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2-10-17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提出了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这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样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1 理念:立足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人的科学改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 因此它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首先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阐释。我们必须认识到,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其次, 它强调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和历史发展动力的唯物史观, 只有在群众广泛参与, 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的条件下,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真正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当我们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任务时, 就能够将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认识、开发和管理, 努力使我国由传统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形成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创人才的良性循环。

高校的培养对象是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即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之下, 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以学生的安全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本、以学生的成才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首先, 是要用先进的发展理念来教育引导学生。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之间内在的关联性,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次, 我们的工作要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把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心。第三, 我们工作中要注意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感情, 并且引导他们培养出正确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第四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积极创造条件,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此外, 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对特殊群体的学生的关心和指导。

2 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应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 有其现实性,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有关论述, 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面对现代社会人的发展的复杂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论上启发人们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理论, 引导人们认识人类的全面发展趋势和片面发展的危害。

从现实来看, 科技进步、市场体制所引发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往往显示出价值上的优势, 而精神、道德往往因难以比较而常常被忽视;但是, 在秩序良好的自由竞争中所养成的道德精神, 同样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在经济发展热潮中否定这些人们已经熟知和向往的价值, 而是要帮助人们在经济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与丰富性, 帮助人们找到追求经济利益和实现自身的道德与政治理想之间的和谐关系。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往往出现轻视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忽视对自身的政治素质的加强。特别表现为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一些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诚信意识淡薄等等。[3]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 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理论说服力和精神、道德上的影响力, 要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既注重实践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又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 原则:大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

坚持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人的协调发展, 主要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自身发展的协调。

人与社会的关系, 始终是人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应协调统一地发展。人们既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和理想, 又要始终注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和现实的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在现阶段, 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存在诸多矛盾, 经济至上、个人中心倾向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错误的影响, 为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基本关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人们不尊重自然的情况, 这些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 已经威胁到人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纳入其视野, 在鼓励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引导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 探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除了个人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之外, 还有大学生自身协调发展的问题。学生自身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学生着眼于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 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 并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发展状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人的存在与发展, 总是表现出两种状态, 即自发状态和自觉状态。所谓自发状态, 是指人在发展中缺乏对社会全局和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局限于狭隘范围和眼前利益的一种精神和行为状态。所谓自觉状态, 是指人能面向社会、把握全局、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并自主寻求发展的状态, [6]大学生的发展也必然存在这两种状态的区别。由于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 部分大学生尚处于自发发展的阶段, 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构, 客观上又要求大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把握国家、社会发展的全局, 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注重当前发展的同时, 立足长远发展;在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 树立远大目标;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 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转变。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与发展, 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 并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文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工作[N].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5 (17) 3:45-47.

[2] [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和人道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2:66-6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08, 26.

[4] [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和人道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2:81.

[5]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158.

[6] 郑永廷, 朱礼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 (5) :10-13.

上一篇: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全国首批示范性建设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案例综述下一篇:关于改性粉煤灰对苯酚的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