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

2022-04-20

在严峻的狂犬病防治现实面前,狗咬人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对狂犬病的恐慌也在蔓延,甚至产生了因被狗咬后而过度担忧的“恐狂”群体。目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狗咬人事件频发2017年6月20日,龙女士在马路上遭到一条野狗的袭击。此后,她去医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大约一个月之后,她却经抢救无效死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 篇1:

上饶城区社区居民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及信念行为调查研究

【摘 要】目的:了解上饶市城区社区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狂犬病防范的知识与意识。减少人员伤亡。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预调查后局部修改完成。中心3名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上门发放问卷并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原始资料经整理后,资料录入SPSS 11.0数据库,并用SPSS 11.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χ2检验处理。结果:被调查者狂犬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4.4%;狂犬病基本知识方面,多数被调查者知道狂犬病是传染病,但知晓“外观正常的犬也可传播狂犬病”的仅有31%;85.4%的被调查者知晓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但是,半数以上被调查者对暴露后伤口处理重视不够,对伤口紧急处理的具体措施知晓率更低,仅30%左右;知晓应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的达70.9%。结论:社区居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对狂犬病知晓程度不同,因此,在健康教育干预的形式上也需要兼顾不同,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关键词】狂犬病; 知晓; 信念行为;健康干预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3279例,比2005年2537例增长了28.48%;全国狂犬病病死人数连续两年居37种法定传染病病死人数的第2位,仅次于肺结核[1],不同研究者调查发现,我国狂犬病暴露后正确预防医疗处理率低,狂犬病暴露后就诊率为54.17%~75.86%[2],24 h就诊率仅35.2%[3],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的只有28%,狂犬病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4]。狂犬病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未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也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5~7]。本调查旨在了解上饶市城区社区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狂犬病防制知识.技能培训从而提供有力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狂犬病防范的知识与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该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内所有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教育档案;按个人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年龄在15岁~65岁的社区常住居民200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于2011年9月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饲养宠物情况、狂犬病基本知识、暴露后伤口处理、狂犬疫苗使用以及健康教育需求等内容。问卷经预调查后局部修改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名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上门发放问卷并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

对阅读困难者由调查员按照调查表询问被调查者并代为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其中个别问题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和居民代表进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原因。

1.3 资料处理 调查原始资料经整理后,检查无误的资料录入SPSS 11.0数据库,并用SPSS 11.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确定调查对象200人,实际调查175人,25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调查,调查完成率为87.5%。通过追踪访谈,发现未完成调查的原因主要有外出、患病不能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接受调查等。

2.2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175名被调查者中,男性81人,占46.3%;女性94人,占54.01%。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36.8±10.7)岁。初中及以下59人,占33.7%;高中、中专91人,占52%;大专、大学及以上25人,占14.3%。服务行业人员40人,占22.9%,文职人员32人,占18.2%,学生28人,占16%,工人21人,占12%,个体19人,占10.9%,无业35人,占20%。

2.3 宠物饲养与免疫情况 在175名被调查者中,11人(占6.28%)家中饲养宠物14只,其中家犬11只,猫2只,兔等其他宠物1只;其中1只家犬(占家犬的12.5%)接受过狂犬疫苗注射,其余宠物未注射疫苗,宠物免疫率仅为7.14%。

2.4 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组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调查 被调查者狂犬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4.4%;狂犬病基本知识方面,多数被调查者知道狂犬病是传染病,但知晓“外观正常的犬也可传播狂犬病”的仅有31%;85.4%的被调查者知晓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但是,半数以上被调查者对暴露后伤口处理重视不够,对伤口紧急处理的具体措施知晓率更低,仅30%左右;知晓应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的达70.9%。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知晓率普遍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结果见表1。不同年龄之间知晓率不同,26~45岁年龄组居民知晓率最高,46岁以上年龄组居民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不同职业居民知晓率不同,文职、服务行业、工人和学生居民知晓率较高,无业、个体居民知晓率较低,结果见表3。

表1 不同文化层次狂犬病防治知识正确回答情况(略)

注: 低学历包括初中及以下学历;高学历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P<0.01

表2 不同年龄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正确回答情况(略)

注:*P<0.01

表3 不同职业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正确回答情况(略)

