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2022-04-23

[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等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篇1:

如何科学应用田字格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

摘 要:写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应科学应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一是引领学生熟识田字格;二是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三是教授学生读帖方法;四是注重评价,激励学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字;田字格;科学应用

“四四方方方块字,堂堂正正中国人”。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写字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起点。然而,由于汉字字形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对于学习刚刚起步又缺乏感知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写出一手好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众所周知,小学生初学写字, 课本和作业本上多数使用的是田字格,但很少有教师把田字格的练字方法教给学生,部分老师不重视写字指导,在练字上放任自流。那么,如果练字方法错误,写得再多,也是徒劳。笔者在多年的写字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科学应用田字格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抓好细节,务求实效,引导学生规范练字,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把握字的特征,写出一手好字。那怎样科学应用田字格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呢?

一、引领学生熟识田字格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怎样上好第一堂写字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要急于教学生写字,必须先引领学生认识我们伟大的汉字的家────田字格,充分了解田字格的组成,并能熟练说出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为以后写好字奠定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兴趣是写字的重要因素。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某件事情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做出持久的努力。由此看来,学生只有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拥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备好第一堂写字课。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这样设问激趣:“孩子们,你们知道汉字的家在哪吗?想去它的家参观吗?”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教师立刻出示田字格,学生会带着好奇的目光仔细观察田字格,教师可以逐个介绍田字格中的各个“房间”以及两条分隔线。然后,教师运用歌谣帮助学生熟记田字格,“小小田字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横中线,竖中线,上半格,下半格,左半格,右半格”。学生边唱歌谣边观察,把田字格牢记于心。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个汉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分别是字在格中靠左、靠右、靠上和下沉),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得出结论:字只有写在格的中间才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告知学生熟记并运用田字格学写汉字,可以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学生信心满满,为学好写字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本部件。要写好汉字必须先要写好基本笔画。小学生写的是楷书字,楷书有点、横、竖、撇、捺、提、折、勾等八种笔画,各种笔画的写法各异,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初学写字,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基本笔画,要求他们写出笔锋波折。殊不知,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尚不健全,动作协调能力差,根本无法完成书写时轻重缓急的运笔过程。学生在经历反复练习却无丝毫效果时,其学习积极性会有所降低。因此,教师要明确,在笔画书写上,刚入学的小学生只要做到横平、竖直、撇尖、捺有力就可以了,若要加强笔锋训练,等到以后时机成熟时再进行也不迟。

对于基本笔画的教学,教师要多花点心思,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领悟能力低,教师要善于运用故事、儿歌、比喻等好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基本笔画的特征。例如:“点如水滴,由轻到重;横似扁担,两头稍顿;竖像悬针,垂直而下;撇像扫把,由重渐提;捺像大刀,由轻渐按;提像箭头,由重渐轻……”。这些形象生动的书写口诀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记住基本笔画的特征,让学生在一边念口诀一边运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笔法规律,增强书写动感。

教师还要发挥好示范作用,例如学写汉字“一”前,要先仔细观察,“一”不是简单地画一个横,而是贴着横中线,在横中线的下侧起笔,在横中线的上侧收笔。经过观察,学生知道了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写好这个字奠定了基础。相同的笔画也有不同的写法,比如撇有平撇、斜撇和竖撇三种,教师应为学生归类,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写字的规律。

