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

2022-04-29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大学生成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教育者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 篇1:

试论新时期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四步走”

摘要:21世紀,在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我们大学校园里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学习状态、生活轨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面对挑战,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意义重大。笔者作为一名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新时期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四步走”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党建

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学习状态、生活轨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社会的开放性及自由性使得大学校园犹如一个巨大的染坊,社会上无论有利的或是有害的思想都很容易在这里水乳交融,滋生蔓延,使得大学德育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大学德育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就成为我们应对危机、面对挑战的必然选择。笔者作为一名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新时期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四步走”模式。

1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党建中总是强调,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个榜样”,所以高校在平时的学生党建工作中,首先咬定的就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放松,针对如今高校学生在校周期短的特点,我们高校在平时的党建先进性教育中更应该着重突出“快”、“准”两个特点。比如可以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之中,把教育面扩大到全体新生,第一时间宣传党的理论、党的思想以及我党一贯以来的先进性作风,尽管受到比例的限制,新生当中很多人不能在大学里加入党组织,但是只要能激起学生们向往先进、崇尚先进的思想,我们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次,在平时的“先进性”教育,我们各高校应该积极通过励志大学生评选、励志大学生事迹宣讲以及学习社会上先进人物事迹等各种手段方式,捕捉本校优秀学生及社会先进榜样的闪光点,依靠榜样的力量,树立学院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在全国各高校中,可以说每个学校、每个院系、甚至于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学习上、生活中的榜样标兵,都有融汇着自己学校、学院、班级集体精神的“先进事迹”,能否充分发挥榜样标兵的作用,使得他们的闪光点从局部辐射到一个更大的范围,是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及学生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2雪中送炭,见真情

我们常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无怨付出、不求回报”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因此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心,应该是学生党建工作中第二步要做到的事情。

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不是今天吃的饱不饱,不是天气冷了有没有衣服穿,他们最关心的是走出校门后,社会上有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今,随着大学的逐年扩招,大学教育也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换,加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危机感也与日俱增。因此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雪中送炭”送去的就应该是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现在,全国有部分高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一期间就要求所有学生进行社会见习,尽全力把所有学生推向市场,同时对于同学们的见习情况实时跟踪指导,返校之后形成见习报告及心得体会,召开交流会将经验进行共享,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雪中送炭”,应该为更多的高校所借鉴。纵然每个学生的人生轨迹有所不同,但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该成为所有学生人生中的航标灯,前进中的引路人。

3多管齐下,促党建

经过了前两步之后,学生党建工作的第三步应该走在制度化及多元化之上。首先,我们应该立足不同高校各自的办学特点,通过学习制度、选举制度、评议制度、监督制度的建立,在充分把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上,坚持在学院学生党员推选工作中做到:宽进严出、全面考察、实事求是、质量优先。其次,在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措施上,我们高校可以以“在校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契机,一方面,以“责任使命”为引导,促使学院建党对象敢于“挑重担、攻难关”;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学生党建活动进班级、进课堂、进寝室,通过学习交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党员与团员及广大同学水乳交融,打成一片,使党建工作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催化剂,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第三,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积极收集反馈意见、并不断总结提高,同时针对国际、社会、学校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4天地人和,谱新篇

党建工作四步走,前三步:一步走在上,上拥天时,依托我党的先进性特点,使得党建工作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学生心中要求进步的必然选择;一步走在下,下占地利,凭借完善的制度及措施,使得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一步走在中,中取人和,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使得共产主义信仰成为民意所指,民心所向。前三步走好之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集天地人和于一体的第四步党建工作必将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必将翻开一页新的篇章。

