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实习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注入新的力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成了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要提升合作水平。文章先介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再分析目前现状,最后提出有效策略,从而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实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实习论文 篇1: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经环节和重要平台。通过深入探究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建设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矛盾、增强高职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只有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校企合作,才能培养有责任感、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问题与成因

开展校企合作已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其原因也是多样的。

1 校企合作理念不够成熟,难以转为自觉行为。目前校企合作中往往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双方对合作理念并不能深入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对校企合作的企业税收减免、损耗补贴等支持性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开展校企合作育人会增加成本: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学生实习和就业,没有真正从企业角度考虑。

2 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互惠共赢。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或教师到企业锻炼,多数是利用同学、校友、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无偿性运作,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同时,学校不支付实习费用,企业迫于情面安排的实习,其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均没有放在共赢和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上,难以形成良性合作机制,不能实现共赢。

3 校企合作形式表面化,缺乏合作深度。校企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其内容多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企业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忽视了校企合作发展、共同解决产品生产研发与人才培养结合问题,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

4 院校合作能力不够强,缺乏合作吸引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合作能力还不够强,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形成技术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是部分由中专升格的高职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既不能帮助企业设计生产经营方案,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更不能解决产品研发等实际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对高职院校缺乏信心和信任,造成合作的不对等性,缺乏吸引力。

5 校企合作组织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独立设置校企合作处等专门机构,更没有发挥政府统筹职能组建职教集团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机构,难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开展。

二、做法与成效

基于以上对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我院紧密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做好顶层设计,规范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创新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1 明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做好校企合作顶层设计。学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开展校企合作的定位与顶层设计工作。学院始终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文化引领、和谐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探索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了“以工为主,工服结合,引企入校,合作共赢,有限教育,无限服务,引导整合,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学院积极争取政府发挥统筹作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牵头建设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园区,吸收生产单位、科研部门、各高校参加建设集实训教学、生产、研发、鉴定、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共享型综合性职教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2 成立校企合作机构,从组织上保障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有效开展。主要有四个层面的机构:一是政府层面的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学院积极争取哈尔滨市政府支持,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吸收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哈尔滨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税收减免、实习耗损补贴、企业师傅报酬补贴等优惠政策。二是学院层面的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学院积极与哈尔滨市企业家协会、黑龙江机械工业联合会、哈尔滨市工商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合作,吸纳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学院高层管理人员组建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总体策划、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运行指导等工作。三是学院独立设置的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章程等制度文件的制订、校企合作单位的挖掘、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合作企业运行管理。四是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及与企业合作的联合办学机构,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及联合办学业务管理。四层组织机构有效地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3 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规范运作。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责成校企合作处牵头,抽调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调研小组,开展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方面的专项调研与论证工作。先后制订了学院校企合作章程、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办法、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和规范化运作,保障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益。

4 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创新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机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因素,学院通过深入开展社会调研,科学设计办学机制框架,创新办学机制。一是推动哈尔滨市政府成立哈尔滨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出台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二是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园区,搭建环境政策平台,引企入区,校企共建共享型综合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三是组建哈尔滨市职业教育集团,创新理事会体制,用资产、资金、人力资源、管理和环境5个链条,构筑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保证利益相关方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四是与入园企业成立经济实体,满足企业生产研发、学院专业建设、学生实习实训以及社会服务的需要。初步构建了订单培养、股份制合作、合作研发、准社会公益合作、产学研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等多样化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5 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设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创新“订单培养,双技(核心技术与核心技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紧缺人才;道

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实施“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道路桥梁建设紧缺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电算化高技能专门人才。近3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专业对口率为85%以上,毕业生平均起薪值为2060元。

6 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推进了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利益驱动与战略合作机制,学院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为企业提供场地和服务,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并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校外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实行战略合作机制,学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岗位锻炼,学院支付顶岗实习耗损费用和现场指导教师指导费用。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行经营收费机制,由学院与哈尔滨市政府及省教育厅共同商定低于办学成本的各专业实习收费标准,各职业院校根据实习专业、实习学生数量及实习时间,与基地管理机构签订实习协议,并于实习结束前支付实习费用。

