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过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及终身体育概念和理论的论述,找出他们的关系,提出发展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措施及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校园体育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1:

区域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作用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区域体育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了区域体育文化的有关特征,指出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建设体育强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三方面剖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区域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 促进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区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形成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区域体育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心态、精神、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体育文化。(1)高校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区域体育文化的一个部分,具有着鲜明的创新性、引导性、传承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区域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日益深入,研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体育文化的特征

1、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是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是在历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宽广,不同地域的区域体育文化都表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已大体形成,如三晋、齐鲁、幽燕、秦、荆楚、吴越、巴蜀七大体育文化区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区。

2、地域性

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而且它的生成机制、结构形态、基本精神、历史演进过程都具有其本身的地域特色,比如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著少数民族特色的新疆传统体育项目达瓦孜、秋千、赛骆驼等,中原地区的武术之乡、东三省的冰雪节,南方的赛龙舟、泼水节等。

3、传承性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所以形成不同区域的体育文化,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在历史长河中承继了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它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息息相关。

二、区域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

区域与高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大学植根于区域之中,区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大学自然的带有区域文化的印痕;而大学文化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它对外来文化秉承的兼容并蓄和吸纳扬弃的一贯态度。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一角,其对地方大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大学长期在特定的区域体育文化之中,校园体育文化中深受浸染,校园体育文化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活动等地域特征中不断发展,高校发挥其功能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和发挥特长的平台。

三、区域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作用

1、 区域体育文化发展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分析

“十二五”规划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加强,不可能建设成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包含于高校校园文化中,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区域体育文化互相融合继而整合出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所具有的健身功能、社会化功能、导向功能等都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具有积极的作用。

2、区域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作用分析

依托地方文化发展特色专业,将区域体育文化纳入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加大对相关学生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开展具有地方色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运动会及其它群体竞赛中加入区域特色体育活动,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社会化等特殊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体育方面人才,提升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3、区域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传承创新作用分析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更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大学是一个思想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的最具活力的场所,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凝聚功能、整合创新功能,利用区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战略资源,更好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在继承传统区域特色体育的情况下发展校园体育运动。

四、结语

在区域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应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核心,合理利用区域体育文化资源,营造高品位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并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既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又推动建设体育强国,并通过对区域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建立一套相关的文化传承体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敬全,张振华.试论当代中国农村区域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与科学.2005(9).

作者:李可刚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2: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影响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及终身体育概念和理论的论述,找出他们的关系,提出发展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措施及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关健词:和谐校园 体育文化 终身体育

Key words: harmonious campus sports cultureLifetime Sports

作者简介:赵巍(1965.5—),男,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前言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及其它特定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探讨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和谐校园、校园体育文化、终身体育的内涵

2.1和谐校园是指:

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包括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其中科学是基石,民主是根本,人文是灵魂,开放是源泉。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文环境。

2.2校园体育文化是指:

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1]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影响校园内群体参与、关注性的一种导向性文化;是反映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2.3终身体育的内涵是: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2]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三.和谐校园、校园体育文化及终身体育关系

3.1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它是以和谐校园为特定空间,以校园人为参与主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学校培养和造就和谐人才为总目标,是在和谐校园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3]

3.2校园体育文化是终身体育的依托和载体,终身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的再现

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3.3 和谐校园、校园体育文化及终身体育三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依赖于好的“和谐”环境,校园体育是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有利场所;“和谐”的环境将营造出丰富的富有自己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健全的终身体育。

四、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4.1 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急剧发展的需要,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维持自身体质水平的调节剂。

4.2 终身体育是满足人类追求幸福长寿和快乐生活的需要,是为健康长寿身体提供时间保证。

4.3终身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弥补心里上的不平衡和密切人际交往。

4.4终身体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人口更快地进入老龄化,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4.5终身体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现代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现代文明病”的剧增。

五、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措施

体育活动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载体。是新课程改革时期最好的课外体育的延伸。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需要,所以,为了建设好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必需采取以下措施。

5.1必需加强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设施建设是搞好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的前提;是搞好各项学校体育工作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保障。体育设施发展的规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需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如建设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并合理使用已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这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5.2必需加强校园体育的精神文化建设

如可以有计划地利用体育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广播,转播国内外体育比赛、在校园网上开设体育网页等,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各种单项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形成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从而构成体育精神文化环境。

总之,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是智慧、力量和美感的体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结合。它可以促进学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在体育文化的环境中逐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5.3必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机制的建设

如强化各级管理,成立以体育部牵头的、体育教师或领导参加的,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做到群体活动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体育与娱乐相结合,确保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热烈扎实、健康持久的开展下去。

