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遭受了较大的财务管理危机。我国企业需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与预防措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 篇1:

关于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思考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本文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财务危机管理常办机构的建立

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的平常状态下,要成立财务危机常设机构,一般应该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要全面地负责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预警机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讦估,制定危机紧急处理方案等工作,启动财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参与财务危机处理工作,并进行财务危机的善后处理。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就扩大为财务危机处理专案小组,财务危机解决后恢复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正常工作。同时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对财务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企业要有较高的忠诚度;其次,财务危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眼界和良好的综合知识。

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讦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捧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三、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危机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而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制定出应对方案,并估计采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以后万一发生财务危机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

四、财务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财务危机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将常设的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扩大,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

2.迅速设立、统一、公开的信息发布方式。财务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组织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

3.积极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做出合理处理。企业在启动应急机制和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调查财务危机情况,分析财务危机发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财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4.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财务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处理有关责任人、改变一些相关的策略或者方法。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恢复和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挽回公众信心。

5.财务危机总结。对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找出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财务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分别制定修正方案,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财务危机管理内容。

作者:邹 皓 王素君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 篇2:

试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途径

摘要: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遭受了较大的财务管理危机。我国企业需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与预防措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财务危机 企业管理 创新途径

一、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概述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对于财务危机,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本身的意义是危机出现时妨碍了正常发展,但是也相应的提供了机会,为化解危险创造了机遇,随着社会中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前进,人们看待危机的观念有所改变,使解决危机的管理方式也有所更新。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是正确的利用了“危机”,才有了现在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模。企业财务危机主体是管理组织和管理者个人,其管理的对象是财务危机,它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实体,这使财务危机的管理变成了独特的一种均衡游戏。企业财务危机的管理手段是监测、预控、计划、决策和处理,也可称作是财务危机管理体制的职能。其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为契机,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经营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危机原因分析

(一)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管理较弱。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较差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水平较差。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为: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

(二)资金链断裂、现金流不畅。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主要为盈利与负债,企业的运行需要资金的支持。债务是企业的筹资方式,企业通过借贷而筹集一定的资金进行周转与利用。企业筹资能力表现在投资和融资的渠道以及风险防范上,如果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资金链运行的障碍,从而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境地。企业发展过程中,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其正常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有适当的资本容量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结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中都面临着危机,现金流管理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安全和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三、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人员专业素质与财务管控力较差。企业内部造成危机管理的原因之一就是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专业性知识掌握能力不足,专业技能欠缺实际操作经验,专业性较差会造成财务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障碍性和滞后性。财务人员专业性欠缺会导致财务管控力下降,直接影响财务部门的风险应对能力,对财务部门的发展和规避风险能力都起到了负面作用。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力下降是影响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管理因素,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与监督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企业稳定性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增强财务部门的专业能力建设,帮助企业规避企业财务危机风险。

(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与公开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需要针对信息做到公开化与电子化信息收录,将财务数据信息完全记录在电脑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加工成本、劣势成本、竞争成本、行为约束成本、诉讼成本等信息都没有全面录入和管理,没有健全体制进行管理和监督。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效率的管理,而公开化是保障公平竞争与企业内部的监控能力,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公开化的协调性,将会造成财务管理的失衡,造成监控能力下降,使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端正管理者危机管理的态度。管理者总是会在企业遇到财务危机后选择逃避和逃脱责任,这种举动是不明智的,会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出现漏洞,使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下降。企业要树立一种员工的自我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危机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生存和继续发展的机会。而且员工缺乏对工作的热诚与真诚感,在危机管理中会导致企业的危机拯救变得更加被动。

四、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创新预防机制分析。

1.危机预警机制。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危机风险源、财务危机征兆进行不间断的监测,能在各种信号显示财务危机来临之际及时向组织发出警报,提醒组织对财务危机采取行动,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就缩小其损失范围和爆发规模。主要表现为:第一,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第二,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排列优先等级,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2.财务危机防治机制。财务危机防治机制主要是提高不同时间与空间状态下的管理能力和预防能力,这样分不同时空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控制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其中主要有几个过程,分别是:第一,事前防治。事前防治是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必然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机构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正确、及时的信息。其次,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保障好财务预警系统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事中和事后的危机管理能力,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包括完善的法人制度与内部人员管理机制、明确的企业内部组织建设责任职权制度、企业运营流程分析、信息公开化的流程与平台管理制度。第二,事中防治。事中防治主要指的是对财务危机已经发生了,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危机影响做出反应和应对,采取措施管理的过程。事中防治是加强企业应急能力的体现,企业应该针对危机启动紧急应对机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处理及损失评估等工作,强化企业内部沟通,打好信息战、心理战。企业一定要重视内部的平衡,还要注意外部的科学化管理。第三,事后防治。事后防治主要是指针对财务危机发生过后的冷处理与善后措施的实施,防范企业品牌价值的下降,防范事后的连锁反应导致企业更大的损失。