三、对策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工作,如何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与探讨。

1 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把合作伙伴的发展当做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可以尝试。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担起应尽责任,中期集中一次课堂演示,让学生分组用PPT演示、小品、话剧、辩论等各种形式来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某个经济现象。

2 让学生在课余运用经济学原理写小短文,随时上交,及时在课堂或课后点评并反馈给学生。最近两年来,我们还开通网页http://happyeconomics.blog.163.com,学生随时将学习心得、经济学观察和思考在博客上撰写帖子,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参与点评和讨论,截止到目前,积累了300多个帖子,点击访问量近万次。通过多年的积累,拟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形成的小短文集结成册、编辑出版经济学书籍《经济学快乐》,或者通过动画形式将这些联系生活的经济学小故事制作成动画PPT的教学讲义。

3 在学生课堂发言和撰写博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比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对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分析,也就是使用数学语言来阐述经济分析,甚至帮助同学组建科研小组开展调研,撰写规范的经济学文章来证实或证伪他们开始提出的经济学“感觉”。

总之,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几乎每一个经济学概念,都可以还原为相应的生活语言,也基本上可以通过用数学语言(函数关系和几何图形)来表示。在三种语言的不断转换中学习经济学,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经济学的快乐与魅力。无论是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生活现象和行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经济学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感受,或是考试成绩,都显示该教学方式的可行性。课程结束时有学生说,整个学期的经济学课堂就好像在“扯谈”,我大喜!能用经济语言来“扯谈”平常经济生活,经济学不就已经在他心中了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以经济学学习和运用为乐趣,经济学又还需要教吗?

[本文得到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10)、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和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项目(2011)的资助]

[责任编辑:周杨]

作者:孙百鸣 崔淑鑫 田瑞

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实习论文 篇2: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策略探讨

摘要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民办高校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注入新的力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成了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要提升合作水平。文章先介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再分析目前现状,最后提出有效策略,从而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校企合作 有效策略

On the Strategi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OU Qizhi[1], WU Qian[2]

([1]Luzhou Naxi District Zhicheng English Training Center, Luzhou, Sichuan 646300;[2]Luzhou Shumei Art Training School, Luzhou, Sichuan 646000)

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通过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条件,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1.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毕业生而言,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就业压力大,为了实现顺利就业,在校期间就要接受良好教育。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无论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外,还要有较强实践能力,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主要以传授理论为主,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可以解决面临问题,让学生走到企业中去,在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自身能力会慢慢提升。校企合作实现了高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

1.2促进民办高校转型

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国家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要想实现更好发展,必须要进行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会变成应用技术型高校,更加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为了实现更好发展,要加快自身转型速度。高校要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出企业资源的优势,对于提升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民办高校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高校要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自身先进性,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

1.3优化资源配置

学校和企业具备资源是不一样的,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发挥出最大作用,为学生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看重能力,但学校资源有限,对学生教育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能力较差。[2]企业资源的运用弥补了缺陷,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融合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满足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3]

2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合作模式单一

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多年,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合作水平不是很高。通过调查发现,校企一般性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占据了70%左右,其他合作模式很少。在单一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水平很难有所提升,长期停滞不前,对高校发展会造成限制。高校在和企业合作时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来看,只是简单照搬固有模式,严重缺乏新意。今后校企合作模式会变得更加多样,激发出潜在活力,展现出全新的局面。针对目前的情况要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原因,并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打破困境,提升校企合作水平。[4]

2.2校企制度不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学校不是营利单位,体制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了合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校企合作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多年,模式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宝贵经验,同时和自身情况联系起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有着明确分工,企业为学生实践提供条件,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我国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失,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当出现问题时很难解决。在校企合作之前,学校和企业之间会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利益分配。我国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不断改进。

2.3校企合作水平低

高校与企业合作初衷是为学生找到实习机会,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不够,也没有意识到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只是简单走个形式,没有将具体效果落实下去,对学生自身能力提升帮助不是很大。有的高校甚至对企业不了解就决定合作,存在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决定了后期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之后,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本阶段,没有明显的提升,这和校企合作水平低有着直接关系。学校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但企业却没有履行自身职责,只是做一些简单工作,没有到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组织了实习,学生自身能力依然得不到提升。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2.4政府支持不足

