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论文

2022-04-18

摘要: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究竟有哪些机遇?有哪些优势?文章对这方面的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关键词: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优势大湘南是指湖南的郴州、衡阳、永州。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论文 篇1:

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摘要:文章就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良好的政策扶持为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不完善对四川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四川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资源;产业配套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推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明确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优势以及面临的劣势,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制定措施,推进本地优势资源与转移产业的有效嫁接,这不仅是推动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上新台阶的需要,而且应对其他省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的需要。

1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1.1产业资源富足

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为四川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优越的资源禀赋平台。四川是中国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其中钛矿、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氣、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四川具备了形成综合性矿物原料基地的基础。如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基础的冶金基地;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基础的化工工业基地;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

1.2劳动力资源丰富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总数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2000年,四川劳动力资源总数为5820万人,占总人口的69.2%,2006年,劳动力资源总数上升为61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0%,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储量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

另外,从劳动力成本看,四川劳动力价格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006年四川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17852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49元,分别仅占北京、广东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44.5%和68.2%,比广西、重庆等西部省市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低212元和1363元。可见,四川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拥有一定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

1.3政策取向积极主动

在各地竞相掀起承接产业转移新高潮的形势下,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四川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2008-2012年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和任务,并在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促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亮点,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如财政政策上,对鼓励类产业转移项目的各类规费、手续费等,在符合国家现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实行减免。税收政策上,对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转移企业,2010 年前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鼓励金融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业务创新,及时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素支持政策上,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移项目,优先用地预审,优先安排用电、用气、用水计划和指标, 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按期投产。

2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

2.1产业承接配套能力较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冶金、采矿、化工、机械、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产业整体实力仍较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电子信息、软件、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没有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相互衔接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建设滞后,转移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其他地区或国外采购。产业配套能力的低下,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抵消在川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不利于承接东部企业向四川转移。

2.2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不完善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调研发现,当前四川工业园区建设尚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其产业承载功能的发挥。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大部分园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缺乏生产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条件,物流、仓储、运输、金融、财税、口岸以及其他商务服务的配套尚不完善。此外,一些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虽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但由于缺乏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难以吸引发达地区同类及关联产业入园发展。

2.3政府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是政府职能还未根本转变,政府管理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时有发生;二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体制效率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审批项目较为复杂且环节较多,办事机制不灵活,企业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对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3推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未来,在推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立足四川优势,找准产业承接的方向和重点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立足自身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找准本地区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接口,积极吸纳那些在东部地区已经失去比较优势而在四川仍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切忌盲目吸收,要充分考虑四川现有的产业布局以及原有产业结构,注重自身优势产业的培育,使承接产业与原有产业协调统一。结合四川在天然气化工业、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以及医药方面的优势的基础和优势,大力引入既符合四川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又在西部地区处成熟或成长阶段的产业,着眼产业关联配套和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壮大食品加工、油气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建筑材料、医药等产业及关联产业。

3.2完善服务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第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减少政府对照章纳税、诚实、守法经营企业的检查;第二,要优化办事流程,保证转移产业与原有产业协作所需的各种服务,发改委、经贸、国土资源、工商、环保、商务等承接产业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进行有效的统筹协调,提高办事效率;第三,可考虑设立产业转移“绿色通道”,完善“一站式服务”,减少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3.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承接载体

第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的方式,鼓励以专业产业园区的形式作为承接载体;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园区投入,加强园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仓储、运输、金融、财税、口岸以及其他商务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第三,加强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专业化的产业园区;第四,可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工业园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予以更多的优惠。

3.4创新区域合作机制,联手推进产业转移

加强与转出地政府的工作互动,探索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产业输出方和承接方相互沟通协调的工作管道和工作机制。一方面,可考虑出台《四川省与东部地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对承接的产业项目提供相关优惠措施,如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土地、水、电价格等方面就低从优,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考虑对项目输出方实施奖励政策,通过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结成互惠互利的战略性合作伙伴,确保“产业转移合作”能得到长远发展,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2003,(4).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C08Z04);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8K005-3)。

作者简介:孙继琼(1980-),女,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徐鹏(1955-),男,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作者:孙继琼,徐 鹏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论文 篇2:

浅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比较优势

摘要: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究竟有哪些机遇?有哪些优势?文章对这方面的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关键词:大湘南 承接产业转移 机遇优势

