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9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 篇1: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信息化可以使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小企业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一,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广大中小企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推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4万亿元投入,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企业调整结构的措施,其中,推动信息化发展也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应用信息化最新成果、促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领域创新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高新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强。中国确定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们不能复制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发展的老路,他们在工业化后期,通过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占据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对于中国,要后来居上,就要通过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尽快加入经济大国和强国的行列,信息化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第三,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面向未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要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的主要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将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要通过转型升级使中国工业由大变强,其标志是,做优做强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仅有大企业是不够的,还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要想实现管理提升、质量创优、科技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第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夯实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概括。为巩固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无数实践证明,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同时,为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中小企业一方面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二、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信息化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为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第一,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协同研发,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集聚了大量行业知识和信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共性问题,降低了企业获得技术资源、工艺诀窍和市场信息的成本和门槛。

第二,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随着网上支付、网络安全等技术的成熟,电子银行系统被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受益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远程交易提供了便利。

第三,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关键是能够为产品和服务快速找到销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获市场信息,直接获得市场订单、获得新的客户资源。

第四,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组织结构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推动管理理念创新。

第五,提高人才素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育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化培训,加速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依然面临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

二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重视不足。

三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

四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

五是缺乏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性不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等等。

三、“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各地方、各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中心任务,结合本地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深化应用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一)优化政府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定位,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

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要抓住“十二五”的有利时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重要的题目,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二五”的统筹规划。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普及培训,鼓励各地联合大学、科研院所等,编制培训计划。

四是探索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只有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才能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扎扎实实的发展。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要组织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纲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分类指导。要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成长、进展成效和经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二)强化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意识,把以信息化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重要位置。要宣传这种理念,中小企业家和经营者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中小企业要根据当前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准确把握信息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集中力量,聚焦资源,重点突破,突破口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是中小企业要注重借力引智,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的力量,特别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信息化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等社会资源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第三方服务,帮助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三)增强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一是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要加强业务创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资费标准,提高企业互联网带宽入网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二是以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化服务机构、中介机构、服务商应分别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订制的优质服务的同时,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力量,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应用宽带网络、智能化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和提升服务手段,加强服务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化应用。

(朱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作者:朱宏任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 篇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价值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约有 1900万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实现利润和税率以及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3.8%和

66.2%,中小企业平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要支撑主体。

二、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体系比较分析。信息化推进体系主要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机构设置及其各机构职能的描述。虽然各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大中型企业都很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但在具体运行体系方面的做法有很大差别。美国和德国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是由各国相关的机构兼职承担。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是以电子商务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有关机构主要负责协调中小企业外部个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和服务。日本非常注重政府的宏观引导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节和指导作用,还专门成立了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机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等机构,负责推进区域和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及信息网络化建设,同时协助中小企业建立自身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和调查研究,还举办各种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讨会及信息化论坛等,全方位协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协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由国信办、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以及地方中小企业局等专门设立各自部分职能的机构。然而由于所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支持支持分散,支持主体不明确,职能分工交叉和重合现象严重造成责任不明晰的想象,结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反而不力,难以实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中小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即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市场和技术信息、信息化建设经验等方面的服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比较分析。财政投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政府在财政和金融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设立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国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策性资金的投入方向和结构各不相同。美国和德国注重市场的自发调节与竞争,政府仅仅从营造自由发展的市场环境方面给予支持, 没有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资金。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较注重政府的引导,设立了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资金,同时还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为中小企业多角度筹集资金扩宽渠道。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资金主要是自筹, 因为现有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限,贷款门槛也很高,中小企业社会资金筹集的渠道比较窄。现有的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性资金主要集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电子产业和大型企业, 偏向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范围有限。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设施, 主要包括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信息化固定资产投入、网络连通率、以及服务器拥有情况等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计算机每百人拥有量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另外,在拥有计算机的中小企业中,服务器的普及率非常低,甚至完全没有安装服务器。在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中,我国中小企业的投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中小企业联网率也很低,远不及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比较分析。人力资本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员工信息化知识普及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价值和效果。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员工信息化素质非常薄弱,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信息专业人才,即使有,素质和知识结构也十分有限,因而中小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本是以科研院校教育为主,在职培训为辅的,基础教育与职业后培训相结合,政府免费培训与个人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国民职业培训的投入达1000亿美元以上,日本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中制定了信息培训的目标,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行业培训上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财政性教育拨款比较少,人才培训市场中企业需求与培训内容和收费之间存在很大矛盾。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则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体系是政府为了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国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美国在信息、基础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等。日本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主要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支持以及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础设施等。韩国为创造适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 制定了电子商务标准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并特别制定了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计划,韩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的极大发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我国有关企业信息法律法规涵盖了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产权和信息标准等方面,但总体上缺少总纲性的法律文件,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法规更是有限。