三、教授学生读帖方法

学生初学写字,由于感知能力有限,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规范的情况,有缺笔少划的,有结构松散的,有大小不一的,也有“看一笔写一笔”的现象。学习写字,如果练字方法错误,只会事倍功半。如果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好发挥田字格这一法宝。田字格是初学写字很好的凭借,通过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对照,便于学生清楚地分辨出汉字本身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学生书写起到很好的辅助参照作用。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先整体,再局部。在引導学生练习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整个形体结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认知字形,注意字形特点及形近字的细微区别,牢固地记忆字形,做到在写字前胸有成“字”,然后,再落实到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例如“红”字,先引导学生观察此字为左右结构的字,有左窄右宽、左长右短的结构特点,然后再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什么位置,这样写出的字就会笔画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和声音帮助学生记忆字的笔画和结构,了解笔顺,掌握书写要领。首先,画面中出现一个写在田字格中的“里”字,然后按笔顺依次将每一笔变成红色,同时播放每一笔的书写要求。“里”的第5笔是“竖”,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出现笔顺的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重复播放,让学生跟着书空笔顺。这样,学生不仅对“里”字的笔顺印象深刻,而且还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

四、注重评价,激励学生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内在力量,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所以,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正确及时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利于学生领悟写法,寻找差距,建立自信。

怎样做好评价呢?教师要学会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断丰富评价形式,发挥评价实效。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类,即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很重要,只有当学生有自我关注意识,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所写的字,明白其中的缺陷,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最终把字写好。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在学生写好字后,引导学生与范字作对比,也可以在小组中,和小伙伴们写的字作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和进取意识。他人评价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评价方式很具吸引力,同伴的赞赏和认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教师则可定期将学生中写得比较好的字贴出来,适当地表扬他们,也可以在课堂巡视和个別指导时,进行口头评价。例如“你这个‘笑’的上下结构把握的真好,这个字看上去真舒服!”“你这个笔画运笔很好,进步真大!”“你的字今天端正了许多,要保持。”……教师只有不断地激励学生,才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

可见,写字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郭沫若先生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科学应用田字格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就可以让写字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写汉字,贵在坚持。这还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实抓写字教学。只有这样,写字教学才会变得充满乐趣,才能激起学生的热情,才能让他们从小养成将汉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长期踏踏实实抓好写字教学,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小学写字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杨献荣.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4] 路克修,于年河,编.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语文出版社.

[5]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丽娜

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篇2: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 科学课程 科学素养 途径策略

一、问题缘起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七年级上《科学探究》的教学,摘录如下:一、生活导入。教师:“大家来看教室里的这些灯,大家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有几只没亮。”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几只灯不亮的?(学生讨论)请多位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汇总灯不亮可能的原因:①没有电;②灯烧坏了;③灯的线路坏了;④电站出事故了;⑤有人把开关给关了……最后大家一起交流总结出了灯坏真正的原因,问题顺利解决;从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检验灯不亮的方法。二、分析探究过程。学生归纳所得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我们以此类推,可以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交流。三、尝试探究。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尝试自己探究: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四、把琴纳探究“天花和牛痘的故事”当作课后阅读来完成。这样的教学安排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笔者还是认为,无论对教材如何处理,一定要挖掘教材设计的意图,如果忽略了对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从知识层面来看未尚不可,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就失去了教育意义,科学家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学习就得不到体现。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体验交流,让学生感受、认同与内化。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要贯穿在其他几个方面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要在教学环节中整体把握科学课程的目标,从各个层面渗透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1.走近科学家,汲取科学素养

学习科学家细致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经常毫不在意生活实际中有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更谈不上思考分析甚至怀疑批判了。殊不知,正是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探究创新的机会。科学家之伟大,就在于他们从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善于观察,敢于探究。牛顿从苹果下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烧水壶盖被蒸汽顶起发明蒸汽机,伽俐略从教堂吊灯被风吹后的摆动中发现钟摆的等时性,道尔顿从送给老母亲鲜艳的袜子受到责怪而发现色盲,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陷入“追光”问题的深思……科学家幼年时的“幼稚”,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并不神秘,科学也不是从天才的脑袋里“蹦”出来的;生活实际赋予科学家最原始的素材,使他们从平凡人中脱颖而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现实生活中有待探究创新的东西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科学老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具、遇到的生活小事,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积累经验,从而培养科学素养。