(二)财务危机管理的对策分析。

1.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笔者认为要进行资产重组的创新就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考虑我国的现实问题,并且充分考虑企业所遇到的困境和障碍,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更好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资产,加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资产重组有4个内容主体,分别是: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资产置换。收购兼并指的是企业之间利用资产进行合并的过程;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资产置换,是指包括上市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

2.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有:第一,以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资产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第二,修改负债条件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其中包括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减少本金等。第三,债务人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我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创新之处是要关注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用于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在法律上有一定的限制。债务重组的创新是要充分掌握债权人的能力和当前债务环境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中国特色化的债务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S

参考文献:

1.罗蜀胜.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袁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8).

3.赵茂.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探究[J].魅力中国,2010,(1).

4.陈景峰.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12).

5.杨勇.浅谈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危机管理[J].中国外资,2010,(8).

作者:张庆阁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论文 篇3:

浅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

[摘 要] 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以及不确定的内外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强对财务危机的识别、化解和避免。只有加强对财务危机的管理,企业才会走上健康的、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财务危机;识别;化解;避免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企业内外部环境瞬时万变,残酷的竞争环境,多变的不确定的内外环境让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种种财务危机。企业一旦对财务危机处置不当,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甚至走向破产。财务危机管理包括财务危机的识别、根源分析、化解和避免。

一、财务危机的征兆识别方法

财务危机,是指各种对企业不利的内外因素出现时,企业处置不当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危机。任何企业在不同时期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危机,有的企业应对得当,安然度过危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有的企业疏于防范,或应对不当,走入困境甚至破产。

1. 因素分析法

财务危机爆发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征兆。通过这些征兆,我们可以事先发现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采取恰当的措施,把财务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1)财务指标恶化。通过分析重要的财务指标,并与同类企业及历史情况比较,可以迅速发现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

①速动比率小于1。速动比率是一个比较慎重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小于1的企业面临很大的短期偿债风险,很可能出现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

②安全边际率小于20%。安全边际率反映了企业经营安全性指标,安全边际率若低于20%,则说明企业经营很容易陷入亏损。

③资产负债率高于75%。资产负债率体现了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过高,一般认为超过75%,则表明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存在面临破产的风险。

④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低于地区、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反映了应收账款转变的速度,体现出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如果低于地区、行业水平,则表明收账不力,潜在的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加大,企业营运资金过多地停滞在应收账款上并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

⑤存货周转速度低于地区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周转速度体现存货变现速度和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效率。若存货周转速度低于地区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存货出现呆滞、积压。企业的营运资产过分地停滞在存货上,无法转换成现金,因而出现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⑥销售利润率低于5%。销售利润率反映了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说来,如果销售利润率低于5%表明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佳,很可能出现亏损。

(2)企业信誉降低。企业信誉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有了这种无形资产,产品才能畅销,贷款才易取得,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一旦企业在公众心中的信誉降低,不断受到顾客的投诉与抱怨,企业的销售、融资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企业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3)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企业如果连续几年亏损,资金周转必然困难,企业将很难得到长远发展。

(4)自有资产严重不足。自有资产不足将难以扩大再生产,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一般说来,如果自有资金占总资本的比例少于25%,那么就有可能面临危机隐患。

(5)重大投资项目未实现预期收益。企业的投资都是为了获取利益,在选定投资项目的同时,也就制定了期望的收益率。有时,有些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未能达到期望值,甚至远远低于期望收益率。如果该项目占用的资金较多,就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企业的现金流量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投资失败的项目,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的严重不足。

2.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采用Z值计分模型,该模型是把财务比率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企业破产可能性的计分,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Z值计分模型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总资产×100%; X2:留存收益÷总资产×100%;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100%; X4: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100%; X5:销售收入÷总资产。

一般说来,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判断破产的临界值为:

二、财务危机的根源分析

财务危机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根源。企业可通过杜邦分析法查找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

杜邦分析法的分析模式: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从以上指标中可以看出,引发财务危机,进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预期水平,将这个指标进一步分解就能具体看出是哪一项或几项原因给企业财务带了隐患。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可导致财务危机产生:

1. 资本结构不当

资产结构不当是指企业负债偏高,权益乘数较大,这种企业容易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或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而引发财务危机。

2. 资产周转缓慢

企业的供、产、销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只有将存货销售出去并尽快收回货款,加速货款结算,才能获取更多利润。资产周转缓慢也是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一个根源,具体主要表现在:

(1)存货周转率低。存货周转率低的原因:一是行销乏力,产品卖不出去,导致大量的产品库存积压;二是销售预测出现误判,造成产大于销,从而出现产成品积压,存货资金的积压,必使企业现金余额出现不足,周转不灵,最后危及企业生存。

(2)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表明企业的资金长时间被客户无偿占用,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同时还增加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3)固定资产周转率低。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企业盲目扩大后,资金压力过大。又因预测错误而产能闲置。

3. 销售净利率低

销售净利率直接影响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体现了每1元利润收入带来净利润是多少。若销售净利率低则难以实现企业预期利润目标,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引发销售利润率低的因素:一是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价格低;二是企业的成本费用失控。特别是产品生产成本,三大期间费用失控导致成本费用偏高。

4. 汇率与利息变动

当前企业借入外币资金时,在未来需要外币来偿还。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偿还同样多的外币债务需要用更多的本国货币,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5. 资产结构不当

资产结构不当是指企业长期资产过多,流动资产太少,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6. 债务结构不当

债务结构不当是指企业短期资金供长期资本使用,致使流动负债过多,到期无法还本。

三、财务危机的化解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直接表现是企业周转资金不足,严重时导致破产。因此化解财务危机需要及时降低资金需求并增大现金来源,具体来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

当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低时,往往表明企业有大量呆滞的存货、逾期的不良应收账款、闲置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平时基本上未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是一种沉淀资产。因此,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参与到企业资金周转中去,是企业化解资金困境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讲,可将库存存货折价出售套现,加速不良债权的催收或者将不良债权转换为股权;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出租或者通过资本运作,将企业无用的固定资产投入其他企业,发挥其效益。通过这些应急办法,企业可收回部分现金,缓解财务压力。

2. 进行资本结构的存量、增量调整,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负债偏高,财务风险加大,出现财务危机。对这种财务危机,可采取以下措施化解:

(1)资本结构存量调整。资本结构存量调整包括与债权人协商,进行债务重组,即债权转股权或延迟还款,以资产抵债,对债务数额进行减免等,使债务人渡过难关。或重新调整企业的债务结构和数量,即提前偿还贷款,提前赎回债券等。

(2)资本结构增长量调整。资本结构增长量调整就是要求企业冷静分析发展前景,要求股东追加股权资金投入以解企业燃眉之急。或寻求一个好的并购方,收购企业,为企业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新的资金,激活现有资源,挖掘出潜在的市场和潜在的效益。

(3)削减成本费用开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后要尽可能削减各项成本费用开支,为企业节约现金,增加利润。具体做法:一是关闭低效率生产线,削减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减少广告费用等酌量性费用支出;二是加强产品成本控制,以顾客需求出发,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出发点,倒挤出企业应控制的目标成本,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4)增加销售收入。发生财务危机后,企业应利用存量资产的变现或其他的增量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捕捉市场信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努力增加销售收入。

(5)进行人员或机构调整。财务危机发生后,企业经营处于瘫痪状态时,可以考虑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力争使企业转危为安。

四、财务危机的避免

发生财务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企业均不希望发生财务危机,这样企业就会持续不断发展下去,那么怎样避免财务危机呢?

1. 做好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就是确定企业在现有的销售规模下,需要多少资金,这是制订融资计划的前提。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1)预计总资产等于随销量变动的可变资产(如原材料,应收账款等)+不随销量变动的不变资产(如厂房)

(2)预计负债=随销售变化的可变负债(如应付账款)+不随销量变动的不变负债

(3)预计股东效益=预计净收益(预计收入-预计费用)-预计现金股利

通过预测,可以知道企业未来经营需要多少资金,准备好了这些资金,就不至于盲目增产,导致资金困难,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2. 做好全面预算,特别是安排好现金流预算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总的计划的数量说明。包括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材料采购预算、人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和财务预算。

现金流预算与全面预算中其他预算均有直接的关系。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关键因素是因为没有安排好现金流预算,是企业按照错误的方式来安排投资导致现金流出过多,现金流入不足。

做好现金流预算的企业要安排好自己的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要详细规划投资、项目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使企业的项目、投资等资金需求与企业掌握的资源相匹配。

企业的现金预算安排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好研发资金、营销资金、生产资金以及投资资金等方面的使用,以此来使资源与回报挂钩,以适应市场变化。

残酷的企业竞争以及企业内外大量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好财务危机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 许芳. 如何进行危机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世国. 管理出路[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3] 朱正智. 企业危机管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作者:赵天明

上一篇:企业职业道德分析论文下一篇:日语教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