大湘南是指湖南的郴州、衡阳、永州。湖南“十二五”规划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表述中,对“加速崛起湘南”的提法是:充分发挥湘南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经济区,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抓住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那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究竟有哪些机遇?有哪些优势?显然,梳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大湘南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对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提出的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一、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

1、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涌采的机遇。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整体看来,产业转移是依照国际发达国家或地区——承接国较发达地区——承接国欠发达地区的路径转移。产业转移必然带来大量资本、技术等要素,这些正是欠发达承接地所欠缺的,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要素在产业承接地的累积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些要素将为经济的发展带采强大的动力。

2、面临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机遇。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日益稀缺,使其价格持续上升,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急剧增加,原有的依靠低土地租金和低劳动力工资来压低生产经营成本所形成的产业发展优势渐渐丧失。东部地区迫切需要把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可以依托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低廉的土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维系原有的产业成本优势,使其得以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腾出空间和资源来发展新兴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进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基于此。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使中西部地区面临沿东部海产业大举向内地转移的机遇。

3、面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机遇。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港、澳、穗举行,会上“9+2”政府领导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湖南提出了“打造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战略。在实际工作中,湖南选择地缘上毗邻广东的湘南三市——衡阳、永州、郴州作为湖南建设承接沿海及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的突破口。

二、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研究表明,大湘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大湘南是湖南历史地理与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南因湘江横贯南北,而简称“湘”。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流经湖湘千里沃野,养育了一方儿士。一泻而下的湘江,由潇湘、蒸湘、漓湘会流而成,其潇湘、蒸湘之源就在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大湘南。“大湘南”地处梯级过渡地带,拥有土地面积57153平方公里,人口近1800万;2008年三市GDP达2346亿元,约占湖南全省的23%,举足轻重。如何发挥其独特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的先行区域,一直是湖南决策层次思考和探寻的重大课题。湖南南岭化工厂党委书记陈光正说:“湘南三市,紧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是湖南省面向南部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已经逐渐成为东、中、西三大梯度承接的重要地带,有望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这是区位优势”。据研究表明:从区位优势看,大湘南是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因为它是珠三角对外辐射的第一梯度区。它的原材料采购半径与制成品发送半径又比沿海大为缩短,而且可以全方位360度的辐射出去,投入的产出率高。大湘南完全有理由。也完全应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

2、要素禀赋优势。湖南师范大学李晓青学者认为: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区域产业互补性的前提,区域间产业的梯度性为区域融合提供了可能。湖南地广人多,矿产品、农产品资源都很丰富,这些资源正是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要素的流动支持了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要素的不完全流动又吸引了一部分产业采湘发展,成为产业转移的直接推动力。基于不同要素禀赋所形成的产业梯度格局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珠三角地区正面临国际产业调整和升级,必然有部分产业难以适应当地高地价、高工资、高环保要求等压力而外迁转移。湖南与广东省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如劳务成本低于广东省约40%—50%,工业用水价格比广州等发达地区低近30%,综合营销成本只相当于广东74%,湖南正是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利用丰富的土地、水、热资源,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3、资源优势。瑰丽的山水,丰富的资源,使大湘南成為一方风水宝地。这里有覆盖率占60%以上的茂密森林,有着钨、铋、钼、石墨等在全国居首的大量富矿;有着五岳独秀之南岳、白云飘飞之九嶷山、烟波浩渺之“南洞庭”东江湖,千种风情,万般美景。衡阳市:号称“三乡之地”,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交通发达。已经成为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冶金、机械、化工、轻工、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建材建筑、生物工程、煤炭采选、金属非金属采选、化学矿采选等36个门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衡阳作为全国区域性工业加工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凸显,输变电、钢管材加工、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及零配件、盐化工及精细化工已形成五大主导产业;人才资源富集。衡阳已成为湖南主要高校聚集区之一,市内拥有南华大学、衡阳师院、衡阳财经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技师学院等多所高校,在校学生近10万人。郴州市:拥有雄踞南北交通、物流要道的比较优势,又是我国著名“有色金属之下部分”,钨、钼、铋储量全国第一,旅游资源亦很丰富,是全国9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城市。永州市:所辖蓝山县、宁远县、道县、新田县四县,“一县一品牌、一园一特色”,已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方热土。目前四县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近60万平方米,落户进出口100万美元以上规模的加工贸易企业超过130家。这里已产生明显示范效应,点亮了“大湘南”县