中小企业要想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它将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指标。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作者:王茜

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外包:中小企业信息化之道

[摘 要] 信息技术外包模式能够整合企业外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信息技术外包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推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外包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工业园区企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研究”、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企业信

息化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05yj8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福来,赣南师范学院数计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工作流管理技术。 (江西 赣州 341000)

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受到环境、人才、资金、员工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总体上看信息化水平低下,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导致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仍按照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企业建立信息部门,采购硬件设备搭建网络平台,配置应用软件,系统上线。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大,系统软硬件维护量大,需要配备信息化专门人才,而这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的现实状况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效率,降低风险,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信息技术外包模式能够整合企业外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这无疑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1.信息资源浪费,信息化效果不明显

中小企业为了迅速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应用层次较低,较少涉及到核心业务;软件中的许多功能模块长期闲置,软件中内含的管理思想未得到贯彻,硬件设备未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难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目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

2.信息化人才短缺且流动性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拥有一批具备丰富IT经验的高级人才,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就目前来说,中小企业提供的环境难以吸引或留住这些人才,因此,人才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3.经营模式变化快,信息化成为企业的“黑洞”

中小企业最主要的优势是经营管理模式灵活多变,但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将引起业务处理的改变,业务处理的变化又会导致原来量身定制的系统不再适合新业务的要求。如果不修改系统,老系统就难以支持新的业务处理,原来的投入就会被闲置,就将回到手工处理状态。而如果修改系统以适应新业务要求,又需投入资金,且因业务处理不断变化,修改系统的投资变得没完没了,成为企业永远填不满的“黑洞”。

4.资金短缺,筹资困难

按照传统模式建设信息化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本身资金较为缺乏,因此资金问题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道“瓶颈”。

除上述问题外,中小企业还存在员工观念陈旧、企业信息制度执行不力、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变革和制度创新不相适应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二、外包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信息技术外包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外包是企业将全部或部分信息功能包给信息技术服务商,并支付费用,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资源和专业技能,交付相应的服务。该模式体现了资源整合的战略思想,是企业内外在功能、活动、过程和服务方面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外包除具有各种职能外包的共同特点外,在许多方面有其独特性:(1)它是一种合同协议,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着商业机密、外包服务商道德等风险,管理外包关系,控制风险是该模式的难点。(2)外包服务内容广泛,层次与类型各异,服务方式灵活,能够满足众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个性化需求。(3)企业与服务商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常合同履行的时间比较长,短则3至5年,长则几十年。(4)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技术因素,还涉及到企业的人文环境、管理基础等因素,在外包服务过程中企业必须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快管理创新的步伐,才能凸显信息化的成效。

2.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优势

在传统模式中企业注重的是“自我拥有”,在外包模式中企业注重的是“外部借用”,从表1可以发现,两种模式在信息化的成本和有效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中小企业将取得明显的优势:(1)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初期投资与持续投资大大减少,降低运营成本,解决资金困难,化解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信息系统所引起的投资风险,(2)繁琐的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和系统升级等工作由专业服务商承担,企业可以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3)企业可以享受到最新的信息技术。(4)服务商可根据企业业务需要,配置调整信息系统,企业不受系统升级困扰,解决信息化的“黑洞”问题。(5)信息化项目实施周期短,见效快,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6)企业无需根据信息系统规模设置相应的人员或部门,解决了困扰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的难题。(7)由于有专职的咨询、培训和方案论证,企业可避免走信息化弯路。

三、推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举措

根据以上分析,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对中小企业的确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难题,对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国外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但国内信息技术外包尚属起步阶段,表现为“市场交易环境不完善,服务商实力不够,用户认知度不高”。为推进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需要政府、服务商、中小企业协同努力。