政府是校企合作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成了高校发展的限制性因素。[5]政府會颁布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但政策执行力较差,并没有落实下去。民办高校在开展合作时会选择知名企业,由于企业数量比较少,很难抓住机会,这时如果没有政府支持,那合作就很难达成。随着校企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政府必须要加大支持力度,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出现问题、矛盾的时候,如果没有政府出面解决,很有可能使得高校和企业关系恶化,影响到长远发展。[6]

2.5反馈机制缺失

高校与企业合作中要加强交流,保证信息传递,更好的开展实际工作。在反馈机制缺乏情况下,高校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而且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实习结束后自身能力没有太大提升。学生在企业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反馈给学校,由于得不到解决对正常实习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领导人和高校领导人之间缺乏交流,从各自利益出发,过程中容易发生分歧,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7]

3深化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策略

3.1增强校企合作意识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认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要增强合作意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走到工作岗位上去得到锻炼,学习更多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增强动手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8]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人才资源,在科研项目中运用学生,降低自身成本和负担,保证成果的质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自资源会相互流通,为学生创建出良好学习环境,在锻炼中提升自己。高校和企业要发挥出自身优势,构建出一套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确定合作关系之前,高校和企业之间要深入了解,对于合作中的重要事宜进行商讨并达成一致,避免后期合作中出现问题。[9]

3.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打破目前校企合作单一模式的局面,要更加的多样化,具有灵活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合作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效果。[10]一是精细化微小订单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己选择,找到合适的岗位,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激发出自身学习热情。精细化微小订单班模式最大优势是细致,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岗位,强化了校企合作效果。二是职教集团模式。高校要对职教集团模式有全面了解,便于更好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效运用职教集团模式,企业在合作中可以获得受益,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三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方式,很多高校在合作中取得了成功。企业和高校共同建立起实践基地,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加强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学生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体现出较强针对性,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在选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要从自身情况出发,保证具有科学合理性,可以发挥出有效作用。

3.3深化校企合作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层次较低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要运用本地企业资源,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断创新技术工艺,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企业也要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民办高校要发挥出自身优势,包括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专业教师要前往企业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技术人员也要学习新理论,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为工作开展做好充足准备。明确校企合作未来发展方向,持续深化,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另外国家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保障,当出现问题时可以有效解决,消除不利因素影响,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3.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到重要协调作用,为了支持校企合作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有利于提升合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例如对于积极参与合作的企业可以采取优惠政策,对其他企业可以起到带动作用,营造出良好社会风尚。另外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出财政职能,拨出专款来进行支持。校企合作所需资金较多,仅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因此要拓展经费来源,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当校企合作中出现问题时,政府要出面解决,避免矛盾升级。政府要参与到民办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来,颁布相关法规,创建出稳定社会环境,对高校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针对目前缺乏法律的情况,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制定,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3.5注重高校体制改革

民办高校转型的主要方向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新的目标,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加快转型步伐,实现健康的发展。高校设置的专业和各个行业联系密切,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满足岗位需求,將来可以实现顺利就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构建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作出适当调整,及时补充和更新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和公办院校不同的是,民办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关注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工艺等。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民办高校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体制改革,形成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全新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质量。高校要转变发展理念,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转化为强大的教学力量。民办高校在企业、社会、政府的支持下会发展的更好,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彤,刘富才.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9(23):105-107.

[2]李园园.经济转型期民办高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1(2):100-101.

[3]刘彦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6):132.

[4]邢晖,李玉珠.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实践选择与应然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39-44.

[5]张民琰,李晞.广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策略——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时代报告,2018(14):206.

[6]梅琳,郭毅航.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8-29.

[7]王可.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民办艺术类高校校企合作现状探析[J].赤子,2020(2):151.

[8]王慧英,黄元维.建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逻辑选择与实施策略——辽宁省部分民办高校探索“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逻辑示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6-18.

[9]董晓平.论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新营销,2019(7):47,46.