注:**P<0.05;*P<0.01

2.5 狂犬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接受调查的200名社区居民.以狂犬病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和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两类需求为主。其中,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人数占总人数(%)分别为: 狂犬病的发病机理96人(54%);动物咬伤后伤口处理123人(70%);狂犬疫苗正确使用148人(85%);狂犬病的症壮和临床表现57人(32%)。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人数占总人数(%)分别为: 狂犬病防制知识专家讲座128人(73%);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画报专栏98人(56%); 播放狂犬病防制知识VCD科普宣传片135人(77%); 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单104人(59%)。在接受调查的200名社区居民中对狂犬病防制知识和技能有比较迫切的需求,其中对狂犬疫苗的使用、动物咬伤后的伤口处理等知识的需求率较高;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方面,最受居民喜欢的方式是专家讲座、演示和播放VCD科普宣传片

3 讨论

3.1 狂犬病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城市出现宠物热,使得宠物数量增加,同时流浪犬和野犬数增加进而造成动物伤人数不断增加。狂犬病毒除储存在狂犬动物体内外,还存在与少数无症状健康动物体内,2000年四川省对家犬采血检测狂犬病抗体,阳性率达9.09%[8],上海市2001~2005年连续5 a对咬人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病病毒检测,发现带毒率为0%~22.8%[6]。这使得与犬只等动物接触密切的人员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随之增加。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健康犬”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认识不足,知晓率仅为31.0%,反映了普通人群对狂犬病的防范意识严重不足,这可能是暴露后未及时就诊接受预防医学医疗服务的重要原因。目前狂犬病仍然是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

3.2 部门联合,加强对犬只等动物管理,做好动物免疫工作是防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9]。犬群总数的75%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阻断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循环[10],近年来违章养犬增多,犬只等动物免疫率持续低下,本调查显示家犬免疫率仅为11.53%;加之犬只数量增大,故而难以形成和维持犬群的高水平免疫屏障。本调查显示多数居民认为应该限制宠物活动范围并进行免疫。目前国家对家犬饲养没有统一的相关管理办法,有的地方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但上饶市还未制定关于养犬管理的相关规定,使得该地区犬只等动物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很不规范,急需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出台关于犬只管理的相应规定,公安与农业部门共同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工作,对犬只进行登记注册,栓养并接种狂犬疫苗,明确养犬人的责任,对野犬和未免疫犬要全部捕杀。

3.3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社区居民对狂犬病防范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十分必要和迫切。本调查显示,居民对狂犬病防制知识总知晓率54.4%,对伤口处理措施知晓率仅30%左右,有极大的健康教育需求。通过宣传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和狂犬病的流行形势及其极高的病死率,以引起社区居民对狂犬病防制的高度重视;重点介绍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的使用方法、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以提高居民暴露后伤口正确处理能力和及时就诊率;同时要加强对宠物饲养者的教育,严格管理所饲养的宠物。社区居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对狂犬病知晓程度不同,因此,在健康教育干预的形式上也需要兼顾不同,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Dandoy等报道[11],1992年Virginia Beach市初次出现狂犬病后除通过电视宣传狂犬病防制知识外,还特别针对儿童编排了“小孩预防狂犬病”的幽默短剧,编写了流行说唱歌曲“The Rabies Rap”在学校进行表演,并刻录光盘在教育系统和社区内发放,使学生很容易的记住了狂犬病预防的要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2006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EB/OL]. http://www.chinacd c.net .cn/n27 2442/n27 2530n27 2757/16423.html. 2007 2 15.

[2] 吴银华,王忠泽,朱凤才,等. 动物致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血清学与流行病学效果的初步分析 [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21(11):1000 1002.

[3] 肖奇友,刘先梅,李万军,等. 6 117例暴露后狂犬病免疫预防处理情况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3):224 225.

[4] 彭元,朱玉英,周易溪子,等. 狂犬病暴露后不同年龄组受伤类型和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的比较分析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6,13(2):345 346.

[5] 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等. 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10):883 886.

[6] 胡家瑜,施燕,沈蕊华. 上海市2001~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6,18(5):213 215.

[7] 吴荣涛. 阜阳市2002~2003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10(1):65 67.

