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7

学校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1.130

摘 要 广大农村地区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科学教学面临种种问题,而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极大改善农村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水平,实现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科学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下,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日益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众多的宇宙与地球的诸多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对其未来中学阶段的理科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广大农村小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虽然身处农村贴近生活,比城市里学生更具有生活经验和阅历,在学习一些知识时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室建设不充分,教学资料有限,等等),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做演示实验,往往是机械地背诵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在自主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科学规律,理解并记忆[1]。很多科学实验现象发生过程十分短暂,很难在实验过程中具体观察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补充和辅助农村科学教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改善农村小学科学仪器匮乏和教师水平不足的问题,还能扩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打破传统科学教学中空间和时间等的束缚,保障教学质量。

2 科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科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科学这一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往往都喜欢这门课程。但很多学校由于受到课程安排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发挥科学这一学科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教师在前面单纯口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极大降低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则可以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来刺激学生,把原有的生涩的理论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认识[2]。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上课时精神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到学习中,而以往的农村科学教学中教师受到本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进行充足的实验教学,只能是进行灌输式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化解这一难题,以往很多教师自己不能完成或者是不具备条件的演示实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来展示给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让课堂充满趣味。

如在教学“星空中”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都在夜晚看过天上的星星,对星空的知识都有粗浅的了解,但星系、星座等知识十分抽象,他们很难想象和理解。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动态化的学习。利用Flash和PowerPoint等软件,可以把夜晚星座的图片和变化演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各个星座的真实面貌,让星空知识不再神秘和遥远,在后续的教学中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优化科学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科学教学中涉及众多科学知识,很多知识仅仅依靠简单的讲授和图片演示是很难讲解清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学生对知识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科学知识基础比较差,从小缺乏良好的知识环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会感到十分的吃力。

如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可以接触和观察到各种动植物,对生物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从小就见过很多植物的种子,看见过种子发芽和生长,甚至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去种植,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还见识过各种动物,猪、牛、羊、鸡、鸭、鹅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一点上,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具有更多的生活阅历,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更容易。但由于他们的科学素养不高,加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生活知识很难与课本知识进行良好的对接,完成知识的转换。

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课程由于无法对科学知识做立体化的描绘,整个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现得非常枯燥。在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对科学课的知识展现形式进行优化,即通过科学课相关知识的立体化展示,来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节内容时,涉及的知识点是不同的植物种子散播方式——水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等。学生对这些知识平时在生活中有过接触,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如果教师单纯讲授,学生不容易理解。要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用3D-MAX或视频资料,把种子传播过程的动画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这些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容易理解。

借助网络资源,丰富和扩展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课除了要讲授教材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很多农村学校科学课的扩展资料有限,而且不少都是多年前的陈旧资料。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或者是科学书籍很少,小学生也不具备自己上网查阅科学知识的能力,造成很难获得有效的科学资料。而有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更新,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角度和视野[4]。

如在教学“天气”的相关内容时,小学生对天气变化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的指点,他们或多或少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天气可以用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能用各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或画图等方式描述天气。在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气象预报视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天气情况;为学生播放不同天气的视频、天气图片、卫星云图,让学生进行气象描述。通过这种形式的知识扩展和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

3 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堂教学知识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传统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一直困扰农村科学教学的种种困难,提高教学效率,走上新型教育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林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效整合[J].青春岁月,2013(2).

[2]周争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3(22):150.

[3]张立玉,崔菊萍.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44):148-150.

[4]黄勇.Flash课件在小学科学活动中运用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9).

作者:杨岩

学校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

摘 要:探讨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融合,是基于信息化2.0背景之下进行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思路升级的必经途径和必要手段,需要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基础和科学习惯,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并利用信息交流平台推进课后作业或项目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观念,了解存在于身边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知识,为更高年级的专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个人科学学习素养的生成做好知识准备。又因为该知识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不同,体现更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需要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转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认知科学的新天地,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理念。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应用可以将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神奇的自然、神奇的生物,摸到飘在自己眼前的风、霜,从而产生探究这一系列现象发生原因的认知兴趣,对于奇妙的科学产生学习能动意愿。

2.形成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过程,愿意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在生动认知、合作学习中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而该气氛又会反过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与思考,使得课上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在探索与发现中又进一步提升了个人的科学学科素养和实践科学的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方便教师从网络上下载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他人的科学小实验、生活情境,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展现,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或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科学知识,使得教学更丰富,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学习热情更高。

如在教学我们知道的植物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植物的基础认知则存在一定差异性,认知视野也被生活既有情境所局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大量的图片信息来展示不同的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为男方小学生展现北方特有的植物图片,如美人松、塔松、白桦、山楂树;为北方小学生展现南方特有的植物,如合欢、扶桑、木棉等等,丰富课上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熟知的事物产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或在学习天气相关内容时下载网上的天气预报视频,通过世界著名城市天气、国内其他城市天气以及省内各城市天气的数据对比,让学生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等多方面认知不同的天气构成条件,学会用科学术语来描述天气现象,增强研究天气的学习热情。

