有效保护,更重要的是由于投资者风险自负的市场取向,尤其需要得到诚信经济、道德风气的良好环境的保证。显然,政府在出台政策时的诚信至关重要。(2)上市公司诚信。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试金石。股民购买股票这一特殊的产品,是买其价值而非使用价值,而其价值的体现完全靠其公开披露的招股书、中期报告等信息,加上股票不能退、风险自负的特点,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种信息关系着投资人的利益所在。因此,如何为投资提供良好的回报,而不是贪婪无休止的圈钱,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诚信建设必须加强。(3)中介机构的诚信。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第一载体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诚信与否与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律师、保荐人报告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诚信与中介机构的把关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造假和不诚信更是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助纣为虐。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资本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诚信的中介机构群体为前提。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濮阳市改革与发展委员会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若佳)

作者:谢 莉

股市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篇2:

自我颠覆的四大法则

转行并不那么容易判断,因为它比换工作更难以界定。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转行这种大转变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有大量研究案例支持这种观点。

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之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颠覆性思考能提高产品、公司甚至国家的成功几率。我们的投资基金聚焦于具有颠覆性业务公司的股票,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获利相当可观,胜过许多相关指数。

我相信这种颠覆作用,在个人层面同样有效,不仅是那些颠覆性创新的企业家,还包括在公司内或组织间变动的人士。曲折的职业路径,现在可能变得更普遍,但最好不要变动得太随意。

为什么颠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摒弃传统路径,尤其是当你致力于一个有抱负的且未来可期的目标时,比如在公司里管理一个部门,或者在你所属行业中处于高层的位置,这种情况下颠覆是没有必要的。你所追求的,就是克里斯坦森所说的持续性创新:公司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能给已有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你已达到某个高峰,并且你怀疑自己将不会因爬上顶峰而高兴的时候,和公司进行颠覆性创新一样,你该颠覆自己了。

首先,你需要避开竞争。当你还在遵循就业市场过时的价值表现维度而艰难自我改进时,你面临的风险显然大过需求。尽管你做事可靠,但如果不够出色,许多同龄人也同样可以有效地完成你的工作,并且,后起之秀可能完成得更迅速、更实际。

其次,颠覆或许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不可否认,颠覆性的业务创新往往开始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替代品出现,代替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当然,你不会去接受降低自己价值的职业路径策略。但是,当你颠覆自我,你需要一套新的指向性策略。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会采取减薪来换取一个更深入的方向;毕竟,颠覆的最后阶段,对你创造的东西需求会更高。另一些情况下,削弱你在新职位、新组织或行业中的竞争的同时,你甚至能提高收入。

请记住,当涉及个人颠覆,回报不仅是经济上的,还会有心理和社会层面的。

自我颠覆四法则

和偏好颠覆性创新的人一样,我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将它应用于职业转型上,并与很多人讨论,这些人摇摆不定的态度和我很相似。我们似乎都或多或少遵循了基于克里斯坦森为企业所设定的四项规则之上。

1.锁定能被更有效满足的需求

颠覆性创新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客户控制资源分配,并且他们不买产品,而是“租用”产品来满足其需要。颠覆者寻找那些尚未得到很好满足的需求。他们致力于没人或者没人想进入的市场。经典的案例是salesforce.com:一个简单且价格低廉,基于云的系统,最初只是想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通过颠覆性创新,成为领先的客户资源管理软件的供应商。

希瑟·库格林的故事是这样的,她放弃了高盛公司证券销售副总裁的位置,帮助建立赫德森·斯特里特(Hudson Street)公司——一家独立经营的子公司,这家公司为客户提供投资研究服务。该公司成立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响应政府要求,大银行的销售人员不能仅仅依靠他们公司内部分析师的报告。库格林的预见力,不仅是因为她认为该项服务的需求将会增长,也是因为她明白,股市菜鸟们需要像她那样具有丰富经验的人为其提供服务。

