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股市分析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贵州茅台股市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为了研究A股实施“T+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影响,文章选取了1990年12月至2020年8月间A股市场数据,通过理想假设,构建收益率、波动性和交易风险模型,对“T+0”和“T+1”交易制度下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第一篇:贵州茅台股市分析论文

金融知识影响股市参与程度实证分析

一、概述

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也更复杂,使不成熟的金融投资者难以把握,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已引起了决策的持续转移,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承担更多的责任。个人有足够的经济素养和金融知识吗?为了调查个人掌握金融知识的程度,并评估其与金融决策的关系,本文设计一些问题清单,用于调查和区分不同层次的金融知识,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为经济决策和教育计划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查分析过程

本文使用2010年西安市住户调查数据,覆盖人口和经济特点的信息,侧重于财富和储蓄数据。第一个模块2028户家庭中共有1508户完成问卷,这意味着74.4%的反应率。第二个模块1508名受访者中1373名完成问卷。受访者掌管家庭财政。在样本中受访者的年龄从22岁至90岁(平均年龄为49.6岁),51.5%的受访者是男性,34.5%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家庭组成方面,56.8%的受访者已婚或同居,三分之一家中有儿童。整体而言,18.4%的受访者已退休(包括提前退休),10.8%失业,4.4%是自雇人士。

(一)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调查分析 本文设计了两组问题来调查和评价金融知识。第一组问题旨在调查基础金融知识。第二组问题旨在调查深层次的金融知识。要求被调查用户不借助额外信息或不使用计算器来回答问题。如图1、图2所示:

第1个问题测试简单的计算能力,第2个问题测试复利的运作,第3个是关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第4个关于贴现问题,第5个关于受访者是否有货币幻觉,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金融交易、金融计划和日常金融决策的基础。

这些问题的答案见表1(A组)。更多的受访者正确地回答了第1个问题,错误答案的比例占5.2%。对于复利计息、时间贴现和货币幻觉这三个问题,正确答案的比例有些下降,比70%多一点,在测量货币时间价值和货币幻觉的时候错误答案的比例在24%左右。还要注意的是,许多受访者正确地回答了每个问题,正确回答所有5个问题的受访者的比例是仅仅40.2%,见表1( B组)。因此,虽然一些受访者对金融概念有基本的认识,但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表1是对基础金融知识的调查结果,A组报告了对5个基本问题中的每个给出“正确” 、“不正确” 和“不知道”三个答案的家庭。B组报告了针对5个问题给出“正确” 、“不正确” 和“不知道”三个答案的数目的分布。

表2是对深层次金融知识的调查结果,A组汇报了对于11个更深问题中的每一个提供“正确”、“错误”和“不知道”这三个答案的家庭的比例。B组汇报了对于11个更深问题中的每一个提供“正确”、 “错误”和“不知道”这三个答案的数目的分布。

显然,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加复杂。目的是去测试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这跟投资和投资组合的选择密切相关。设计这些问题是为了评估金融资产的知识(例如股票、债券和基金)、不同资产的回报和风险、股票市场的运作、受访者是否懂得基金的运作、债券价格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表2(A组)显示。答案的格局更加不同于前面的问题。例如每个问题正确答案的比例更低,仅仅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知道债券价格,仅仅30%的受访者知道长期债券如何运作,不到50%的受访者知道股票型基金比公司股票更安全一些。不仅相当多的受访者错误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很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一个长的时间段里哪一种资产的回报最高,对于这个问题30%受访者的答案是错误的,22%的受访者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对于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关系,37%的受访者回答是错误的,同样有高达37.5%的受访者不知道答案。对于债券、股票和基金运作这些问题,许多受访者答错了或者不知道答案。表2 (B组)显示仅一小部分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这部分问题,然而给出不正确答案和“不知道”的答案比例是很大的。这是重要的发现:因为现实中,很多投资组合产品,都是假设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很高,并且消息灵通。事实上,表1和表2 的研究显示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者具备这些金融常识,有相当多的投资者是很盲目的。

(二)金融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因素分析依然是针对两类问题:基础知识问题(第1组的5个问题)和深层次知识问题(剩下的11个问题),分别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两类指标:第一个指标与基础知识有潜在的关系(注意,在这部分里没有关于股市、股票和债券的问题),第二个指标测量更深的金融知识,而且是关于股票、股市和其他金融工具。利用这些信息去区分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认这两类指标的有效性和它们的特征,报告了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金融知识指标的分布,例如教育、年龄和性别,见表3。正如预期的那样,基础金融知识随着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提高。基础金融知识处于最低水平的那类人集中于受教育程度最低那一类: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反过来,受过高职教育或大学教育的人下降到基本知识指标的最高四分位数。表3也显示出在基础知识里因性别有很大差异:女人比男人的基础知识更差。