领悟科学道路的艰辛与曲折,接受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要让学生们懂得,科学家从大到对宇宙的认识、对地球的认识,小到对细胞的认识、对原子的认识,无不体现了科学道路是“曲径通幽”的,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会给学生以前进的力量。在讲电学时,可介绍富兰克林为了观察电现象,在雷雨天气冒着生命危险用金属线放风筝,在风筝线下端挂串钥匙,看到了电火花,然后又经过不断的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的故事。学生听了科学家为了科学敢于献身的故事后,心灵上会受到一次洗礼(不过要强调学生不能盲目效仿)。在讲照明电路时,可介绍爱迪生试验白炽灯泡的故事。在选择灯丝的时候,光材料就选择了1600多种,他做了近两万次的实验,终于找到钨这种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其中的艰难和困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一人的付出却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他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使学生知道进行科学探索兴趣是前提,但努力奋斗也同样重要。

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中,学生可以汲取终生受用的精神营养,比如献身精神、他们的“爱”心、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课本中提到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提出的,我问:“有谁知道有关魏格纳的故事?”知道的同学马上举手发言:“我知道魏格纳有一次生病,躺在病床上看到世界地图上大陆是边缘可拼在一起。”“我知道魏格纳是在一次探险中死于暴风雪”……学生讲过之后我又播放视频补充,让同学们比较清楚地了解:魏格纳从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边缘的可拼性,到收集有关证据的漫长过程,最后献身科学。后来我又简单介绍: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介绍,然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魏格纳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体验一种美好的科学精神)。然后我又问:“从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努力,最后才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件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的体会很多。然后我总结说:“同学们,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的得出往往需要许多科学家,甚至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必须学习科学家的这种伟大的科学精神!”这节课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如此美妙的理论”以及“如此美妙的理论过程”,同时感受到伟大的科学精神,从而对科学充满敬意,并更加理解科学探究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价值,提升了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还有很多的科学之谜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究,让学生时刻感到肩负的责任,让学生理解现在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为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做准备的,是非常美好的、有意义的。

2.开展课内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科学课程正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实验正是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的研究历程、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科研方法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科研意识,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维和决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活动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体会对活动产生丰富的体验。相比于听别人的说教,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在科学课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后,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于是学生有的用鼓槌敲鼓面,使小泡沫球跳起来;有的把尺子固定在桌边,用手指压住尺子的另一端并即滑开;有的用手拨动绷紧在文具盒上的橡皮筋……完全沉醉在敲、拨、弹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体验。通过探究,学生了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耳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人体健康后,告诉同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

事实上,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例如,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事实。在这些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采用假设、实验探索、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增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实验结果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时,又能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原因,最终在探究活动取得成功时获得情感和价值方面的满足。

3.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实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例如包装食品过期的现象在许多家庭经常发生。当火腿肠胀袋了,许多农村家庭由于比较节约、爱惜粮食,或还没有形成不利于健康的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认为火腿肠即使胀袋了也无大碍。学习过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后,学生就知道不可以再食用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能够提醒家长并阐明道理;反过来,每一位家长也都会理解和支持的,一种新的家庭氛围得到了建构。在学生与家长的观念冲突中,学生运用了所学知识,家长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果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切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科学的极大兴趣。同样,诸如家庭中每天遇到的食品保鲜问题、许多家庭的酸奶制作、家庭酿酒过程等等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及科学探究的氛围。这些无一不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隐性课程。

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学、爱学,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自己组织环保题材的漫画、图片、摄影作品、事迹介绍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课外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大型讲座、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科普影片,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4.揭示科学之美,提升人文素养