“审视周围的世界并不断向前,是至关重要的。”她解释说,“我目睹了两次经济危机和大裁员,我发誓,我必须保持总是领先一步。”很多同事认为她简直疯了,为了一个尚未成形的目标而离开现在舒适的位置,无论报酬还是地位都因此而受到冲击。但是她在帮助启动和运作赫德森斯特里特过程中所建立的运营技巧,促使她得以胜任业务开拓工作,最终,她成为伊西斯育儿公司(Isis Parenting)的CEO。

2.了解你的颠覆优势

当颠覆性公司洞悉到尚未满足的需求时,他们会先确保那些需求与他们的优势相匹配。他们意识到市场风险比竞争风险(与市场已经建立且地位稳定的竞争者对抗)要好些。一本教科书上的案例讲到一家来自墨西哥的无线电话供应商——美洲电信(America Movil)公司,这家公司并没有选择和—些对手公司进行正面竞争,而是将业务重心瞄准了另外80%期待使用电话但却付不起固网费用的人群。

当你考虑要颠覆自己,不要只去想你能做好的事,还要想你能做好但别人却不能做好的事,那是你颠覆的优势。

举个例子,我曾经是一位出色的金融分析师,其实,很多人都懂金融建模,但人们对我评价最多的是我能看到跨领域机会的能力。这有点儿像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所称的“探照灯智能”(searchlight intelligence):一种能容易识别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克兰普顿是一个很好的开发者,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是一位杰出的营销人才,在跨职能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库格林的销售做得非常成功,但却无法带领客户聚焦于小型创业型企业。

设计师、分析师亚当·理查森(Adam Richardson)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颠覆性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SUN公司做一名工业设计师,他发现,很多有关用户需求的第一手数据反而被设计师从工具包中忽略掉了。他并不是最强的设计师,但却迷上了市场研究,并善于捕获这类信息。

理查森说,“我是个不错的听众,并且,我喜欢在杂乱的定性数据中找出规律。”他曾想通过读研究生课程来帮助他锻炼这些技能,但现在著名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在当时都还没有建立。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了人文学科的硕士课程,并从传统的工业设计转向研究人类学、民族志、社会学、文化理论,以及艺术史。这些学科奠定了他现在的设计基础,从而得以将客户见解和产品策略融合在一起。

再来看一下格雷戈里·索伦森(Gregory Sorensen),他辞去了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生物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以及哈佛医学院放射医学和健康科学教授的职务,成为西门子健康医疗北美公司(Siemens Healtheare North America)的CEO。在索伦森发现他独特的颠覆性创新优势与西门子的需要非常匹配时,他在医学与学术领域已建树颇丰。索伦森既不是推销员,也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业务管理者,但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在保健器材有着渊博的知识,并且知道如何管理一个组织。哈佛大学和麻省总医院的几位同事曾质疑他的离职决定,但索伦森还是选择颠覆自我。他认为他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潜在回报更客观的方式,来施展其独特的技能。

3.迂回包抄

正如一家公司的生存取决于收入的增长,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学习和提升。当组织变得太大,就会停止探索更小、更具风险,却更有利可图的市场,因为产生的收益无法弥补企业的风险底线。正如鲍德斯公司(Borders)在图书销售行业缓慢引入电子商务一样,在那个行业,他们取得了成功,人们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上升到了某个层次,可能就会允许其处于稳定状态。个人成长往往会停在一个典型s形曲线的顶部。

颠覆者能够通过跳到一个新位置、新行业或者一种新组织来避免这个问题,并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成长轨道。克里斯坦森在40岁的时候,离开材料科学公司,转而去哈佛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辞职”让他开发了一套改变商业世界的理论,并促使他作为一名教师、顾问和投资者的职业生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4.突出你的战略

颠覆性创新还被定义为应急战略。与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来逐步实现目标不同,颠覆性创新者是灵活的,他们先向前迈进一步,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调整。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马尔·毕海德(Amar Bhide)所揭示的,在所有成功的新业务中,有70%最后其战略会不同于最初的设想。

颠覆性职业生涯中没有一条平行线。因为我们没有遵循传统的职业路径,所以我们就无法从开始看到最后。正如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写道:“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而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萨比娜·纳瓦兹(Sabina Nawaz),一位来自微软的年轻计算机工程师,她非常巧妙地在公司往上爬升,并逐渐如其所愿,成为其梦寐以求的副总也似乎指日可待。

