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分析

2022-09-11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是对于现实经验的总结, 是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律性揭示。传统的农学思想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讲求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农学思想的同自然观、美学观和伦理观都有一定的思想交叉, 呈现了包容发展的思想境界, 这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

1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农学思想发展体现了3个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以生产动力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为特点, 在不同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意识形态上进行分析,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具体体现在自然思想、美学思想和伦理思想3个方面。

1.1 自然思想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互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就有所体现, 天、地、人“三才”理论就是对于自然思想直接呈现。以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 构成了对于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规律性揭示, 并在农业文明形态的转化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三才”思想强调的是人们既要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也要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性的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规律性,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优势互补,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自然思想无论是在古代和现代, 都体现了整体性的思考,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中, 人们的劳动生产实践和自然环境中间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始终作用于传统农学的发展过程, 并且产生积极的影响力[3]。

1.2 美学思想体现

中国传统的农学思想体现了形式美, 农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性和审美价值呈现。对于中国传统农学发展审美客体来说,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 作用于自然, 并且实现对于自然的美学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实践中蕴含着传统美学的基础和条件, 以天、地、人的“三才”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技术思想进行了较为丰富的呈现[4]。在儒家思想的论述中就有着“春耕、夏耕、秋收、冬藏, 四者不失时, 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之说, 强调的是四季规律, 耕种生产的节奏之美, 反应了不同时节的农业生产的美学对称。四个季节的生产应该呈现规律性的美感, 把握整体的节奏, 如果打破这个美学和谐性, 就会造成农业生产实践的环境破坏。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体现表现为和谐均衡的特点, 反应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规律。

1.3 伦理思想体现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研究重视对于天人合一哲学思考, 反映了传统人际关系中的道理伦理标准。在农学思想中, 人们讲求的是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的思想, 通过人类道德价值的标准呈现, 实现技术上的科学创新, 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归属。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意识呈现来看,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敬,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保持的是重视的态度。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的更加和谐[5]。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下, 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是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符合人与自然的伦理标准来提升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

2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这些经验都是在反复的实践积累起来的,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传统农学思想的呈现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1 尊重自然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传统农学思想已经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 农业生产要受到环境、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开展始终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农业文明到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重视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对于农业的建设始终要协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现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传统的农学思想包含了农时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种的文化内容, 这些思想内容无一不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而现代农学的研究更是要实现对于农学思想内容的学科细分, 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性, 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多的条件, 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同步的发展, 将自然规律转化为农业发展的优势, 实现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2 推崇技术创新, 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传统农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上创新动力支撑,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农业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人们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索中创造性的设计出了新的农业技术, 逐渐实现人力的解放, 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更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 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让人们的思想意识活跃起来, 从生产实践中寻求最佳的农业生产模式。技术的创新和农学思维方式的创新需要实现协调统一, 在整体性的统筹规划中, 实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3 强调精耕细作, 重视因地制宜的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生产通过实现生产技术的创新, 不断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模式上满足更多的人的物质供应需求。在生产技术和耕作技术上不断的寻求突破, 强调精耕细作, 因地制宜的生产方式。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更是要继承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加强生产环节中的管理创新, 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认知关系中形成整体性的统筹兼顾,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 保持农业生产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发挥最大的资源型优势, 保证循环农业的持续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实现生态状况的思考, 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的研究更是要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3 总结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继承性, 在长久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等重要的思想内容, 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财富。现代农业生产应该保持可持续性、生态性、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以生态农业的多种价值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延续带来更多的保障, 在继承和创新中实现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 长效发展。

摘要:中国传统农学思想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精髓, 是对于农耕生产、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思考, 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内涵性, 且渗透于农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现实思考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仅反映了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 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实现主观行动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反映了历史的和现实实践探索的辨证统一。从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内容体现出发, 对于其现实启示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优秀传统, 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内涵,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1] 苏黎, 陈红兵.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传承及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2) .

[2] 苏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 2008.

[3] 熊帝兵.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0.

[4] 陈碧.农道双修: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之关系研究——《道教农学思想发凡》评介[J].宗教学研究.2013 (6) .

[5] 吴廷宣.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之自然景观[J].北京农业, 2014 (4) .

上一篇:绿色理念应用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途径分析下一篇:中西食品类平面招贴广告视觉创意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