世界是美丽的,科学课中也要向学生展示美,让学生感受美。①现象美。且不说大自然鸟语花香之美,也不必说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形态结构之美,就是科学实验现象也是美的。例如,高锰酸钾(或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硫酸铜晶体的析出,各种颜色沉淀的产生,浸过酚酞的纸花遇碱变成鲜艳的红色,光的色散,碘的升华,铁屑显示的磁场……你能说这些现象不美吗?②规律美。科学完美地总结出自然界的规律,使人见之茅塞顿开,进而思之又回味无穷,甚至拍案叫绝。许多古诗词中也蕴涵着科学之美,例如:储光羲的“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涉及了光的折射、视深问题;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包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等知识;而孟浩然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诗句,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还可以找到一些,看来真是“光”照万代。而牛顿的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所有机械运动规律,被认为是“自然图景的最美描述”。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更被誉为是“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品”。从浩瀚的宇宙天体到精微的基本粒子,从生物的进化到生命的奥妙,自然万物运行有序,和谐统一,构成一幅幅美妙的自然图景。这一切不值得启发学生细细体味吗?

三、加强教师指导,提高教育实效

实际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他们进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也主要是限于科学态度和情感的教育,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主要靠学生自己来体验和内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热情,增强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良好的外界影响,凡事以身作则,起到模范榜样作用,从而让他们感同身受,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科学态度,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获得能够内化成良好价值观的基础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科学教学活动是生命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等要素组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鲜活的生命特点,促进师生不断发展和成长。因此,在重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实效。例如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制法”时,可以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在实验中,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口,木条仍可复燃?实验事实怎么与课本上的说法不一致?”我当时一怔,这可是上课前没有想到的。但我抓住这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好时机,和学生们共同做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只要集气瓶里的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就可以复燃,不一定要盛满氧气。这样就推翻了课本上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不迷信书本、权威的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情感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科学价值观则更多地表现在科学精神方面,是在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因此,虽然课堂教学是科学课程教学中实现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渠道,但是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单独地孤立地生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更不能空泛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生成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注重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己来构建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科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施忆杨青云等《初中科学——新课标 新实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傅国亮等《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丛书(初中科学卷)》[M](海南出版社 2003)

4.王慧君《科学探究课的旨趣及探究课中两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5.柯淑坚《发挥探究实验功能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4)

作者:庞仁明

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篇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目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写作行为的一个重要情感动机因素。提高写作自我效能是提高混合式教学中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写作自我效能感与混合式英语写作的关系,结合过程写作法,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架构,希望能对改善我国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写作效能感; 过程写作

[作者简介] 孟彦莉(1974—),女,辽宁鞍山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E-mail: mengyanli@126.com。

一、引 言

人们在经历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之后,针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它融合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混合式教学强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以提供更完善的教学环境,形成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否组织、开展某项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的判断。效能知觉通过直接影响思维的质量和对所获认知技能的妥善使用,以及间接加强寻求答案时的坚持性,而对学业行为表现发挥较大的影响。[1]当成功难以达成,高效能者会坚持不懈,而低效能者则半途而废。随着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就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

2007年,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2]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在有效的课堂写作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写作学习系统,不断开发网络写作平台、即时通讯软件(QQ)、电子论坛(BBS)、Mailbox、博客等将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很好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因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加强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混合式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它既是不同教学理念的混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是不同教学信息传播媒介的混合,课堂面对面交流与虚拟三维环境下交流的混合,还是为了达到共同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混合。它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除了面对面的师生交流之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现实环境中师生见面的时空局限性,可以实时交流,也可以异步反馈,便于师生间的答疑和交流。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二)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模式构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而且还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4]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结构,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强调对意义的关注,认为“写作是一个不断地探索人们所想要说的话的企图”。[5]多数语言学家认为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写前准备、写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它们相互交叉、循环反复。课堂教学与现代化的网络写作平台结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写作环境,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虚拟的三维环境交互,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写作水平。结合过程写作法和写作教学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该教学模式是对混合式教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时间安排,借助网络写作平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作文集中讲评、反馈,利用网络写作平台让学生进行写前准备并具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这种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方式的优势,教师成了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