但是在得知一些关于个人能管理技巧与情商方面(或许是在软件行业的破坏强度)的积极反馈信息之后,纳瓦兹决定颠覆自我。

“我一直朝着传统的晋升模式不断向上,我了解成功的模式,但是我不再想要下一个职位或晋升了。”她回忆说,“我想有所突破。”她要求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并在这个位置一直干了6年。

然后,她并没有在微软公司继续往上爬,而是辞职并且创立了一家领导力开发咨询公司。尽管这可能从来都不是她的事业的雄心,但促使她的战略规划实现了。

惠特尼·约翰逊是玫瑰园咨询公司(Rose Park Advisors)创始合伙人,邓勇兵翻译

作者:惠特尼·约翰逊

股市文化理论分析论文 篇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如何估计经济危机的

现实状况和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影响还在继续,它的回暖程度并不高,和许多专家预期的回暖速度有较大差距,并没有见底。无论是V字形、U字形、W形等等形式的估计,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实际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发展,还在继续影响我们企业的经营状态。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不但影响了它的经济硬实力,同时也影响了它的软实力,也就是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和诚信体系。

第二,对我国而言,经济危机并没有造成颠覆性影响,将来也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我国广东等沿海地区出口依赖型的企业受冲击比较大,但是全局发展比较平稳,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有两个主要因素起了作用。

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体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作用对农民来说,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家在乡下、土地在乡下,进城务工多挣些钱是锦上添花,如果不进城务工,在农村劳动,也能以低水平生活生存下去。我们不像美国有那么高比例的城市人口,一个人没有工作就彻底失业了。

另一个就是我国长期形成的积蓄防灾量力消费的文化模式。在美国,从个人到国家都呈现一种赤字消费模式,自己没钱向别人借,个人没钱向国家借,国家没钱向国际借。在巨大的金融风暴冲击下就显得后劲不足。在美国,2008年前期的个人储蓄率为1%,在国家的刺激下,到10月份的个人储蓄率提高到24%。而在相同背景下,中国的个人储蓄率是50%。在中国,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都贯穿着一种积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方式。日本稻盛和夫与他的京都制陶公司,平时高积累、高储蓄,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金融危机时,京都制陶公司不但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反而逆势上扬,健康发展。看来储蓄防灾的意识和消费模式无论对国家抵御经济风险,还是对企业应付突发经济灾难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社会财富和企业财富怎样的

增长方式更为稳健

第一,虚拟经济既不能够过度膨胀,也不能够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近几年,虚拟经济飞速发展,这种虚拟经济不要说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发达国家,总量上超过了实体经济,也必定形成一种虚假的、泡沫性的假繁荣。因此,我们企业在投资时应格外谨慎,这种虚拟经济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也潜存很大风险。因此,投资于虚拟经济,必须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投资心态。当下投资虚拟经济,我们企业的经济实力、心理准备、技术准备、体制准备都严重不足。过度的发展虚拟经济只会制造财富的泡沫,而实体经济创造的才是真实的财富,虚拟经济不能离开实体经济。

第二,倡导健康消费理念。过度消费刺激下的经济增长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经济困难的作用,不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因此不能长期依赖过度消费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现在有些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加速加重刺激消费,让人们消费、赚钱、再消费,才能造成社会经济的繁荣。消费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肯定的,关键是把握住度。过度的消费不是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只能助长人类的贪婪本性。这场经济危机的制造者是华尔街,而造成这种危机发生的正是人性的贪婪,大家互相欺骗。这种方式会使财富日益畸形地转移集中到精英手中,进而助长社会贫富的分化。美国近两年用大量的资金救市,而华尔街还在大量派发红包和奖金,贪婪的本性一旦释放,是无法停止的,就像穿上红舞鞋的女孩无法停止手舞足蹈一样。人的消费欲望超过实际消费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第三,唯商为大的价值观不能铸造永久的财富天堂。从事经济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经营工作、金融工作和贸易事业时,在商言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事商业只讲究经商技术和手段,不注重人文本质的价值观,虽然会在短期内不断刺激财富增长,但在财富激增的同时也会造成文化的荒漠化,造成社会的文化冷漠状态。因此,要想造就永久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就像美国华尔街的“肥猫”们,不讲究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人文情怀,放逐了文化,淡化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本质性作用,也就造成了一种粗放的非健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物欲和金钱在整个金融危机中都唱着主调,大量挤占了经济发展中文化应有的空间,使文化失去了对商业经济手段的主宰和引导作用,因此必定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的失误。