在表3 (B组),就更深的知识而言,发现知识跟教育的关系。小学文化的受访者中有很大比例(48.3%)是处于知识的最低水平(第一个四分位数),当知识水平到较高的四分位数时,文化程度高的受访者的比例上升,但当研究大学文化的人时,仅43.4%的人在更深知识的顶端(当研究基本知识时比例在70.9%)。因此,即使文化知识高的受访者也可能显示出金融知识的低水平(大学文化的受访者中30%多在更深知识分布底端的两个四分位数)。因此,教育对金融知识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更深的知识在年轻人中是低的,在中年受访者中是最高的(特别是40岁到60岁),更高年龄时跌幅轻微(61岁或者更老),这表明,可能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在不断学习,并逐渐参与金融市场。当涉及更深的文化时,性别差异更加尖锐。女性中的大部分知识水平低:34.5%的女性在知识分布的第一个(最低的)四分位数,而仅12.1%在第四个四分位数。而男人的相应数字分别是15.9%和37.2%。

表3是金融知识跨人口统计结果,A组报告了在不同的教育水平、年龄组和性别时基础知识测量的分布。本文将基础知识的测试组合成四个四分位数,在每个知识四分位数下,给出在教育、年龄和性别三个子群中家庭所占的比例,以及平均四分位数的数目。表3显示出加权平均数,及零假设下的Pearson卡方统计检验,检验四个知识的四分位数的家庭分布和教育、年龄、性别是无关的(括号中是报告的p值)。B组报告了针对更深知识的测试使用相同的统计原理。

为什么很少的家庭持有股票,在调查的样本中,23.8%的家庭持有股票和基金。正如表4报告的,持股随着受教育程度急剧上升。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仅一小部分持有股票。尽管如此,连有大学文化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不参与股市。因此持股的障碍超过了受教育的程度。注意,在研究基础和更深知识指标的时候发现相似的结果,连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金融知识方面的得分也不是都很高。这显示出学校教育不是获得金融知识的必要条件。股市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持股的年龄集中在40岁和年龄更大的人。而那些大于70岁的人持股的比例很大,可能只是因为在较穷和较富的家庭中死亡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的股市参与度更低。股市参与随着收入和财产水平强烈增长。

表4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下、不同的年龄组下、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婚姻状况、不同的家庭可支配净收入、不同的财产、及基础知识和更深知识状态下的持股状态。收入、财产和知识被组合在四个四分位数下。此表报告了加权平均数,持股是指拥有个人的股票和(或)基金(N=1,189)。

在知识方面持股不足的解释还没有很好的探索,是因为股票是复杂的资产,许多家庭不知道或不懂得股票和股市的运作。在表4 的底端,报告了不同金融知识水平下的持股状态。持股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呈现强烈的增长。我们发现在基础知识上得分高的人参与股市的很多。当研究深层析知识指标时这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参与股市集中在更深知识的人群(第四个四分位数),而在更深知识的第一和第二个四分位数仅8%和15%的受访者参与股市。

本文实证规范研究承认有很多持股的决定因素,研究了调查中可用的更多变量。除了考虑人口统计资料,如年龄、教育、性别、婚姻状况和子女的数量,等因素外,还有退休、自己创业、收入等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结论

从调查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不具备基础金融知识,更不要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如各类金融资产及投资组合,虽然一部分人参与金融投资,但很多人是盲目的,这也是我们试图去解决所谓的持股难题,即为什么很多家庭持有房子而不持有股票。研究表明,许多家庭不敢涉及股市,因为他们对股票知识、股票市场的运作和资产定价等知识知之甚少。

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影响,首先,不像想象的那样的投资者有足够的金融知识,相反很多投资者对金融产品一知半解,对很多复杂的模型更是知之甚少,我国大多数家庭拥有的金融知识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第二,金融知识因学历、年龄和性别会有很大不同。这表明,针对特定人口群体设置金融教育计划很可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Agnew,J.,Szykman,L.,2005.Asset allocation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 in?uence of information display,asset choice and investor experience.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6,57–70.

