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加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了解,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此次探索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借鉴,为本文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方式出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字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应用教学

新课改的教育改革,使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目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为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综合课程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制定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全面性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作用

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无法实现当下的教学目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认知教学和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原本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将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中。比如,教师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云、雾和雨》时,云、雾和雨属于自然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将云、雾和雨呈现出来,所以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师所收集的云、雾和雨的形成过程以及转变规律展示给学生,通过生动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云、雾和雨是如何产生的,了解自然界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运用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又能够加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冊第二单元,第四课《叶的组成》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叶片结构呈现出来,教师通过收集不同树叶资料,让同学对树叶进行观察,寻找树叶的组成部分,找出不同树叶的共同特征,由里到外的对树叶进行观察,了解树叶内部结构以及表面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为了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目的,拓展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内容,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做的工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需要连接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时效性不仅能够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通过信息资源拓展知识视野,更新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让科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保护植物》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师所收集的植物资料显示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珍稀植物种类。通过自然科学等视频将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保护植物的思想,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教授学生如何保护植物,并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保护环境做起。通过教育短片扩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关于植物的知识内容,不在受课本的限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使用信息技术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多媒体教学,增添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内容,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还缩短了学生学习知识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土壤》时,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土壤的构成以及土壤的种类教授给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土壤的了解。教师将土壤的结构以动画短片的形式分层展示,使学生详细的了解,土壤的构造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通过对土壤多种方式的讲解,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信息丰富,信息量较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小学科教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获取了感性知识,弥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增长学生见识,开阔眼界。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以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形象直观的将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尤其是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小学生能感受科学的魅力,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幼苗与阳光》时,小学科学课堂上无法实现幼苗的成长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将幼苗的成长过程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对于动画短片有着浓厚的兴趣,运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幼苗与阳光之间的联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通过短片让学生了解了阳光对幼苗的作用,也加深了对于阳光的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授小学科学时,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将形象具体的科学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最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制作简易显微镜》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将制造简易显微镜过程直观的显示出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显微镜制作的步骤,减少学生制作时所出现的错误。用生动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显微镜的制作中。既提升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兴趣。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直观的将科学知识展现出来,也能够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科学的魅力,达到小学科学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实践目的,模拟科学实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制作机器模型》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自行车的制造过程编织成小游戏,将自行车制作零件打乱,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制作出完整的自行车。小学生对于游戏十分热爱,用游戏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师将某些小学科学课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了解科学实现过程,将资料收集起来,教师根据学生所找寻到资料的进行教学,并适当的对内容进行扩充。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人类的进化》时,在课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并收集起来。在讲《人类的进化》课程时,先让学生将自己查找的,关于人类进化的过程进行描述,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积极踊跃的发言,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教师最后再根据学生所将的内容进行补充,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

五、开创学生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教师在教授小学科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扩散性。例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生锈》时,让学生了解金属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样的环境会使金属生锈速度加快,由于实际条件,无法将科学的实现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够充分了解金属生锈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科学分组实验详细过程显示出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直观的感受科学,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测,猜测金属在空气、水、酸中的生锈速度,从而了解金属生锈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学生的思想,实现科学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实现过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比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拯救野生动物》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以及野生动物生活的短片,让学生对野生动物有一定了解,从而使学生对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野生动物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更好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如何保护野生进行探讨,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野生动物的正常繁殖。给小学灌输爱护动物、帮助动物、不虐待动物思想,增加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让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自觉行为。

(三)培养学生三维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去验证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二维思维空间。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科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三维思维能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实现,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微生物》时,因为微生物是肉眼所无法观察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微生物的形态以及活动情况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三维立体的影像展示,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形态、运动状态。更好的了解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记忆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打破陈规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为了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多样化,运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局限性影响,某些科学实验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实验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第十三课《地壳的运动》时,传统教学方式,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教授学生,学生不能够直观的了解地壳运动规律,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用多媒体设备将地壳运动,以短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了解大陆的漂移、海洋的扩张和板块的运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地壳运动规律,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造成的变化,对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进行探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地壳运动变化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小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对地球表面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氛围,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实现安全教学

有些科学实验实现起来较为危险,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教学环境的安全。比如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给水加热》时,传统方式是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小学生活动能力较强,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打翻酒精灯,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所以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将给水加热的过程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能让学生了解水加热的全过程,又有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八、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消除家长的担忧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大部分家长是不赞同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容易让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感,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动脑能力,而且长时间的运用计算机对学生的视力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将信息技术优点展现在家长面前,使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观点进行改变。对于还不是很放心的家长,学校可以让家长到学校进行听课,让家长能够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听课过程中上,家长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消除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担忧。在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家长需要协助学校,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监督,尽可能的阻止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玩乐。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知识的拓展形式扩大到最大化。

(二)协助教学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来完成。运用互联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以孩子为主体,家长在旁进行协助,将科学结果呈现出来。运用网络信息将学生将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按照实验过程对其进行操作,观察每一步的实验反应是否与网络显示的实验反应相同,从而判断实验操作过程是否错误。家长在旁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完成小学科学作业。比如教师在教授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时,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什么是冰,冰又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运用网络技术,根据冰的特性,在不用冰箱的情况下制作冰棍,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家长在旁进行拍摄,拍摄完毕之后再运用网络传送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达到教学效果。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实现,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09,16:54-55.