(一)营造环境

1.建立鼓励和优惠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重视,加大了宣传、推动和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力度,每年从财政拨出专款资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出现套取经费的现象。政府能否改变资助对象,以项目的形式,重点资助扶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外包商,将资金用于外包服务商的软硬件建设及人才培养。同时,必须对服务商的建设目标与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明确服务责任及服务对象,对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价。对管理规范、服务到位、信誉高、企业反映良好的服务商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甚至实施减少税收的政策,加强对国内服务商的管理和支持,培育一批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

2.制定完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有关调查表明,众多中小企业难以下决心选择外包策略的重要原因是对信息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担忧,信息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重要资料的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对促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发展,规范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政府应在完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范围、收费、权利及责任等方面制订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行业的运行标准,使得标准化的外包管理成为可能,规范行业行为,建立有序的服务市场,防止恶性竞争,解除中小企业选择外包的种种顾虑。

3.从整个社会角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目前,国内有一些行业的大型企业成立了信息部门,拥有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及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信息资源丰富,实力强劲。他们靠行政手段承担所属子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其服务属于后勤性质。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信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可以将这些部门转换身份,从原来企业中独立出来或与其他服务商进行整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原来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外包服务。

(二)创造优质服务。随着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认知度逐步提高,以及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可以预见,国内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前景将非常广阔,国外许多服务商已盯上这块诱人的“蛋糕”,我国服务商必须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打造服务品牌,以取得竞争优势。

1.研究信息化市场需求,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企业信息化是技术性强,与企业生产类型及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资源有限的服务商来说,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行业都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因此,服务商要构筑自身的核心能力,必须研究信息化需求市场,细分市场,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行业应用”或“某些类型业务应用”的发展思路,注重某行业或某类业务可以快速积累经验,在行业内创造成功实施的案例,树立某领域内的品牌,锁定客户,办出特色,杜绝搞小而全。

2.树立“长期合作,簿利多销”的合作理念。虽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企业与服务商的合作可能呈现动态特性,企业对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服务费用过高可能另投其他服务商。外包服务商应注重长期客户关系的培育,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追求长期客户价值理念。不能一心想着如何从用户那里多收取技术服务费,盘算着如何控制用户以保证用户不会跑掉。只有以强大的技术体系和品牌优势为支撑,提供优质服务,让用户觉得用得好,用得省钱,才是稳住用户的上策。此外,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不可能投入太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外包市场起步阶段,企业不会冒险投入太多的资金。因此,服务商必须采取“簿利多销”的策略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方式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3.加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相关技术研究,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外包新模式。我国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个市场尚未建立,成功的案例与经验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对信息技术服务“拉动需求”,必须研究创建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灵活性大”特点的商业服务模式。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业务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与发展。

4.建立约束机制,强化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信息技术服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外包服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信息秘密,一旦泄密,服务商将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显得非常重要,服务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品格,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必须签订工作安全保密协议,定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信息保密程度,建立人员权限制度,防止闲杂人员访问和接触机密数据。

(三)勇于实践。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初见端倪,竞争格局逐渐形成,近几年市场交易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有关调查资料,到2008年,我国信息技术外包规模将达到约150亿人民币。这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从节约成本、快速反应市场、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外包是许多中小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实践,从中获取竞争优势。

1.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审视信息技术外包。美国学者比恩认为,竞争是工业化社会的价值观,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整合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空间的一种战略能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的整合,不仅降低企业在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方面的日常开支、降低投入成本,同时,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将辅助性的业务、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承担,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中小企业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2.牢记在外包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主导地位。“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是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之道,这是不争的事实,外包服务商主要是在技术资源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而企业员工的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变革及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信息制度的执行等方面是外包服务商力所不能及的,而这洽洽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不要误认为选择了外包就可以卸包。外包只是将企业IT的部分或全部控制工作交给一个外部组织,为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企业可以从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系统运营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组织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狠抓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因此,应牢牢记住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越注重规范化运作,流程越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速建.管理信息化[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宁泽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途径[J].管理科学文摘,2003,(2).

[3]陈岱.中小型企业制造业信息化路在何方(二)[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1).

[4]方美琪.信息技术外包: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种选择[N].中国计算机报,2003-10-27.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刘福来

上一篇:MIS系统数据交换分析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学生指导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