5.4加强校园体育社团的建设

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是群体活动的主力军;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高校体育发展的新型模式,具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的特色。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已呈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

5.5加强校园体育网络的建设

为了让更多的体育信息更快的得到交流,让资源得到共享,可以建立校园体育网页,网上体育俱乐部,多媒体教室及电子阅览室。其中可以开设:体育赛事,体育评论,体育培训,体育消费指南,体育欣赏,体育康复,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学习空间。

5.6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各级学校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文化。可以根据本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风俗习惯、自然条件、体育设施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

5.7加强校园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成功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升其道德水准;能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能营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3):86-87

[2] 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韩 冬 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EB/OL]http://www.sipe.edu.cn/xxgk/graduate/yjstd/w1.htm,2008-12-18

作者:赵 巍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3: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体育教学的研究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与体育的高度结合,是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本文通过探讨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揭示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及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内涵 体育教学 建设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呢?首先,体育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各种文化体系。体育隶属于这种文化体系,人们从事的身体运动大部分都是从后天学习来的,而非同动物一样是一种本能。其次,体育运动具备文化的各种特征。如文化的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世界性等都可在体育中有所体现。最后,体育运动除了外在的肢体活动与设施、器材等物质存在,还具有内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并且这些内容已经被世人接受。如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1]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体育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它来源于社会文化,以社会体育文化为背景滋生发展,又有学校体育的特征,其体育文化的灵魂是校园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行为,并且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广泛深刻的内涵,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2]

1.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层面在三个层面中居主导地位,它是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积淀与现代校园文化整合提炼的结果,它主要反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行为习惯等。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影响规范着每个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并成为学生努力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其中体育观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最高反映,它指导着学校体育成员的体育行为取向,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重视并发展校园的体育文化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它是校园体育组织形式和体育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保证了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是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了学生的体育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在一定制度和规则内自由行动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服从管理、遵守公共道德等素质大有裨益。

3.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与体育有关的实物。体育物质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和活动器材,是体现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是体育物质文化的一种外在形式。体育物质文化不单指物质本身,而且包括了体育物质所蕴涵的思想和观念。

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可独立、分割的一个整体,三个层面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其中精神是核心,制度是保障,物质是基础。我们只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每种体育项目的形成、发展和普及都与社会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当人们接受了这种文化的时候一切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例如八十年代初我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排球热;美国全国大学生橄榄球和篮球联赛的进行,促进了该项目在美国校园的发展,这都是体育文化的体现。体育的这种文化特征,使得它成为当代一种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社会文化。体育文化特有的易理解性、亲和性、规模和场面的宏观性,使得现代体育的推广变得更加普及,也更加深入人心。

研究社会文化对体育的影响,目的是要利用体育文化的特征,在校园内形成很强的带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校园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尝试,如篮球特色学校、足球特色学校等,学校的这些特色项目无疑会对本校该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使该项目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通过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来推进体育教学。由于学校体育面向的是全校师生,学生通过参与,不仅在运动技能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体育文化素质方面也能得到很大提高,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这一点来说是其它课程无法相比的。[3]

三、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注重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要着力提高体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包括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可在一些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挖掘民族和地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引入新兴健身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课外体育活动和其他体育运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要进行鼓励和指导,把它看成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体育道德培养,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4]

2. 增强校园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课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是体育文化形成的大舞台。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仅靠课堂体育教学和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锻炼需要和认知要求,严重制约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体育知识结构、体育道德意识、体育活动空间等都应该与社会体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和网络通信技术,扩大体育空间。比如组织学生收看NBA、足球世界杯、世界田径锦标赛等著名体育赛事,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欣赏能力;组织各种体育知识讲座,邀请体育名人来访,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文化栏等形式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体育文化气氛,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体育队伍中来,积极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大气候。

3. 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在校园里通过推广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项目,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契机和纽带。有特色的传统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又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一项学校体育比赛前后学生体育人数变化的调查表明,在学校举行各类体育竞赛前后一段时间,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明显增多,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4. 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文化健康发展。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设施、场地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会折射出人们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再者,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广大师生体育锻炼的实践,是体育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因而,应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和精心合理地使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和用品,因地制宜、物尽其用,使广大师生享受体育活动的空间,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5]

校园体育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指的是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并延续着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形态,表现出自觉、经常的基本特征,并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等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并且要进一步与社会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27.

[2]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9).

[3]段桂梅.体育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

[4]王建民,郭平.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5]王发斌.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甘肃科技纵横,2006,(4).

作者:黎永泉

上一篇:数据研发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素质论文