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

2022-04-20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运用”已成为与“创造”和“保护”同等重要的关键环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 篇1:

对西北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

作者简介:李丽婷(1975-),女,宁夏平罗人,法学硕士,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赖以实践的经济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使得我国西部少数名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成为一项较其它地区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对这些地区所取得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予以对照比较并客观评价,最终对这些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措施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价;完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知识产权,尤其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产权的发展,知识产权的行使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战略已开始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与动力。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与保护,才能引领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且具有特色,它不仅优化了该区域的经济结构,而且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特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我国西部少数名族地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赖以实践的经济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使得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成为一项较其它地区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取得的绩效也需要对照比较给以客观评价,最终以求在战略实施中不断探索并完善具体措施。一、西北民族地区战略实施的现状分析

在国家颁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后,西北民族地区(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也相继颁布实施了地方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后都为实施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这些区域有着某些共同的经济文化特点,因此反映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亦有很多相似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和特点

各区域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都从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突出地方特色、提升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区和示范区为战略重点,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从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具体战略措施。(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路径

各区域地方政府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1.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创新平台申请国内外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对申请专利的给与不同额度的资助;2.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有效转移,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申请专利的科研技术人员予以补助;3.强化创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激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试点企业给与不同额度的资助;4.积极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培训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进行专利申请的指导;5.尝试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二、对西北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初步绩效的考察

知识产权战略绩效是指知识产权实施成效,对实施成效的客观评估可以适时地总结经验,调整和完善战略实施措施。战略实施成效包括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用四项绩效组合。①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因素的测定及综合效果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下构建细化的测评指标体系。已有很多学者对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原则的构建上,基本认为应考虑指标体系建立的可操作性、体系的可对比性、前瞻性、指标的关联系统性、量率指标的结合;在内容方面,应包括知识产权创造绩效、保护绩效、管理绩效和运用绩效四方面。本文即从这四方面对西北各民族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初步绩效予以对比考察。(一)知识产权创造绩效

知识产权创造是指通过发明创造活动所取得的知识产权及相关因素,如人员、经费、知识产权取得数量等。

1.R&D(研究与实验发展)情况(2011年)②

2.专利申请与授予情况③

3.商标申请与注册情况④

(二)區域知识产权保护绩效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各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活动,包括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具体考虑维权状况、执法状况、保护效果等因素。尽管各地区所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但仍有许多共同点,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这里总结性地对各地知识产权保护绩效予以说明。

1.各部门联合专利执法。如宁夏、新疆、青海知识产权局在2011-2012年都采取会同省内知识产权局及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措施,检查商业场所,检查商品,登记专利商品,受理专利侵权纠纷。青海还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与司法联动机制。区域内的不同部门协作执法对于保护专利权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2.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如宁夏各地工商部门集中执法力量,重拳打假治劣,捣毁了一批制假售假窝点,处罚违法违规企业,曝光典型案例。(三)区域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所为的各种管理活动,包含管理人员、机构、管理形式等。本文主要介绍各区域所采取的重点措施。

1.各区域都先后大力开展专利试点活动

如宁夏10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甘肃也在全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县区、试点园区及试点示范企事业单位的建立。由于专利文献信息分析和专利战略研究能力的提高,作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也有明显进步。

2.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

组织知识产权试点企业、专利战略试点企业参加知识产权实务、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文献信息分析等培训班;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增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干部培训班等。加大以专利实务为重点的、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训工作力度,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效果明显,人才极度缺乏状况有所缓解。(四)区域知识产权运用绩效

知识产权运用是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产权利用和创新活动,运用绩效主要从知识产品创造的价值来考察。

1.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情况(2011)⑤

2.驰名商标产品创造的价值情况

以商标促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各地以商标战略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有利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宁夏“中宁枸杞”“盐池滩羊”“西吉马铃薯”3个“中国驰名商标”为例,中宁枸杞2006至2008年平均年产值6亿元,2009至2011年平均达14.5亿元,增长164%;盐池滩羊2007至2009年平均年产值2.7亿元,2010至2011年达3.65亿元,增长26%;西吉马铃薯2006至2008年年产值6亿元,2009至2011年达9.1亿元,增长51.6%。三、对西北少数名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评价与思考