[8] 陈晓燕,余柯,王凤丽,等. 四川省2000年犬只携带狂犬病毒及免疫后效果的流行病学调查 [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26(4):303 305.

[9] 麦浩,黄运能. 桂林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分析及防制对策[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9(1):64 66.

[10] 俞永新. 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196.

[11] Dandoy S, Scanlon F. Teaching kids about rabies [J]. Am J Public Health, 1999,89(3):413 414.

作者:邵玲

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 篇2:

狂犬病背后的“恐狂”心理

在严峻的狂犬病防治现实面前,狗咬人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对狂犬病的恐慌也在蔓延,甚至产生了因被狗咬后而过度担忧的“恐狂”群体。目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狗咬人事件频发

2017年6月20日,龙女士在马路上遭到一条野狗的袭击。此后,她去医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大约一个月之后,她却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给出的最终诊断为:狂犬病,呼吸衰竭。

这一天,是龙女士被咬伤并注射狂犬疫苗的第28天。根据陕西当地媒体的报道,被咬伤后,她已经按医嘱先后注射过4针狂犬疫苗,按照流程,她本应在7月18日接种最后一针,但她没有机会了。

相似的悲剧发生在安徽芜湖。

2017年4月16日,6岁的男孩昊昊在小区里被宠物狗咬伤面部。17日上午,父母送昊昊到醫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注射完疫苗,在医院住了一周,昊昊的父母本以为可以放心了。但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5月22日,昊昊因狂犬病病发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龙女士和昊昊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按期注射疫苗的,但不清楚医务人员的处理是否规范、所用疫苗是否有效。

在严峻的狂犬病防治现实面前,狗咬人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对狂犬病的恐慌也在蔓延。

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描述,高达99%的人类狂犬病毒都由家养狗传播。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一到三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这取决于狂犬病毒入口位置和狂犬病毒载量等因素。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狂躁性狂犬病,患者表现为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另一种是麻痹性狂犬病,它的病程不及狂躁性狂犬病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患者肌肉逐渐麻痹,然后陷入昏迷,最后死亡。

人一旦患狂犬病且发病,病死率几近100%。很多人因此对狂犬病感到恐慌,甚至产生了因被狗咬后而过度担忧的“恐狂”群体。这也跟夏天各地曝出的密集的狗咬人事件,甚至狂犬病发作的新闻有关。

夏天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中国的狂犬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的发病高峰大多出现在8月左右。每到此时,由于天气炎热,动物尤其是犬类动物易烦躁和冲动,加上人们穿戴较薄,一旦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所伤,易感染狂犬病,因此夏季成为狂犬病发病的高峰期。

被狗咬伤以后,最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就是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的原理是,尽快让被咬者的体内产生狂犬病毒抗体,以对抗可能出现的狂犬病毒。

这些抗体能防止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理论上,被狗咬了以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确还是存在发病的可能,只不过,这种被业界称为“暴露后预防处置失败”的结果,可能性极低。

“恐狂”心理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恐慌

狂犬病病毒的最大特征是侵犯神经系统。当下,“恐狂”心理也像病毒一样正由个体向群体蔓延,侵蚀社会神经,造成社会恐慌。继兽狂犬病和人狂犬病之后,似乎一种新的疾病——社会“狂犬病”正在形成。

“恐狂”心理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恐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俞永新表示,“恐狂”很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对家庭、个人心理的影响也很大。

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较长,有些人即使采取了正确及时的防范措施,还是长时期处于恐慌不安之中。

现实也恰恰如此,一方面打疫苗的人中有很多人没必要打,相当于陪打;另一方面发病的人数中大多数人没有打疫苗。俞永新说:“这其中既有认识不到位、怕麻烦等问题,也有经济负担的问题。”

因为被狗咬伤事件频繁发生,中国每年人狂犬病疫苗的消耗量巨大。

“中国狂犬病疫苗大量用于人而不是狗,这是对狂犬病疫苗的最大滥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严家新表示。

被犬只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但这只是事后的紧急应对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狂犬病对人类的威胁。

