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教育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论文 篇1: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班管理策略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竞争与压力不断加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直接目标的教育,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使中职生能够顺利就业,且在今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和提升,作为从事中职教育的一名教师,在面向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的毕业班学生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更要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校就锻炼成为具备扎实技能,厚重人文底蕴,德技双修的现代职业人,为其步入实习岗位,步入社会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来简述一下,在教育一线,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的进行毕业班管理的。

一、班级文化浸润企业文化,打造班级灵魂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品格,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班的学生在不久后就要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与之在高一、付出高二注重养成教育,专业的规范与专业的认同相比较,中职毕业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便要更加密切的对接企业文化,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于是我们为班级打造魅力形象,旨在通过一种具体的形象可触摸的形象传递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首先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平台,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

二、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做到“小班级大管理”

众所周知,相对于普教而言,职业学校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和老师是否在校期间,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对于步入实习岗位和踏入职场大门的学生们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锻炼夯实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我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班班级管理的理念,学习和借鉴职业教育的同仁中,关于“模拟公司制”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作为公司运作,调动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他们认识企业的模式,转变观念,融入社会,做到与企业生活“零对接”,力争让学生们在毕业班的生活中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得到职场体验。

三、以就业为目标,设计开展毕业班的班级活动

活动载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动手“做”,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社会与职业的完整认识,在活动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毕业班的学生时,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开展“职业化”的教育,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各种活动,将职业指导思想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其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的舞台时能夠迅速适应,谋求发展。

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社会与职业考察实践活动、生涯访谈活动、校园慈善拍卖活动、校园模拟招聘会、校园创业模拟活动等。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视礼仪修养,做好求职准备

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岗位要求必然与学校有很大区别。首先表现在对社交礼仪上,一个职业人,其礼仪是修养的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其在职业生涯中的能力发挥与个人发展。通过礼仪讲座和培训,塑造良好形象。重点内容有:容貌、服饰、仪态。社交礼仪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用餐礼仪、电梯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等非常实用的社交礼仪。

(二)组织职业或社会考察,在活动中渗透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

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训练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组织模拟面试会,校园拍卖会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能力

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处于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生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呢?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学生需要学习搜集、梳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和生涯设计;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于是我尝试通过组织模拟招聘会、慈善拍卖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四、以就业为导向,调适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已成为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难成功的。由于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够成熟,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扰, 以至于影响他们顺利就业。如何调适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首先在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心理。大多数中职生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有的在中学阶段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认为上中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大学生。加上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使得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这些更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自卑情绪,致使他们对前途担忧,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竞争机会前顾虑重重,生怕失败。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更没勇气去接受挑战和面对落选。这种情绪状态会使中职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针对这种心理,我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学会积极自我暗示,悦纳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以上就是我在自己中职毕业班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探索的一些做法与心得。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

作者:张文静

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论文 篇2:

校企合作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教育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班级管理

近年来,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成为了许多中、高职学校的管理模式,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提前适应企业管理及用人模式,也为给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高效率能够从事一线技术生产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班级和企业共同管管理,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生活,也可以更好的管理班级。

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校内思想政治辅导员、校外班主任全方位管理

校内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校内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做好进入社会的思想准备。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在学生未出校门之前,引入企业的文化,学生教学实习中,企业通过学生岗位认知实际企业通过这些方式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希望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和省级,提高企业的经营情况。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结合,建立合作关系,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单纯的知识教育忽视实践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考试成绩论高低,并没有达到全面培养的效果,因材施教,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

传统的现代班级教育管理,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以后发展面临的职业和企业文化教育,导致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也要求也越来越高。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让学生把握以后的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培养自身职业技能,明确自身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员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班级为载体,设置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让学生提前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铺垫。并且,让学生很快适应企业,融入企业,迅速走向工作岗位,加快适应进程。将企业管理模式虚拟,对一些不恰当方式及时作出调整,让学生对不同情境作出及时的放映,更快的变更自己的发展方向。班级文化是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将两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班级的境界与品位,建立新的班级制度,发展新的企业文化,为跟上社会新思想,新思路打开新的发展方向。