英语写作效能感培养

(一)自我效能感与大学英语写作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6]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写作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在具体任务上规划和实施获得预期作文质量的必要行为的能力知觉。Beach特别强调指出,自我效能感研究将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大有前途的思路。[7]人们接受并整合来自实践的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效能信息,形成自我效能感。Elias、Steven M. et al (2007) 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效能可预测他们的大学学业成就。[8]Mills et al. (2007) 探讨了自我效能与法语成绩的关系,发现自我效能较好地预测了被试的法语成绩。[9]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契合,各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或人机交流进行作品的往复不断的修改、成稿。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学生参照以往的传统和网络写作经验,借鉴同学成功的实例,在同伴和教师的积极反馈鼓励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效能感,用科学的写作方法,借助网络写作平台,提高其写作效能感,写出更好的习作(如图2所示)。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效能感培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能否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如何促进和提高混合教学模式?国内许多学者作了研究(李克东等,2004;冯茜等;侯建军,2010;苟超群,2010)。然而多数研究为理论研究,或是针对综合性教学进行的实证研究,具体以英语写作及写作效能感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因此,本研究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写作效能感的影响。

1. 做好写前准备和初稿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10]只有通过具体有效的写作训练,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效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在利用网络写作平台前,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测试,按照结果进行分组。采用“异质分组”,把学习能力、性别、家庭背景、性格等方面不同的3~6名学生分在一个写作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各个小组进行公平竞争,小组内的同学合作,而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

(1)写前准备

结合读写课程,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写前准备与之相关的Video Clip、动画或PPT,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在课堂上对写作主题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具体化,为写作前的构思作充分准备。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如在以Child Rearing为题写作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段有关儿童生活的视频,如某个学生儿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即兴讨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图3所示。

另外,教师在“教学材料”中导入教案、写作知识介绍、经典范文赏析、学生作品展示和点评等栏目。在“课程论坛”中每周留1~2个与读写课程主题相关的讨论题供学生讨论,教师定期加入他们的小组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推荐英文名著,让学生分组阅读,撰写读书报告。每个小组有各自的讨论区,教师对每小组的讨论进行监控、点评。这些读书报告将留在网络写作平台上,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供后来的学生阅读、参考。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积累的相关材料上传,这样能丰富阅读材料,增加写作话题和资源。

(2)写初稿

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混合式写作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教师设计问题的难度等。因此,教师应在进行混合式写作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知识与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由多个由易到难的小任务组成,如先打乱一段文章中句子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或让学生组句成段,然后以不同的人称改写故事,最后发展到独立写作。学生通过网络写作平台进行初稿写作,或者把作文发送到班级公共邮箱。文稿写完之后,可以通过电脑的“拼写和语法”功能查找和纠正拼写、语法和句法错误,以减少后期修改过程中的繁琐的细节检查工作,避免重复劳动,而把精力放在文章的创作上。教师将适合学生使用的网络语料库链接在网络写作平台上。例如,写作中选择词语时可以使用NTNU Web-Based English Collocations Retrieval System寻找合适的词语搭配;SentBase则是英汉双语对照的例句库,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地道的表达;当在几个近义词之间难以取舍时,可以用Just-the-word进行查询。

除了命题作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的写作活动,如学生写出作文的前半部分,发表在“课程论坛”里,让其他同学“接力式”续写;编英文报纸;给课文写Summary;续编英文短剧等。