“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公开指出,狗的发病率被控制,人类狂犬病的发病率自然降低。只要将一个地区犬只的免疫率控制在70%以上,就足以阻断犬间的狂犬病传播链,从而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然而,中国犬只数量近年来大幅增加,流浪狗肆虐,这导致狂犬病的防治并不乐观。而且,很多养狗的家庭并未习惯给犬只接种疫苗。

2017年6月,中国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上报的狂犬病死亡人数仍高达592例,死亡人数仍旧连续多年位居全国27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

目前,为犬只接种疫苗也在受到重视。

在《国家动物狂犬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到2020年,中国将达到狂犬病控制标准。注册犬或可管理的犬免疫密度达90%以上,免疫犬建档率达到100%。

有关主管部门计划,到2025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人狂犬病。

(《科学时报》 )

作者:张林

狂犬症状防治措施论文 篇3:

狂犬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均能感染,犬猫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毒中起主要作用;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社会的逐步形成,饲养宠物狗的人数骤增,使狂犬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公共卫生的重大疫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狂犬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现状及发病机理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预防与控制狂犬病的措施。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防治措施

狂犬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它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发病后表现过度兴奋,怕水,怕声,所以又叫恐水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其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更长时间,一般为1-3个月。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犬与带毒犬,狂犬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病毒性传染病,预防狂犬病的目标是控制和消灭人的狂犬病,而控制人狂犬病的根本在于预防动物的狂犬病,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实施预防动物狂犬病的策略完全了人狂犬病的发生[1]。

1 狂犬病流行病学

狂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能感染,但主要易感的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某 些啮 齿类动物。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外貌健康而携带病毒的动物,亦可起到传染源的作用,从而感染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绝大多数狂犬病为咬伤所致。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6-7天,唾液中都含有病毒。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具有普遍的易感性。由于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同,在男性青壮年农民发病较多[2]。

2 发病机理

狂犬病对神经和唾液腺有亲嗜性。病毒经伤口侵入机体,经神经原途径侵害神经,在有髓神经的轴孛内增殖并上行至中枢神经,在脑神经细胞内急剧增殖,再通过轴索传到末梢神经;有的病毒则到达唾液腺,并在唾液腺内繁殖、排毒。中枢神经细胞受损伤后,引起神经紊乱和反射性、兴奋性增高,后期神经细胞变性,引起麻痹症状,最后死于呼吸中枢麻痹和全身衰竭。

3 现阶段我国狂犬病的基本情况

我国当前狂犬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近几年狂犬病发病数呈上升趋势,目前发病数已居世界第二。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3次流行高峰,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率最高1900多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全国狂犬病报告死亡7037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死亡数最高的年份;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呈现连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全国报告死亡数达3300人[3]。

疫情报告显示,1996-2009间,除青海、西藏之外的31个省、区和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01年和2003年报告病例增长最快,2007年达顶峰,2008年和2009年病例数虽有下降,但全国年报告病例仍在2000例以上,疫情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死亡累计人数居全国前5位的省(区)分别为广西、贵州、广州、湖南和四川[4]。疫情分布表现为三多的特点,即农村地区、男性病例以及12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4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临床过程可分以下3期:

4.1 前驱期或侵袭期:再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病人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痛等较敏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所致,見于80%的病例。本期持续2-4天。

4.2 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乃咽肌痉挛所致,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现,典型患者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能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

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也能引起咽肌痉挛。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导致同样发作,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由于常有呼吸肌痉挛,故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发绀。

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虽极度恐惧和烦躁不安,但绝少有侵人行为,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言、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病程进展很快,很多患者在发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日。

4.3 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渐驱安静,但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眼肌、颜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

患者的呼吸渐趋微弱或不规则,并可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临终前患者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6-18小时。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偶见超过10日。

5 诊断

根据出现的典型症状、病程、病史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动物卫生组织(OIE)均把直接荧光抗体实验(DFA)作为狂犬病病原诊断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对阳性脑组织的检出率在99%以上,因此也成为狂犬病实验室病原诊断的“金标准”。

6 治疗

出现临床症状,无有效疗法,最终多数死亡。人被犬或可疑病犬咬伤后,要尽量多地挤出伤口血,伤口用20%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用3%的碘酊处理,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血清,可降低死亡率。