党建工作究其所以,“建”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学生党员,更不在于党员队伍规模到了何种程度,而在于能否通过学生党建工作,构建出学院乃至学校的求真务实之风、积极向上之风、勤学多思之风、立德立行之风。古时候打仗,讲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实我们大学的学生党建工作又何尝不是一场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的战争呢?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的开放性日益加剧,同学们的思想早已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了,众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朽思想正在侵蚀着我们的教育阵地。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教育的战争?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高校学生党建说到底其实真正“建”的不是“队伍”而是“人心”。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探讨理论创新机理[N].光明日报,2003.1.29(1)

2 张力央、詹宏海、陈琦华.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机制: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1):53~55

3 齐卫平、黄 瑶.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23~25

4 叶柏森.高校党支部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18~23

5 王志安、汪 芸、王 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45

6 王传旭.从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6(1):62~63

Discusses under the New Time Perio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s the Instruction, the Innov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Pparty Building Work “four steps walks”

Zheng Zhi,Xiao Hai

Key words:new time period; university party building

作者:郑 直,肖 海

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 篇2:

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摘 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大学生成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教育者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大学生成功就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近630余万人。历年为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近200万人,可见今后几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高校教育者必须了解形势,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从历届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1就业地域的选择上特征明显。近50%的大学生都会首选城市资源优越的城市就业,比如京津沪地区、沿海开放城市;38%的大学生会选择中小城市;15%的大学生会选择城乡;2%的大学生会选择西北。如此选择的原因一方面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还不够到位,择业的地域观念较重。大城市里企业多,就业机会大,但所能提供的岗位毕竟也是有限的,远远接纳不了每年近50%毕业生,正所谓“僧多粥少”。大学生过于理想的就业意向势必会支配未来的毕业就业行为,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就业难,难就业。

1.2就业方向单一,过于追求专业化。大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思路比较狭隘,视野不够开阔,在工作的选择上不够多元化,仅局限于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单位。当代大学教育更注重对大学生道德感、责任感及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也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历练过程。所以说接受了四、五年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时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很多自己专业的边缘产业或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单位。例如医学院校的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就是要进医院,做一名医务工作者,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现在招聘会上经常有一些企业需要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技术支持等。如果医学生能把视野放开,这些单位无疑不是他们的合适单位对象。

1.3未做好参加工作的心理准备,盲目跟风考研。有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前还没有做好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换,16年的校园生活让大学生对学校有种依赖,也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有种恐惧心理,不敢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于是大学生选择了短暂的逃避,一窝蜂地打算考研。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当然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有的大学生是盲目跟风,并没有为了考研究生全力以赴地去准备,而是为自己编造了一个逃避社会现实的理由,结果是研究生没考上,又错过当年的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就会为下一年的就业增加一份压力。

2.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1高校要形成以“领导主抓,学生科主任及辅导员落实,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全体教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工作氛围。平时,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适时部署就业工作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内容。

2.2深化指导,体现服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沟通的过程。针对部分大学生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就要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成熟的规划,以免在实际面临就业问题时感到茫然,乱了阵脚;并且提早树立就业的忧患意识——升入大学并不意味着走向成功,只有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多关注就业形势,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积极创新才是最终的胜者。经常组织待毕业的学生开展就业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针对实习期间大学生工作忙、任务重、不集中的情况,辅导员要走到学生中去进行就业指导。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指导的同时,倾听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发现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根据国家就业政策调整,适时改变工作方法,千方百计地解决好新政策给大学生就业方面带来的任何难题,并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局面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做好预期判段,妥善处理好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工作,充分体现服务于学生的意识。

2.3主动出击,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辅导员积极与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沟通,落实大学生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及时搜集、整理、发布毕业生招聘信息,了解掌握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动态,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加强与原有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通过走访,推荐毕业生等形式巩固现有的信息渠道并有效利用。

2.4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大学生面对就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其一,有的大学生自尊心强,盲目攀比,看到别人找到体面的工作,自己不甘心,高不成低不就。其二,有的大学生自卑,挫折感强,觉得自己无论形象还是能力都太差,没有勇气去找工作,觉得用人单位不会招聘他或者是投了简历又不敢去面试。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课。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由此衍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将个人能力和职业要求相结合,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相结合[1],引导学生求职前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放平心态,充满自信但不过分苛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克服就业产生的焦虑心理和挫折感。