2. 积极进行同伴反馈,重视替代经验

对于大学生来讲,同学可以作为其自我效能的发展和社会确认的潜在力量。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能力和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写出了精彩的文章,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相反,如果看到与自己的能力差不多的同学遭到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写作要求学生的思维反复变化提升,要对习作进行反复修改。反馈可以来自同学,也可以来自教师。通过同伴反馈,学生之间彼此引以为戒,同时互相学习。学生通过内部邮箱和QQ群,把自己的习作发给组内成员,进行互评。教师事先要为学生制定作文评价标准,也可以让全班同学评改一篇作文,评改内容包括拼写、语法、句法、连贯、文章结构和主题等。然后将评改结果发到网络写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大家的评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把成功的网络学习案例发到网络写作平台上,让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建立写作电子档案袋,收集学生的学习计划,以及在一段时间内、非测试条件下所写的一定数量的草稿、修改稿和最后成品,以记录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要鼓励学生和过去的自我相比,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也可以拿教师对自己不同文章、不同时期的作文评语作比较。心理学家菲斯汀格(Festinger)在社会比较理论中指出:若引导人们将自己的过去和目前的进步作纵向比较,则能使人们发现自己的效能,激发其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欲望。[11]

3. 进行有效的教师反馈,发挥言语劝说的作用

言语劝说是用言语来说服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想要取得的成功,包括他人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规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言语劝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的差异,对他们抱什么样的学业期望,为他们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分组,分派给他们的学业任务的难度水平等等,都属于微妙的评价反映的形式。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必须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对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监控和个性化指导。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平台,依据网络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统计”模块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程问卷”工具了解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反馈意见,依据反馈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测评,对小组的写作结果进行综合测评。教师在课堂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下一步新要求。这是一个从课堂到网络,再到课堂的混合式的过程。老师的修改反馈可利用写作网络平台进行,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详细讲评每个学生的作文,因此不像以往那样逐一纠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而是将学生的错误分类,并规定相应的代表符号,让学生自己回去具体修改,这样让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记忆深刻,效果很好, 如VT代表Verb Tense,DEP代表Dependent Clause,SS代表Sentence Structure,WO代表Word Order,S-V代表Subject-Verb Agreement等。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讲解,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该作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讲评。教师在网络写作平台上批改的作文可以粘贴到公共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享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如果反馈不及时,学生会失去写作动力,而且可能在学新知识时发生不衔接的情况。

4. 利用网络写作平台修改和重写,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写作的焦虑情绪

有研究表明,写作效能感和焦虑呈负相关。[12]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情绪最有利于唤醒产生适合学习与考试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操展现出来,传递给学生。网络在线学习具有虚拟性,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教师要提供完善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并结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激发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网络教学交互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适时提供帮助和辅导,可以使用一些学生中间广为传播的网络词语、表情符号等,减少或不用祈使句和命令口吻。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环节有利于从心理上为学生提供支持。在一般的写作学习中,老师是学生文章的唯一读者,但是种协作式写作环境下,学生清楚自己的作品不仅有很多读者,而且还会得到读者的反馈,这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大动力。学生不只是被动地写作,还是主动的参与。学生通过跟帖、讨论,积极参与到作品的反馈和重构中,由被动写作变成了主动写作。

学生根据同伴和教师反馈的意见在网上修改作文。传统的笔、纸写作模式,频繁地修改稿件、重抄文稿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计算机可以提供便捷的文字处理功能,为循环往复的写作教学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写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自己作品的手段,他们在作品中可以用文字,加入超链接和超文本,还可以插入音乐、图片等。写作不再囿于线性的方式,而是加入了立体的元素,学生可以在作文中随时插入内容。网络写作平台的文件存取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一稿的进步,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对于写作效能感高的学生,教师应强调其个人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可控因素的作用;而对于效能感低的学生,应强调其外部不可控因素的作用,避免其降低自我效能感。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效能感培养案例分析

1. 研究设计

为了有效地对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效能感培养的效果进行验证,笔者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 选取沈阳市三所高校2009级非英语专业的六个自然班学生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其中三个班为对照班(119人),三个班为实验班(141人)。

研究对象两组样本在年龄和英语学习经历方面相似。另外,大学英语入学摸底考试表明,其英语综合能力和写作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研究时间为一个学期,对照班在普通教室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写作平台上进行教学,教师按照以上模式注重对学生写作效能感的培养。学期末对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两组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测试。然后分析对照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两组学生的写作效能感和写作成绩。