7 防治措施

7.1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鉴于我国狂犬病的高发态势,政府出台的养犬管理与狂犬病防治办法已成为我国狂犬病防治的当务之急。应当充分认识到狂犬病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必须纳入政府资助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预算专门的狂犬病防治经费。同时也要认识到狂犬病防治中兽医防疫工作的核心作用,突出动物狂犬病的防疫地位。此外,由于养犬不是单纯的畜牧业生产范畴,而是有很深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狂犬病防治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或兽医防疫问题,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由多部门联动的狂犬病防治综合办公室,来协调公安、卫生、兽医防疫、城管与工商等部门在狂犬病防治中的工作。决不是仅靠卫生部门能做的事,需要卫生、农业、公安及药监部门的联合协作。由于狂犬病的预防需要全社会多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防治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重视这点,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流行。

7.2 控制养犬数量、提高犬类免疫率: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病源,犬的数量多少与该病的流行情况直接相关。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养犬不仅仅是为了看家护院,而且是作为宠物来消遣,从而导致农村和城市中犬的数量激增。虽然我国对养犬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但未登记的犬比比皆是,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养犬的数量。估计全国现有犬约8000万-2亿只,而犬免疫覆盖率不足10%,农村地区更低。因此,加强群众的传染病意识,控制养犬数量是很重要的,养犬数量多,但没有采取足够的相应免疫措施,势必导致狂犬病的高发,对家养犬登记、免疫、消灭流浪犬,对可疑病犬和猫捕杀,对狂犬、狂猫应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捕获隔离10天,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消灭犬类狂犬病可以阻止对人类和其它动物的疾病传播,现在可以获得安全和有效的疫苗,用于动物以及用于人类有疑似接触前后的狂犬病预防。为动物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通过控制犬類狂犬病来预防人类狂犬病,是一个现实的目标。

7.3 正确使用疫苗:很多患者在被犬咬伤后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或没有按照程序全程接种疫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被犬咬伤后接种疫苗和有效处理伤口的比例很低,调查中,63%的病例未处理伤口,44%的病例未接种狂犬疫苗,96%的病例未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此,加强狂犬病知识的普及教育非常重要。

另外,疫苗质量也存在突出问题,这将直接危害患者的利益,因为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是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接种的疫苗质量不好,那就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患者还是可能发病,达不到预防的目的。因此,正确选用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是防治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此外,应保证在冷链的条件下进行疫苗保存、运输,否则即使是出产时高质量也会因保存不当而失效。

狂犬病重在预防,疫苗质量是关键。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人用疫苗的审批,加强流通市场的管理。人用狂犬病疫苗应象Ⅰ类疫苗一样管理,由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供应,防止劣 质疫苗流入市场,严禁药店、市场、个体门诊等销售。同时要加强冷链 运转,保证疫苗的效价,正确使用高质量的疫苗免疫接种,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

7.4 提高伤口处理技术:伤口必须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全面冲洗,冲洗15分钟后用酒精、碘酊消毒,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必须注入伤口基底部及周围,应尽量避免伤口缝合和包扎,如果必须缝合最好在疫苗接种同时给予特异性抗血清[5-6]。

被犬咬伤后,及时、规范地进行清创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处理得当,就能大大地减少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减少该病发生。由于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狂犬病,对被犬类咬伤者应及时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实践也证明了预防处理的防治效果,鉴于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及医院在防治狂犬病上存在的问题,基层医务人员是预防狂犬病的主力,应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在高发疫区,规范医疗预防处理,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狂犬病的防治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处理伤口,对受伤者一定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疫苗;掌握脱敏注射抗血清的方法,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懂得抢救,提高抗血清的接种率,尤其是对头面部咬伤者或被患狂犬病病犬咬伤者进行抗血清治疗,降低发病率。通过采取上述防制政策,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全国狂犬病防控高层论坛,2010:16-17

[2]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5(3)75-76

[3] 刘小宁,郭荣同.1997-2005年广州市狂犬病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6(11):1199-1200

[4] 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40-143

[5] 李合生.新发突发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及医务人员临床感染防护新方法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卫生科学出版社,2009:31-34

[6] 刘楚细,曾利君,等.广州市288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免疫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48(2):42-43

作者:吴珍红

上一篇: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下一篇:以人为本人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