域工业的希望之光。据《三湘都市报》2008年1月23日载文披露:湘南三市不但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人、地、水、电等生产要素价格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4、政策扶持优势。加快湘南地区的开放开发一直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198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并报国务院批准湘南地区为改革开放过度试验区,在毗邻广东的边境建立一个弹性地区;1992年提出“放开南北两口”;1995年省七次党代会和2001年省八次党代会分别提出促进“一点一线”地区加快发展。2007年5月2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郴州召开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湘南大开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把打通出省通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点,构建立体、高效、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二是产业政策方面,支持三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纳入省5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和纳入省“双百”工程的重点技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三是土地利用方面,加大对三市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其用地需求。四是财政金融方面,重点提高财政新增增量在市县留成的比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对湘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国企改革方面,扶持湘南地区7家省属国企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六是旅游方面,整合三市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七是人才方面,在“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条件专家选拔工作中,对湘南地区实行计划单列。试行湘南地区特聘专家岗位制度。支持三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是海关方面,认真落实国家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对三市审批减免税500万美元以上的减免税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服务。改善通关环境,推动区域通关改革。2009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放开发的决定》,时任省长周强、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先后率省直多个部门深入“大湘南”进行调研,破解产业承接各种难题。2009年5月16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文件,给予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措施。2010年11月27日,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個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将“加速崛起湖南”写进“建议”中,并写明:“把湘南建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引领区、产业承接的先导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参考文献:

1.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经济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2.郭元唏,常晓明.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10(4)

3.彭万里.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J].中国外资,2008(11)

4.任静.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作者:汪鼎喜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论文 篇3:

发挥特色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历史性地将保山这个原本改革开放的末端华丽转身成为开放的前沿。保山工贸园区作为提升保山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排头兵,不断依托南亚、东南亚22亿人口和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寻求突破求新,从而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向“工贸新城”的转变,形成真正有规模的产业集群,最终建设成为保山主城区产业功能的主体发展区。

保山工贸园区这次着手建设纺纱产业基地绝不是心血来潮之举,而是经过了缜密的调研和多方位权衡,保山工贸园区优势明显,其他地区难以企及。

基础建设长足发展,日新月异

地处云南西部的保山,是云南经缅甸通往南亚的最前沿地带和最佳陆路通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曾历经千年繁荣和辉煌。有道则通,有通则畅。保山市政府以先行先试的决心与勇气,着力构建通边出境,内联外通,集机场、公路、口岸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与此同时,利用与缅甸接壤的优势,着力规划实施联通境外的陆水联运大通道建设;随着中缅原油管道的畅通,保山市也进入了能源富集时代,能源优势将随通道优势、区位优势一起迸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站等快速推进,为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提供了电力支撑。新型建材的开发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助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也为保山工贸园区发展成为高新技术、绿色环保产业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大力扶持

在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以通道经济为指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把园区作为产业建设的主战场。科学规划各园区主导产业,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资金、土地、技术、水电、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配套向园区倾斜,早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保山工贸园区深受裨益,在所得税、增值税方面得到政府大幅减免;土地优惠方面获得多元补助;标准化厂房及租赁购买、用水用电等各方各面均获政策扶持,最大程度上免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节约成本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缅甸山水相连。保山以其自身的优势,目前已经吸引德州恒丰集团、天津纺织控股有限公司来此投资建厂。其中恒丰集团在保山的工厂,已经生产出纱线产品。经专家鉴定,这里生产出的纱线与别处不同,格外坚韧耐用,这都受益于保山当地温暖湿润,常年温度在25度左右。适宜的温度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硬件投资中,光空调设备的投入就可以比其它地区至少节省出1/3的资金。此外,纺纱过程不用加湿、干燥,气候非常适宜纺纱。如此算来,节约的蒸汽设备及电力成本,也是价值不菲。保山当地人工成本普遍偏低,平均工资仅为2000-2500元,从而使保山工贸园区成为承接轻纺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保山工贸园区围绕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结合园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电力等资源优势,依托保山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建设,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产业、配套战略产业的原则,以建设纺纱产业基地为契机,下大力打造“保山轻纺”区域品牌。目前,保山工贸园区已经投资建设起纺纱产业基地,园区也已委托山东省纺织设计院全面启动下一步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保山工贸园区将迎来更多纺纱企业的青睐,为当地经济觉醒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作者:谢琳

上一篇:我国消费结构研究论文下一篇:节能安全玻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