2.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学科中涉及到的如物理、生物知识或部分较为微观,学生难以肉眼观察,或变化过程较为缓慢,学生在观察时容易忘记上一次观察结果,逐渐的被长时间的观察消耗掉学习热情,在掌握相对应的重难点知识时就会影响整体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事物宏观展示出来,快速变化发展的过程慢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如植物是活的吗相关内容重点部分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能够结合生活分析、知道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需求。许多教师会选择植物种植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来感受,但这一变化过程相对于单一课时而言较为漫长,所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已经自己完成的植物生长观察过程视频剪切在一起,用较短的时间来反映植物破土、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这一完整过程,客观的呈现植物活的过程;再对比施了不同肥料或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成长植物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变化,更好的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3.利用信息平台实现课下学习交流

学习科学不应仅局限于课上教学时间,更应当实现利用课后作业巩固课上所学,延伸课上学习过程,而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帮助和支持,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更可以实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理想,探究主动性更好[3]。

如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到生活环境或社区内存在的声音污染,记录声音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寻污染的来源,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教师通过学习群、学习平台、学校公众号等方式在线对学生进行支持,当学生产生疑惑时,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再进行方向性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

结语

将信息技术作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可以解决科学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认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在丰富的内容中看到多样的、立体的科学知识,借由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个人学习瓶颈,更可以借由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及时讨论,获取在线支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应用方式使科学学习更高效,学习质量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叶程.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1(9):1.

[2]李晶晶.小學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17):1.

[3]王红霞.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31):1.

作者:蒋瑞洁

学校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的使用不仅能够便利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使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促进小学科学试验教学的开展与推进,保证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过,虽然信息技术在各个地区学校的教学中都有普及,但实际运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就基于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能够规范具体实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而循序渐进地安排的,内容由浅到深,难免会有一些实验操作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是难度比较大的。像这一类实验,如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出现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某些实验器材的损坏,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危险,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害怕、抗拒后续的科学实验学习。这样一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就不能从中学到积极的知识。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的话,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对于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观看整个模拟实验的过程以及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提高效率和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中减少失败的次数,就会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有利于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由于器材的限制,所以教师在讲授小学科学试验理论知识的时候并不能用实物来为学生做示范,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来说没有问题,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而教师又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使得后续的学习与具体实验操作难以顺利进行。而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搜索有关知识点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示意图等,然后再利用课堂讲解的恰当时机让学生观看,结合语言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让学生攻坚克难、顺利掌握系统的科学实验教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教学中感受到小学科学实验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实验操作,增强实际操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三)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实验效率,缩短周期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观察性实验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观察和记录其中的变化,这一类的实验周期都比较长,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如果在教学中遇到每一个类似的实验,教师与学生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总结这几个过程的话,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就会使接下来很多科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没办法讲授和操作,阻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进度发展,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也难以得到提高。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实验效率、缩短实验的周期,教师就能够在规定的课时里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师可以将相关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先向学生们讲授,然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和动态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该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变化过程,让学生们不用花费无用功,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形式多样,可以是视频形式、音频形式、图片形式等等,也可以是将这些形式相互结合运用起来的综合形式,学生通过这些形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用正确的理论知识知道实验实践,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积极性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条件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理念,都仍带有传统教学的影子,如果不加以改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必定难以提高。所以,教师应该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状况来选择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 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逐渐接受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并进行探究和思考。比如说,在讲解“衣料的研究”这一课程时,由于材料可能无法收集齐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寻找关于不同衣料讲解实验的视频,然后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们讨论自己身上的衣服是用什么衣料做成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营造成一个动态与静态充分结合的科学实验环境,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听教师讲授知识就行的,如果这样,学生也只会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而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教学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新要求,如果教师不加以改变,那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得发展。所以,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上文中有提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较为生涩难懂的内容以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是以教师主导课堂的话,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都很难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为重点,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借助教师适时的帮助,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科学实验学习寻找资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并不需要局限于教材,相反,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科学知识,并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一些较为权威的科学网站寻找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资源并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作用到具体的科学实驗操作中。

(四)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信息技术

使用信息技术固然能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良好的帮助,但是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就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过度沉迷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很容易患上网瘾。学生的使用是一方面,教师的使用也是一方面,虽然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辅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但是教师也不应完全用信息技术领导课堂,而不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否则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只会是机械式教学,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对教师教学素质的发展提高也会有消极作用。

结语

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上几点建议出发,希望能够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5):126-127

[2]兰建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刍议[J].学周刊,2017(05):46-47

[3]崔加良,刘超.浅析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62-163

[4]柯镇林.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8):109-110

[5]程显俊.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50-151

作者:张天霖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人本经济研究论文下一篇: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