从以上介绍的西北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看,各地区都从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都充分发挥各个层面试点示范效应,加大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力度,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纵向比较,对比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前后的成绩,无论从专利申请量、授予量,还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价值来看,各地区都是取得了较大进步的。然而横向地和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就明显了。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平均3.23件/万人,西北民族地区远远不及。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这五个省区无论是在知识产权创造绩效上,还是运用绩效上都是排名垫底,且和发达地区相差10多倍。西北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任务仍很艰巨。从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践出发,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本文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区域协同合作

首先,应加强区域间外部合作交流。西北这五省区之间在资源和产业优势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政府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信息交流及时对称,在相同领域实现法制协同。可以积极寻求合作点,订立项目协议,以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面互助、互利。其次,内部要努力形成合力。政府与企业间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应用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中司法与行政的协同。(二)大力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和推广运用,着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尽快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政府与市场协同推进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使同行业的企业间能够共享知识产权资源,共同应对行业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的挑战,制定共同战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健全专利技术实施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实现专利技术在企业、高校、个人之间的合理流通。(三)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对专利侵权案件的督查督办,进一步建立专利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高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四)实施“战略性特色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围绕战略性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购买等方式增加知识产权积累,力争在产业链上游获得核心专利,并发挥产业链下游专利技术研发优势,构建政、产、学、研、企知识产权联盟。政府应支持相应的行业协会或企业建立运营“专利池”,构筑专利联盟。

(五)开展专利、商标数据库建设和专利、商标预警分析,探索建立省级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

根据各省(区)的战略推进重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积极围绕省(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建立专题专利、商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预警,探索建立全省(区)范围内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做好产业的技术水平、市場分布、知识产权法律状态分析与评估,为全省(区)重大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提供咨询与服务。

注 释:

①杨晨,杜婉燕,陈永平.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

②中国统计年鉴(2011).

③中国专利年鉴(2011,2012).

④2010、2011、2012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商标申请与注册统计表.中华商标,2011.5;2012.3;2013.4.

⑤中国统计年鉴(2011).

作者:李丽婷

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 篇2: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 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运用”已成为与“创造”和“保护”同等重要的关键环节。知识产权运用的效益显现与能力提升,有赖于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能够为知识产权交易流转提供平台支撑,提高知识产权配置效率,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激发大众自主创新热情。可见,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程中颇具现实意义的焦点议题。

本文从梳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端、供给端、平台端三大板块入手,分析知识产权交易发展现状,研究知识产权金融在我国探索中的必要性和风险点,进而设想建立以知识产权交易为出发点、以金融产品为落脚点的知识产权金融业态,以此探寻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着力点。

一、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一)政策端:法律制度规范+行业政策红利,为知识产权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知识产权作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核心交易对象,具有显著的法律属性。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商标权、专利权、版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等内容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各大高校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水平及科研工作人员收入等,进而为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为知识产权创造经济收益提供了保证,为知识产权交易快速发展打好了基础,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正迎来春天。

(二)供给端:科技创新热潮,知识产权指标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具备市场交易的内在需求,又有赖于政策法规的外在支撑,内在需求和外在支撑共同构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的依据。回顾2020年,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持续增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知识产权统计简报》显示,202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均达到新高,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等三类专利申请量总和突破482.9万件,同比增长24%。显然,我国知识产权的丰富存量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坚实基础,知识产权的高额增量进一步形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平台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已具雏形,机构竞争加剧

经过十余年探索,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已具雏形。一方面,“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所”“交易网”“公共服务平台”“贸易基地”等交易机构陆续得以搭建,笔者通过工商信息查询网站中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国内各类以此命名的机构已超上千家;另一方面,在设立方式和业务定位上,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总体呈现政府批准设立与企业自发成立两种形式。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综合化交易市场的核心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其竞争加剧与整合改革的步伐也将不可避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比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交易体量来看,我们也不应忽视的是,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保護力度有待加强,金融资本有效支撑需加大,交易主体创新动能需提升等问题应尽快加以解决。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以加速知识产权转化应成为当务之急。