[2]谢娜.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1:154+156.

[3]许文凤.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風,2012,17:174.

[4]冯玉荣.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85-86.

作者:雷明君

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2:

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摘要: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加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了解,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此次探索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借鉴,为本文提供理论上的依据。通过本篇文章的探索研究可知,想要有效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能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拓展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深化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实验;小学教学

引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点,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育活动是否能够完美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小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现如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存在大量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这个新事物的优点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试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理念守旧

我国教育部要求教师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当前许多的小学教师因为学生的年纪太小不敢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出去,这就导致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学科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1]。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将小学科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变得沉闷,而科学实验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本就乏味严谨,需要学生大量的专注力来支撑整堂课程教学,沉闷的课堂氛围经常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对科学实验程序无法正确理解,最终失去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学校缺乏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在严格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很少重视科学实验教学,首先学校没有严格控制对教师教学逻辑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其次缺乏大量的科学实验教学设备,在众多的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学校设备储存不足,许多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试验就演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示表演[2]。

(三)科学实验教学过于参照教材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讲解时只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科学对于学科的包容性是非常强的,它综合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所有学科的内容,在小学这种基础教育阶段,要着重培养儿童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书本化,枯燥的课堂讲解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产生影响。

二、以信息技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营造教学环境

针对低年级基础性的科学实验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注意力应该放到科学实验要具有趣味性这一特点上,从古板的教材中跳脱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出良好的科学实验教学环境。例如:在对《认识岩石》这一课进行讲解时,如果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就会使学生只看到一些岩石的形状,对岩石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但信息技术的加入就会使这节课程变得多姿多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形形色色的岩石以及岩石的内部构造展现出来,丰富课堂内容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向学生们发出提问:为什么同样都是岩石,有的是普通的石头而有的却是珠宝矿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们的情绪和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画面上岩石的不同之处,加强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拓展课程资源

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广泛,仅仅局限于书本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小学科学实验教育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可以打破传统的教材范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教材上不足的知识结构[3]。例如:在讲解《空气污染》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访问相关的环保网站,或者搜索相关空气污染下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并组织学生针对身边的空气污染现象进行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适当的反馈,提高学生环保意識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也促进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

在我国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后,要大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加强学生对科学分析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达不到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而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点亮小灯泡》的演示实验时,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课堂讲解、分组实验的方式来剖析实验内容,这种方法相对普通枯燥,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动态展示电路的连接方法,将电流的方向在多媒体上以实质性的状态加以呈现,使学生可以对实验内容更加直白透彻的进行观察,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分析能力的加强。

结论: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重大,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以及对科学的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借鉴相关的文献内容,从改善课堂环境加强教学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力水平提供借鉴方向。

参考文献:

[1]蔡玉霞.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J].财富时代,2020(12):42-43.

[2]巩凯,张兴华.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56-157.

[3]李荣福.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71-72.

作者:金盼

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  要:此文简单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希望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面对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如何将学科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真切地学习到有效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所有小学科学教师都要重视的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丰富学生知识含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传统课堂教学中,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搜集更多与教学相关的素材,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PPT等制作课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量的丰富。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困难。比如,春夏秋冬的星空变换、种子的发芽与成长等,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教师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影像直观地展现,小学生被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所吸引,自然会对科学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小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科学知识探究与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1.3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课堂容量更大,学生所接受和学习的知识会更多,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1.4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教师知识讲授科学知识,学生不仅无法理解科学中的一些现象,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借助信息化技术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导入新课也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学,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止。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2理解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实验课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小学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实验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实验现象、实验理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小学科学五年级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学生要判断中发发芽手否需要阳光,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pad上通过使用NB小学科学实验app,模拟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就能清楚地了解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3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科学是奠定小学生科学素养、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科学课本中很多知识,仅借助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目的的。基于此,教师必须引入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科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如“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一课的教学,其中有关“大自然水循环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特别是水循环的变化过程,小学生通过观看题本内容及教师单一的口头讲解,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天上的云、空中的雨、地上的植物、大海及星辰,这些事物一同组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水循环的过程,以影像的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先是太陽照射大地,接着土壤与江河湖海中的水分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水蒸气上升,在空中遭遇冷空气形成云,云中的水蒸气越来越多,最后在空气托不住的情况下,就会下雨或下雪。雨雪落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阐述,根据视频的内容,将水循环的过程在电子互动白板上简单手绘出来,并加以讲解,其他学生在这个图上进行修改和注释,从而得到完整的循环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生本课堂”。

2.4丰富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教师很难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整合网络与课本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同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带动全班学生学习热情。另外,信息技术还促进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整合,学生课后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这弥补了课上教学资源的不足,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保障,从整体上促进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助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