健康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发展的战略、财富取向、产品质量和经营手段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一种既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道德、战略和财富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国家、国际的宏观环境,或者企业的微观环境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旦离开了自觉文化的引领,经济发展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会出现战略性的或根本性的失误,既影响企业的硬实力,也会影响国家的软实力。美国华尔街的文化影响着、污染着金融界整体的文化生态,不但重创了美国经济,也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信誉形象。

经济中的文化不能放任地发展。有的经济学者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改善人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为人类的文化。实际上任何领域的文化都有自发与自觉两种存在状态。一个企业,在某个阶段,在一个具体的组织里,怎样经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发展经济、如何锻炼队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制定战略,还是需要自觉的文化去引领。有种观点认为文化不能够建设,只能自我形成。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任何组织或领域不经培育,也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但那是自发的文化,自觉的文化是在科学的文化理论指导之下,对文化敏感的感觉、深度的体验和分析下,提炼、整合、建设的结果。培育自身的优秀文化,才能使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遏制落后、野蛮的文化对企业的恶劣影响,把文化发展都置于自发状态下是文化放任主义态度,是不可取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类人猿最开始是吃生肉的,后来森林着了大火把动物烧死了,他们发现熟了的动物更好吃、更易消化,于是自己学会生火,把动物搞熟后才吃。因此,人类总要有文化自觉,静待文化的自我衍生,人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和消极等待森林自然起火后才吃熟食一样可笑。人类能够进步,就是靠文化创造,如果不能把自发的文化上升为自觉的文化,就不可能促进一个组织或者社会的发展,自发的文化也不可能自动生成自觉的文化。美国华尔街多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放弃了文化培育,不但没有像生产产品一样衍生出一种优秀的文化,反而将自身原有的一些优秀文化也消蚀殆尽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经济发展并不能天生涵养出先进的文化因素,必须加强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培育的自觉性。

第四,财富的使用应有正确的导向。首先,要努力创造科学的机制,平衡财富的分配,任何社会都不能放任过大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一旦过大,超出了社会的限定条件和承载能力,就会造成国家的不安定;第二,国强更要民富。国强民穷只是表面和一时的强大,民富基础上的国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所以国家的财政收入要保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放力度,企业发展中要全面考虑到职工的利益,充分顾及到企业发展基金的增加。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百姓财富的积累,一个企业不顾职工的全面发展,不让职工感到自己与企业共发展、在经济上共享受,这样既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真正的强大,也不利于一个社会公民和一个企业员工对社会、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提高。

金融危机启示我们:

企业家精神亟待回归

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取决于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之源在文化,文化倡导者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企业家必须要培育并保持崇高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定力,要尽快回归崇高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企业家必须有恒定的信仰和文化品格。企业家的价值心理定式导引着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家的财富观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品格模式,决定了企业家发展企业、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思路和经营模式,所以企业家的恒定信仰和文化品格非常重要。这场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非常明目张胆的诈骗行为,这是正确价值观的迷失,是人生事业信仰的错位。可是社会舆论却缺少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文化分析,缺少文化批判的立场,只在制度层面或技术监管机制上进行分析和批评,忘记或放弃了对危机制造者的灵魂责问,很少对危机始作俑者和暴利获得者们的人性本源作探究。一个缺少文化批判立场的集体绝对建立不起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没有文化品格、没有恒定的信仰、没有正确价值的心理定式,其运营模式也不会出现健康的形态。企业家在全部经营过程中,无论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或整体,如果没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准则,经营方向肯定会迷失。企业家的文化品格、信仰和价值心理定式,都要在企业培训时多下功夫,否则肯定会使企业重蹈华尔街的覆辙。

第二,企业家必须具备现代的文化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华尔街,曾经有过健康的、促人向上的企业家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它曾主张的高尚情操、忠诚、谦逊、独立、重视公益事业。可惜的是他们的后代精英淡忘和放弃了这个文化传统。当下华尔街提出的是:精英合伙、高效分工、默契配合、迅速出击、利益分享而且生命不息、赚钱不止的新文化精神,这和他们曾经拥有的优秀文化精神有天壤之别。实践证明,华尔街今天出现的大问题,其根源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深度缺位,金融家的文化理念出现重大偏颇。

那么当代的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精神呢?