[2]Agarwal,S.,Driscoll,J.,Gabaix,X.,Laibson,D.,2009.The age of reason: ?nancial decisions over the lifecycle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51–117.

[3]周铭山、孙磊、刘玉珍:《社会互动相对财富关注及股市参与》,《金融研究》2011年第2期。(编辑 唐伟杰)

作者:徐玉侠

第二篇:股市“T+0”制度对股市投资者效益风险影响的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A股实施“T+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影响,文章选取了1990年12月至2020年8月间A股市场数据,通过理想假设,构建收益率、波动性和交易风险模型,对“T+0”和“T+1”交易制度下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T+0”交易制度下波动性更大、交易风险更小。最后,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股票市场交易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T+0”交易制度;投资者;风险与效益;股票市场

一、引言

(一)简介及发展历程

2020年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提出在A股市场恢复“T+0”交易。随后,上交所在回应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时也明确表示将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并研究引入“T+0”交易制度以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保证能够正常实现价格发现功能。

“T+0”交易制度,又称当日回转交易制度,是指投资者买入证券后,经确认成交,在当日就能卖出的一种证券交易机制;“T+1”交易制度即当日买入的证券,在下个交易日才能卖出的交易机制。自1995年重新实施“T+1”交易制度后,针对A股市场应该实行当日还是次日回转交易制度的研究和争议从未间断。

2001年,沪深两市将B股交易市场也调整为“T+1”交易制度。然而2013年8月16日,由于光大证券的计算机系统故障,导致“乌龙指”下单错误,当日盯市的损失约为1.94亿元,“T+0”制度再度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6月,为回应针对资本市场的建言,上交所提出“引入单次‘T+0’交易”的研究,交易制度的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二)特征分析(见表1)

二、文献综述

针对“T+0”制度对股市及投资者的影响,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些学者认为“T+0”制度是有利的,刘逖、叶武(2008)以深交所“T+0”与“T+1”交易制度下各十天的历史交易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了“T+0”比“T+1”能更有效改善流动性及定价效率但市场波动及投资风险差异较小的结论。王贤安(2014)等认为“T+0”制度可使投资者及时纠错止损,有利于减小投资者因失误操作而带来的风险。

而一些学者则持相反意见,章进、王贤安(2014)认为尽管“T+0”能增加市场活跃度,但会加剧投机,对投资者利益存在极其不利影响,目前若要在股市恢復“T+0”则需进行严格监管。皮海洲(2010)在其研究中指出“T+0”虽能增加市场活跃度,但也会加剧投机,而这极不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国外证券市场大多都实行T+0交易制度,关于不同回转交易制度研究较少,但仍有少数学者对日内交易对证券市场影响进行了研究。Barber(2014)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绝大部分日内交易投资者获利不大乐观,整体来看日内交易并没为投资者带来收益。Chou(2015)等研究发现日内交易可提高市场流动性,且在一定程度可有效抑制市场波动。

可见目前针对“T+0”制度,主要是从市场质量、股市波动及实施可行性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投资者效益及风险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通过构建“T+0”制度下收益与风险模型,分别从收益率、波动性及交易风险的不同角度给予切入,来进一步对“T+0”制度对股市投资者效益风险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三、实证分析:“T+0”交易制度下的收益与风险模型

(一)模型的假设

假设投资者在T日以开盘价买入股票并同时面临股市的突变,该突变包括上涨或下跌。

假设其他交易制度保持稳定且投资者的交易环境不变或稳定。

假设在“T+1”交易制度下,投资者在第二天(即T+1日)以当天开盘价卖出T日所购买的全部股票。

假设在“T+0”交易制度下,投资者在当天以收盘价卖出当天所购买的全部股票。

(二)符号说明(见表2)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为了研究中国股市“T+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风险及效益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两个模型来进行分析说明。

1. 两种制度下投资者交易风险的对比模型

(1)收益率模型的建立。本文在此选取的研究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概率P可以直接反映在该交易制度下,投资者交易风险的大小,P越大,则交易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2. 两种交易制度下交易风险模型的求解

对于“T+1”和“T+0”两种交易制度,本文选取的数据为国泰安1991年1月1日到2020年8月10日的交易数据;将所选取时间段分为15个时间区间,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各参数的求解。

(1)“T+1”制度下的收益率模型求解。将所得数据代入上述模型,求解得到各时间对应的收益率(部分),如表3所示。

由于收益率计算结果较多,篇幅较长,在此只列举部分结果。将所得数据可视化,如图1所示。

上述求解结果表明:“T+1”交易制度下,部分时间段内的收益率在0附近波动,且均值小于0,为-0.3954,说明该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标准差σ为2.9420,表示了收益率的波动性大小。