二、知识产权金融在我国的探索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作为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产物,我国正在不断效仿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广泛推广和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专项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和材料,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金融尚无权威定义,但形成了主要共识:知识产权金融是融合了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源的产物,主要形式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即一个主体以经国家指定机构评估认定后可作为质押物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财产权,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同时,知识产权金融还有知识产权质权担保、知识产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形式业务,目前我国只是产权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四点意义: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金融可以有效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环境,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布局,中美贸易战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国家提升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直接要求,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可以提高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和价值,其必将大力推动国家创新创造能力;三是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方式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帮助实现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四是有助于促进金融产业的健康优质发展,通过金融资源和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整合,未来的市场也将得到拓宽,其前景更为广阔。

同时,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特殊资产,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金融在发展创新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和瓶颈。知识产权金融如何化解风险,疏通瓶颈,更好地激发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通过金融手段让知识产权走向现实生产力,是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风险,一是法律风险。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知识产权的确权,其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以及当出现风险时能否顺利变现。二是估值风险。由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评估立场、技术、方法、模型、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进而产生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着金融机构贷款额度等基本授信要素和企业的还款来源、还款意愿。三是经营风险。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决定了其内在价值能否创造和产生知识产权应有的市场价值,而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使用人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转移化的落地。四是处置风险。知识产权对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和场所有特殊要求,当金融贷款出现风险时,若不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转移、分散风险,则必然面临着谁来买单和兜底的问题,整个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可能出现恶化。而解决质物处置问题,是金融机构健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问题之一,也将真正保证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实现完整的闭环。

三、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的思考

(一)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各地政府在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方面支持保障的同时,可以在打造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构建知识产权评估机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集成风险分担补偿、政策奖补、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和机制。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要上行下效,畅通发展“血脉”,形成聚光灯效应,不断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发展信心。

(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两翼,形成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凭借其资金和信用优势,在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融资桥梁。通过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政策信息、产品供求网络,缩短融资时间,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方便、安全、周到的融资服务。对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放款的机构,可通过税费补贴、利息补偿、不良产权兜底等方式,帮助鼓励其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比例。也可以尝试积极推动各类机构以战略合作的方式,探索各类知识产权融资及相关衍生服务业务,合理分摊风险。

(三)构建第三方动态风险监控平台,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圈

从政策、市场、融资、投资、运营和成长能力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金融风险静态评价体系模型和动态预警模型,一方面帮助实现融资企业的有效选择,另一方面为融资后监控和预警动态风险提供新的风险方法。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流转处置平台,提高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效率

建设知识产权流转处置平台,可以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交易变现问题,为后续产权的处置提供更加完善、活跃的交易市场,帮助实现知识产权的交易、许可、授权、质押、证券化,从而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各参与主体无后顾之忧,阻断“泡沫”的形成,规避成为“退潮之后的裸泳者”,这样的知识产权金融链条才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作者:童鑫

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 篇3: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摘要:在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设计的五项原则;设计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確定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值;对评价指标进行测度,确定了评价标准;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实现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绩效的动态评价管理。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软件程序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绩效是衡量高校科技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绩效的评价,对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对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正确引导、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持;对提高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提升高校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为了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使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知识产权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专利申请,忽视专利保护与运营;重视重大项目结题中专利申请的数量,忽视科研项目立项与研究中对专利文献信息的利用;多数高校尚未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制度的优越性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不够;知识产权工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知识产权工作状况的评价,缺乏对知识产权工作全过程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以定性评价为主,考虑知识产权产出数量的多,分析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及知识产权对社会贡献的偏少。

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区域)、行业、高校(企业或研究院所)三个层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的客体不同可分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评价体系与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体系两大类。