[10]杨子刚,刘奇,陈海英,等.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J].才智,2019(15):17.

作者:邹奇志 巫倩

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实习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职教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拟对现有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会计 实践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实施。但整体而言,国家还未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以便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专业特殊的会计专业由其如此。本文主要探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实施,为我国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财会专业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简称,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早已被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相对于单一校园环境办学模式而言,它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教育模式,它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其次,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学校的人才培训模式。最后,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有计划、有目地、有范围地培养企业所需的储备人才;有利于减少企业未来职工的培训成本;有利于企业全面了解未来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企业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成功的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去,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德、美、日、英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英国的“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型职业学校”的模式等。我国的高职院校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逐步创办了一些具有国家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为提高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一)“订单班”培养模式

此模式又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企业在学校通过宣讲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文化背景、经营理念等信息,通过面试等方式选拔一批定向培养的学生,通过设立奖学金、委派企业经验丰富的高技术专业人才进校兼职授课(主要是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课程)、提供部分实训设备等方式在师资、技术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学校通力合作,共同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前一年可带薪去企业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会计人员实践操作技能,还能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企业主导型”培养模式

学校的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基本上由企业入股,企业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并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学校则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项目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比如企业品牌入校、企业冠名班、企业在学校设立培训机构、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中心等。

(三)“学校主导型”培养模式

此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辅助。学校提供师资、设备、场地和资金等,并且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企业委派行业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定期参与研究和探讨有关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学校在这种模式下承担绝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需提供教育资源,主要起协助培养的作用。

(四)“集团型”培养模式

学校、企业与科研机构实施校校、校企联合与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根据集团化发展理念,建立集团办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学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互惠互利。

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自身和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很多企业财务部门都有这样一句标语“财务重地,闲人免进”。此部门不仅对职工需求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涉及公司机密,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去实习,即便是签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到企业里只是做些打杂的或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完全没有起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作用,校外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同时,企业对财会专业的学生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专业要求非常高,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当苛刻。大多数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上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足,难以吸引行业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二)学校重视不够,企业参与度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民办高校,由于财政支持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较弱,校企合作难以达到高水平。同时,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都是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利益需求,导致出现学校主动找企业合作,企业很少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即使是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也普遍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的层面,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校企合作机制。同时,由于学校与企业对实习学生制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学校与企业责、权、利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强制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不高。

(三)教师认识不够

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导致他们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存在大量的非“双师型”会计教师,这些会计教师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课教学经验,但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力有所欠缺,比如校内实训项目单一,内容简单,经济业务不够全面,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部分教师可能不太会支持校企合作。

(四)国家政策力度不足,无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立法不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效力层次较低。政府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一系列校企合作的政策仅停留在倡导性口号的层面。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缺失和刚性规范不足是导致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无法建立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法规政策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梳理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或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比如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立法建立实习学生的劳动保护制度,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责、权、利,免除学生、学校、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既可以邀请企业入驻、捐助或赠送,也可以与校企共同建设。通过市场调研和校企专家论证,共同建成具有“真实性、生产性,集教、学、做于一体”的突出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选择与一些会计核算较规范及财务制度较健全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会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分批分期地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出纳、稽核、存货、工资、成本核算等岗位进行轮岗实习,身临其境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地完美结合。

(三)建立校企共赢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度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注重构建校企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只有将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划分清楚才能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还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职工继续教育场地;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可以大力宣传企业文化等。同时,校企双方应该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和类型的多样化。如由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在几年内免费使用学校场地;学校按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和并安排招生,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资金及部分教师由企业提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学生全部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依托项目实现校企合作;依靠行业协会实现校企合作等。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要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没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加大双师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财会专家担任校内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或进行不定期讲座,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五)提高学校重视度

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校对其重视度不高,学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培养财会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成立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充实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成立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围绕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潇,曾青松.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1).

[2] 陈兰林.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探析[J].高职,2011(8).

[3] 赵霞.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J].实践与探索,2010(3).

[4] 韦松吟.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制度缺陷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1(1).

[5] 杨平波.如何加强会计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J].财会月刊,2009(10).

[6] 刘妮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陈珍

上一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论文下一篇: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