(2)“T+0”制度下的收益率模型求解。将所得数据代入上述模型,求解得到各时间对应的收益率(部分),如表4所示。

由于收益率计算结果较多,篇幅较长,在此只列举部分结果。将所得数据可视化,如图2所示。

上述求解结果表明:“T+0”交易制度下,部分时间段内的收益率在0附近波动,但波动范围比“T+0”交易制度下的略大,且均值小于0,为-0.2189,说明该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标准差σ为3.9330,表示了收益率的波动性大小。

3. 两种交易制度收益率与波动性对比

将这两种交易制度下的收益率与波动性进行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两种交易制度下的收益率均值都小于0,说明“T+1”交易制度与“T+0”交易制度均对投资者的交易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且“T+0”交易制度下的收益率均值更大,说明该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风险影响性更小。而“T+0”交易制度下的收益率标准差更大,说明该制度下的收益率波动性更大。

(1)“T+1”制度下的交易风险模型求解。将已知国泰安综合指数数据代入上述交易风险模型,得到15个时间段的概率P值,结果如表6所示。

将所得计算结果可视化,得到“T+1”交易制度下15个交易时间区间内交易风险随时间变化图,如图3所示。

(2)“T+0”制度下的交易风险模型求解。将已知国泰安综合指数数据代入上述交易风险模型,得到15个时间段的概率P值,结果如表7所示。

将所得计算结果可视化,得到“T+0”交易制度下15个交易时间区间内交易风险随时间变化图,如图4所示。

4. 两种制度的下交易风险对比

将这两种交易制度下的交易风险进行对比,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T+0”交易制度下的总时间段P值和各时间段P均值均小于“T+0”交易制度下的,说明“T+0”交易制度下的交易风险更小。“T+0”交易制度下的各时间段P值标准差也同样小于“T+1”制度下的,表明在交易风险方面在“T+0”交易制度下波动性更稳定。

为了直观地比较,将其可视化,如图5所示。

“T+0”交易制度下的收益与风险评价。综合上述模型及求解结果,可以得到“T+0”交易制度下对投资者的效益与风险影响:

在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风险影响性方面,“T+0”交易制度的影响更小;在收益率波动性方面,“T+0”交易制度下的波动性更大;在不同交易制度下的交易风险方面,“T+0”交易制度下的交易风险更小;在交易风险波动性方面,“T+0”交易制度下的波动性更小。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究竟是实行“T+0”还是“T+1”交易制度对整个经济来说暂时相差不大。但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实行“T+0”交易制度让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利大于弊。

每当一个资本市场从发展走向成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改进本国的交易制度。经研究指明,制度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是股票交易日逐步缩短,买卖股票时间越加自由化,从而充分挖掘股票市场潜力。此次我国交易模式转变是迈向成熟的标志。

四、意见及建议

(一)A股“T+0”交易制度的设计建议

在监管层面,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直以来,股市存在重融资轻回报现象,公司分红带来的财富效应并不可观。因此,鼓励现金分红能有效稳定市场,有利于吸引资金入市,完善资本结构,从而降低风险。建议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这是落实好新《证券法》,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提高金融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的重要步骤。

同时,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建设,满足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融资需求,为广大非金融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拓宽渠道。

在中小投资者层面,提倡更加理性的投资。投资者可以分散系统风险,如分散投资资金单位、行业选择分散、时间分散、季节分散等;回避市场风险;防范经营风险,通俗来说,购买股票之前,应了解它的财务报表,知道它的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开购买力风险,通货膨胀在影响价格幅度的同时也形成了购买力的风险;避免利率风险,可以观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借款较多的企业在利率升高时会造成较大麻烦,从而使股票价格降低。

(二)境外经验的启发

1. 创新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

券商在制度变更及后续新开户时应充分告知投资者新制度下的操作以及风险改变,对没有尽到辅助告知责任的券商给予一定惩罚。监控一定规模以上的证券账户,对恶意交易提高股票波动率的证券账户给予暂时冻结、市场禁入等措施,同时提供复议通道。创新金融市场衍生产品,规范其交易,提高准入门槛。