2.5着实加大对弱势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力度,强化“一帮一”服务理念。围绕弱势群体(即贫困生、特困生、思想单纯和主动就业意识不强的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迷茫和困惑,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的综合素质,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解除思想包袱,树立就业信心,帮助他们把握就业机会。

2.6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北地区就业。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导向性政策,给支援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的大学生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大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整体素质高,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新知青下乡”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正确选择。

2.7注重大学生毕业后期教育管理,加强对未就业大学生的跟踪服务。高校应通过与学生本人不定期的沟通,继续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且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加强家长对孩子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这种情况的大学生尽快就业。

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最专业、最优质、最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让其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掌握政策,认知自己,充满自信,做到以充实的推荐资料、诚恳礼貌的言行举止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杜学元,贺桂祯.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及对策.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

作者:李大伟 鲁春光

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 篇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摘 要: 随着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全国又一次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潮。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且从多方面入手,从而构建高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从表义上来说,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基本逻辑,体现客观现实;发展就是要继承和革新,有所变化,能够反映时代性。而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本,基本要求就是要以“合格+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全面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同时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现有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比较滞后,基本上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模式。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必将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衡量办学水平,所培养的人才也必将向国际标准转变。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逐渐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没有很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跟不上需要,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并未统一,学生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已经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作保证,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的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学生工作的头绪多,事务繁琐,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随着高校弹性学制的逐步完善,后勤社会化进一步加快,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工作者要在学生工作中既取得好成绩又有所创新和突破,首先要解决管理理念问题。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是其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树立良好的工作理念,才能使工作有成效。

一些高校工作者仍然存在错误的思想,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观念性的问题,仅仅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注重管理育人,不注重服务育人,只把自己的工作对象看作是学生,而未把学生看作是服务对象,因而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得力。

(三)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高校办学目的的实践者,是高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管理者、服务者和教导者,要演好这个多重身份的角色,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助和配合,尤其需要高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往往结果并非如此。一方面,高校工作者工作繁杂繁琐,精力投入大,耗时多,工作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同时由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工作,提高理论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导致其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高校对其工作评估往往求高求全,如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学生违纪率、旷课率、就业率等项目与其工作成绩联系起来,只要是学生的问题就都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对高校工作者工作内容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值高。

目前高校的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学生的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学生本身和家长都迫切希望高校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生活环境,希望老师在思想上引导他们树立理念和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可是我们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包揽事务多,耐心引导少,使学生依赖程度严重,自理能力差,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五)后勤社会化带来的新问题。

高校后勤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这往往给高校工作者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高校工作者的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公寓化管理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各高校纷纷在原有校园外建设新校区,造成同一专业的学生或者同一院系学生公开接受教育,严重冲击了以前按院系管理的模式。因此,最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上文所提到的存在于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模式,运用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切实际的“高、空、虚”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来,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推动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二)积极深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学生管理体制、辅导员管理体制改革和学生会干部选举制度改革,加快学生管理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在校需求。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需要有关部门各尽其责,通力配合,互相支持,全面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理念,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只有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从容地应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三)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运用中的服务功能、教化功能、引导功能和管理功能,趋利避害,规范网络道德,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网络文化。要为学生提高各种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扩大勤工助学的网络途径,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就业服务,健全信息网络,加强政策、心里、技术各方面的指导,等等。

(四)建设高素质的团学组织,夯实学生管理的基石。

团总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是学生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推动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会的整体素质,夯实学生管理发展的基石,推动学生管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结语

只有合理有效地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将学生们培养成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文真平.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工作范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2]张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理念[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3]杨宁.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N].黑龙江科教信息报(科教文化版),2010,(24).

作者:王军委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高中关于概率论教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