本文以我国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为研究对象(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和民办高校),在深度调研、理论分析和专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指标体系,构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类型的10所高校作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系统》评价测试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1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管理系统,它与科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密切相联,与科技管理的具体工作环节相结合,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应当坚持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技计划、知识产权保护与研究开发、知识产权运营与科技成果转移同步进行的“三同步”原则。知识产权是具有内涵特征与外延范围的法律术语,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因此,应当从知识产权的范围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特点两方面探讨研究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即从知识产权的类型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全过程,综合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绩效。

高校是创造、运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创造知识,将创造的知识通过法律程序确定为知识产权,再将享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整个社会的科技与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高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两大社会功能的集中体现。高校的知识创造、知识产出效率、知识产出效果,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保护、知识运用和管理等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高校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

(1)知识创造与知识产出效率。反映了高校科技人员利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费的科技投入,在科技活动中,创造出享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智力活动成果的状况,是体现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指标。主要包括科研投入、专利申请、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计算机软件版权的登记、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等因素指标。

(2)知识产权的运用效果。将享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最高目的。知识流动、知识转移,是知识产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产生和增值的过程。知识产权运用的效果是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反映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知识产权的实施率、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专利的贡献率等影响因素指标来衡量。

(3)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衡量高校对科技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知识,以知识产权形式给以保护的程度,是反映高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专利的存续率、知识产权的纠纷立案率、注册商标数量、职务发明创造的保护程度、商业秘密的保护程度等影响因素指标来衡量。

(4)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创造、知识产出效率、知识产出效果,都与科技活动过程所处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建设等影响因素指标来衡量。

2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科学性指设计的指标要概念科学、含义明确、计算范围准确;指标体系易于结构化、模型化,应当具有层次性,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信性。系统性指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脱离科技工作单独存在,应当贯穿在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评价工作要充分应用系统论的理论方法,设计的指标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状况。

(2)独立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指同一层次上的指标要相互独立,没有交叉。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同一层次各单个指标间的相关程度,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可操作性要求数据易于获取,计算简单,有可比性;指标体系内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要能够比较,同一指标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和发展。

(3)通用性与独特性原则。通用性指设计的指标从内容到形式,能大致适合所有要评价的对象,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能仅适用少数评价对象。因此,应选定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特征的评价指标。独特性指评价是针对某些类型高校进行的,设计的指标,满足所评价对象的特殊性。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知识产权工作是复杂的、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设计指标时既要考虑静态指标,还要考虑反映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动态指标。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知识产权工作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与结合,评价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绩效时,要确定量化的指标,但是对于难以量化或不适合量化的工作内容,应当考虑定性指标;兼顾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和增长率指标;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具有可靠度和可信度。

3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为了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条理化、规划化、科学化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模型,根据高

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现状,分层次设计知识产权工作的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组织专家对各层元素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后,构造出判断矩阵;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层次元素权重值并进行排序分析。

(1)指标设计思路与研究路线。指标的设计要遵循上述设计原则,使设计出的指标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能够体现出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创造性、公开性和社会性特征。指标的设计是在分析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查、专家讨论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①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了解高校知识产權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陕西高校作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考查的重点对象。②对教育部科技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分层次、分类别、分学校,按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系统了解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及各类型高校的知识产权相关的统计数据。③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料文献的查阅,深入了解目前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与方法。④通过上述步骤,初步设计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⑤组织有关知识产权资深专家、领导,以及专利技术的发明人进行专题讨论,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知识产权工作指标体系。根据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知识产权工作的内在特征和外延范围,评价数学模型选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各层次指标间的层次结构,确定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的含义)。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A,目的是为了评价考核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绩效;判断层B,是合理评判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层;指标层c,是对判断层的主要因素进行细化,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3)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模型。

1)确定评价指标集。根据上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出:

判断层指标集B={B1,B2,B3,B4};

指标层指标集Cy={Cil…,Cik}

i=1,2,…,4;j=1,2,…,k。

2)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采用Delphi式的专家打分法,组织专家对各层元素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后,构造出判断矩阵;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层次元素权重值。

作者:郭秋梅 李迎波

上一篇:语文成绩评定管理论文下一篇: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