2. 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差异化交易政策

目前成熟资本市场普遍设有“T+0”交易机制。在中国台湾,证券公司评估每个账户每日的收益情况,若亏损过半则会取消该账户在市场中参与“T+0”交易的资格;在美国资本市场中,对不同价值的证券账户实行交易制度差异化的策略;在日本开设的则是单次T+0交易机制;泰国对投资者总交易金额也设立了要求,必须小于等于保证金的4倍。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研究适当引入单次“T+0”交易制度,然而单次“T+0”依然是一种稍显谨慎且不完善的制度转换尝试,在后续全面进行“T+0”制度改革时应适当借鉴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等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设计,对不同的投资者进行针对性评估,设立不同条件的“T+0”。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 (第二版)[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祝璧文.中小散户投资者情绪对其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4]杨少旭.股票市场T+1与T+0交易制度经济效率分析[J].现代企业,2016(12):54-55.

[5]郦彬,孔令超,王佳骏.“T+0”与“T+1”交易制度研究[A].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5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2015:298-309.

[6]许锋.股票市场散户投资心理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04):83-85.

[7]刘逖,叶武.日内回转交易的市场效果:基于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新金融,2008(03):38-42.

[8]李相栋.心理认知偏差:中小散戶亏损的起源[J].金融经济,2006(04):72-73.

[9]周隆斌,钟根元.投资者心理与股票价格形成的精炼贝叶斯均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105-108.

*本课题受江西财经大学科研课题(编号:2020062021091941)资助。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黎佳欣 古成浩 钱子健 龙轩 刘洋 陈文潇

第三篇:优化股市投资者结构的策略分析

摘 要: 一般法人和自然人投资者占据我国股市的主导地位,中小散户极多,机构投资者占比依然较低。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利于股市稳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融资和增进社会福利。上市公司应当通过定向发行、推出优先股以降低一般法人的持股比例,中小投资者应当更多地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与专业机构的理财产品以间接持股,我国需要持续地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且优化其结构。

关键词: 股市;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

股市的投资者在为市场提供了资金的同时,其不同的投资行为将影响着市场的稳定性与流动性。若上市公司的股东很分散,将难以制约大股东,不利于公司治理的规范化。若长期的理性投资者占据股市的主导地位,将有利于股市稳定与长治久安。在我国股市中,一般法人占有主导地位,在流通市场上中小散户居多,机构投资者占比明显偏低。因此,我国需要持续地优化投资者结构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一、目前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的现状及其缺陷

1. 一般法人持股占比很高

从A 股的持股结构看,一般法人和自然人投资者占据我国股市的主导地位。如图1所示,2015年底A 股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中,一般法人占整个流通市值的48.50%,位列第一。一般法人占比过高,在公司治理中因为缺乏制衡有可能发生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位列第二的是自然人投资者,占比32.20%。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合计仅占19.30%,不到五分之一。因此,作为专注于证券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显然实力不足。

2. 中小投资者在自然人投资者中占比极高

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统计,在自然人投资者中,2016年末持有已上市的 A 股的流通市值在1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比为24.37%,持股市值1万-10万的投资者占比为47.92%,持股市值10万-50万的投资者占比为21.32%,三者合计占93.71%,持股市值500万以上的投资者仅占0.33%,可见我国中小投资者占了自然人投资者的绝大部分。自然人投资者存在下述问题:一是开户上存在盲目性,1992-2015股市自然人开户数大起大落,股市行情好的年份新开户数量剧增,反之,明显减少;二是年轻者居多,学历整体上偏低,据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截至2015年末,40岁以下投资者占到69.11%,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投资者占47.83%,硕士及以上仅3.83%。

3. 机构投资者占比依然较低

与上述自然人投资者结构相反,持股市值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在各个市值区间内均有一定的比例。按年末持股的流通市值占比进行对比,由表1可见,和8年前的2007 年相比,2015年末自然人投资者(散户)持有流通市值虽有明显下降,从54%下降至32.2%,但依然属于较高的水平;一般法人占比则上涨将近4倍,大幅上升至48.50%;机构投资者的主力为公募与阳光私募基金,但它们持股的流通市值从26%大幅下降至8.00%。

从各类机构2015年末持股市值占比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上图1可见,公募基金、社保和保险、阳光私募基金、券商、QFII 和RQFII、“国家队”(证金公司、汇金公司等)占流通市值比重分别为5.4%、4.0%、2.6%、1.0%、1.0%和3.8%。其中,在公募基金中,货币基金占一半以上,偏股型基金的比例在不断缩小,2007-2015年偏股型基金占比从2007年最高时的84%下降到2015年的19%,降幅高达65%,这对扩大基金对股市的影响力极为不利。再和美国相对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持股市值非常有限。2015 年末美国标准普尔500 指数投资者结构为对冲基金占31.9%、养老金占15.2%、保险公司占10.6%、个人占14.1%、银行占8.2%、政府占9%,另外财务公司、控股公司和私募基金也占有少量比例。