为天下创造财富的道德精神。把担当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的企业家,应该具备谋天下之利而不谋一己之利,谋长久之利而不谋一时之利的家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经济的含意时,解释为经世致用、道济天下。经世致用讲它的技术理性,道济天下讲以人伦大道为天下人服务,就像同仁堂提出的:养生济世、同修仁德,这种服务天下的情怀,才是一种大财富观、大企业家的事业观。在华尔街“肥猫”们的行为中谁能体现出这种道德精神?

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近年来,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的缺失是全社会普遍的现象。国外有位学者写过一本书,把中国列为低信誉度国家的行列,而把美国等列为高信誉度国家。无庸讳言,中国的诚信重建,任务很艰难,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的损失为5 855亿元。但是现在来看,诚实守信的遭到漠视不单是在中国,美国原来诚信领头羊的神话地位也已经被他们的行为轰垮了。这次金融危机中,纳斯达克的主席麦道夫,以庞氏骗局的方法诈骗500亿美元,就是一个典型的背信弃义的案例。

有观点认为,诚信只有靠制度才能保障,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人认为和中国人合作很难,因为,不送礼、不走后门、不找关系就走不通路。在美国有一个《反海外腐败法》,用来制止美国人在海外的各种经济行贿行为。有资料说90%的美国商人都很担心和中国人做买卖,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会被美国法律机关制裁。美国人的《反海外腐败法》就是强迫商人保持诚信经营。但是,即使有了这类法,还是出现了金融危机这么大的问题。由此看来,制度或者法律并不能完全保证一个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无论哪一个国家,诚实守信都是企业家应回归的企业家精神。

第三,企业家必须具备经营现代企业的文化理性。企业家应具备不为世俗所动的文化理性。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家们对科技理性、经济理性,认识和体验越来越深刻。在这方面,即使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上体现也是非常充分的,但是,文化理性普遍缺失。科技理性重技术、重市场、重制度,而文化理性重视的是经济的要义与本质。所以说,经济上的片面繁荣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必须注重企业家的文化理性,要充分分析和张扬经济的要义和本质。

企业家应具备不可或缺的人生信仰和使命。企业家要做到彼岸有信仰、此岸有契约,要树立财富共享的文化理念,倡导财富良心,不断地进行财富良心的反省,善于追问财富取得的方式。2007年中国有个财富榜中榜,上榜富豪500人,身价总值43 426亿元人民币,这4万多亿的身价总值只比同期我国国库的收入少6 000多亿,中国已经是世界亿万富翁人数总排名第二位的国家。有人认为,中国富豪的形成是中国近几年股市和楼市的功劳。中国现在还不能被称为富国,截至2006年底,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759元人民币,农村为3 587元人民币,这么巨大的财富差异是极其不正常的。

另外,从用于社会保障的情况看,2007年美国财政总收入是2.5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1.5万亿美元,而中国同年财政总收入是5.1万亿人民币、用于社会保障是6 000亿人民币。一个国家的强大应该兼顾到民富,这样才能做到财富共享。正确的财富使用渠道和财富创造一样,取决于正确的文化理念。

企业家植根于经营、产品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为顾客创造生活方式的时代,应注重创造体验经济,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要了解自己的产品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要有更深刻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走高端品牌之路,培育品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生产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应从金融危机事件中得出深刻启示,找出正确的应对之策,未雨而绸缪,发展我们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保持健康、持续、长久的稳定发展,保持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罗志荣)

作者:秘书长 孟凡驰

上一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论文下一篇:仙女形象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