四、校企双重考核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都可以经过这样的模式最大化,三方的利益需求是:企业想通过合作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减低企业的人力培训投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为企业发展奠定专业人才基础,让企业竞争力更加突出。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还可以提高自己是社会效益,给企业带来无形的价值利益。学校想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进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学生要通过这样的模式使自身能更加轻松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就业更加顺利。我们在校企模式的合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三方的需求有相关性,但是还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校企模式下产生的班级,他们的班级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让三方的利益最大化。班级管理考核方式就应该是双重的,不能单方面的决定管理效果和与企业匹配程度,而是要由学校与企业一同抽调专业性的人员,组成考核组,对这样班级的学生进行双重考核,考核标准应该从管理的各个角度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形成比较客观的班级管理效果评价。如果学校还是用原先单一的考核模式的话,很难准确、全面的反映班级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通过考核考评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而且要将这种考核成为学生的每个学期的常规考核,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者对这种考核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程度,使得班级管理更加有针对性,还可以对班级管理中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及时的修正,让班级管理效果更加明显,最终达到班级有效管理目标,让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利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与反思

1、授课问题:企业授课与学校老师授课存在差异,学校注重理论知识宣讲,而企业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阶段学生对于企业老师的内容可能不感兴趣,企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许不太适合在校学生,导致学生听不懂,不想听,效果较差。企业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可普及行业内相关知识,可融入部分企业文化但不适宜过多。

2、沟通问题:老师之间的授课方式有所差异,一些错误的方式并不加以改进,导致学生的情况每况日下,按照企业中的标准来规范在校学生,导致管理班级困难重重,学生不知道该按照哪个标准执行。学校应该与企业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更新双方的各种消息,可针对部分学生制定相应的措施

3、教学实习问题:在教学实习期间学校在把学生交管给企业便很少再关心同学的适应及生活问题,而企业则过分将学生当成正式员工使用,这样不仅会使同学们身心疲惫,还会使部分同学丢失在本行业继续工作下去的信心。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共识,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

4、日常管理问题:校企合作一般是在大中专院校比较盛行,而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多数自控能力较弱,基础成绩较差,加之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顺利就业这样的优势,致使学生不重视校园的学习生活,实际表现就是他们生活学习没有规律、行为习惯散漫,这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对这样的情况加以重视,利用班委会人员一起进行班级的有效管理,适合学生自己做决定的班级管理事务,让班委会成员组织班会,班级全体学生参与,共同讨论决定,这时班级管理者也是其中的普通一员的身份。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者要倾注更多的个人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关系和爱戴,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和关怀,让班级管理更加有学生基础,使得班级管理效果更加突出。班级管理者还可以利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办法让学生获得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信任管理者,让管理者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班级的有效管理。

结语:

总的来说,若要实行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模式,学校应该着重把关,和有责任感的企业合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并且采用优秀的企业人才来进行在校培训。在校老师和企业老师提前沟通,统一教学方向和标准,由此来规范学生。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品质,技能再好也不能得到企业认可。

参考文献:

[1]迟磊. 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10):33-34.

[2]沈翔宇. 校企合作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反思[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0).

[3]李晔. 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在校企合作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經营管理者, 2012(9):254-254.

作者:陈淼

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立足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打造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三位一体”班级文化

班级是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团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和单位,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真正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真谛;同学们学会读书、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为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形成与专业结合的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

与专业结合的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和理念,通过企业化模式,班级化管理,达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一方面,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思想上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活动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班级是高职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土壤,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自身文化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属于高校体制,班级意识被淡化,集体意识被削弱,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薄弱,学生素质相对偏低,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也相对不足。其后果表现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不参加班级活动,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这对建设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有着负面影响。