二、优化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的重大意义

1. 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利于股市稳定

减少一般法人与中小投资者占比,扩大机构投资者占比是大势所趋。中小投资者整体上缺乏经验,学历偏低,有比较严重的盲从心理,不善于及时止损,存在处置效应(稍有盈利往往落袋为安)。比较而言,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经验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他们更加注重中长期收益,加上持股数量大,一般不会过于频繁的短线炒作,另外,机构投资者有动力、有能力参与公司的治理活动,这都有利于股市中长期的稳定与发展。

2. 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融资

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更多地进入股市,既有利于扩大对股票与债券的需求,也有利于帮助企业成功上市或者再融资。证券公司的扩募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助推企业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其顺利地发行股票与债券将筹集到其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特别是若增加了QFII 和RQFII的数量,将持续地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我国证券市场,优化我国的投资者结构,促使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更深,企业融资也能获得一部分国际资本。

3. 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

自然人投资者在股市投资者中处于相对弱势与劣势,若居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或者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等发行的理财产品进入股市,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其将分享经济与股市发展带来的收益,增进社会福利。另外,无论是社会保险资金还是商业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并且堅持理性投资、稳健投资与中长线投资,那么它们将帮助投保人实现更多的投资收益,保险行业也将有更强的保障能力。

三、优化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的具体策略

1. 适当降低一般法人的持股比例

一般法人往往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其持股比例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地推行中长期发展策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利用其控股权谋取私利,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随着一般法人解禁股的逐步增多,加之其减持意愿较普遍,通过流通市场的换手可能使一般法人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为使一般法人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国家可以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发行积极引进包括QFII、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并适当引入资金实力较强的自然人投资者,从而在上市公司的权力结构中形成制衡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的规范化。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发行优先股,让那些以获取长期的相对稳定收益为目标的投资者成为优先股东,在稀释大股东股权的同时让更多的机构和自然人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管理之中。

2. 转变中小投资者持股方式

中小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股票,因为资金、经验、信息与时间方面的劣势往往亏多赢少,另外,他们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上存在错位现象,半数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追求稳健的收益,但其持股期限大多在一年以下,频繁换股,可谓短期化投机。所以他们当更多地通过持有证券投资基金与专业机构的理财产品而间接持有股票,而不是直接买卖股票。

多数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业务就是为客户理财,为客户赢利。它们往往把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汇集成巨额资金,由专家合理安排组合投资,经营相对稳定,收益相对较好,这就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近年来在美国有37%的家庭拥有证券投资基金,该产品占所有家庭财产的36%;而早在1998年美国共同基金账户数目超过1.19亿个,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个股票账户。在英国,约有10%的人口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可见国外居民投资于基金的普遍性。

3. 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且优化其结构

因为各类机构投资者特点各异,影响不同,而市场的稳定性恰恰需要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它们通过相互制衡,互为补充,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除了继续扩大机构投资者数量之外,优化其结构尤为重要。在优化结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展长线投资者,注重股市稳定,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可行的要点包括:

一是在国内要进一步壮大社保基金、人寿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投资者队伍。近几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上的比例高达50%,日本等国家该比例甚至超过70%。二是鼓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进行长线投资,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三是扩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与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发行,该类产品应该各具特点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其中指数型基金尤为需要,它能让投资者分享长期走牛的市场的可观收益。四是发展对冲基金,因为其可以在熊市时进行卖空,所以其收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不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大幅波动。但是,也要对其加以适度监管,避免其业务操作中使用的杠杆率过高,并强化其对公众的信息披露的义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五是从国外更多地引入QFII与RQFII,引入全球更多国家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引入理性的、长期的投资理念以减少股市波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傅子恒,胡红伟. 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机制分析及政策建议研究[R]. 中国证券业协会研究报告,2016:15-20.

[2]彭晓洁,王丹丹,王安华.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為的差异分析[J]. 调研世界,2015(9):53-56.

[3]史婧祎.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及政策效果分析[R].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14:17.

[4]童元松.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市的影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225-226.

作者:邵正林 童元松

上一篇:关于就业与创业的论文下一篇:宁波博物馆有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