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实验研究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Pintrich“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测量问卷”进行测量。共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为91.53%,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23人。

评价问卷包括两部分,即自我效能感的测试题和作文写作测试。自我效能感的测试题包括22道测试题[JY3],采用Likert量表五点评分法,总分越高,则被试的写作效能感越高。本次调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801,说明问卷调查结果的信度较好。作文写作采用1990年1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What Would Happen If There Were No Power?”作为写作测试题目[JY4],对被试的写作能力进行考察(由于2007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题型改革,学生并不十分关注上世纪90年代的四级考题,所以对此作文题目并不熟悉,可以保证研究的效度)。

对于作文的评阅,除研究者之外,还请到了另外两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评阅,参照四级写作的评分原则进行评分,并对词汇、句式、连接和篇章结构给出分项分。三位评分者对全部238篇作文进行了评分。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三位评分者中两两之间的评分者信度,得到r12=0.675,r13=0.714,r23=0.690,可见,每两位评分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每篇作文的得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最终将三位评分者分数的均值作为每一个被试的写作能力得分。

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主要技术包括:相关分析、均值比较、信度分析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写作效能感与作文成绩总体上呈正相关,其中被试的写作效能感得分与写作总分、词汇部分的得分呈中度相关,与句式和篇章结构两部分呈低度相关。

表2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写作水平及写作效能感影响的描述性统计表明,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写作总分、写作效能感、词汇、句式、连接和篇章结构几项的平均值均高出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因此,是否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对写作效能感、写作总分、词汇、句式及连接有显著性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受混合式写作教学的学生,其英语测验成绩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从之前的分析可以得出,写作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写作成绩也相对越高;写作效能感越低的学生,写作成绩也相对较低。由此可以推断出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自我效能感,可以证明通过混合式写作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可能是今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调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能感。

四、结 论

研究发现,将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写作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较显著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教师应多采用混合式写作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研究中也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学生们对混合式写作大部分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能力水平一般,其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网络学习方法和自我监控策略不足是学生们普遍面临的困难。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网络写作平台中设计更为完善的监控、调节学习的网络工具。如可以提供学习笔记模块,让学生记录写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可以随时翻看自己的写作经历和过程,逐步提高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2. 英语写作平台上应有清晰的导航帮助,比如怎样获取优秀习作资源,在哪里学习写作方法,以防某些模块的功能不完善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拒绝网上不良资源的影响,并提高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

3.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模式教育,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原文或作英汉对照阅读,这样学习者通过对比、不断总结规律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从而在英语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开母语的思维模式,掌握和适应英美国家人们的语言思维模式。

由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仍有待完善,所以还应鼓励更多的英语教师参与到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中来。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混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课堂教学的面对面优势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效能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4] 何克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5] Zamel, V. Teaching Composition in the ESL Classroom: What We can Learn from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J].TESOL Quarterly,1976,(10):67~76.

[6] Bandur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7] Beach R. Showing Students How to Assess: Demonstrating Techniques for Response in the Writing Conference. In: C M Anson ed. Writing and Response[M].Urbana,IL: NCTE,1989.127~148.

[8] Relich J D,Debus R L,Walker R. The Mediating role of Attribution and Self-Efficacy Variables for Treatment Effects on Achievement outcomes[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1(2):195~216.

[9] Elias,S. &MacDonald,S. Using Past Performance,Proxy Efficacy,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to Predict Colleg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7,(37):2518~2531.

[10] Bandura,A. & Schunk, D. H. Cultivating Competence,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l Self-Motiv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1:586~598.

[11] Festinger,L.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J].Human Relations,1954,(7):117~140.

[12] 王天剑. 焦虑和效能感与口语和写作技能关系的SEM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27~30.

作者:孟彦莉

上一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迥异论文下一篇:德育教学与情境教学法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