(二)精神文化欠缺。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在校园文化孕育下,在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认同与创造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和班级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师生的共同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化对高职生的熏陶与教育比书本,比教学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更长久更深刻。因此,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恰恰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更谈不上与专业结合,为专业发展服务。人们往往对精神文化认识肤浅,缺乏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本质的思考,因而也就无从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三)职业意识不强。作为高职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体现职业特点,增强职业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创建与专业结合、体现团队职业追求的班级文化。然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普遍采用辅导员制,以生活管理为主,缺乏专业教师参与,学生自主意识又薄弱,因而班级文化建设职业意识不强,很难与专业结合。

(四)班级活动贫乏。班级承载了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学生即使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也因缺乏有效指导,受到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的限制,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班级活动的缺乏,使班级文化的形成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五)制度文化缺失。由于班级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学生的管理属于松散状态,缺乏一定的班级制度和行为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更容易导致学生行为随性,不健康的文化随之而来,对班级文化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行政管理专业能力与素质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与专业结合”,达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必须在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厘清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根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社会团体、基层社区、政府机关等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其岗位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以上各项专业能力都离不开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战略与策划能力、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因此,可以说这五大能力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专业核心能力。

根据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是重复性、烦琐性工作,行政人员每天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广博的知识和公关意识等。

三、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一)建设学习型班级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成员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从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要求看,学习型班级组织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团结、协调及和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是学习、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系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学习的基础是团队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建设学习型班级组织首先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树立班级的共同愿景。班级愿景的树立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与专业结合,经过同学们共同商讨确定的。组织机构的建立要围绕班级的共同愿景,通过自荐与他荐的形式成立,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参与。组织机构要制订学期活动计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成目标,实现共同愿景。在愿景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深度会谈,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逐步提高团队的思考力,形成团队的向心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二)打造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物质文化建设上,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仿真实训室建设,如文秘实训室建设,模拟真实的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文印室等,通过环境布置,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充分利用仿真实训室,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过程很好地与专业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

精神文化建设上,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方向,参照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内涵,激发团队热情,打造班级团队职业化形象。比如组织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需要,以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为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建设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企业化管理的班级文化中迅速成长为职业人。

制度文化建设上,准确定位每一位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职能准确,让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考勤制度,完善班规,建立竞聘上岗制度,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团队执行力。

总之,要打造上课就是上班,管理班级就是管理企业的管理思路,借鉴企业管理中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通过仿真实训室以及与专业结合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专业特色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化的班级制度文化,营造“上班”氛围,尽早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以适应毕业就业的需求。

(三)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只有立足于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才有实际价值和发展空间,才能又好又快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班级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空气和土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借助班级文化建设的平台,打造专业化和企业化文化环境,硬技能和软技能两手一起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大量研究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在于硬技能,而在于软技能,即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在工作态度、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有待提高。大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离不开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培养。因此,高职教育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实现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是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建设班级文化,首先,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兼任班级顾问,参与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行业和企业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等内容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使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亲密接触,融合发展。其次,联系企业,建立校外班级文化建设实训基地。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借助校外班级文化建设实训基地,启动班级管理程序,调动班级管理干部和班级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最后,与专业结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专业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市场化运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景中锻炼与培养职业能力。如行政管理专业可以(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1页)创办礼仪服务公司、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锻造成长。

(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自愿以多种形式获得知识与信息,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形成特长,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从中受到锻炼的过程。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能较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班级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各种技能大赛、主题讲座,等等。

如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开展文学社团、记者团,话剧团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开展礼仪社团,训练学生仪容、仪表、仪态,并在实践中服务于学院各项礼仪活动,在用中学,学中用,进而提升学生礼仪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组织接待能力;开展交际舞团,通过形体训练提升学生的气质与形象等。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班级活动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技能大赛等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围绕行政管理专业能力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礼仪大赛等,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班级活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可能发展成长为职业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立足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打造上课就是上班,管理班级就是管理企业的管理思路,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完美的链接与融合。打破了高职院校固步自封、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德华;赵明,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思想战线, 2011(12)

[2]王岩砾,基于团队精神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J].成功(教育), 2011(8)

[3]张炯炯,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2)

【作者简介】童革(1968-),女,湖南涟源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硕士。

(责编黎原)

作者:童革

上一篇:激励理论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